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壁画欣赏教案
【篇一:壁画艺术教案】
教案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主 讲 教 师
课 程 名 称
课程类别
学时及学分
授 课 班 级
使 用 教 材
系(院、部)
教研室(实验室) 梁明 壁画 专业理论课 54学时,3学分 艺术052 《壁画》 人文科学系 艺术设计基础教研室
课 时 授 课 计 划
课次序号:45
一、课 题:壁画
二、课 型:课堂讲授
三、目的要求:理解本课所列重点问题,其他问题均作为一般了解。
四、重点、难点: 壁画的主题表达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多媒体讲授
六、参考资料: 《壁画》 刘青砚 山东美术出版社
七、作业:课下复习本课所讲内容,预习下次课的新内容
八、授课记录:
九、授课效果分析:
十、教学进程(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等)
1、导入课题:(10分钟)简述设计发展的历史,将设计发展的历史时期划分向学生讲
解,让学生对设计史有大致的了解。
2、教学内容:(60分钟)
第一章 壁画概述
1.壁画简史
壁画,源于意大利语“affresco”一词,原仅限于指在灰泥墙面上进行的湿壁画
描绘。现已泛指依附于建筑空间中的内外墙壁、室内天棚、窗根及建筑界面上所有绘
制、雕刻或由各种材料结合工艺手段制成的绘画作品。
壁画是最古老的一种绘画艺术形式。早在人工建筑未出现以前,人类的“画”是
依附于自然环境的洞穴、崖或岩的“壁”面上,也被称为“岩画”(或称“岩刻”、“崖
画”),这是壁画最原始的态。讫今我们所发现的岩画遗存大都创作于距今约4000年
前至3一4万年之间,分布在西欧、南非、大洋洲和亚洲。比较典型的如西班牙的列
文特和阿尔塔米拉洞穴岩画;法国的韦泽尔河谷岩画;南非的布须曼岩画等等。中国
境内的岩画大部分集中在云源、内蒙古的阴山、江苏的连云港、新疆的阿尔泰等地区。 新石器晚期西方神庙建筑的兴起和当时在中国、埃及、巴比伦、波斯、亚述等帝国的
宫殿、陵墓建设,使壁画这一依附于建筑环境的艺术得以发展。现发现最早的神庙壁
画是位于土耳其境内的阿奈托利亚半岛上的建于公元前6000年时的荷约克神庙壁画,内容是狩猎与天葬;最早的墓室壁画是埃及古王国时期,即公元前4500年巴达利文化
遗迹中公社首领墓室中的一幅题为《船载亡灵》的壁画。据考古研究,我国最早的宫
殿壁画出现在距今约3000-4000前的商未时期,据《孔子家语》、《楚辞章句》等文献中有当时流行“宫墙文画”、“壁衣帷帐”的记载,物证见诸于殷墟宫殿基址“c”区出土的壁画残片,其图像似是主题性壁画的边饰纹样。古埃及王国时期和两河流域
帝国时代的宫殿浮雕壁画、爱琴海文化中的宫殿壁画、古希腊、罗马时代的神庙、墓
室和宅邸壁画,以及中国汉代、魏晋南北朝和唐代的墓室壁画、石刻壁画,均是世界
壁画史中的伟大篇章。
世界上先后出现了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后,壁画及装饰艺术又通
过宗教建筑的推动而得到空前的发展。在西方,中世纪的拜占庭式、罗马式和哥特式
教堂壁画艺术、以及马赛克和彩色玻璃镶嵌、挂毯工艺等,创造了辉煌的西方宗教壁
在我国,举世瞩目的敦煌墓高窟壁画艺术始创于公元366年,后经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代、元代等逾千余年的历史,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余平方米,是当今世界上保存最好、数量最多的宗教壁画艺术宝库。我国古代时期的宫殿壁画大
都毁于战乱,而保留相对完好的多集中在地下的墓室、地表的石窟和寺庙里,具代表性的除敦煌莫高窟以外还有:新疆克孜尔和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甘肃榆林石窟、麦积山石窟、河南禹县赵大翁墓室、内蒙古契丹皇陵、山西绛县金代墓,以及山西平顺大云院、河北定州的净众院、静志寺地宫和位于西藏的噶玛丹萨、萨迎、白居、夏鲁、布达拉宫等寺庙中的壁画。其中创造于元代的山西芮城永乐宫壁画和明代的北京法海寺壁画堪称为我国古代壁画艺术中的经典之作。
中国壁画艺术的大发展是以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为机遇,伴随着民族经济的发展大潮而实现的。自1979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壁画群”问世以来,壁画艺术作品在国内公共建筑中才大批涌现。
