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说话”的米饭
米饭会说话,你或许觉得很奇怪。在我们幼儿园每天的中午幼儿的午餐主食一般是米饭,在吃完饭把桌子挪开时,经常会发现有很多的米饭粒在地上,通过观察孩子们午餐吃进餐,不难发现,地上的米饭粒是孩子们吃不上了,就用手一点一点的扣走,偷偷的扔到桌子底下,还有个别幼儿吃饭时用手拿着米饭和同桌小朋友嬉戏闹玩。自从发现这种现象后,我用各种方式讲过很多次,但效果甚微。
有一天,孩子们吃完中午饭,和往常一样,在区里自选折纸玩,我挪开桌子让他们有更多的空间活动,结果是我在一张桌子下面发现了一团米饭,很明显米饭用手捏过,我看到后,刚想要批评,但是我想到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时时有教育,处处是教育”我们老师要抓住生活中教育契机,适时教育。于是我灵机一动,从地上捡起米饭团,放在耳朵上听了听,然后我又轻轻地把它放在桌子上,并安慰了它几句,孩子们一直在看着奇怪的我,终于有孩子忍不住问:“老师,你把地上的米饭放在桌子上干什么呀?多脏啊!”我说:“我呀在听米饭说话呢!它正在哭呢,哭的很伤心。又有孩子们问:“它和你说了什么呀?”我看孩子们的兴致很高,便接着说:“你们想知道米饭和我说了什么吗?”“想!”孩子们瞪大眼睛看着我,我说:“米饭
说呀,咱班小朋友不喜欢它,也不爱护珍惜它,把米饭乱扔,米饭中的每一粒米都是我们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看着孩子们似懂非懂的眼神,我就开始和他们解释说:“小朋友们,还记得咱经常唱的《唐诗联唱》吗?其中有几句歌词就是《悯农》这首唐诗。”于是我开始唱起来,慢慢的小朋友就和我一起唱起来,唱了几遍,我就开始和他们解释了唐诗的含义,对孩子们进行了随机教育。令我惊讶的是每个孩子们都瞪大双眼,认认真真的听着,我问他们:“米饭都伤心死了,我们该怎么安慰他们?”孩子们都争着回答:“把它捡起来”,“以后不能浪费,农民伯伯很辛苦的”,“以后吃多少盛多少”。“那我们把它捡起来吧!”我对他们说:“以后我们要珍惜爱护每一粒粮食,像我们吃的馒头,米饭,包子,都不能浪费,盛饭的时候可以少盛一点,吃完再去盛,要学会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班的桌子地下很少出现米饭团了,偶尔有米饭粒,孩子们也会跑过来和我解释,这是因为不小心掉了,并说下次不会了,感觉孩子们责任感提高了。
《指南》中指出在教师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机智发现和捕捉有价值的突发性事件。我想,如果在开始时我以传统的方式斥责孩子们,那么他们的情绪一定会受到影响,对于爱惜粮食这一话题也会失去兴趣,显然,我的随机教育比直接教育幼儿“爱惜粮食
”更能吸引幼儿。
更多推荐
孩子,米饭,教育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