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味语文,培养学生善感之心
如东县曹埠小学 丁永红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在语文教学中引入趣味性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语文知识,培养感悟能力,可以使语文教学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一、 生活化语文,体会中感悟
现行的教材中有很多课文内容中涉及的生活现像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但往往因为熟悉而被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基于这一点,笔者以为,教师应抓住契机,顺势指导学生多留心生活多观察生活,在观察中对生活进行认识、理解、思考和增进感悟。
如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夕阳真美》一文,放学路上,抬头之间,夕阳与学生朝夕相处,再熟
悉不过,但对它用心观察过、领略过、感受过的为数不多。这一课在本册中是姗姗来迟的最后一课,读到这篇课文时已是寒风刺骨的冬季。笔者根据 “前移后续”的原则,在天高气爽的深秋季节,带领学生来到室外,置身于大自然中。学生心灵澄澈,屏息凝视,对夕阳进行了一番近距离观照,仔细视察西坠的一点一滴变化以及天空云彩的绚丽多姿。待到真正捧读这篇课文的时候,学生的生活储备一下子被激活了,思维的灵光闪现,生活与语文学习的渠道畅通无阻,生活与语文真正融为一体,学生身心愉悦之情可以想见。学了这篇课文后,笔者又安排了进一步指导学生对隆冬时节的夕阳进行了观察,再与深秋时候的夕阳进行了比较,在观察中,学生扩大了视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增进了,此外,语言文字的训练也在润物无声中的得以强化。
二、 情趣化语文,内化中感悟
儿童与成人学习的最大区别,在于其思维的情感色彩。
小说、戏剧的高潮往往扣人心弦,一波三折,令读者、观众屏息凝视铭记难忘。所以掀起一堂课的高潮才能在学生心湖上泛起涟漪。
教师要巧妙预设及时生成高潮,形成师生情感共振。开展辩论、竞赛、表演、演讲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不失为有效手段。如学习《秦兵马俑》一文,描摹兵马俑的神情动作部分是全文学习的重点。教师可把高潮安排在这一部分。变课堂为舞台,生活、学习用品为道具,让学生为演员,善于表演的学生表演将军俑号令三军的恢弘气势,武士俑的骁勇善战,骑兵俑的整装待发,弓弩手的严阵以待;擅长表达的学生则担任讲解员,其余学生和老师就是一群兴致勃勃的参观者。同学们互相协作,相互提点,兴味盎然,边演边学,对于中华民族精湛技艺的钦佩,作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不用教、不用塞,已悄然潜入学生心底。
三、 自主化语文,主动中感悟
“我的课堂我做主”作为学习方案的设计者,适时让贤,学生来作参谋,甚至“主谋”,让设计主问题的学生在问题后面都标上各自的姓名,这是对积极思考设疑的一种鼓励,也激发了讨论趣味和参与的热情,让学生感觉问题是“我”自己的,课堂也就是“我们”的了。“我”的问题被“我们”讨论,被“我们”解答,被“我们”争论,多有意思。
师生共同板书后,小画家来配个插图;邀请擅长朗诵的学生合作范读课文;作文课上就拿
善于表达学生的作文示范点评;小书法家写字课上可以施展拳脚;爱好舞蹈的给大家来段课间操,舒活舒活筋骨。
四、 对话化语文,分享中感悟
分享是双向的沟通,彼此的给予,共同的拥有。分享,意味着教师更多的是展示而不是灌输,是引领而不是强制,是平等的给予,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
作文课上,有学生作文被点评。一读完,讲台下有人躁动:“她写的是假的,是编的!”为了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胡编乱造,什么是合理虚构,我向学生讲了自己的写作经历。这是发表在市教育报上的一篇随笔,讲自己寒流来袭时感染荨麻疹后,一位学生嘱咐我不要喝茶水,指点到哪里就医效果好,病愈后又送上温馨小纸条的故事。这是个特殊的被双亲遗弃靠爷爷奶奶生活的女孩。我告诉学生,其实这是两个女孩的故事,为了寄予对女孩虽遭遇生活创伤仍对他人充满关爱的赞美之情,我将两个故事移植在一起。我又告诉学生,小学生作文多以叙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为主,抒发真情实感。文学作品允许虚构、合理加工,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是有区别的。
班上举行演讲比赛,有学生感情充沛,音色饱满,跃跃欲试,却始终缺乏勇气。我参加镇演讲比赛的经历又成了开场白:“第一次参加演讲比赛,我得了第三名,因为人人有奖。(台下有善意的笑声)第二次参加演讲比赛,我夺了冠。第一次还不知道演讲是怎么一回事,第二次比赛前,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力图以真实贴近人,以真情感动人,上网查资料润色文笔,对镜练习,晨起晚睡都要默背稿件。重在参与,重在经历,或许,你会发现原来自己还有这方面的潜能,原来自己还可以在哪些方面做得更好。”
课堂学习就是师生一同分享人类千百年来创造的精神财富的过程,分享师生各自生活经验和价值观的过程。
总之,趣味性教学培养学生感悟能力,让学生沈醉于轻松愉快的学习中,不仅开发了智力,而且个性也得到了弘扬,是语文教学中值得提倡的学习方法。
更多推荐
学生,生活,语文,学习,感悟,教学,分享,观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