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的太阳能发展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摘要:新能源是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发展中最具决定力的五大技术领域之一。而太阳能是一种清洁、高效和永不衰竭的新能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在各国政府都将太阳能资源利用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而光伏发电具有安全可靠、无噪声、无污染、制约少、故障率低、维护简便等优点,地形多样和居住分散的现实条件下,有着非常独特的作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是由太阳能电池组件、蓄电池组、太阳能发电机系统组成,发电功率可以根据需求搭配。由于太阳能发电具有节能、环保,一次投资,长期受益的特点,只要阳光充足就可以就地安装等特点.可应用于别墅群、草原牧区、偏远山村、高山海岛等地区的小规模发电。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
正文:我国的太阳能热利用产业,无论在规模、数量、市场成熟度方面,还是在核心技术、民族品牌方面,都领先于世界水平。
我国太阳能产业现状目前太阳能的利用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利用光热效应,即把太阳光的辐射能转换为热能,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灶就是典型的例子。
我国太阳能热能利用发展较为成熟,已形成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太阳能光热产业的核心技术遥遥领先于世界水平,其自主知识产权率达到了95%以上。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太阳能集热器最大的生产和使用国,目前最广泛应用的技术是太阳能热水器,截至2006年全国太阳能热水器累积使用已达9000万m3,占世界总量的76%。1000多家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企业,每年创造的总产值近120亿元,为提高中小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到2008年,我国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运行保有量为1.35亿平方米,年生产能力超过2 500万平方米,比2007年增长10%,使用量和年产量均占世界总量的一半以上。太阳能热水器的推广已基本实现了商业化, 形成原材料加工、产品开发制造、工程设计和营销服务的产业体系,带动了玻璃、金属、保温材料和真空设备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成为了一个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的新兴产业。我国自主创新的真空管热管技术,其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真空管热水器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每年产量超过1600万平方米,占世界真空管热水器市场的90%以上。同时真空管热水器以其优良的性能, 出口亚洲、欧洲、非洲等几十个国家。我国将继续在城镇推广普及太阳能与建筑结合、太阳能集中供热水工程,并建设太阳能采暖和制冷示范工程。在农村和小城镇推广户用太阳能热水器,目标是到2010年,全国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达到1.5亿平方米,加上其他太阳能灶、太阳房等太阳能热利
用, 年替代能源量将超过5000万吨标准煤以上。在高速发展的同时,由于许多地方政府对之寄予超高期望,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山东、江苏、北京是太阳能热水器主要生产基地。
二、利用光生伏特(PV)效应(简称光伏效应,也称为光生电动势效应),将太阳光的辐射能直接转变为电能,太阳电池就是具有这种性能的半导体器件。由于太阳电池是利用光伏效应的原理来工作的,所以太阳电池又称光伏器件。太阳电池可以将太阳光的辐射能直接转变为电能,应用非常方便,所以受到全世界的重视。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和国际项目、政府项目的启动与市场的拉动,我国光伏发电方面进展明显,形成了我国的光伏发电产业。全国光伏电池及组装厂已有10多家,制造能力达10万kW以上。截至2006年年底,全国光伏发电的总容量约为2000多MW,主要用于解决偏远地区居民的用电问题。除偏远地区和特殊领域(通讯、导航和交通)供电项目外,我国也开始着手进行屋顶并网光伏电示范项目。
虽然中国的光伏发电技术不断进步,价格逐渐下降,但是由于发展时间短、经验不足,从整体水平来看,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还落后于国际水平。严格意义来讲我国的光伏发电产
业只能属于是一个加工产业,光伏发电原材料90%以上至今仍然需要进口,超过90%利用太阳能的产品出口国外,企业拿到的只是5%~6%的加工费。因此考虑到经济成本和产业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国的光伏发电采取了稳步发展的策略。今后几年内,我国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一方面还将以户用光伏发电系统和建设小型光伏电站为主,解决偏远地区无电村和无电户的供电问题,将建设光伏发电20万kW,为200万户偏远地区农牧民(即目前我国1/3 的无电人口)提供最基本的生活用电;另一方面,借鉴发达国家发展屋顶系统的经验,在经济较发达、城市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大中城市,在公益性建筑物和其他建筑物以及道路、公园、车站等公共设施照明中推广使用光伏电
