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藤忠雄设计作品之分析
指导教授:杨裕富 研究生:江涵榛
一、前言:
设计作品分析,在不同的设计领域都是常见的,设计作品分析与式样分析或临摹有最大的重叠,或是我们可以说临摹的进一步就是设计作品分析,广义的设计作品分析就是式样分析。
1998年6、7月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推出「安藤忠雄建筑展-创造的过程」,其中一个主题为「痕迹的过程」,把安藤的手稿及创作的方法来源作一次有系统的整理,安藤不担心别人知道他的作品的出处,反而希望藉由空间的临摹来证明他建筑的本质是具有普遍性和世界性。他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求学生要常作案例分析(case study)来体验建筑,如果没办法现场体验空间,他觉得其折衷方式就是透过做剖面模型来体会虚实感,但他仍建议亲身的体验空间是绝对必要的。
指导教授:杨裕富 研究生:江涵榛
一、前言:
设计作品分析,在不同的设计领域都是常见的,设计作品分析与式样分析或临摹有最大的重叠,或是我们可以说临摹的进一步就是设计作品分析,广义的设计作品分析就是式样分析。
1998年6、7月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推出「安藤忠雄建筑展-创造的过程」,其中一个主题为「痕迹的过程」,把安藤的手稿及创作的方法来源作一次有系统的整理,安藤不担心别人知道他的作品的出处,反而希望藉由空间的临摹来证明他建筑的本质是具有普遍性和世界性。他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求学生要常作案例分析(case study)来体验建筑,如果没办法现场体验空间,他觉得其折衷方式就是透过做剖面模型来体会虚实感,但他仍建议亲身的体验空间是绝对必要的。
二、安藤忠雄简介
图: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1941年9月13日出生於日本本州的大阪市(Osaka),有一双胞胎弟弟。他并未接受过正统的建筑教育,於1962~69年在美国、欧洲、非洲旅行考察自学建筑学。返国後於1969年自行创办安藤忠雄联合建筑师事务所。曾经在美国的大学作客座教授,也曾担任多次国际竞赛的评审委员。
1995年,成为普立兹建筑奖是自1979年成立以来第十八位荣获建筑界最高荣誉的得奖人,亦是日本建筑界第三位得奖者。
他对建筑的独特见解是从旅行中一点一滴地体验而来的,在日本各地包括京都、东京、广岛等地,他所接触到京都庙宇龙安寺的枯山水,体验到传统日本建筑的空、间、寂的奥义,这种榻榻米模矩化空间,看似简单又有变化,让他深受感动;当他旅行至广岛参观丹下健三於1995年所设计的和平纪念公园时,看到清水混凝土的面材质感,也受到莫名的感动。由於丹下健三的作品风格师承柯比意,他在自学建筑期间,买了一整套柯比意的
图: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1941年9月13日出生於日本本州的大阪市(Osaka),有一双胞胎弟弟。他并未接受过正统的建筑教育,於1962~69年在美国、欧洲、非洲旅行考察自学建筑学。返国後於1969年自行创办安藤忠雄联合建筑师事务所。曾经在美国的大学作客座教授,也曾担任多次国际竞赛的评审委员。
1995年,成为普立兹建筑奖是自1979年成立以来第十八位荣获建筑界最高荣誉的得奖人,亦是日本建筑界第三位得奖者。
他对建筑的独特见解是从旅行中一点一滴地体验而来的,在日本各地包括京都、东京、广岛等地,他所接触到京都庙宇龙安寺的枯山水,体验到传统日本建筑的空、间、寂的奥义,这种榻榻米模矩化空间,看似简单又有变化,让他深受感动;当他旅行至广岛参观丹下健三於1995年所设计的和平纪念公园时,看到清水混凝土的面材质感,也受到莫名的感动。由於丹下健三的作品风格师承柯比意,他在自学建筑期间,买了一整套柯比意的
作品全集来临摹,开始了「向大师学习」建筑的过程。
图:罗马万神殿
在旅游西方国家时他也体认了不同於日本的建筑精神,他说第一次感觉到建筑空间的存在是当他置身在罗马万神殿,看到穹顶中央一个直径9米的洞孔所射进的光线照亮时。在这种条件下的物体和光线,在大自然里是绝不会感觉到的,这种感觉只有通过建筑这个仲介体才能获得。
