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师园导游词
概况
网师园始建于南宋1180年,与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环秀山庄并称为苏州的四大名园。1999年以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世人誉为“苏州最体面、最雅致、最完整的私家园林”。著名的建筑学家陈从周教授曾说“网师园是造园家推崇的小园典范”。网师园中的殿春簃更是为海内外无数人所喝彩,1980年被美国大都会博物馆选为中国明代园林的范本,整体复制到纽约,成为美国的“明轩”。听到这里大家也许就会有所思考,园主是谁?为什么叫网师园呢?
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吏部侍郎史正志(扬州人),在朝中身为大臣,面对南侵的金兵,一味贪生求和被罢了官,流落到苏州,于1174年请人建了一座宅园,自誉藏万卷书,取园名“万卷堂”,并在大门对面造圃,意思是泛舟五湖,自号“渔隐”,这便是网师园的前身。从宋朝到元明及清初的500多年间,这座花园的主人换了又换,到清代乾隆中(1785年左右),光禄寺少卿宋宗元隐退,购万卷堂故址,重新规划布置。宋宗元为什么要给花园起名为网师国呢?据说与渔翁王思父女有关。传说宋宗元晚年才得一子,取名双
喜。双喜从小聪明活泼,有一次,到瞻台钓鱼,不小心掉入湖中,全亏渔翁王思和女儿桂芝将他救起,又摇船送他回家。宋宗元为了报答王思父女对儿子的救命之恩,特用渔翁的尊称--“网师”给花园命名,从此,万卷堂就称为网师园了。实际上,宋宗元自比渔人,号网师并以此为花园命名,一方面借史正志花圃“渔隐”的原义,有隐居自悔之意,另一方面因为园旁边有巷名王思,取其谐音罢了。
轿厅“清能早达”
轿厅旧时是宾客主人落轿的地方,一般接待时也可在此小坐待茶,所以轿厅俗称茶厅。厅正中悬有“清能早达”匾额,这是苏州现代著名书画家张辛稼书写的。“清能”是封建王朝官吏标榜品德,用现在的话讲是为政清廉,德才兼备;“早达”指早年发达的意思。在该厅的东侧,有一座轿子,它是由红木做成的,轿子上有很多蝙蝠的图案,象征幸福快乐。厅东有僻弄通向内厅,厅西有“网师小筑”砖额小门,通向中部山水主园。
砖雕门
这座门楼制作于乾隆年间,高约6米,幅宽3.2米,厚1米,门楼上的砖雕是用凿子和刨子在质地细腻的青砖上,运用平雕、浮雕、镂雕和透空雕等砖雕艺术手法,雕凿而成的。历史
人物栩栩如生,飞禽走兽和花卉图案,形象逼真,不愧为“江南第一门楼”。门楼上都是蔓草图案,蔓生植物滋长延伸,蔓延不断,人们寄予它茂盛、长久的吉祥寓意。门楼中间为字碑。刻有“藻耀高翔”四字。藻是水草,藻耀指文采华丽,高翔是展翅高飞的意思。两侧兜肚,刻有郭子仪上寿图和周文王访贤图,表示福寿双全和德贤兼备。下面是蝙蝠图案,两侧为狮子滚球及花卉图案,中有三个“寿”字,象征福禄寿三星高照,福为五福临门,禄为高官厚禄,寿为长命百岁。
万卷堂
厅正中高悬明朝四大才子之一文征明所书“万卷堂”匾额,这里是园主喜庆宴请和接待宾客的主要场所。中间置铜鼓一只,作装饰用。大厅东西两壁挂大理石山水挂屏,堂中一式明式红木家具。在天然几上陈列着园主所珍藏的古瓷、拱石、插屏,以显示主人的文化素养和情趣。大厅前天井,东西对称,种植玉兰两株,寓意玉堂富贵。春天,堂前玉兰花开,冰清玉洁,意味深远。玉兰,早春便开花,又名望春花,它是中国送给欧洲的植物中最著名、最受欢迎的花卉。
撷秀楼
