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再惊呼什么⿁!⼀次认清这些流派
古希腊美术、伊特鲁利亚美术、古罗马美术、爱尔兰-萨克森和维京美术、加洛林美术奥托美术、罗马式美术、哥特式美术、拜占庭美术、国际哥德风格、风格主义、巴洛克艺术、洛可可、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巴⽐松派、前拉斐尔派、学院艺术、印象派、后印象派、新印象派、Chromoluminarism、点描派风格、分隔主义、那⽐派风格、综合主义、象征主义、哈德逊河派、现代艺术、⽴体主义、表现主义、抽象表现派、抽象艺术、新艺术家同盟、蓝骑⼠、桥派、达达主义、野兽派、新野兽派、新艺术运动、包豪斯、荷兰风格派运动、装饰艺术运动、普普艺术、未来主义、⾄上主义、超现实主义、⾊⾯派、极简主义、装置艺术、Lyrical Abstraction、后现代主义、概念艺术、地景艺术、⾏为艺术、录影艺术、新表现主义、域外艺术、新媒体艺术、年轻英国艺术家派、反概念主义……
这些到底是什么⿁
多数⼈不是科班出⾝,也没学过艺术史,
但是真⼼好奇,这些标签背后到底代表了什么。
所以!
今天就让我们,
快速看完艺术史,
⼀次弄懂众派别~
前15世纪-5世纪
1、古希腊美术
真正意义的欧洲美术该从古希腊开始。
古希腊⼈把⼈作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形象典范,他们以健美的⼈体表⽰出对神明真诚的奉献,就是与神同乐,为了神⽽装点城邦,为了神⽽创作诗歌、戏剧、雕塑。
以⼈为主体的古希腊艺术,热情坦率地表露⼈类丰富的感情,⼈类纯朴的天性和对美的渴求,因⽽能强烈地打动⼈⼼,引起⼈的共鸣。马克思认为,希腊艺术在某些⽅⾯还是⼀种⾼不可及的范本,并且“显⽰出永久的魅⼒”,这是对希腊艺术的最⾼评价。
2、伊特鲁利亚美术
更具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考证,伊特鲁历⼈是来⾃⼩亚细亚的移民,在公元前9世纪移居到今天的佛
罗伦萨和罗马之间的托斯卡纳地区,他们在那⾥发展期最打造的城市⽂明。尽管伊特鲁利亚⼈崇尚希腊和近东的艺术,但他们并不是亦步亦趋的模仿者。他们吸收这些艺术中的影响,将之与⾃⾝的传统相融合,创造独特的建筑、雕塑和绘画风格。
3、古罗马艺术
罗马的⽂化和艺术不仅继承了希腊的遗产,同事多少也带有伊特鲁利亚、埃及和西亚的⾊彩。罗马社会因此成为⼀个机器多远⽽开放放的社会,在艺术上则表现出既统⼀⼜异彩纷呈的风格特征。
中世纪
4、撒克逊与维京艺术
4、撒克逊与维京艺术
公元4⾄5世纪期间,欧洲移民普遍,⽇⽿曼民族是其中的⼀⽀,他们的艺术品都便于携带,包括⾦属制品和珠宝饰品。这些器物⼯艺精湛,往往由⾦银和宝⽯制成。这些民族的艺术传统有时被称为“动物风格”,因为其中运⽤了程式化的动物形态。这⼀传统与其他民族的艺术传统相融合,产⽣出独⼀⽆⼆的器物,例如在英格兰萨顿胡的盎格鲁—撒克逊船冢中发现的物品。
△⾦带扣,出⾃萨顿胡船冢。7世纪上半叶。黄⾦,长13.4厘⽶。伦敦⼤英博物馆
5、加洛林美术
加洛林美术的⼀个重要特点是宗教性。
它以强⼤的基督教统⼀⾂民的思想,由上⽽下地兴建教堂和修道院,并在这场所设学校兴艺术。统治者不遗余⼒地资助和⿎励这些学校⽤美术做⼯具,再现历史和宗教事件,宣扬复兴帝国的理想。加洛林美术从早期基督教、拜占庭和希腊-罗马美术中吸取营养,这多种渠道促成了多样化的汇聚,使当时美术风格呈现包罗万象的复杂情状。其影响,尤其是建筑风格的影响在当时就⼀直传到西班⽛、奥地利、⼤不列颠和意⼤利,成为中世纪美术的重要⼀页。
