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园中的传统⽂化
2019-05-24
⼀、以丰富的视听环境营造传统⽂化氛围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有效促进幼⼉的发展。”环境可谓幼⼉的第三任教师,在传统⽂化的环境熏染下,幼⼉通过与环境互动,能够直观感受传统⽂化的不同表现形式。
(⼀)利⽤传统⽂化要素进⾏园所⽂化建设
幼⼉园在园所建设上可采取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如,把户外休闲区建成中式园林,让幼⼉置⾝其中领略中国传统园林的特⾊。室内装修也可借鉴中式风格,如,幼⼉活动区域的天花板⽤中式窗棂格吊顶,既美观,⼜能悬挂师幼美⼯作品。幼⼉活动区域可配备具有中国传统⽂化⾊彩的设施设备,如,彩⾊瓷盆养⾦鱼、⼩藤椅、风筝、茶具、⽵⽊屏风、中式储物柜、⼩盆景、⽵马摇椅、笔墨纸砚、折扇等,这些物品既能传递民族⽂化信息,⼜能供幼⼉在⽣活或游戏中使⽤。当然,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需请专业⼈员进⾏整体设计,注意对传统建筑风格的巧妙借⽤或改造,使之更符合⼉童的⼼理;还需注意传统与现代、中式与西式风格的协调和转换,避免为突出传统⽽破坏园所⽂化的和谐。
(⼆)选⽤反映传统⽂化特点的材料布置公共环境
幼⼉园可以选⽤⼀些能够集中反映传统⽂化特点的材料图⽚和实物陈列于公共环境。例如,在幼⼉园公共区域如楼梯、过道、⾛廊,将印有国画、书法、古代⼈⽂景观、民间器物、民俗活动等反映传统⽂化的挂历、画报、照⽚、扇⾯等,张贴或悬挂在墙⾯;将具有中国特⾊的⼯艺品、器⽫等只可观赏的实物摆放在⾛廊或楼梯的墙⾓、窗台、博古架上。师幼、家长⾛过时,可以随机欣赏。这些图⽚与实物每个⽉更换⼀批,不仅营造了传统⽂化的氛围,也给师幼、家长提供了认识传统⽂化的教材。⼏年下来,幼⼉通过对这些画⾯、实物的观赏,能了解⼤量传统⽂化常识,对中国传统⽂化的魅⼒形成初步的感性认知。
(三)利⽤语⾳材料创设听觉环境
传统⽂化教育除了借助可视的画⾯与实物外,还可以借助可听的⾳乐与语⾔。我们在幼⼉⼀⽇⽣活中安排多个时段播放民间歌谣或民族乐曲,创设听觉环境。如,在幼⼉晨运和户外活动时,播放欢快⽽富有节奏感的、或唱或说的童声民谣以及欢乐、喜庆、有趣的民乐;幼⼉进餐、⾃选活动、⼊睡前和午睡起床时,播放抒缓、优美的民乐。这些⾳乐⼀般两个⽉更换⼀套,每套约20个曲⽬。需要注意的是,在这种环节,⾳乐或语⾔只是背景,旨在通过听觉环境的营造,使幼⼉置⾝于更为浓厚的传统⽂化氛围中。⽆论是⾳乐还是童谣,都不能强求幼⼉学会什么,尤其不要求他们会背诵若⼲⾸童谣。例
如,有的幼⼉对有节奏的朗诵感兴趣,可以停下主体活动,守在⾳箱旁全神贯注地听;⽽有的幼⼉对这些声⾳从来没有刻意关注过,但这并不阻碍相同的声⾳通过两个⽉多次的重复在他⼤脑中留下痕迹。这种做法就是通过环境给幼⼉形成类似“印刻”的效应。
(四)利⽤社区资源开展传统⽂化教育
在丰富、活泼的幼⼉教育课程的要求下,幼⼉教育必须⾛向社区,传统⽂化教育尤其如此,许多传统⽂化还以各种形态存在于我们的⽣活中。如,⼴州市天河实验幼⼉园毗邻的天河公园⾥,有曾在世界园林博览会上夺冠的粤晖园、在⽇本获奖的岭南园林精品粤秀园、庄严的邓世昌⾐冠冢等,该幼⼉园就利⽤这些资源对幼⼉进⾏园林、建筑、书法、楹联、雕刻、盆景等艺术和祭奠、庆丰收仪式等民俗⽂化的教育。⼀般⽽⾔,幼⼉园所处的街区、城镇往往有地⽅特⾊⼩吃店或⼩吃街、民间⼯艺店、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祠堂等,这些都是师幼参观、学习传统⽂化的场所。此外,有的社区或商家在传统节⽇前,安排多种有民间特⾊的娱乐、纪念活动,成⼈可带幼⼉参与其中适合的项⽬。有的家长所从事的⼯作与传统⽂化有关,⽐如国画画师、传统⼿⼯艺者、传统乐器演奏员、粤菜厨师等,幼⼉园可组织师幼到他们的⼯作场所参观,也可请家长进园开展相关活动。总之,社区资源为传统⽂化教育拓展了更为⼴阔的空间,要重视并善加利⽤。
