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燃气中毒事故的原因及对策
 
通常所说的煤气中毒,实质上就是一氧化碳(CO)中毒。一氧化碳中毒是指人体内的血红蛋白(Hb)通过肺与一氧化碳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CO—Hb),妨碍了Hb向体内输送氧的功能,因而使体内缺氧、中毒。
轻度中毒时,患者有头痛、心跳加快、头晕眼花、全身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时患者只要离开中毒场所,移至空气新鲜的通风处,数小时后即可好转。
中度中毒时,以上症状加重,多汗烦燥、面色潮红,会进人昏迷状态。如昏迷时间不长,可让其吸氧,或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抢救数小时后神志即可恢复,经过短期治疗症状可逐渐好转。
重度中毒时,患者迅速进入昏迷状态,昏迷持续数小时或更长,不能很快恢复有并发症,如体温失调、心肌损害等。若抢救及时有效,可减少并发症与后遗症,反之则可能成为植物人甚至死亡。
一氧化碳使人体中毒的程度与一氧化碳浓度密切相关,同时也和人体与一氧化碳接触时间相关。人体对一氧化碳的中毒症状直接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b)与一氧化碳形成的碳氧血红蛋白(COHb)的数量有关。正常人平均  CO—Hb 1%,吸烟者为 2%~ 10 %,CO—Hb60%以上可致人死亡。一氧化碳对人体的危害程度见下表。对老幼病弱者和孕妇,其耐受能力较健康的成年人差。长期吸人低浓度的一氧化碳会引起慢性中毒,可引起记忆力减退、头晕、头痛、失眠、四肢无力、易怒、神经衰弱等症状。
一氧化碳对人体的危害程度表
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
吸入的时间与症状
50ppm0.005%
健康的成年人在此环境下不能超过8小时
100 ppm0.01%
健康的成年人在此环境下不能超过2小时
200 ppm0.02%
2小时后出现轻微头痛、疲劳、晕眩、作呕
400 ppm0.04%
12小时内出现剧烈头痛、2小时后会有生命危险
800 ppm0.08%
45分钟内出现晕眩、作呕及抽搐,2小时内进入昏迷状态,23小时死亡
1600 ppm0.16%
数分钟内死亡
 
一氧化碳是由于碳及烃类等燃料的不完全燃烧而产生的。目前居民所用的燃料如煤球、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天然气在使用中如果通风不良,均有可能发生煤气中毒。有些人工煤气的成份中含有一氧化碳气体,例如焦炉煤气中一氧化碳含量在8%左右(掺混入水煤气后一氧化碳含量更高),一旦泄漏也会引起一氧化碳中毒,因而广大客户对此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和警惕。
另外燃气在燃烧时还会产生少量氮的氧化物,其中的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均为剧毒气体。当一氧化氮浓度达50ppm时就有明显的症状;二氧化氮的毒性是一氧化氮的510倍,相当于一氧化碳的500010000倍。二氧化氮急性中毒的初期症状是急欲咳嗽、头痛、恶心、在呕吐物中有新鲜血迹、有明显的粘膜刺激症状;继而感到疲劳和软弱无力、发抖、体温升高、腹泻、多汗、口渴,以致失去知觉;患者可能发生肺炎、心机硬化、肾脏病变、极度贫血和结核症。预防氮氧化物中毒的积极措施是使用场所保持通风、选用低氮的燃具,近几年此类产品已进入市场,可惜许多用户未能了解其优越性。
如果每次使用燃气时都能保持室内通风,烟气能顺利排出而不在室内积聚,新鲜空气能及
