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开装修污染与儿童白血病的联系,这些真相你知道吗?
前段时间, 罗尔“卖文救女”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在“公益还是营销”的质疑声中,也有人爆料说,罗尔的女儿之所以患上白血病,很有可能跟一家人过早搬入刚装修好的新家有关。
且不论爆料的真实性,装修污染的问题却是值得注意的。近年来,因装修污染患病、危及生命的事例屡见不鲜。
装修污染成白血病杀手?
据中国室内环境监测中心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年由于室内空气污染引起的急诊数为430万人次;每年由室内污染造成的死亡人数达11.1万人,平均每天死亡304人;每年新增先天残疾儿童总数高达80万至120万,其中,42.1%与室内空气污染有关。室内空气污染已经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隐形杀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2012年发布的《室内空气质量指南》,苯、甲醛和放射性氡等物质是室内空气的主要污染物,含量超标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其中,又以苯系物与甲醛的超标最为广泛。
研究表明,苯系物已明确为诱发白血病的元凶之一;甲醛超标对人体有害,但是其是否为诱发儿童白血病的头号杀手尚且存疑。
甲醛致白血病“证据不足”?
实际上,“装修污染易诱发白血病”的讨论从未淡出人们关注的视线。
“妈妈说,可能是在哥哥一两岁的时候,我们家搬家、装修次数比较多,才得这样的病。”2015年4月28日,年仅8岁的春晚“福娃”邓鸣贺因白血病不治去世,他的妹妹邓鸣璐在一篇缅怀哥哥的作文中这样写道。事后,媒体敏锐地抓住这个细节,将邓鸣贺罹患白血病的矛头指向了装修污染,大加挞伐。
“装修污染”的目标未免过大,到底哪些污染物是释放白血病这头“吃人的野兽”的凶手?
2010年12月,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室内空气质量指南》,首次公布了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的室内空气有毒物质及量化标准。其中列举了室内空气中的主要化学污染物,苯、甲醛和放射性氡等物质赫然在列。而在我国颁布实施的《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中,甲醛、苯等也被写入室内环境污染“黑名单”。
在装修污染中,苯系物与甲醛的超标最为广泛。而背着“一类致癌物”的恶名的甲醛作为装修污染中的“常客”和“大头”,早已成为众矢之的。
不过,与苯系物已明确为诱发白血病的元凶之一不同,甲醛是否为诱发儿童白血病的头号杀手,尚且存疑。
“研究显示,苯类污染物与儿童多发白血病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甲醛还尚不确定。”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儿童血液病中心主任竺晓凡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说,关于“甲醛直接诱发儿童白血病”的说法,尚缺乏有力的证据。
研究不足无奈“审慎结论”
苯致白血病的证据,主要来自于实验动物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
资料显示,研究人员通过对小鼠吸入和皮内注射苯,发现在不同途径和浓度的苯暴露下,均可致小鼠白血病,且高浓度苯诱发白血病的成功率高于低浓度组。同时,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苯的职业暴露可导致苯白血病的发生(最低暴露剂量为32~80mg/m3)。
近年来,我国装修的普及使得非职业苯暴露与白血病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有研究报道,装修后3个月内入住者,可能增加患白血病的危险性。
而甲醛毒性的动物实验研究显示,甲醛能引起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升高和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但目前甲醛暴露的动物实验研究却未能诱发白血病。同时,国内一些医院和学者开展的对白血病患儿生活环境的调查,多是基于单中心的样本量,不具备构成全国范围内的流行病学调查的支撑。
那么,甲醛会否对儿童抑制白血病的免疫系统造成伤害?泰山医学院教授刘风云等人曾对泰安市五所小学的7~9岁儿童进行居室内装修状况的调查,并对室内甲醛指数和儿童生理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有室内装修污染儿童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各项指标均低于无室内装修污染的儿童,得出了“室内装修污染尤其是甲醛对儿童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的结论。
对此,该研究从侧面探讨了甲醛对儿童白血病的潜在影响,应继续追踪免疫功能受影响的儿童在未来罹患白血病几率是否比未受影响部分儿童的高,否则即便引起这种差异也并不能说明甲醛与导致白血病直接相关。
尽管目前在流行病学调查中,还缺乏对装修甲醛污染与儿童白血病关系的研究,但仍有许多医学专家坚持认为,不当装修引起的室内环境污染是近年来小儿白血病患者数量高居不下的一个诱因。
北京朝阳医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血液学博士分析称:由于儿童正处于成长过程中,造血功能不稳定、造血储备能力差,造血器官易受感染,容易发生营养缺乏情况。因此,甲醛超标对儿童造血器官的影响可能比成年人更严重。
事实上,早于2006年我国就出现了首例新房甲醛超标致儿童血液病死亡案件。事件起因于装饰公司和地板销售公司为福州市马尾区市民林先生装修的新房甲醛严重超标,林先生的幼女在入住后患白血病不治身亡,法院一审判决,两家公司承担同等连带责任,共同赔偿原告人民币17万多元。在该案的庭审中,林先生的代理律师就以IARC的文件和中国室内环境监测委员会“室内甲醛含量超标可引发白血病”的特别警示为证据,并最终赢得诉讼。
鉴于甲醛超标是否直接引发白血病的研究还在继续,此处姑且暂留一个问号。不过竺晓凡提醒说,甲醛作为一类致癌物,已经有科学证据证实其会给人呼吸道、生殖健康等带来威胁,“大家要重点防范,从一点一滴做起,尽力远离它”。
为了孩子,请让他们远离苯,远离甲醛。
装修污染主要来自哪里?
