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国明清家具的特点及其文人气息
作者:虞文玲
来源:《美术界》 2011年第3期
    TEXT/虞文玲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其中家具文化作为这个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成就对东西方都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明清家具,以其沉静典雅,平淡含蓄,心物化一的美学风范,成为世界家具宝库中一朵魅力永恒的奇葩。
    具,顾名思义,为家具必备之器。在古代又称其为“家生”。《清稗类钞·物品类》载:家生为日用器具之总称,江浙间有此语。中国人的起居方式,从古至今可分为席地坐和垂足坐两大期。五代以前,国人在室内习惯于席地而坐,因而那时的家具都有一种“匍匐在地”的风格。五代前后,中国人在室内的坐式已从席地转变为垂足而坐,于是高足型家具代替了矮足型家具。明代家具在宋代家具的基础上发展而大放异彩,成为我国传统家具的黄金时代,这个高峰一直延续到清前期。虽然统称为“明清家具”,但实际分别是指“明式家具”和“清式家具”。
    1、明代家具的特点
    明代家具一般称为“明式家具”,是指明代中叶至清代初期的家具。主要采用东南亚一带出产的珍贵硬质木材为主要用材的家具。这些木材色泽沉重,纹理优美,质地坚硬细腻。明代家具品种式样丰富多彩,从其功能上可分为椅凳、几案、橱柜、床榻、台架、坐屏六大类。成套家具的概念也已经形成,出现了以建筑空间功能划分的厅堂、卧室、书斋等配套家具。
    明代家具有着严格的比例关系,其局部与局部的比例,装饰与整体形态的比例都极为匀称而协调,造型简洁,刀法疏朗明快,不事雕琢。从历史记载来看,明代帝王多崇尚道政,好老庄之说,道家讲究“无为而治”,“无欲则刚”。故明式家具给人一种“素面朝天”的自然美感,装饰无多却恰到好处。如椅子背板上做小面积的透雕或镶嵌,在桌案的局部,施以矮花或卡子花等,虽已施以装饰,但整体仍不失朴素与清秀的本色,可谓适宜得体,锦上添花。明式家具纹饰题材的寓意大都比较雅逸,很有“明月清泉”和“阳春白雪”之类的文儒高士之意趣,更是增强了明式家具的高雅气质。从文化的影响来看,明后期儒学兴盛,儒学的中庸思想极大地影响到明式家具的风格,追求四平八稳,均衡对称成为此时家具的框架风格,不仅如此,天方地圆等传统思想也多少影响到了明式家具的设计制造。明式家具出现了符合人体曲线态势感的座椅,这是尊重人的一种体现。这一类家具具有某种连设计者都不为注意的人本思想,尽管这种体现并不明朗,但是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已出现了萌芽态势。
    由于大量运用具有质地坚硬,强度高,色泽和纹理优美等特点的木材,工匠们在制作时,除了精工细作而外,同时不加漆饰,不做大面积装饰,充分发挥利用木材本身的色调纹理.形成为明代家具自
己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一直持续至清代初年。
    明代家具的风格特点概括起来可以用造型简练,结构严谨,装饰适度,纹理优美予以总结。
    2、清代家具的特点
    17世纪中叶,欧洲进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清朝经济由恢复进入繁荣发展阶段。皇家苑囿,建筑大量兴起,达官显贵的私家园林争奇斗艳。物质生活享受和极端颓靡的思想意识,集中反映在荣耀富贵的室内陈设上。家具虽然只是居家必备的起居之物,但为体现盛世景象,在造型上已开始慢慢脱离了明代家具的模式,使清代家具形成了有别于明代风格的独特面貌,表现为稳重庄严和豪华富丽相结合的风格
    清代家具以紫檀等红木为主。因其制造地点分为“京式”、“苏式”和“广式”。京式和苏式较多地保留了中国古典家具的传统形式,广式家具则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较大。乾隆时期的家具生产达到了高峰,这些家具材质优良,做工细腻,尤以装饰见长,充分展示了盛世的国势与民风。这些盛世家居风格与前代截然不同,代表着清代的主流,被后世称为“清式风格”。清代太师椅的造型,最能体现清式风格特点。它座面加大,后背饱满,腿子粗壮。整体造型像宝座一样的雄伟,庄重。其他如桌、案、凳等家具,也可以看出这些特点。