万神殿的静态几何布局形式和皮拉尼西(Piranesi)充满活力的垂直发展的空间,与日本建筑具有明显的水平方向性与不规则形,存在著强烈的冲突。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他制定了自己的目标,就是要把这两个对立的空间观念融合统一起来,使其独树一帜。
获奖 重要作品
1979 日本建筑学会赏《住吉的长屋》
图:罗马万神殿
在旅游西方国家时他也体认了不同於日本的建筑精神,他说第一次感觉到建筑空间的存在是当他置身在罗马万神殿,看到穹顶中央一个直径9米的洞孔所射进的光线照亮时。在这种条件下的物体和光线,在大自然里是绝不会感觉到的,这种感觉只有通过建筑这个仲介体才能获得。
万神殿的静态几何布局形式和皮拉尼西(Piranesi)充满活力的垂直发展的空间,与日本建筑具有明显的水平方向性与不规则形,存在著强烈的冲突。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他制定了自己的目标,就是要把这两个对立的空间观念融合统一起来,使其独树一帜。
获奖 重要作品
1979 日本建筑学会赏《住吉的长屋》
1983 日本文化设计赏《六甲集合住宅》
1985 阿尔瓦‧阿尔托(Alvar Aalto)奖,芬兰建筑师协会
1986 日本艺术选奖文部大臣新人赏《中山邸》
1987 每日艺术赏《六甲山教会》
1988 吉田五十八赏《城户崎邸》
1989 法国建筑学会,建筑金奖
1990大阪艺术赏,大阪府
1991 美国建筑师学会荣誉会员
美国科学院和文学艺术研究所Arnold W. Brunner纪念奖
1992 丹麦卡尔斯伯格(Carlsberg)建筑奖
1995 普立兹克建筑奖
1976 住吉长屋(日本‧大阪)
1982~1990 岩佐邸(日本‧芦屋/)
1983 六甲集合住宅(日本‧肥後县)
1985 阿尔瓦‧阿尔托(Alvar Aalto)奖,芬兰建筑师协会
1986 日本艺术选奖文部大臣新人赏《中山邸》
1987 每日艺术赏《六甲山教会》
1988 吉田五十八赏《城户崎邸》
1989 法国建筑学会,建筑金奖
1990大阪艺术赏,大阪府
1991 美国建筑师学会荣誉会员
美国科学院和文学艺术研究所Arnold W. Brunner纪念奖
1992 丹麦卡尔斯伯格(Carlsberg)建筑奖
1995 普立兹克建筑奖
1976 住吉长屋(日本‧大阪)
1982~1990 岩佐邸(日本‧芦屋/)
1983 六甲集合住宅(日本‧肥後县)
1986~1990 RAIKA总部办公大厦(日本‧大阪)
1987~1989 夏川纪念会馆(日本‧滋贺县)
1987~1989 兵库县立儿童博物馆(日本‧兵库县)
1988~1990 伊东邸(日本‧东京)
1988~1990 姬路文学馆(日本‧兵库县)
1988~1992 直岛现代美术馆(日本‧冈山县)
1989 Collezione商业中心大厦(日本‧东京)
1989~1992 宫下邸(日本‧神户)
1989~1992 1992万国博览会日本馆(西班牙‧塞维雅)
1989~1992 熊本县立装饰古坟馆(日本‧熊本)
1990~1991 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水上佛寺)(日本‧兵库县)
1990~1992 姬路市立青少年之家(日本‧兵库县)
1991~1993 李邸(日本‧千叶)
二、安藤忠雄的空间构成与自然:
1987~1989 夏川纪念会馆(日本‧滋贺县)
1987~1989 兵库县立儿童博物馆(日本‧兵库县)
1988~1990 伊东邸(日本‧东京)
1988~1990 姬路文学馆(日本‧兵库县)
1988~1992 直岛现代美术馆(日本‧冈山县)
1989 Collezione商业中心大厦(日本‧东京)
1989~1992 宫下邸(日本‧神户)
1989~1992 1992万国博览会日本馆(西班牙‧塞维雅)
1989~1992 熊本县立装饰古坟馆(日本‧熊本)
1990~1991 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水上佛寺)(日本‧兵库县)
1990~1992 姬路市立青少年之家(日本‧兵库县)
