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种红木已列入国际濒危保护,以后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
据《红木》国标第一起草人杨家驹先生的说法,制定“红木”国标时,主要依据当时社会上存在的、市场上流通的、以及故宫里藏存的家具硬木材料为基础,剔除了材质有缺陷的树种、存量较少不足以成为商品材的木材,最终精选出了33种优质硬木木材。
也就是说,在2000年制定《红木》国标时,33种入选树种在当时都是被认为有足够的存量可以成为商品材的。但是,在红木国标制定之后的这十几年间,因为大量的消耗,加上动辄数百年的漫长生长周期,致使很多红木树种因快速枯竭而濒危。
2016年之前,檀香紫檀(小叶紫檀)、交趾黄檀(大红酸枝)、卢氏黑黄檀(大叶紫檀)、微凹黄檀、中美洲黄檀、伯利兹黄檀这六种《红木》国标中的树种已经陆续被收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二中,巴西黑黄檀被收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一中。
2016年5月9日,刺猬紫檀(非洲花梨木)被正式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三。
2016年9月24日至10月5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第17次缔约方大会上,投票通过了将整个黄檀属、刺猬紫檀及被视为红木替代用材的大巴花列入濒危管制附录二的提案!整个黄檀属的物种列入濒危附录二,意味着中国红木国家标准中的香枝木类(降香黄檀,俗称海南黄花梨)、黑酸枝木类[刀状黑黄檀、黑黄檀、阔叶黄檀、卢氏黑黄檀、东非黑黄檀、巴西黑黄檀(位列附录一的巴西黑黄檀仍保持其濒危管制位置)、亚马孙黄檀、伯利兹黄檀]、红酸枝木类[巴里黄檀、赛州黄檀、交趾黄檀、绒毛黄檀、中美洲黄檀、奥氏黄檀、微凹黄檀]共十六种红木的国际贸易均将受到严格的管制!
另外,CITES东盟专家组计划在大会上提交将大果紫檀、鸟足紫檀列入濒危附录二的提案一事,因产地国政府的原因而未形成正式提案提交大会审议。
至此,在红木国标中的33种红木中,市场用量最大的刺猬紫檀和16种黄檀属树种(香枝木、黑酸枝、红酸枝)列入濒危附录二,加上早已列入濒危附录二的檀香紫檀(小叶紫檀),已共有18种红木被列入国际二级(及一级)濒危保护。红木国标大势已去,几近于无木可用!
现将列入国际一级和二级濒危保护的18种红木树种的图鉴及木种资料整理如下,供诸位木友参考:
已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中的1种红木树种:
巴西黑黄檀
科属名:蝶形花科、黄檀属
树木及分布:主产于巴西
特征:木材散孔材。心材材色变异较大,褐色、红褐到紫黑色,与边材区别明显,有油性感。边材近白色。生长轮不明显。
材性:木材具光泽,无特殊气味,新切面略具甜味,纹理直,有时波状,结构细,均匀,木材重,干缩率甚大,强度高。
木材干燥性能良好,但宜慢,以防端裂和面裂。木材很耐腐,能抗虫害,但表面常有小蠧虫危害。木材加工性能良好,但手工加工颇困难。车旋、刨切性能良好,精加工性能亦佳,
蒸煮后弯曲性能好,并具有很好的耐候性。
已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I中17种红木树种:
紫檀属紫檀木类
檀香紫檀(小叶紫檀)
俗称:小叶紫檀、金星紫檀、鸡血紫檀、牛毛紫檀、豆瓣紫檀、缎面紫檀、花梨纹紫檀、大陆性紫檀。
产地:主产于印度南部
构造特征:散孔材,生长轮不明显。心材新切面桔红色,久则转为深紫或黑紫,常带浅色和紫黑条纹,划痕明显,木屑水浸出液紫红色,有荧光。
紫檀属花梨木类
刺猬紫檀(非洲花梨木)
俗称:非洲花梨木
主产于热带非洲。
构造特征:散孔材,半环孔材倾向明显。生长轮略明显或明显。心材紫红褐或红褐色,常带深色条纹,划痕可见。
占据中低端红木市场半壁江山的绝对主力!作为大众级红木家具的绝对主力,刺猬紫檀家具纹理极具张力,绝对物超所值!俗称“非洲花梨木”,主产于西部非洲。
在今年以前,尼日利亚、加纳、多哥、贝宁很多国家出产的刺猬紫檀被很多机构鉴定为亚花梨类的安氏紫檀,但目前已“正名”:西非根本就不产安氏紫檀,以前被称为“安氏紫檀”的那些非洲花梨木全部都是国标红木中的刺猬紫檀。
黄檀属香枝木类
降香黄檀(海南黄花梨)
俗称:海南黄花梨(黎)、黄花梨(黎)、花梨(黎)、老花梨(黎)、花梨(黎)母、
香红木、花榈、降香
主产于中国海南
构造特征:散孔材至半环孔材。生长轮颇明显。心材新切面紫红褐或深红褐,常带黑色条纹。
黄檀属红酸枝木类
巴里黄檀
俗 称:花枝、老挝红酸枝、紫酸枝等。
科属名:蝶形花科、黄檀属
树木及分布:乔木,产柬埔寨、老挝等地。
木材宏观特征:心边材区别明显,边材色浅,心材新切面红褐色至栗褐色,常带深浅相间的黑褐或栗褐色条纹。生长轮不明显或略明显。
赛州黄檀
别名:紫罗兰酸枝
科属:豆科(Fabaceae);黄檀属(Dalbergia)
红酸枝木类
赛州黄檀的表面处理性能好,用锋利刃具切割后可得到接近高度抛光的表面。木材富有油质性,但油质感不及微凹黄檀,故相对微凹黄檀加工难度小。赛州黄檀因材质重硬,手工加工仍然难度大,易使工具钝化。操作人员在加工这种木材时,锯屑和粉末对眼睛、皮肤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会引起不良反应,应注意保护。
赛州黄檀是热带美洲酸枝木树种中最易于鉴定的,其主要特征是管孔弦向直径小(平均50~100 µm),但分布密度高(20~40个/mm2)。
这一特点可与其他黄檀属酸枝木相区别(伯利兹黄檀除外),而其以双列为主的射线又是与伯利兹黄檀和军刀豆,单列射线)相区分的依据。
交趾黄檀(大红酸枝)
俗称:大红酸枝、柬埔寨红酸枝、泰国红酸枝、老挝大红酸枝、柬埔寨檀
科属名:蝶形花科、黄檀属
树木及分布:落叶大乔木(在越南和泰国的有些地区为常绿乔木),高度一般在8~30m,有时有几个主干和分枝。树皮光滑而坚硬,浅黄至灰褐色。叶的形态为不均等的羽状复叶,叶序互生或半对生。花白色。果实为扁平的线状闭果,属于荚果类型。主产于中南半岛北纬22°~10°的地区。遍布泰国东北部混交林中和越南南部及老挝、柬埔寨的大部分地区。
木材宏观特征:木材心边材区别明显,心材新切面紫红褐或暗红褐,具黑褐色或栗褐色条纹,边材黄白色。生长轮不明显。
更多推荐
红木,木材,濒危,树种,列入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