源。此外,还将开展大型并网光伏系统的示范,以便为光伏发电成本下降到一定水平时开展大型并网光伏系统的大规模应用做准备。到2010年和2020年,光伏系统在这3个方面的应用总量将达到40万kW 和180万kW。
而我国太阳能产业发展前景有以下几点建议,中国幅员辽阔,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和良好的开发基础。全国太阳能年辐射总量3.8-8.4×102千焦/平方米之间,约占全国2/3以上的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首先资源丰富带:主要分布在南疆、甘肃西部、青藏高原
大部分和内蒙古高原西部。这些地区年太阳能总量在62.2×108焦每平方米以上,月平均气温大于100摄氏度期间日照时数大于6小时天数在250-300天以上。资源较富带:主要分布在新疆北部、东北地区大部、内蒙古高原东部、华北平原大部、黄土高原大部、甘肃省南部、青海东部、四川西部、川南滇北的一部分。这些地区年太阳能总量在50×108-62×108焦每平方米以上,月平均气温大于100摄氏度期间日照时数大于6小时天数在200-300天以上。这是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好好利用。
因此首先加快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一体化的示范和试点工作,与建筑结合是加速太阳能产业发展并规范市场的重要途径。由统一的国家太阳能行业管理协调机构联合设计院、企业代表及有关专家加快其示范和推广工作,把太阳能利用纳入建筑设计规范,使太阳能产品成为建筑的配套部件之一。
其次加大研究开发力度,积极发展我国光伏产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要双管齐下。我国太阳能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与发展太阳能产业较为成功的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为了尽快解决太阳能产业体系不完整的现实问题,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不失为明智之举。但仅仅依赖技术和设备进口不是产业发展
的长远之计,在向外寻求技术支持的同时,政府也应有效地引导产学研结合,促进光伏产业技术的国产化。利用企业的资金实力,结合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引导技术从实验室快速走向市场,推动太阳能产业的不断发展。
同时还要积极培养相关技术人才,鼓励企业实施人才战略,大胆引进国外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一流技术平台,做好技术保护,集中力量,有计划有步骤的突破各技术难点。积极探索国家技术与企业自主创新的结合形式,既不能粗放地任由企业在技术探索上自生自灭,或者畸形发展,也不要越俎代庖。要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开发的积极性,又要引导技术发展的全面、平衡与协调。
最后加强对太阳能产业的政策支持,一方面通过制定系统的产业发展政策调动太阳能产业的生产者、投资者等供方的积极性,通过不断的开发新技术增大太阳能产业的供给量和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政府政策还应关注太阳能产业消费市场培育,特别是在太阳能产业发展的初期,在其与传统能源相比还处在劣势的情况下,通过政策培育持续的太阳能产业的消费市场,引导能源消费市场做出指向性明确的选择,才能保证供给方的投资信心和投资回报,进而才能确保太阳能产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1、张鹏飞.2009.《光伏发电自动跟踪系统的设计》[D]. 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
2、李建忠,尹志新,秦嵩. 2009.3.4.《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研究进展综述》[J]. 广西.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z1).192—202.
3、龚华. 2009. 《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上海电网中的运用与展望》[A]. 《上海市电气工程设计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上海.上海市电气工程设计研究会.27—30
4、何杰,苏忠集,向丽,王剑,汪映寒,《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第4期.
5、卢金军,.2007.《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现状和产业发展》[J].《科技资讯》. NO.18.
6、王占国,中科院院士,《半导体太阳能电池研发现状与发展趋势》[M].
7、蒋荣华,徐远林,甘居富,杨卫东,2006.备战多晶硅[M].新材料产业
8、鲁瑾,光伏产业驱动硅材料业高速发展[N].中国电子报2005.8.5
9、罗海基,2005年世界多晶硅产量计划5%[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4.11.18
10、任爱青,市场短缺引发我国多晶硅产业热[N].中国电子报2005.11.4
更多推荐
太阳能,产业,技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