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节 饮茶风俗
饮茶习俗是古老的巴蜀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茶馆、茶肆在蜀中历史悠久,谚语有说:天上青天少,地上茶馆多。成都城市内外,大街小巷,大、小茶馆随处可见,堪称“锦城一绝”,也有这样的说法:四川茶馆甲天下,成都茶馆甲四川。成都茶馆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1935年,成都卖得最火的《新闻报》载,成都当时有60万人口,共有667条街道,大大小小的茶铺有上千家;其中,有名号的茶铺就有599家。也就是说,平均每条街都至少有一间茶铺。
那时的老茶铺大多是平民化茶铺,木桌,竹椅,盖碗茶,铜壶。成都人喝茶,讲究的就是“休闲”二字。不打麻将,不谈国事,老百姓管好自己就可以了。茶水一般维持在四分钱一碗,白开水则更便宜,两分钱一碗。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成都人流行喝“三花”,6分钱1碗,这个价格一直维持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此外,茶客可自带茶叶,那就只收白开水钱。
据说当年华阳镇有一家茶铺,不知何故,生意就是不好。茶铺老板于是请人写了一副对联,上联为:“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下联为:“劳心苦,劳力苦,苦
中作乐,再倒一碗酒来”。自从这副对联挂上茶铺大门两旁,立即引起许多人的共鸣,人们
纷纷慕名前来,生意从此就好了起来。
老成都人喝茶还非常讲究,“非河水茶不喝”。因为当时城区人口相对密集,井离阴沟、茅房较近,井水冲茶总有一股不舒服的味道,河水茶就没有这种怪味。 但据老茶客回忆,由于薛涛井当时地处偏远的郊区,离锦江又很近,所以薛涛井水冲的茶有一种特别清香,十分好喝。据说,重庆的茶楼都曾慕名前来挑薛涛井水回去冲茶。
盖扣置于竹椅之上,表示人未走远,少时即归,自然不会有人侵占座位,跑堂也会将茶具、小吃代为看管。精巧的盖碗茶具,既实用,又美观,构成了一组艺术品。成都人喝茶的桌子、椅子也都是很讲究的,不似北方的高方桌长条凳,正襟危坐,使人疲累;也不似南方茶馆装修豪华,还配上精美糕点,给人压抑。它可谓是几千年人体工程学的辉煌成果,竹制的扶手椅完全符合人的关节曲伸,不像沙发或躺椅那样使人昏昏欲睡,而是让你舒适地坐上一整天也不觉得疲倦,因此,这桌椅板凳也就成为成
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蜀中饮茶的独特方式,独特的盖碗茶具,引起了多少中外游客的兴趣。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体现了古老的巴蜀文化传统和恒久迷人的魅力,体现了巴蜀人一种特殊的生活情趣。
第二节 茶文化
茶与宗教的关系相当密切,最早将茶引入宗教的就是道教。道教徒炼丹服药,以求脱胎换骨、羽化成仙,于是茶成为道教徒的首选之药,道教徒的饮茶与服药是一致的。南朝著名道士陶弘景《杂录》记:“苦茶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山君服之。”丹丘子、黄山君是传说中的神仙人物,饮茶可使人“轻身换骨”,可满足道教对长生不老、羽化登仙的追求。道教徒的宣扬,也提高了茶的地位。
成都是我国栽培茶树最早的地区,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初期,就以盛产茶而著称于世。作为成都茶的代表青城茶早在唐时已经是著名的茶叶产地,宋代著名的“味江茶园”就建在青城。而号称青城四绝之一的青城贡茶也与道教有关。道家讲茶道,重在“茶之功”,意在品茗养生,羽化成仙。普通老百姓讲茶道,重在“茶之味”,意在去腥除腻,涤烦解渴,享受人生。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在茶事活动中取得生理上的快感和精神上的畅适。成都的茶道是雅俗共赏之道,它体现于平常的日常生活之中,它不讲形式,不拘一格。突出体现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茶与道在四川的茶文化、茶风俗中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成都各种各样的茶馆一年四季生意兴隆,这在全国绝无仅有。为什么成都会有这么多的茶馆呢?从气候来看,成都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这里终年温暖湿润,温润的气候使成都
人养成了喜吃麻辣的习惯。但麻辣食物吃多了会燥火,清淡的茶品正好可以调节,加之四川盛产茶叶,于是茶便顺理成章地成为百姓喜爱的饮品。“有行就有市”,铺天盖地的茶馆也就应运而生。不过,成都茶馆之所以十分引人注目,还不仅仅是因为数量多,服务周到、技巧娴熟、态度和气,还有它的丰富的社会功能。
“摆龙门阵”,一个大茶馆便是个小社会。许多成都人,过去一起床便进茶馆。有的洗脸都在茶馆里。然后是品茶、早点,接下去便摆开了龙门阵。
四川茶馆陈设并不十分讲究,但舒适。茶馆有桌凳,有的还设一排竹躺椅。你可以坐着品,也可以躺着品。成都茶馆里的行茶师傅便都有一手绝活。客人进门,在竹椅上一躺,伙计便大声招呼,然后冲上茶来。若是集体饮茶,你便会看到一场如“杂技小品”一般的冲茶表演。茶博士顿时托一大堆茶碗放在桌上,茶碗都是有盖的。这时,茶师傅左手揭盖,右手提壶,一手翻,一手冲,左右配合,纹丝不乱,而速度又快的惊人,甚至数十只杯,转眼间翻盖冲水即举,桌上可以滴水不漏。这种行茶方法,既体现了我国茶文化中“精华均匀”的传统,又表现出一种优美韵律和高超的技艺。成都人爱饮浓茶,这是一种紧压茶,味浓烈,清香久。浓茶经泡,一盅茶可以喝半天,有的人清晨喝到中午,临走还吩咐“幺师”:“把茶碗给我搁好,吃罢饭晌午我还来。”成都人口才好,脑子快,能言善辩,不论老友新知,一进茶馆皆是谈友,大事小事都能说个天方地圆,如云如雾。所以,“信息交流站”,是成都茶馆的第一项重要作用。
成都不少茶馆是文人活动场所。据说,有些成都作家写作专到茶馆里,“闹中取静”,没有茶馆便没有灵感。在近代一些茶馆里,学生们可以吟诗、作画、谈心,比一般茶馆多了些风雅气氛。在另外一些茶馆里,你可以观赏到川剧、四川清音、说唱,还有木偶戏。这是民间文化活动场所。
更多推荐
茶馆,成都,四川,文化,茶铺,饮茶,茶碗,喝茶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