1991~1993 李邸(日本‧千叶)
二、安藤忠雄的空间构成与自然:
他认为建筑必备之三要素:1.可靠的材料、2.几何形式、3.自然。
1.可靠的材料:也就是真材实料,如朴实无华的水泥或未刷漆的木头等物质。安藤在其作品中所 运用的建材以混凝土为主,以玻璃、木材、钢材为辅。
2.几何形式:这种形式为建筑提供基础和框架,使建筑展现於世人面前;它可能是一个主观设想 的物体,也常是一个三度空间结构的物体。
安藤忠雄的空间几何形式发展如下:
(1).二D平面推演:从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弧形、圆形、椭圆形到环形,由简而繁,由直而 弧的渐进过程。
1.可靠的材料:也就是真材实料,如朴实无华的水泥或未刷漆的木头等物质。安藤在其作品中所 运用的建材以混凝土为主,以玻璃、木材、钢材为辅。
2.几何形式:这种形式为建筑提供基础和框架,使建筑展现於世人面前;它可能是一个主观设想 的物体,也常是一个三度空间结构的物体。
安藤忠雄的空间几何形式发展如下:
(1).二D平面推演:从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弧形、圆形、椭圆形到环形,由简而繁,由直而 弧的渐进过程。
(2).三D立体推演:从正方体、长方体、角锥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到卵蛋体,看得出由直角六面到非直角多面的空间变化。
(3).空间组织变化:这些几何型几何体相互结合,利用分割、复制、增殖、旋转、平移、插入、 重叠、对称、变形、反射等各种不同手法组织,使空间虚实有相接相含的变化,不论形式变化为何,仍在几何学的范畴下操作,是安藤忠雄的基本原则。
安藤为了使几何空间更具有生命力,改变墙壁的冰冷感,将光线引进制造阴影,他说他的墙不用挂画,因为太阳是一位神奇的画家,它时时刻刻会有不同的画作照映在墙上;在安藤的空间里有各式各样光的表情,有从上方洒下来,有从侧面射进来更有从隙缝渗透进来,产生各种变化,所以让安藤设计的建筑变成是光的容器。他也利用水的镜面效果来软化建筑的几何性与材料的坚实感,倒影的虚像呈现空间的静谧。
3.自然:在这里所指的自然并非原始的自然,而是人所安排过的一种无序的自然或从自然中概括 而来的有序的自然,如抽象了的光、风和水。向自然敞开空间之胸怀-这要通过最抽象的因素来表现。自然光、 风、雨及白昼、黑夜和四季中天空变换的色彩,都是安藤忠雄建筑中的组成部分;基本的附属建筑与天空和大地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丰富的三个层次:时间在演变中流动著;光、影成为大地和人类社会之间的交会点,这给建筑增添了深沈感,这种深沈感按空间尺度来衡量是不会枯竭的,它会超越空间去表明它在真空中存在的可能性。安藤对於自然的看法是强调自然被建筑化,是人造的自然,是可以控制的自然。 他认为只有当材料、几何形和自然这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建筑才具有力量,才呈现出光辉。
3.自然:在这里所指的自然并非原始的自然,而是人所安排过的一种无序的自然或从自然中概括 而来的有序的自然,如抽象了的光、风和水。向自然敞开空间之胸怀-这要通过最抽象的因素来表现。自然光、 风、雨及白昼、黑夜和四季中天空变换的色彩,都是安藤忠雄建筑中的组成部分;基本的附属建筑与天空和大地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丰富的三个层次:时间在演变中流动著;光、影成为大地和人类社会之间的交会点,这给建筑增添了深沈感,这种深沈感按空间尺度来衡量是不会枯竭的,它会超越空间去表明它在真空中存在的可能性。安藤对於自然的看法是强调自然被建筑化,是人造的自然,是可以控制的自然。 他认为只有当材料、几何形和自然这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建筑才具有力量,才呈现出光辉。
三、场所精神