⼆、以传统节⽇为载体开展有层次的主题活动
历史悠久的中华⽂化孕育了多姿多彩的传统节⽇,这些内涵丰富的节⽇是中国传统⽂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逢年过节,传统民俗氛围浓厚,活动丰富,深受幼⼉喜爱。这为幼⼉园开展以节⽇为载体的主题活动提供了有利的社会条件。因此,基于节⽇进⾏传统⽂化教育已成为幼教⼯作者的共识。根据幼⼉年龄特点,结合本地风俗,选定可开展主题活动的节⽇,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最隆重的春节在幼⼉的寒假中,⽽开学时的元宵节可作为春节的延伸,因此我们往往将这两个节⽇联接在⼀起开展主题活动。
(⼀)突出节⽇活动的层次性
幼⼉在园⼏年,就要过⼏次相同的节⽇,如何让这些节⽇体现特⾊,激发幼⼉的兴趣?教师对不同年龄段幼⼉过节的总体⽬标设置不同,根据幼⼉的实际情况所选择的主题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也各不相同,要使幼⼉每次过节都感到有新意并乐于参与。例如,⼩班幼⼉侧重于对节⽇氛围的感受和典型性节⽇活动的参与,中班幼⼉侧重于对节⽇内涵的体验与初步的理解,⼤班幼⼉侧重于对节⽇发展过程的了解、对节⽇活动内容的展现与丰富。根据幼⼉兴趣、能⼒和⽣活经验、班级资源等因素,每个班开展节⽇主题活动的时间可长可短。长的达两个⽉之久,如⼤班幼⼉在元旦后就进⼊春节的筹备阶段,开学后展开为期⼀个⽉的“过春节、闹元宵”主题活动;短的可能只是节⽇前后⼀周的⼩型主题活动,甚⾄只是节⽇当天的“应节性”活动。
(⼆)重视“节⽇”课程建设
“节⽇”课程可以作为全园性⼯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幼⼉园业务园长在节⽇前半个⽉就搜集好相关资料放置在教师“办公平台”上,提醒教师设计节⽇主题活动计划;节⽇前⼀⾄两周美术专科教师布置相应的公共环境,为整个园区营造节⽇⽓氛;各班在节⽇前后⼀段时间内进⾏主题活动,师幼共同以活动作品来布置班级环境;节⽇当天或前⼀天厨房提供两三次“应节”⾷物;园区或级组根据需要组织教师、幼⼉甚⾄家长参与的⼤型节庆活动。在“节⽇”课程中,家长的参与和⽀持尤其重要。⼀是需要家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帮助幼⼉积累真实的过节经验。主要的传统节⽇最终是家长带孩⼦在家过的,家庭怎样过节直接影响到孩⼦的真实体验和经验的积累,以及对节⽇内涵的理解,⽽这些因素⼜会影响到主题活动的开展。⼆是需要家长在过节时收集图⽂资料。三是需要家长参加亲⼦活动。四是需要家长特别是祖辈担任助教,为幼⼉⽰范或讲解关于节⽇的⼀些传统习俗。家长通过参与幼⼉园组织的节⽇活动,被感染、带动起来,丰富多彩的节⽇活动让他们也感受到传统⽂化教育对幼⼉的意义与价值,对传统⽂化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认同,进⽽转化为⾏为上的⽀持。
三、在常规活动中有机渗透传统⽂化教育
“幼⼉园⼀⽇⽣活皆课程”,传统⽂化教育也可以渗透到幼⼉⼀⽇活动的多个环节或常规活动中。
(⼀)在幼⼉⼀⽇活动的多个环节中渗透传统⽂化教育
对仗⼯整、优美凝练、富有⾳乐感和画⾯感的古诗是中国传统语⾔艺术的杰出代表。幼⼉普遍对有节