俗称女厅。我们可以看到梁架下大匾绿底黑字,名曰“撷秀楼”,这是晚清著名学者俞樾写的。撷是采撷,撷取的意思,撷秀就是揽取秀色之意。古时,苏州的房屋比较矮,绝大部分房屋仅有一层,因此,当你登上撷秀楼,全园景色尽收眼底。女厅内,陈设除椅子茶几之类的家具之外,中央摆着一套精巧别致的红木回台圆凳,使陈设显现出一番新的景象。正面纱槅内放置的那张镶大理石炕床,下置脚踏,有着浓厚的家庭生活气息,厅内装饰精美,落地罩挂落窗格上雕刻花鸟虫图案。楼前天井东西对植桂花二株,东为金桂,西为银桂,秋天幽香袭人,有九里香之称。女厅是晚清光绪时候建造的(1896年),它体量小,楼不高,是园主起居之所,后通小花园,是一个比较含蓄、舒适、自在的生活环境,这里的陈设富有旧时女眷活动的特色。
【梯云室】
梯云室庭前西墙一座湖石叠成的峰洞假山,有登道曲折而上,可以通往书楼。这里借梯云取月之意。此室是二层楼建筑,原是园主子女的内室。再看铺地,这里尽是荷花和鱼网的图案,一是弥补了东部没有水的遗憾,二是点题网师园,这里另有蝙蝠和松鹤的图案,蝙蝠因为与幸福谐音,所以蝙蝠表示幸福,我们现在所见的是飞翔的蝙蝠与云纹在一起的形
式,这表达了人们祈求幸福亦像蝙蝠一样自天而降的美好愿望。古语说千岁鹤,不老松,因此松鹤表示永远年轻长寿。
五峰书屋
此处为南宋园主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面宽五间,书屋旧时为园主藏书读书处,楼上为读画楼,该书屋相对的天井,东西方向较宽,前为撷秀楼北墙,造园者以高墙为粉本,叠放了一座造型奇特的湖石假山,险峻秀丽。唐朝大诗人李白诗云:“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奖蓉”,主人借用“五峰”给这处书屋题名。五峰书屋室内宽敞明亮,南面仅设矮墙,上半部分为大窗,一是增加室内采光,二是为了更好地观赏峰石。庭前假山旁有一株高大的玉兰树,春来花满庭,特别珍贵的是,花坛中还有一株山茶绝品名叫“十三太保”。这棵山茶盛开时,同时绽放13种不同颜色的花朵,有红、粉、白等,这在苏州园林中是一绝。
集虚斋】
这里是园主修身养性的场所。集虚极富道家思想色彩,“集虚”出自《庄子.人间世》:“惟通集虚,虚者,心斋也”,“虚”指心中澄澈明朗的境界,“心斋”为养心之所。也就是说必须心志统一,排除杂念,对外界的事不用耳听,而用心听,甚至用“气”听,庄子用此宣扬他
虚无、顺物的处世哲学。这里园主借来标榜自己与世无涉的清高。表现其向往渔樵隐居之乐的意境。
【竹外一枝轩
竹外一枝轩因轩前的一枝梅花而得名,原为园主子女读书写字的地方,在此读书,白天可见飘渺云彩,夜间则是秀美的月亮。竹外一枝轩安装吴王靠鹅项形短栏,这是从栏杆坐凳变化出来的坐椅,呈现出姿态优美的曲线,形无定制的造型和具有流动美、动态美、舒展自如的线条,都给人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心理美感。
射鸭廊
竹外一枝轩旁是水阁式建筑半亭射鸭廊,南临空亭,东倚山墙,西凌绿波。它源自唐代诗人王建“新教内人唯射鸭,长随天子苑东游”诗意。斗鸭、射鸭是古代宫苑中的嬉戏之事,盛行上千年。这里借指射鸭取乐之廊,是旧时园主品茗雅集之处。射鸭廊池边假山盘紫藤,南壁墙面攀木香,是欣赏春景之处。
看松读画轩】