6、奥托艺术
奥托美术,是萨克森皇帝统治时期的德国美术。奥托美术以其独特的风格预⽰了罗马式风格的到来。在艺术表现上融汇拜占庭加洛林各插图画派之长,⽽有意识地强调叙事性和华美的装帧。R.格雷⼽⾥⼤师是奥托三世时期的杰出代表,他具有较为熟练的写实技巧,注重线条的表现⼒与⾊彩的和谐,善于表现⼈物的情绪。代表作有活页的奥托三世圣经细密画和圣夏佩勒福⾳书插图等。
△ Saint Luke,奥托三世福⾳的缩影,⼿稿,⼗世纪
7、罗马式艺术
11~12世纪西欧艺术风格。11世纪时,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封建制度⽇趋稳固,修道院制度也更加完备。随着1096年的⼗字军东征及⼤规模的传道活动,在欧洲掀起了宗教的热潮。统治者都为各⾃的城市兴建宏伟的教堂和修道院,建筑史上称这种新形制为罗马式。
代表作品是法国装饰教堂的挂毯《哈斯廷之战·诺曼⼊侵者渡过海峡》,运⽤细密画⼿法,以彩⾊绒线绣成,画中将故事性的叙述与装饰趣味巧妙地结合在⼀起。此外,⼩型⼿⼯艺品也异常丰富多彩,如法国的卢浮宫花瓶,德国科隆的圣龛,尼德兰的青铜圣⽔盒等,都反映出罗马式时期⼯艺美术的突出成就。
△《哈斯廷之战·诺曼⼊侵者渡过海峡》
8、哥特式美术
哥特式美术(Gothic Art) 12~15世纪的中世纪欧洲美术。意⼤利⽂艺复兴学者认为此期美术野蛮怪诞,缺乏艺术趣味,故⽤“蛮族”——哥特⼈⼀词,称之为哥特式。其最早产⽣于法国,之后风靡整个欧洲。
9、拜占庭艺术
拜占庭美术⾸先是宗教美术。拜占庭建筑是基督教教会的建筑,绘画作品多取材于《圣经》,其形式
和⼈物表情处理都须遵循具有神学意义的传统模式。拜占庭美术也是封建帝国的艺术。它炫耀帝国的强⼤和帝王的威严,把帝王表现为基督在尘世的代理⼈。拜占庭美术还被看作东西⽅融合的艺术。它注重⾊彩的灿烂,装饰的华丽,强调⼈物精神的表现。在拜占庭建筑中,⼤理⽯镶嵌画、壁画和其他艺术品的缤纷⾊彩互相辉映,造成⼀派壮丽华贵的景象。
拜占庭插图以东⽅式的装饰⾊彩、风格化的形象处理和灿烂的⾦⾊背景为特征。现存第⼀盛期插图代表作有《维也纳创世纪》、《罗森诺福⾳书》和《西诺普福⾳书》中的作品。拜占庭插图画在10~11世纪达到⾼潮,随后盛极⽽衰。《梅丽森达诗篇》是⼀典型的12世纪插图⼿稿。它的封⾯以象⽛雕刻、绿松⽯、红宝⽯装饰,⼿稿中描绘基督⽣涯的24幅整页插画⾊彩虽仍然⾮常丰富,但已显散乱。1204年君⼠坦丁堡被占领后,插图画创作衰落下来。
4-18世纪
10、国际哥德风格
国际哥德主义即国际哥特式,是1375—1425年期间流⾏于西欧的哥特艺术的⼀个优美的变体。艺术特点是⾼贵的、理想化的、仪式的、神性的。
西蒙·马丁尼(Simone Martini,1284?-1344年),意⼤利锡耶纳画派画家。他的作品极⼤地影响了
称为“国际歌德主义”的歌德主义后期风格。他的作品以优美的线条、装饰性细节和珠宝般的明亮⾊彩为特点,如《通往⼗字架之路》和《报喜》。
△《报喜》西蒙·马丁尼
11、风格主义
风格主义⼀词源于意⼤利语Maniera,也被译为样式主义和矫饰主义,它反对理性对绘画的指导作⽤,强调艺术家内⼼体验与个⼈表现,绘画精细,表⾯效果华丽,多戏剧性场⾯,⽤不对称和动荡,取代拉斐尔式的统⼀风格。注重艺术创作的形式感,倾斜线条和曲线的运⽤⽐较明显。
△丁托列托《最后晚餐》
丁托列托(Tintoretto)在《最后晚餐》(Last Supper)中将耶稣和桌⼦远离房间的中央,黯淡的描绘整场事件的发⽣,在混乱的场景中失去⽅向的⾊彩则彷佛将画中天使带离了现实世界,将现实世界与上帝分开了。
12、巴洛克艺术
