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你读懂明式家具的经典结构,图⽂精讲,涨姿势了!
明代家具以素朴、简洁著称,后代称之为"明式"。
即使是简洁的明式,也并不是没有装饰。
明代家具在重要部位,施以⼩巧的装饰,也是常见的。
况且,明代家具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它装饰与结构的紧密结合。
⽛⼦
明代家具的装饰,分为两类:第⼀类是与结构紧密相连的装饰,如⽛⼦(⽛条与⽛头)、券⼝、圈⼝、挡板、矮⽼、卡⼦花等。
第⼆类,是纯粹的装饰,如雕刻、镶嵌、线形等。
明代家具的⽛⼦形式,丰富繁多,常见的有云纹⽛⼦、棂格⽛⼦、凤纹⽛⼦、卷云⽛⼦、⼸背⽛⼦、替⽊⽛⼦等。
这些⽛⼦,既是家具的极好装饰,⼜是家具坚固耐久的结构部件。
券⼝与图⼝
券⼝就是镶在家具的四条⽴柱之间的镶板,如坐椅的腿⼦之间,桌案两侧的前后腿之间,镶以形式多样的镂空⽛板这种镶板,四周有框,中间镂出空洞。
挡板
在桌案的两侧,即前后腿之间,镶以各种纹饰的镶板装饰,或者⽤⽊条攒接成棂格形状的侧板,这种形式多样的侧板,就叫挡板。
挡板加固了腿⼦的稳定性,同时,也是极好的装饰。
常见的有云头挡板、卍字挡板、葫芦挡板、草龙挡板、灯笼挡板等。
卡⼦花
就是卡在两条横枨之间的花饰,多数是⽤⽊材镂雕的纹样,也有⽤其它材料,如嵌⽟卡⼦花等。
卡⼦花常⽤的有双环卡⼦花、单环卡⼦花、枫叶卡⼦花等等。
托泥与龟⾜
托泥是在椅凳、床榻、桌案的四腿下端,加⽅形或圆形的底框,使得四腿不直接落地,是落在⽊框上,这种⽊框叫托泥。
这种托泥作法,魏晋南北朝时就已出现,不过那时是以箱形结体出现的。
托泥不仅改变了四腿直接落地的旧形式,出现了造型上的新意趣,同时,托泥也起到了加固四腿的连接与稳定。
矮⽼
是⼀种短⽽⼩的竖枨⼦,往往⽤在跨度较⼤的横枨上,矮⽼多与罗锅枨配合使⽤。
如桌案的案⾯下、四周横枨上多⽤矮⽼,起到⽀撑桌⾯加固四腿的作⽤。
枨⼦
枨⼦是家具造型的⼀部分,明代家具的枨⼦式样很多。有罗锅枨、霸王枨、⼗字枨、花枨等。
枨⼦,虽然是以结构的形式⽽存在,但是⾄明代已经摆脱了直枨的基本形式,着意于装饰作⽤,使其结构功能和装饰美化兼顾。
这些加⼯、美化了的枨⼦,也是值得⼀提的,它们也是明代家具风格的⼀部分。
铜饰件
在箱⼦的四⾓、柜橱的门扇和椅凳的座⾓⾜端等地⽅,使⽤⾦属件。这也是明代家具的⼀个特⾊。明代家具上的⾦属件,明代前期多使⽤⽩铜或黄铜制作,后期则使⽤红铜镀⾦,更显得华丽。
这些⾦属件形式多样、造型⾮常优美,装饰在花梨、紫檀等⾊调深沉华美的家具上,确实倍增光彩。同时也起到了保护家具的作⽤,和耐久使⽤的功效。
⼀些装饰
开光,是在坐墩,或坐椅的背板等处,锼出各种纹样的空洞,叫作开光。
亮脚,则是在椅⼦靠背的下部,即与座⾯接触的地⽅,锼出各种纹样的亮洞,叫作亮脚。
绦环板,是在柜⾯、屏座、案和架的⾼束腰处、门扇、床围等地⽅,镶⼀块四边起线,中间透空的镶板,这种镶板就叫绦环板。
腿⼦,明代家具的腿⾜变化最多,常见的有三弯腿,它由腿部从束腰处向外膨出,然后再向内收,收到下端,⼜向外兜转,形成三道弯,以形取名叫三弯腿。
三弯腿的⾜部,⼤都有装饰,如涡纹⾜、外翻马蹄等。
搭脑是椅⼦上端的横梁,因坐时后仰脑袋搭于其上⽽得名。
另外,⼱架、盆架、⾐架上⾯的横梁也引申称作搭脑,其基本形式有圆形、扁形、⽅形三种。
更多推荐
家具,装饰,挡板,结构,形式,镶板,束腰,纹样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