时补充,对人员也不会造成危害。如果室内通风不良,则室内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逐渐减少,供氧不足将导致不完全燃烧,而不完全燃烧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有毒气体,会造成人员中毒、缺氧而窒息死亡。因此使用燃气的场所必须保持通风良好,使新鲜空气得到及时补充,并将烟气随时排至室外,这样可预防窒息或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中毒事故。
实际运行中居民家中可能发生的中毒事故和对策简述如下:
1.实际上燃气中毒大多是因燃气热水器使用时产生的废气未及时排出,烟气积聚后一氧化碳含量增加致人中毒的。此类事故占煤气中毒事故的比例较高,其原因主要是无烟道、烟道上有漏点或烟道安装不规范不能保证烟气顺利排出,同时又不能及时补充新鲜空气所致。直排式热水器其助燃所需的空气源于室内,而燃烧产生的废气也直接排于室内,如果使用环境通风不良,则室内无新鲜空气补充,使小环境内含氧量下降而一氧化碳中毒的可能性极大。如果该热水器安装在浴室内使用,则后果会更严重。这类事故的预防办法应采用淘汰直排式,改用强排式或平衡式热水器。
在热水器安全普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客户所安装的自然排气式(烟道式)热水器的烟道安装不合格,普遍的烟道装法均是将烟道自热水器接出后即水平安装引至室外,排烟效果较
差。烟道的正确安装方式是:烟囱出口均应高出屋面 0.5米,其高度应高出建筑物的正压区,烟囱出口应设置风帽防止雨雪灌入。当这样安装有困难时,可安装热水器、换气扇或抽油烟机联动装置,使室内空气强制循环,排出废气,吸入新鲜空气。
2.设置吸油烟机等机械换气设备的房间及其连通的房间,不宜设置自然排气式燃具,这是因为机械换气设备工作时室内易形成负压,自然排气式燃具工作时就会出现倒烟现象而使人中毒。
3.自然排气的烟道上严禁安装强制排气式燃具和机械换气设备,这是因为这种烟道长、阻力大,强制排气式燃具和机械换气设备工作时会破坏烟道的负压条件,烟气不能外排而进入其他房间而引起中毒。近几年造的新房从一楼到顶楼一般都有共用排气管,这是供脱排油烟机排油烟用的,如果将热水器的烟道通进去,则是非常危险的。
4、安全检查中常发现热水器烟道与卫生间排气管共用的现象,这时烟气可直接进入卫生间,中毒的危险性极大,相当于装了一套自杀装置。另外还发现热水器烟道与脱排油烟机排气管共用的现象,这时烟气也不能顺利排出。
5.户内燃气设施泄漏是人员中毒的重要原因。现在安装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燃气管暗装,这是因为许多客户在房屋装修时偏重于美观性而忽视了安全性。城镇燃气设计规范明确规定暗设燃气管应符合下列要求:“暗设的燃气立管可设在墙上的管槽或管道井中,暗设的燃气水平管可设在吊平顶内或管沟中;暗设的燃气管道的管槽应设活动门和通风孔;暗设的燃气管沟应设活动盖板,并填充干沙;敷设燃气管道的设备层和管道井应通风良好,每层的管道井应设与楼板耐火极限相同的防火隔断层,并应有进出方便的检修门。”这些要求绝大部分的客户在私自按装中均未执行,有些新装管道一通气就发现漏气,有些使用年久后因腐蚀而漏气,违章施工后会留下隐患。
6.还有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将燃气表密封在吊柜内,按规范要求应安装在非燃结构的通风良好处。一般用户所做的吊柜均为木质可燃结构,且密不通风,万一有泄漏则不易察觉,但危害性依然存在。此类故障的预防措施是积极普及安全用气的常识,让客户预先掌握安全用气知识后主动采取防范措施。“对用户提供的不符合标准的燃气燃烧器具或者提出不符合安全的安装要求时,燃气燃烧器具安装企业应当拒绝安装。”这也是消除隐患,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积极办法,可有效地保护客户的安全利益。
1. 1.                            客户使用不当也是酿成中毒事故的常见原因:
1.客户在使用中汤水溢出,会使灶具的火焰熄灭;灶具上的火焰也会被风吹灭。这时燃气从燃烧器上漏出,从而使人中毒。预防方法有二:
1)灶具使用时有人照看,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使用带熄火保护的灶具,熄火时可自动切断灶具气源。
2).装有燃气设施的场所严禁作卧室,推而广之,客户平时应注意做到“二关一开”,即燃具用毕应关闭燃具前的阀门;睡前关闭表前阀门和厨房间的门,开启厨房间通向室外的窗。否则在厨房门、卧室门均敞开时相当于卧室与厨房联通,而厨房间的窗紧闭则万一泄出的燃气不能及时排出而积聚于室内,人员中毒的可能增大。
3).客户将皮管加长后将燃具移至卧室、客厅使用甚至取暖,燃烧时消耗室内大量的氧气,而燃烧产生的废气又排于室内,空气不流通时室内一氧化碳浓度越来越浓,人员极易中毒。这时如果皮管脱落,则燃气直接喷入室内,中毒危险极大。
4).客户选购的燃具不合格,或与所用燃气的燃烧特性不适配时,则燃烧产生的烟气中一氧化碳含量可能较高,中毒的危险性相应增加。
5).客户安装燃具的场所高度和容积不够,换气次数不足,甚至将直排式热水器安装在浴室内,也是引起中毒的因素之一。
6)小孩玩弄灶具开关而漏气。
综上所述,引起煤气中毒的因素很多,但只要择优选购燃具,按规范安装并正确使用,按不同的中毒原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中毒事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当万一发现有人煤气中毒时,救护者不要慌张地冲进煤气浓度很高的环境,防止自己中毒。进入溢满燃气的室内抢救时,先吸一大口空气,然后用湿毛巾或手帕等捂着鼻子进入室内。进去后必须先打开门窗通风,关掉煤气阀门。这时千万不能开灯、点火,谨防爆炸。然后采取以下措施:
1.尽快将中毒者从中毒地点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如中毒地点燃气浓度很高时,救护人员不能忘记带上防毒面具和氧气呼吸器。如果在短时间内能抢救的话,也应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注意即使中毒者还有点知觉也不能让他自己行走,因为中毒者有随时摔倒的可能。如果是轻微中毒,经呼吸新鲜空气数小时后即可好转。
2.如果是进入浅昏迷的中度中毒,应解除其有碍呼吸的障碍,松开领口、胸衣、解下裤带,清除口内异物让其吸氧。
3.对于重度中毒者,应采取保温措施,不要使中毒者感到寒冷,如果很冷会消耗体内大量的热量,这是非常不利的,要用热水袋或摩擦的方法使其温暖。中毒者失去知觉时,应将中毒者放在平坦地方,用纱布擦拭口腔,在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人工呼吸应持续,不得中途停止,直至送入医院为止。对重度中毒者,在抢救几小时后无效时,人们往往会认为无希望而放弃抢救,但是当仔细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发现较长时间内有间断心脏跳动时,就应继续抢救。恢复知觉后要使其保持安静。
4. 如果伴有二次灾害,应注意有骨折的可能。如果有肋骨骨折,进行人工呼吸是很困难的,必须使用人工苏生器。
5.注意防止呕吐,如果中毒者达到丧失知觉的程度,往往会出现呕吐。如吐出的东西被吸入肺内容易引起肺炎,要尽可能清除病人口中的呕吐物及痰液,有活动假牙的要取出,将病人头偏向一侧,以便充分呕吐,以免呕吐物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和吸入性肺炎。
    一般中毒者撤离中毒现场、停止吸入一氧化碳后,最初一小时约可排出吸收一氧化碳量
50%,但全部排出则需要几个小时,甚至一昼夜以上。使患者吸入高压氧,对加速驱除血液中的一氧化碳有显著作用。因此一氧化碳中毒者应送到有高压氧仓的医院抢救,这样救治效果较好。

更多推荐

燃气,安装,使用,烟道,燃具,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