家具、涂料壁纸,胶水,瓷砖洁具……各种装修装饰材料都可能含有化学污染物,含量超标则有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
1、苯
主要来自涂料、油漆、胶合剂、墙纸、地毯、合成纤维和清洁剂、溶剂等。苯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却是强致癌物,长期吸入会破坏人体循环系统和造血机能,导致白血病。
2、甲醛
主要来自板材、胶水、墙面装饰材料、床垫等。甲醛具有刺激性气味,超标可能引起鼻咽癌、鼻窦癌,还有可能引起白血病。
3、氡
主要藏身之所是花岗岩以及瓷砖和洁具等陶瓷产品。氡是一种天然放射性气体,无色无味,就像“无形烟”,它已成为仅次于吸烟的肺癌第二大诱因。
4、氨
主要来自混凝土添加剂和室内装饰材料,尤其在冬季施工时,大量存在于防冻液中。氨气极易溶于水,对眼、喉、上呼吸道作用快,刺激性强。短期吸入大量氨气后会出现流泪、咽痛、咳嗽、胸闷、呼吸困难、头晕、呕吐、乏力等症状。
5、总挥发性有机物
主要来源于家具、壁纸等。吸入过量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让人出现头晕、头痛、嗜睡、胸闷等症状;还可能影响消化系统,让人食欲不振、犯恶心,严重时可损伤肝脏和造血系统。
关于甲醛治理的误区:通风半年就能吹跑甲醛?
装修污染几乎无处不在,为了尽量避免,一般房屋装修后都会预留半年左右时间挥发散味才入住,坊间更是流传着各种防治装修污染的小窍门。这些传言,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误区一:无异味就是无污染
虽然人数极少,但是还是有人深信室内没味就是没有污染了。事实上,有些污染物是无色无味的,比如氡。甲醛虽然有刺激性气味,但是一般来说,如果含量超标2-3倍时,人是闻不到明显的异味的,或者一些生活中的其他气味轻易将其掩盖。
误区二:天天通风就万事大吉
甲醛肆虐,大部分人都会在装修之后选择晾一段时间才入住。但是,一般家庭窗户都设计在离地一米以上的位置,而甲醛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易沉淀,即便开窗通风,甲醛仍难清除。再者,多数有害物质释放缓慢,长达3~15年,绝非几个月通风就能解决。
误区三:用环保材料就高枕无忧
其实,所谓的环保材料并不是没有甲醛,而是甲醛等有害物质含量相对较少。使用环保建材有助于降低室内有害气体,但是即使全部使用环保建材,如果用量过多,最后的空气质量也可能会超标。而且,居室结构、通风状况等因素也会影响挥发作用。
误区四:绿植可以完全吸走毒气
很多人寄希望于吊兰、芦荟等植物来吸附室内有害物质。事实上,植物的呼吸能力相当有限,通常是微克(百万分之一克)级别。如房间内甲醛超标,需要摆放数千盆植物,和持续光照才能起一定效果。
误区五:竹炭、活性炭能分解甲醛
很多人想到用竹炭、活性炭来吸附甲醛,目前采用活性炭原理的净化器也非常多。活性炭确实可以捕捉甲醛,但不能分解。当室温升高、吸附饱和时,会再次释放甲醛,形成二次污染。
如何避免装修污染?
1、装修前做环保预评估
装修污染是由不环保的材料引起的,但是用了环保产品,装修不一定就能高枕无忧。即使建材单项检测都符合国家环保标准,但使用过多,量变成了质变,也可能使室内空气污染物超标。如果设计时,根据房屋面积考虑好材料最佳使用量,预估出环保指数,就可以有效防止因材料使用不合理而造成装修污染。
更多推荐
白血病,装修,儿童,污染,超标,可能,研究,影响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