巴洛克艺术(Baroque art)是17世纪风⾏于欧洲的⼀种艺术风格。巴洛克美术因热情奔放、运动强烈
、装饰华丽⽽⾃成⼀体。其在⽂艺复兴美术之后,⼀定程度上发扬了现实主义的传统。这种风格最先产⽣于意⼤利的罗马,以后遍及欧洲各地,成为17世纪欧洲的主要艺术风格。
不仅在绘画⽅⾯,巴洛克艺术代表整个艺术领域,包括⾳乐、建筑、装饰艺术等,内涵也极为复杂。但最基本的特点是打破⽂艺复兴时期的严肃、含蓄和均衡,崇尚豪华和⽓派,注重强烈情感的表现,⽓氛热烈紧张,具有刺⼈⽿⽬、动⼈⼼魄的艺术效果。
代表⼈物有贝尼尼、波罗⽶尼和鲁本斯。
△贝尼尼的《圣德列萨祭坛》
△鲁本斯《劫夺吕西普斯的⼥⼉》
14、洛可可艺术
洛可可艺术(Rococo),是18世纪产⽣于法国、遍及欧洲的⼀种艺术形式或艺术风格,盛⾏于路易⼗五统治时期,因⽽⼜称作“路易⼗五式”,该艺术形式具有轻快、精致、细腻、繁复等特点。
⽽⼜称作“路易⼗五式”,该艺术形式具有轻快、精致、细腻、繁复等特点。
洛可可的总体特征为轻快、华丽、精致、细腻、繁琐、纤弱、柔和,追求轻盈纤细的秀雅美,纤弱娇媚,纷繁琐细,精致典雅,甜腻温柔,在构图上有意强调不对称,其⼯艺、结构和线条具有婉转、柔和的特点,其装饰题材有⾃然主义的倾向,以回旋曲折的贝壳形曲线和精细纤巧的雕刻为主,造型的基调是凸曲线,常⽤S形弯⾓形式。洛可可式的⾊彩⼗分娇艳明快,如嫩绿,粉红,猩红等,线脚多⽤⾦⾊。
△让·安托万·华多《⾈发西苔岛》
△《秋千》让 - 奥诺雷·弗拉贡纳尔
15、新古典主义
所谓“新古典主义”,⾸先是遵循唯理主义观点,认为艺术必须从理性出发,排斥艺术家主观思想感情,尤其是在社会和个⼈利益冲突⾯前,个⼈要克制⾃⼰的感情,服从理智和法律,倡导公民的完美道德就是牺牲⾃⼰,为祖国尽责。艺术形象的创造崇尚古希腊的理想美;注重古典艺术形式的完整、雕刻般的造型,追求典雅、庄重、和谐,同时坚持严格的素描和明朗的轮廓,极⼒减弱绘画的⾊彩要素。
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从维安、⼤卫到安格尔, 取得了最优秀的成就,并达到⾼峰。维安是法国最早的
新古典主义画家,他试图反对情欲的、过分雅致的艺术,⼒求恢复古希腊艺术的朴素、庄严。由于他的才能和个性的局限,他没能实现艺术上的根本变⾰。
△安格尔《浴⼥(The Valpincon Bather)》1808年
16、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既不是随兴的取材、也不是强调完全的精确,⽽是位于两者的中间点,随着感觉⽽⾛。”——夏尔·波德莱尔
浪漫主义是⽂艺的基本创作⽅法之⼀,与现实主义同为⽂学艺术上的两⼤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热情奔放的语⾔、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类的⽂学艺术处于⼝头创作时期,⼀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不是⾃觉为⼈们掌握的创作⽅法。
△欧仁·德拉克罗⽡《⾃由引导⼈民》
19世纪
17、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Realism),⼜称“写实主义”,认为在⼈类的认知中,我们对物体的理解与感知,与物体独⽴于我们⼼灵之外的实际存在是⼀致的。⼀般认为现实主义关⼼现实和实际⽽排斥理想主义。