奏、押韵的语⾔敏感、有兴趣。因此,选择与幼⼉⽣活经验相关的、四句的五⾔或七⾔古诗,引导幼⼉去欣赏和理解,是可⾏的。⽐如我们设计了“每周⼀诗”的活动:每周⼀升旗仪式上,业务园长根据节⽓、节⽇或季节变化、相应事件等,有针对性地选择⼀⾸古诗,由⼀位朗诵⽔平较⾼的教师进⾏朗诵,带领全体师幼诵读⼀到两遍,并对诗歌的背景和表达的意思予以解释;各班教师在幼⼉活动室的阅读区(或语⾔区)设置“每周⼀诗”的⾓落,将与该古诗相关的图⽚、⽂字、⾳像等材料投放其中;教师在⼀周内多次利⽤幼⼉在园⼀⽇⽣活中的不同环节,结合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孩⼦朗诵诗歌、整体认读诗中的常见汉字、欣赏诗歌表达的意境与画⾯、介绍与诗歌或诗⼈有关的故事;幼⼉园通过家园联系平台公布“每周⼀诗”,家长在家可根据孩⼦的兴趣与注意⼒进⾏随机交流,或给孩⼦补充相关的背景知识。需要强调的是,“每周⼀诗”活动主要是让幼⼉感受古诗的审美和语⾔特点,了解相关的传统⽂化信息,不要求任何幼⼉必须背诵若⼲⾸古诗或认读多少汉字。
(⼆)以灵活、多变的形式渗透传统⽂化教育
课程与教学例如,在餐前、离园前等某些过渡环节,教师可选择⼀些成语故事、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讲给幼⼉听,或者借助多媒体播放这类故事的动画短⽚、传统相声与说书的录像等;散步时,教师带领幼⼉观赏园内的传统⽂化环境;结合传统节⽇,在户外游戏和区域游戏中投放适合相应年龄幼⼉玩耍的民间游戏材料,幼⼉也能兴致盎然地参与其中;中班幼⼉学习⽤筷⼦进餐前,教师可围绕筷⼦解释与进餐相关的传统习俗;每年⼤班毕业典礼或其他重⼤的⽂艺表演会上,安排两个“中国风”的节
⽬,如教师的民乐演奏、亲⼦民族服饰秀、传统故事表演、家长戏曲表演、师幼古诗说唱或表演唱、武术表演等。
(三)选择适宜的教材进⾏传统⽂化教学
在传统⽂化教育过程中,幼⼉可能对某些题材感兴趣并产⽣强烈的好奇⼼。在这种情况下,除了主题探究活动外,选择适合的内容,在五⼤教育领域均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成为传统⽂化教育必不可少的途径。语⾔教材包括古诗、童谣、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乐教学主要是粤语民间⼉童歌曲与摇篮曲的学习与欣赏、传统⾳乐知名曲⽬赏析、少量的粤剧和京剧赏析;美术教学包括传统美术作品与⼯艺品的赏析、传统美⼯形式的创作尝试;体育活动主要是学习传统体育游戏的玩法并灵活应⽤。在传统⽂化活动中,各学科的内容可以相互渗透,界限并不特别清晰,这有别于严格意义上的分科教学。⽐如,在古诗欣赏后进⾏国画创作,或是对题诗国画的赏析,就是将语⾔教学与美术教学相结合,相互渗透。这种做法能帮助幼⼉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美以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中国传统⽂化是中华民族⼏千年⽂明的结晶,她历史悠久、博⼤精深、种类繁多,具有鲜明的⾃⾝特⾊。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化中的某些内容⽆疑具有时代局限性,有些甚⾄是违背现代科学的。因此,并⾮所有的传统⽂化都具有传承意义。幼⼉教师在开展传统⽂化教育时要懂得取舍与扬弃,在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上,要结合幼⼉教育的特点和实际,善于运⽤科学的⼉童观、教育观、价值观对传统⽂化予以选择,注意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时代性,选择符合幼⼉教育发展规律的
⽣动活泼的教育形式。
作者:刘景容单位:⼴东省教育研究院
注:本⽂为⽹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场⽆关。
好⽂章需要你的⿎励
你需要服务吗?
提供⼀对⼀服务,获得独家原创范⽂
了解详情
期刊发表服务,轻松见刊
提供论⽂发表指导服务,1~3⽉即可见刊了解详情
被举报⽂档标题:幼⼉园中的传统⽂化被举报⽂档地址:

更多推荐

传统,活动,教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