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价格上涨对建筑业、房地产业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摘要:加强对建筑材料价格上涨的宏观调控,努力化解各方面风险和矛盾。
关键词: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对策;建议
一、钢材、水泥价格上涨基本情况及原因分析
2003年,我国钢材、水泥市场快速升温,供需增势强劲,从有关资料看,钢材价格普遍上涨,并且上涨幅度很大。从2001年的单价2300元/吨上涨到2003年底的4000元/吨左右,平均单价涨幅超过50%。水泥价格受产地限制,涨幅差距较大。浙江的水泥产量虽然增长较快,位居全国前茅,但由于需求强劲价格涨幅也位居全国之首。四川、北京等地区的水泥价格基本持平,个别地区还有回落现象。
投资增长过快、需求量持续增加是导致钢材、水泥价格上涨的最主要原因。2002年底,经合组织成员国已达成减产共识,其中2003-2005年,世界钢铁工业将会关闭2490-3490万吨生产能力。从长远来看,全球钢材市场将会持续回升。
从国内需求市场看,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低迷的影响,我国一直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年上升,从投资领域看,房地产开发、钢铁、电力、城建、化工等五个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额占全国的58.8%。高速增长的投资规模将对钢材、水泥等建筑用材继续保持旺盛的需求。
从钢材的供给市场看,2003年钢材市场供给能力增长了24.8%,虽然略微超过消费需求,但由于原材料资源短缺,价格不断上涨。如铁矿石依赖进口为主,受中国需求影响,近几年价格持续走高。国内炼钢用铁矿石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34.5%。焦碳价格则受国际市场需求影响,一直居高不下,煤电油运供求关系紧张的矛盾加剧,一些地方的钢铁和水泥生产企业按能源限制要求只能停三开四,不能充分发挥生产能力,给本已紧张的材料供应市场带来更大的压力。由于企业成本逐年加大,钢材出厂价格一直呈上升趋势。
在需求强劲的作用下,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钢材价格仍将在现有高位运行。2003年是中国水泥史上发展最快的一年,市场需求旺盛,企业效益明显好转,水泥市场供给能力明显增强。但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带来旺盛的市场需求,需求增长速度大于供给增长幅度5个百分点,价格稳步回升。

更多推荐

水泥,价格,需求,钢材,影响,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