安藤忠雄经常描绘基地附近场所的感觉和周遭的环境事物,从基地的纹理到自然的形态,他用心的观察,将看得见的实像与看不见的虚像,找出共同的秩序,也推理出土地的新逻辑-建筑。对於环境,他提出的看法是以「风景的观照」建立自然与建筑共振的新关系。从这些观点衍生出:自然是具象的,建筑是抽象的;自然是无形的,建筑是有形的;自然是有机的,建筑是几何的;自然是虚体的,建筑是实体的;两者共振、共融。
四、安藤的建筑与自然的对话
安藤作品的关键,经常是有关建筑与自然的关系,甚至他的反机能主义,是根植於对具有空调和户户相对的舒适建筑的相对立,他认为这种舒适建筑割裂了工业化国家里的人和自然的联系。对安藤来说,建筑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中介,是一脆弱的、理性的庇护所。
早期他把自然给框进建筑物里,用虚体的天井,来享受一片天或一块地,如住吉长屋、石原邸等住宅作品。图:住吉长屋天井 图:石原邸整体外观 图:石原邸天井 图:石原邸
安藤忠雄经常描绘基地附近场所的感觉和周遭的环境事物,从基地的纹理到自然的形态,他用心的观察,将看得见的实像与看不见的虚像,找出共同的秩序,也推理出土地的新逻辑-建筑。对於环境,他提出的看法是以「风景的观照」建立自然与建筑共振的新关系。从这些观点衍生出:自然是具象的,建筑是抽象的;自然是无形的,建筑是有形的;自然是有机的,建筑是几何的;自然是虚体的,建筑是实体的;两者共振、共融。
四、安藤的建筑与自然的对话
安藤作品的关键,经常是有关建筑与自然的关系,甚至他的反机能主义,是根植於对具有空调和户户相对的舒适建筑的相对立,他认为这种舒适建筑割裂了工业化国家里的人和自然的联系。对安藤来说,建筑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中介,是一脆弱的、理性的庇护所。
早期他把自然给框进建筑物里,用虚体的天井,来享受一片天或一块地,如住吉长屋、石原邸等住宅作品。图:住吉长屋天井 图:石原邸整体外观 图:石原邸天井 图:石原邸
在安藤的建筑与自然的对话中,包含抽象的自然、包被的自然、渗透的自然、移入的自然
等。
1.抽象的自然:一旦自然与建筑有了关系,自然就再也不是一个统一体了,自然就改变了原有的面貌,分化成光、风、水或天空这样的元素,光、风、水或天空成为自然的象徵。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自然保持其属性,通过在建筑中体现的几何性所产生的共呜,自然可以成为一种抽象。案例:六甲山教会(风的教堂)、水上教堂、光的教堂等。
图:六甲山教会(风的教堂)图:水上教堂 图:光的教堂
1.抽象的自然:一旦自然与建筑有了关系,自然就再也不是一个统一体了,自然就改变了原有的面貌,分化成光、风、水或天空这样的元素,光、风、水或天空成为自然的象徵。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自然保持其属性,通过在建筑中体现的几何性所产生的共呜,自然可以成为一种抽象。案例:六甲山教会(风的教堂)、水上教堂、光的教堂等。
图:六甲山教会(风的教堂)图:水上教堂 图:光的教堂
2.包被的自然:建筑对外界关闭还是敞开自己的胸怀取决於自身独有的韵律,建筑就是这样灵活地将自然融进於自己。用建筑来营造优雅的还是严肃的环境取决於建筑对自然的空透性,自然与环境保持著某种联系。案例:城户崎邸、I邸等。
3.渗透的自然:从建筑物外开的半透明墙或幕墙所渗透进来的光,具有和谐的自然特质;换一种方式来说,即在这种情况下,自然被建筑化了。而这种被建筑化了的自然,再也不是处於自然状态的自然了,而是为人类所控制的自然。正是这种被建筑化了的自然,在其形式不断变化之时,被 投射到墙上和幕墙上,既可见又不可见。案例:石原邸(玻璃
砖住宅)、天王寺博览会展览馆。
图:石原邸 图:天王寺博览会展览馆
图:石原邸 图:天王寺博览会展览馆
4.移入的自然:当代文明将自然和人类之间的基本关系隐藏了起来,使世人难见其存在。自然,在试图移入建筑的过程中,重新唤醒了自然与人类之间的这种关系,由於经常受到暴利和文明的侵袭,这种关系已成惯性。案例:涩谷设计方案、稻叶良加工作室、AKKA购物廊。
图:涩谷设计方案 图:稻叶良加工作室 图:AKKA购物廊
图:涩谷设计方案 图:稻叶良加工作室 图:AKKA购物廊
更多推荐
建筑,日本,空间,具有,作品,设计,分析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