    清式家具以雕绘满眼绚烂华丽见长,雕刻繁复,用料阔绰,尺寸加大,体态丰硕,装饰华丽,其他多种材料并用,多种工艺结合的特点是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无法比拟的。但是过分追求装饰,往往也使人感到透不过气来。这种风格使得清式家具富丽繁缛,颇具官场显示财富,地位的雄伟气派,但是却忽视了家具结构的合理性和人体使用功能的协调性。这一时期所流行的图案大都贴近人们的生活,与明式家具相比显得有些世俗化。
    清代家具的风格特点则可以用造型沉稳厚重、体态丰硕、装饰繁琐、手法多样、富丽堂皇予以概括。
    3、明代与清代家具中的文人气息
    在历代家具设计中,明清家具最体现文人幽雅的气息。中国古代原没有设计师这一说法,制作家具的工匠称之为木匠。明清时期大量文人都比较热衷于家具的研究和设计。明代大书画家文徵明的曾孙文震亨著有《长物志》,黄一正著有《事物绀珠》,高濂著有《遵生八笺》,古应泰著有《博物要览》,他们在家具木质和家具的风格及审美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木匠在大量的文人指导下进行家具制作,文人自然会把自己的美学原理,儒道的哲学思想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体现到家具设计中,因此文人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直接决定了家具设计的风格样式。明朝和清中前期这段时间,在文人指导下制作的家具,造型简练,而与此同时的西方家具则正陷入巴洛
克时期的繁冗复杂的风格之中。
    在家具木料的使用上,明代多用花梨,清代则多用紫檀、红木。这些贵重木材,质地坚实细密、花纹清晰美丽、色泽深纯典雅,很符合文人的儒雅气息,又透露出文人士大夫刚正不阿的气节。明清家具充分的利用了各种珍贵木材的特点,和精湛的工艺完美结合,追求的是一种自然和谐美,天人合一的境界。
    4、明清家具不同风格的原因
    明代社会稳定,农业和手工业发达,工匠获得更得更多的自由,尤其以明中后期,商品丰富,流通聚道广泛,经济迅速外贸开放,从而使城镇经济迅速兴起,尤以江南与南海地区最为显著。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住宅和园林建筑的不断兴起,对家具业产生了极大地促进作用。对外贸易的开放,使东南亚热带地区的硬木大量输入,人们得以充分运用其木去制作各种高级家具。因此,这一时期生产的家具,在品种、结构、造型和装饰上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
    清初家具,不论工艺水品还是工匠的技术,都还是明代的继续。到了乾隆年间,广泛的吸收了许多工艺美术手法,加上统治阶级的欣赏趣味,家具风格为之一变,为清代家具风格奠定了基础。清统一全国后,在经济上采取重农抑商,军事上平定反对势力,稳定了局势,经济的恢复和持续发展,使统治阶层的靡费奢侈之风日益滋长,贵胄显要们竞相斗奇夸富,无休止地追求精巧新奇,大量修建宫府
官邸和园林并配置相应的家具。自康熙末,经雍正、乾隆至嘉庆,这段时间是清代社会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发达期,这个阶段的家具生产,也随着社会发展,人民需要和科技的进步,而呈兴旺发达的局面。大量运用紫檀、红木、酸枝、柚木等优质木材,保证了家具的品质和质量。清代家具注重繁纹重饰,崇尚雕刻和镶嵌,以华丽富贵独树一帜。这种变化与清代统治者所创造的世风有关,表现了从游牧民族到一统天下的雄伟气魄。
    5、结语
    明清家具的特点及其所蕴含特有的文人气息,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识,是中国古典艺术史上的瑰宝,对它们进行纵向的对照比较,横向的分析研究,可以更好的了解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脉络,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景戎华师茨平中国明代家具图录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
    [2]田家青明清家具鉴赏与研究文物出版社
    [3]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东方出版中心1985
    [4]胡德生明清宫廷家具二十四讲  紫禁城出版社
    【虞文玲,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更多推荐

家具,风格,中国,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