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
1.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的“墨”主要成分是
A.Si B.C C.P D.Fe
2. 下列物质都含有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有毒成分,其中通过呼吸导致中毒的是
A.煤气(一氧化碳) B.假酒(甲醇) C.霉米(黄曲霉素) D.假盐(亚硝酸钠)
3. 可用下图装置制取气体的是
A.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 B.块状大理石和浓盐酸制取
C.粉末状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 D.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
4. 下列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金刚石硬度大—裁玻璃 B.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作电极
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冶炼金属 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灭火
5. 如图是研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创新实验,①③为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②为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A中滴加的稀盐酸可用稀硫酸代替,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B.装置B中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现象是③比①先变红
C.装置中①③变红,②不变红是因为生成的CO2呈酸性,能使石蕊试纸变红色
D.装置C中点燃的蜡烛自上而下熄灭,说明CO2不支持燃烧
6. 碳及碳的化合物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古代用墨书写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C.扶贫工作组在某村利用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二氧化碳使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7. 下列关于CO2、C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CO是许多气体燃料(如水煤气)的主要成分
B.冬天用煤火取暖时,在媒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CO中毒
C.CO2无毒,当空气中的CO2超过正常含量时,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D.大气中的CO2能起到对地球保温的作用
8.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的构成不同
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构成不同
C.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D.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成红色的原因是CO2能和水反应生成酸
9. 有甲、乙、丙三种纯净物,甲为黑色固体,乙、丙为无色气体。点燃时,甲既能生成乙,也能生成丙;丙点燃也能生成乙。以下关于这三种物质推断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是一种化合物 B.乙是一氧化碳
C.丙是一氧化碳 D.丙是二氧化碳
10. 两位英国科学家因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开创性研究获得2010年诺贝尔奖。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碳单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来裁玻璃
B.石墨有金属光泽,有导电性,所以是一种金属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所有物质
D.金刚石、石墨和足球烯(C60)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
11. 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比较,完全正确的是
A.危害:CO2会导致酸雨;CO会引起中毒
B.性质:CO2、CO都有可燃性
C.用途:CO2可用于灭火;CO可冶炼金属
D.组成:CO2、CO均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12.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B.碳在空气充分燃烧时生成CO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
C.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D.CO可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 CO2可用于人工降雨、灭火
13.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氧气有助燃性,可作燃料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C.金刚石硬度大,可制钻探机钻头
D.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作电光源
14. 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CO2能否与H2O反应。滴加盐酸,待试管乙中液体变红后,将其加热至沸腾,红色不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中逸出的气体只含CO2
B.乙中液体变红,证明CO2能与水反应
C.加热后红色不褪去,说明碳酸受热不分解
D.欲达到实验目的,可将盐酸改为稀硫酸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
15. 下列与碳和碳的氧化物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煤炉上放一盆水可防止CO中毒
B.CO2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CO2是一种酸
C.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D.用墨绘制的古画经久不变色,说明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16.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叙述正确的是
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检查气密性时,先用手紧握试管,后将导管放入水中
C.给固体物质加热时,先预热,后集中对药品部位加热
D.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用排水法收完氧气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17. 下表是某同学错题本中整理的部分内容,其中不需要修改的是
A.化学用语 | B.仪器使用 |
氯化钠——ClNa 2Ca2+——表示两个钙离子 | 烧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胶头滴管——吸取试剂后倒置或平放 |
C.物质的用途 | D.物质的鉴别 |
氦气——填充探空气球 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 鉴别二氧化碳、氧气——加澄清石灰水 鉴别过氧化氢溶液、水——加二氧化锰 |
A.A B.B C.C D.D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
18. 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序号)。
A 氯化钠 B 氮气 C 石墨 D 钛合金
(1)可用于制铅笔芯 。
(2)可用来制造人造骨 。
(3)重要的调味品 。
(4)常用作保护气 。
19. 2020年6月28日,长沙地铁3、5号线载客试运营,长沙主城区实现地铁全覆盖。
(1)“文明乘车,从我做起”。乘坐地铁时,不要在车厢内食用臭豆腐、榴莲等食物,请从分子的角度说明原因 。
(2)地铁的开通,使得出行更加便利,有效减少了主城区私家车的使用,降低了因汽油(主要含C、H元素)燃烧产生的 等污染物的排放,改善了空气质量。
20. 中国已向世界承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达成“碳中和”,即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2060年实现排放与消耗相互抵消。请回答:
(1)向空气中排放的CO2主要来源:一是 ,二是 。
(2)要使空气中的CO2被消耗而降低主要靠 。
21.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要保护空气,防止空气污染。
(1)空气中的各种成分作为原料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其中某气体常作为保护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该气体的化学式是 。
(2)保护空气,提倡“低碳”,减少温室效应,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为了减缓温室效应,请你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
22. 实验室有如图所示装置,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①号仪器的名称: 。
(2)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
(3)实验室若用D作为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则药品可选用 (填字母)。
A.高锰酸钾 B.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C.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4)H装置可收集和储备氧气,若用该装置中收集氧气,氧气应从 (填“m”或“n”)端通入。
23. 如图为实验室常见的气体制备、收集和性质的实验装置,据图回答。
(1)指出A装置中标号仪器名称:① 。
(2)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为探究氨气的性质,小红利用图中F装置进行氨气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黑色氧化铜粉末变成红色。
(4)〖提出问题〗得到的红色粉末是什么?
查阅资料:Cu2O是红色,易与稀硫酸反应:
〖猜想假设〗红色粉末是①Cu ②Cu2O ③ 。
更多推荐
装置,制取,下列,物质,实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