现实主义是艺术发展进程中⼀种独特的艺术现象,现实主义艺术家赞美⾃然,歌颂劳动,深刻⽽全⾯地展现了现实⽣活的⼴阔画⾯,尤其描绘了普通劳动者的⽣活和⽃争,此时劳动者真正成为绘画中的主体形象,⼤⾃然也作为独⽴的题材受到现实主义画家青睐。
绘画上,现实主义起源于⼗六世纪末⼗七世纪初的意⼤利,开创者是卡拉⽡乔。法国库尔贝是现实主义美术代表⼈物之⼀,伦勃朗的作品⾥也包含了很多现实主义意义。
△卡拉⽡乔《微醺的酒神巴克斯》
18、巴⽐松派
巴⽐松派是法国浪漫主义画派转向写实与现代主义的⼀个起点。它不仅以写实⼿法表现⾃然的外貌,并且致⼒于探索⾃然界的内在⽣命,⼒求在作品中表达出画家对⾃然的真诚感受,以真实的⾃然风景画创作否定了学院派虚假的历史风景画程式,揭开了19世纪法国声势巨⼤的现实主义美术运动的序幕。
过去法国艺术界对风景画的评价都很低,认为画风景画的画家是⽐较不引⼈注⽬,也不值得注意的,
但巴⽐松画派的作品使世⼈被乡村中的优雅感动,同时也因当时巴黎和欧洲都饱受战乱,⼈⼼趋向于隐居,所以巴⽐松画派成功的为风景画打下很好的基础,也替后来1860年开展的印象派奠定了相当好的道路。
△卢梭《枫丹⽩露之⼣》
19、拉斐尔前派
拉斐尔前派最初是由3名年轻的英国画家亨特、罗塞蒂和⽶莱斯所发起组织的⼀个艺术团体,⽬的是为了改变当时的艺术潮流,反对那些在⽶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时代之后偏向了机械论的风格主义画家。
拉斐尔前派的作品基本上以写实的传统风格为主,画风审慎⽽细致,⽤⾊较清新。拉斐尔前派反对院派的陈规,有的作品呈现忧郁的情调。代表⼈物有:伯恩·琼斯等。
△伯恩·琼斯《天使》
20、学院艺术
学院艺术(Academic art),⼀种在欧洲艺术学院和⼤学的影响下所产⽣的绘画和雕塑的流派。学院
艺术专指那些在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运动中,受法兰西艺术院订⽴的标准所影响的画家和艺术品,以及跟随着这两种运动并试图融合两者作为风格的艺术,最具代表性的如威廉·阿道夫·布格罗、汤玛斯·库图尔、汉斯·马卡特。他们通常也常被称为“学院派”、“华丽艺术”、“折衷主义”,有时也被⼈与历史主义与融合主义相提并论。在这个背景下,学院艺术不断吸收新的风格,所以⼀些曾被视为对抗学院艺术的艺术风格,后来也被⼈称为学院艺术。
△威廉·阿道夫·布格罗《维纳斯的诞⽣》
21、印象派
印象主义Impressionnism(1874-1886):不依据可靠的知印象派作品印象派作品识,以瞬间的印象做画。画家们是抓住⼀个具有特点的侧⾯去做画,所以他们必须疾飞画笔把颜⾊直接涂在画布上,他们只能多考虑画的总体效果,较少的顾及枝节细部。印象主义的以粗放的笔法做画,作品缺乏修饰,是⼀种对笔法较草率的画法。
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批印象派艺术⼤师,他们创作出⼤量⾄今仍令⼈⽿熟能详的经典巨制,例如: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出·印象》。
△莫奈的《⽇出·印象》
22、后印象派
后印象派(Post-Impressionism),从印象派发展⽽来的⼀种西⽅油画流派。在⼗九世纪末,许多曾受到印象主义⿎舞的艺术家开始反对印象派,他们不满⾜于刻板⽚⾯的追求光⾊,强调作品要抒发艺术家的⾃我感受和主观感情,于是开始尝试对⾊彩及形体表现性因素的⾃觉运⽤,后印象派从此诞⽣。
更多推荐
艺术,美术,风格,主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