2.壁画的特点
(1)壁画的包容性
从面积上讲,壁画画面可容纳很多的形象和情节内容,可出现多个视觉中心和趣味中心;从制作的工艺手段上讲,壁画可包容各种技艺并综合使用多种材料。从文化形态上讲,壁画又可使艺术与科学兼蓄,传统与现代共存,雅与俗同构,理想与现实并置。
(2)壁画的永久性
永久性包括壁画材料的耐久和壁画题材的永恒两个方面。
考虑到壁画与建筑要共存,在壁画的材料上要选择用耐久性材料。材料择用的原则是耐晒、防潮、耐腐蚀、抗冲撞、易清洗并能以保持色泽长久不变。
壁画题材应选择永恒性题材。所谓“永恒”是相对“时尚”,或“时髦”而言。壁画艺术的永久性还在于其题材的选择上应避免时政抑或是现实世态的那些时限性强的主题内容。
(3)壁画的工艺材料性
壁画还是结合材料和工艺技术于一体的艺术形式。从传统的壁画艺术中就已充分地呈现出这一特性。
最早出现在古埃及陵墓中的湿壁画的方法是将陶土和稻草混合,刷上含碳酸钙的石膏,再将矿物色与水溶性的诸如树脂或其它植物脂作为溶解剂混合作画。意大利的湿壁画是墙壁绘画的最持久的形式。先在作画的墙上抹上粗糙的灰泥,形成“粗灰”层。草图就描画在这
层灰泥上,然后渗进墙壁里。然后再在其上覆盖一层“细灰”层,并且在上面重画一遍草图。画家在这层潮湿的新泥灰上,用以水调和的颜料作画,在这一阶段,颜色和墙壁就会永久的融合在一起。这样,画上去的色彩容易渗入潮湿的墙皮里,色彩与墙皮混在一起,不易脱落。画家需在作画时一次性完成,对绘制工艺的要求较高。湿壁画材料工艺方法是为了达到墙面的平整和防腐,以及能以保持色泽的鲜艳、耐久。中国古代石窟壁画也大都采用类似的材料和工艺制作手段。在气候干燥、土质疏松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最早出现了运用建筑的石材、石片等硬质材料制作的壁画。亚述宫殿中的浮雕材料是耐火的陶土烧制而成,希腊、罗马人私宅中的地坪画是用颜色石片、玻璃片和陶片镶嵌的,这一材料工艺在公元4世纪后被广泛应用于基督教教堂的装饰性壁画中。被称之为“移动性壁画”的壁挂是由手工艺的编织而来;西方中世纪的彩色玻璃窗画,则是将各色玻璃在特制的窗棂上进行拼嵌的工艺手段完成的。
壁画的材料工艺性也是区别于其他造型艺术门类的重要特征。在艺术史论中,它
【篇二:美术教案-壁画-教学教案】
沿革 壁画是最早的独立绘画形式。现存史前遗迹亚洲都有发现。最早的距今约 2万年。中
国近年发现摩崖壁画已有数十处,有的被断定为新石器时代 。 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壁画从洞窟摩崖壁画转向建筑壁画。古代壁画多分布在神庙、 宫殿、寺院、庭苑、石窟、陵墓等建筑物中。文艺复兴是西方壁画史上的辉煌时代。现代西方绘画和建筑风格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影响了壁画形式的变化。20世纪以来,墨西哥的壁画运动与苏联的壁画创作,面向社会,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新的意义。中国古代文献曾记录过壁画的内容与规模。屈原的《天问》就是对壁画有感而发的。陕西咸阳秦宫壁画残片,是距今2300年前的手绘真迹。魏晋以前,壁画多表现神话与世俗生活。佛教传入以后,宗教壁画迅速发展,唐代形成壁画的高峰期。莫高窟、克孜尔石窟和陕西许多唐墓,都显示出中国古代壁画的风貌与艺术高度。宋以后,壁画逐渐衰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壁画得到恢复与发展,北京首都机场壁画群体完成于1979年。嗣后,不断在一些新建筑中增设壁画,许多作品在艺术表现、制作方法以及继承传统、借鉴外国经验方面,都有所创新和发展。
②湿壁画,在古代欧洲使用比较多。它是壁面基底半干时,用清石灰水调和颜料进行绘制,颜色与未干燥的墙面经过渗透而牢固结合,干燥之后产生一种特殊的效果。由于必须一次完成,不容打草图与修改,着色后立即渗入,色彩晦暗而且浓重,需要掌握预想效果,所以技巧上难度较大。 ③蛋彩画,是在干壁上作画,盛行于文艺复兴时代,果汁与胶
融合而成的水溶颜料,不透明、易干、有坚硬感,但易脱落,要涂上亚麻仁油或树脂做为保护层。15世纪以后,逐渐为油画所取代。
④蜡画,是用蜡与颜料混合,画在木板或石质等不同材料的基底上,然后经过加热处理,使其表面发生变化,出现一种有光泽的表层。蜡画最早产生于希腊,在罗马庞培壁画中,曾发现这种画法,后来多用于圣像画。
更多推荐
壁画,材料,艺术,发展,建筑,工艺,出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