看松读画轩在网师园众多亭榭轩阁中有其独特品位和意趣。其特征是雅古,先说雅,你看,看松读画轩内的家具一律为明式风格,红木制成,造型简洁大方,色泽素雅。落地罩,窗格裙板上刻摆十景花蓝图案,半窗夹堂板刻《三国志》人物。因此,你一踏进轩来,便有一种古雅恬静的韵味。再说说“古”字。你看轩前两棵古木,一为白皮松,已有二百余年历史,二为古柏,相传是南宋万卷堂园主史正志手植,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它高达十余米,是全园最高的景物,虽然顶梢已枯,但三个侧枝仍活,似飞龙在空中翱翔。松柏成为正义神圣、永垂不朽的象征。再看该轩和庭柱有一幅叠字抱柱联:“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此联顺读、反读都合韵律,字通意顺,自然流利,文字用十四对叠字组成,声声悦耳,极富音乐感。上联意思是风吹落叶,雨打芭蕉,春暖冬寒之际皆有无限之景,可让人去寻幽觅芳;下联意思是,在此尽可男欢女爱,卿卿我我。全联描绘出了看松读画轩前四季明媚秀丽的风光,园中的亭榭轩阁,毁而复原,已非旧物,惟有古树,不能仿建,这是悠久历史的见证。不过要说真正的古木还得算轩内的硅化木了。轩内圆桌之北为一高几,几上是一灵壁石,形状靖瘦,若以金属物叩之,有回声,灵壁石两旁的几案上有两段高约二尺,直径一尺多的灰色柱形圆石,形状酷似树干,仔细观察,可见一圈圈的年轮,一个个结节,一条条纤维纵纹。用手一摸。质
地坚硬,与顽石没有区别,这就是典型的硅化木。这是一种一亿五千万年以前,陆地上广泛分布的常绿乔木的化石,这种历经亿万年的硅化木化石,成为时代永久的象征,所以封建统治者把它看作政权万世稳固的象征,人民群众把它视为坚贞不屈精神的化身。看松读画轩南太湖石花台内,植古柏、黑松、白皮松、罗汉松、海棠、牡丹、桂花等,因此,坐轩内可四季尽情品赏静观的妙处,春赏牡丹,夏听蝉赏水,秋闻桂香,冬赏雪。一年四季皆是画,尤其是冬天,松竹之青碧衬于一片粉妆玉砌的雪景,真可谓画意满园了,这便是轩名中读画二字所指。
殿春簃
此处是一处书房庭院,为园主子女读书处,名殿春簃又称内园。 “殿春”指春末,“簃”指阁楼旁的小屋。整个小院占地不到一亩,但景观丰富而又不觉局促,富有明代庭园建筑工整柔和、雅谈明快、简洁利落的特色。小院西南为涵碧泉,殿春簃一院无水,有了这泓清泉和全园水脉贯通,真是绝处逢生,再次呼应网师园以水为中心的主题。泉北有半亭,因旁边有涵碧泉而得名“冷泉亭”,亭中一块巨大的灵壁石,因颜色乌灰,像展翅欲飞的苍鹰,俗称“鹰石”,相传此石原为明代江南才子唐伯虎遗物。殿春簃室内陈设的家具,大多为明
式。明式家具具有简、线、精、雅的风格特征。北墙用红木精巧镶边而成的长方形窗景,从右向左依次为阔叶芭蕉、苍翠青竹、奇峰湖石,象征着夏秋冬三季,那么春天在哪里呢?大家请看门楣上的“殿春簃”匾额,春天就在那里。现如今啊,养宠物可谓成为一种时髦,那么大家有没有听说过有人把老虎当宠物呢?我想应该是没有的,但是早在
1932年,国画大师张善子、张大千迁居殿春簃,张善子特别喜欢画虎,他的一个朋友就送了一只幼虎让他当作临本,张善子十分喜爱这只虎,为它取名虎儿。可惜后来虎儿病死,张善子很伤心,把它葬于园中,张善子的哥哥张大千曾亲题《先仲兄所豢虎儿之墓》,现在网师园勒碑留念。
【月到风来亭
六角攒尖型,三面临水。底部以黄石堆砌了三个石洞,从水底筑基,下细上粗,高出水面两米,石墩之间临空,好象深潭,亭内设鹅顶靠,供人休息。月到风来亭座西向东,亭背后曲廊透迤,向南北两翼伸展开,仿佛亭子张开两臂迎接游人。月到风来亭中一面大镜,将明波若镜的水面,天光山色以及对景射鸭廊、空亭等秀美景色映入镜中,大有人在画中之感。农历八月十五这里是中秋赏月最佳处,届时,你可以看到五个月亮:天上、池中、
镜中、月饼和月亮桌(圆桌),月到风来亭把人与自然界的风、月、水之间的关系处理的十分亲切。连接月到风来亭,南北有一条高低蜿蜒的爬山廊,西面则有文人墨客留下的书法真迹,供游人观赏。爬山廊壁间嵌砖镌刻“樵风径”额,樵风即采薪归来乘着顺风,径名寓隐居之意。

更多推荐

园主,图案,网师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