探究敦煌唐代壁画中的卷草纹饰
作者:王磊
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4年第08期
        纹饰是体现时代审美精神的重要载体。卷草纹是一种以植物为基本元素的装饰纹样,多以图案化的藤蔓植物为主,并加上各种花卉、枝叶和其他装饰的独特纹饰。唐代壁画中曾出现大量的卷草纹饰,恰当体现出了这个辉煌时代的独特审美。
        卷草纹作为一种独特的装饰性纹样,主要是将图案化的藤蔓植物作为装饰主体,再在上面添加其他的装饰纹样,样式繁多,主要有以葡萄为主的葡萄卷草纹、以石榴为主的石榴卷草纹、以忍冬为主的忍冬卷草纹等。
        卷草纹的起源
        卷草纹的起源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固定的说法,现在比较权威的观点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阿洛瓦·里格尔提出的远古埃及说。他认为卷草图样最早出现在埃及,是埃及工匠以莲花和纸莎草为原型,将其变成一种优美的纹饰装饰墙壁和屋子,后来慢慢地发展成为波浪状的纹样,逐渐变成了现在所见到的这种卷草纹。
        另一种说法是认为卷草纹的原型是忍冬花,也就是说卷草纹实际上发源于中国。这种说法主要是因为卷草纹很像中国古代就存在的卷云纹,在造型和意义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敦煌唐代壁画中卷草纹的艺术特征
        在中国南北朝时期,卷草纹便广泛应用于佛教建筑装饰上,由于盛唐的巨大历史影响力,卷草纹也被称作“唐草纹”。
        1.敦煌壁画艺术中的卷草纹
        卷草纹在敦煌石窟纹样装饰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和极大的影响力,分布也比较广泛,在石窟壁画中起到了一个连接局部元素,统一画面整体的作用,也让整个敦煌的壁画能够变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更加的具有艺术观赏性。
        卷草纹是一种带状的植物纹样,多以水平或垂直的排列形式出现,具有极强的灵活性和实用性,能够随着客观环境的改变而发生适当的改变。敦煌艺术中的卷草纹不仅将整个敦煌石窟装饰的更加庄严美丽,也将整个洞窟的建筑格式和风格变得更加统一。

更多推荐

草纹,装饰,纹样,壁画,纹饰,为主,埃及,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