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抗击疫情在前线的医护英雄事迹5篇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梅花不惧严寒、坚强不屈的顽强精神一直以来为世人所熟知。下面是编辑精心为大家精心精选的抗击疫情在前线的医护英雄事迹,欢迎阅读。
  抗击疫情在前线的医护英雄事迹(一)
  在黑龙江援助湖北医疗队中,有这样一位医生,____年抗击非典、____年抗震救灾、____年甲流防治都曾留下过他的身影,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他又主动请缨支援武汉,全力救治重症患者。
  “继续努力,早日出院”“新冠必败,您必胜”“坚持就是胜利”,在武汉市第一医院16楼重症病区,几乎每位患者床头都贴有一张写着鼓励话语的淡粉色纸卡,而这些都出自前来支援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科陈宏医生之手。
  作为呼吸科专家,从抵达武汉那天起,查房、诊疗、解决重症病房里棘手的疑难问题就成了陈宏每天的日常。在他和团队的努力下,半个月的时间,就已经有40多名患者从重症转成轻症。与患者们一起共渡难关,也让细心的陈宏成了他们最贴心的人。48床的罗阿姨,老伴也因为新冠肺炎在楼上病房住院,罗阿姨一直很惦记,每次查房,陈宏都会第一时间把罗阿姨老伴的情况告诉她。
  这位80多岁的患者由于牙齿不好,吃饭困难,陈宏就每天给他准备软烂的食品。有的患者稍微好转就自行摘下呼吸机,怕引起复发,陈宏苦口婆心地劝,说轻了担心患者不听,就拿出东北人特有的幽默。
  在病区里健步如飞的陈宏,其实患有严重的腰间盘突出,由于工作量大,腰痛严重,有时他只能趴在电话桌上接诊。
  目前,经陈宏团队治愈出院的患者已有22名,他和队员们又建立了微信群,让出院患者可以实时在线进行康复咨询。
  抗击疫情在前线的医护英雄事迹 (二)
  “我是护士长,是党员,还是湖北人,于情于理,都该我去。”山西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唐珊说。
  唐珊是湖北天门人,大学毕业后在山西工作定居。这位37岁的女护士长,在看到医疗队招募信息后毅然报名,“这些年,两年能回一趟家。到武汉,就当是回家了。”
  2月28日,是唐珊来到武汉抗疫一线的第二十六天。“时间过得很快,每天像打仗一样。”唐珊清楚地记得,到武汉是大年初三晚上7点,培训会一直持续到夜里1点多,第二天一早7点多就到岗。唐珊和队员们同中日友好医院的战友一起接管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这里有50名新冠肺炎危重症病人。
  这是一位对工作严格到近乎苛刻的护士长。唐珊所在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是山西省级重点科室,护士有90多名。同事郝彬笑称,提起唐珊,年轻一点的护士都说“可怕她了”,因为出了错会被她毫不留情地训斥。她把这种工作作风带去了武汉,在她看来,救治一线“本来就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工作绝不能出错。”
  这是一位处事周到、爱抠细节的护士长。作为护士长,唐珊要对这支护理队伍成员的年龄
和工作年限摸底,“每个班尽量做到新老成员搭配,保证护理质量。”她还会根据自己的了解,考虑医务人员的性格,“活泼的与相对沉稳的搭配,这样配合能够优势互补。”护理时,她会说一口带有湖北口音的普通话,让病人们听着乡音,知道“湖北伢子”回来了。
  她同时又很“仗义”和大气。护理工作本来就极耗体力,唐珊还主动把接物资、分物资的后勤活揽了过来。
  “来了就是一颗‘螺丝钉’,把自己放在最需要的地方。”刚到武汉那几天,她的手对防护手套过敏,起了红疹,她咬牙克服;忙起来午饭也顾不上吃,她笑笑说“也不觉得饿”。但她又能跳出眼前,不断沉淀和思考。她向组织提出建议:“除了应收尽收,我们也要关注出院的病人,要考虑如何延伸护理工作。病人出院前,得通过规范化操作,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并带动家人和周边人做好防护。”
  唐珊说,她会战斗到获得全胜的那天。衣服上的“天门姑娘,山西唐珊”,是她的力量源泉。她也深信,爱与无畏,无远弗届。
  抗击疫情在前线的医护英雄事迹 (三)
  3月5日下午2:30,在中日友好医院援鄂医疗队住地,在党旗面前,18个医疗队员举起右手,郑重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我申请入党已经____年,____年非典时我就申请入党,去年底终于成为预备党员,没想到这次能提前转正,真是一个很大的惊喜!”当了____年护士的王倩如,十分激动。____年前,北京的中日友好医院是非典的定点医院,年轻的王倩如就在这里的ICU病房抗击过非典,如今为抗击新冠肺炎,已过不惑之年的她再披战袍,大年初一报名,初二就随队征战武汉。
  “我能够站在此时的江城武汉,光荣地成为党这个大家庭的一员,这是我人生中最为光荣和自豪的一刻!”中日友好医院普通外科医生黄笳说。80后的他是德国留学归来的博士。报名来武汉时,他想:“我是国家公派留学生,受国家资助留学了4年。在国家有困难的时候,总要有人挺身而出。”
  在湖北抗疫战场上,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医疗队员,越来越多的70后、80后、90后,争相汇集到鲜红的党旗下宣誓。
  3月1日上午10时,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北大医学国家援鄂医疗队120余名党员和积极分子代表,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刘新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姜保国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的带领下,共同举行“重温入党誓词”主题党日活动,有14位医疗队员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月27日,抵达武汉前线的第二天,北京协和医院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第一批医疗队队员孙雪峰、王玉娥、张颖,就庄严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月22日晚,一场“火线上的支部大会”在武汉召开,表决同意接收他们为预备党员。
  至2月底,在湖北武汉和咸宁抗疫前线,云南援鄂医疗队已有368名队员向临时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其中确定入党积极分子35人。2月26日,在咸宁的10名医疗队队员宣誓入党。3月9日,云南援鄂医疗队又有35人火线入党。
  战情紧急,有时白衣战士们来不及回住地,就在新冠肺炎患者病房外,庄严宣誓入党。
  2月26日14时,武汉市第三医院首义院区,ICU病房主任董芳匆匆吃过盒饭,就在住院楼走廊上,面对临时展开的鲜红的党旗,举手宣誓,成为光荣的预备党员。刚宣誓完,电话骤响,病人急待抢救,董芳马上冲进了ICU病房。

更多推荐

武汉,患者,医疗队,湖北,队员,工作,医院,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