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研报告--输电线路实时视频监控系统的安装
第一篇:可研报告--输电线路实时视频监控系统的安装
附件×:
500千伏输电线路实时监控装置安装项目可
行性研究报告
(窑武5915线、王含5435线、含店5436线、±500kV宜华线)浙江湖州段
湖州电力局
2008年 07 月
项目名称:批准:
审核:
编制人员:
输电线路实时视频监控系统的安装
500千伏输电线路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部分 总论
1、技改项目负责或承办单位:湖州电力局
2、技改项目研究的主要依据:
A、本单位(及地方经济)发展规划:本项目被列入局“科技进步十一五”规划。
3、项目概貌:对易盗区及可能遭受外力破坏的危险点进行实时视频监控,以期减少输电线路外力破坏事件的发生,并能完善事故取证工作。
4、结论与建议:盗窃、违章建筑、违章施工、吊装、交通碰撞等引发的电力设施外力破坏恶性事故频繁发生,直接威胁着电网的安全运行。加强对电力设施保护的投入,减少外力破坏事件已是刻不容缓。
对易发生外力破坏区域进行实时监控是目前降低外力破坏案件发生较好的措施之一,建议对易盗区、违章施工现场等区域安装阶段性的实时视频监控系统,掌握现场实时情况,以便能够及时采取措施,降低外力破坏事件。
第二部分 项目背景与发展概况
1、项目提出的背景
2005年,国家电网公司系统66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因外力破坏引起输电线路跳闸共691起,占同口径线路跳闸总次数的28%;造成输电线路非计划停运366起,占同口径非计划停运总次数的39%。2005年,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共发生盗窃、破坏电力设施案件12554起。10千伏及以上变压器遭受外力破坏2400多台,倒杆(塔)300多基,丢失、受损输电导线 4000多公里、电力电缆 200多公里,塔材近5万件,直接经济损失8875万元。给电网企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极大影响了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和社会公共安全。我局电力设施遭受外力破坏的事故、案件也呈不断上升趋势,一些单位和个人违章修建、施工、吊装、驾车碰撞、高空抛物等引发的电力设施外力破坏事故、案件频繁发生,直接威胁着电网的安全运行。
更值得重视的是我局管辖的500kV线路是国家超高压联络线,是西电东送的重要通道,在全国联网中承担着重要的安全责任。外力破坏电力设施的事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遏制,就有可能造成类似美加大面积停电的恶性事故。为保障电网安全可靠运行,保护国家、企业财产不受侵害,保护人民群众用电安全,加强对电力设施保护的研究,严防外力破坏已是刻不容缓。
2、项目实施的目的
对易盗区及可能遭受破坏的危险点进行实时视频监控,以期减少输电线路发生被盗、碰撞等外力破坏。
3、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我局管辖的500kV线路是国家超高压联络线,是西电东送的重要通道,在全国联网中承担着重要的安全角色。外力破坏事件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遏制,就有可能造成类似美加大面积停电的恶性事故。为保障电网安全可靠运行,保障经济稳定运行,保护人民群众用电安全,加强对电力设施保护的研究,严防外力破坏已是刻不容缓。
4、项目实施环境、条件分析
我局已经有过对变电所、办公楼进行监控的成功经验,拥有一个设备先进的消防监控中心。通信网络设施齐全,参与项目工作人员均为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专业经验丰富,这些都为本项目成功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5、项目发展的概括
国内外已有通过无线公网进行图像监控系统,一般有远程数据图像采集器、图像监控服务器 和 图像监控客户端组成。远程数据图像采集器一般是一台嵌入式计算机,它部署在图像监控的现场,它从 CCD 摄像机采集视频信号,然后把图像数据进行编码和压缩成为数字视频数据,最后利用微波传输模块将图像发送到图像监控服务器。图像监控服务器和图像监控客户端分别是装有远程图像监控服务端软件和客户端软件的 PC 机,它们都连接在互连网络上。国内也有利用图像监控对无线带宽要求较低特点,利用已有无线公众网络将图片信息传输回监控中心,甚至以彩信方式将图像传回,因而技术较成熟,成本较低。缺点是图像滞后较多,经常图像传回后,现场情景甚至已经发生了改变,错过了有用信息的拍摄。因为滞后对摄像头无法进行实时遥控,不能对现场情况作有效的掌控。
第三部分 项目投资规模
1、项目寿命期分析
根据电子设备寿命分析,本设备寿命至少在5年。
2、项目寿命期内的需求发展规模和趋势
因为设备在一个区域监控任务完成后是可以转移至另一区域继续监控。因此,在预计的寿命期内首次发展规模是能够满足需求的。
3、项目投资规模
本项目硬件由CDMA无线视频一体化监控设备、彩色一体摄像机、太阳能板蓄电池、监视服务器、CDMA通道等组成。每个监控点概算为8万,后台控制系统概算6万元,湖州局管理的设备7个监控点基本能够满足阶段性(监视完毕后,监视设备可以转移)监控需要。因此,总投资概算为62万元。
第四部分 项目的技术方案确定
无线监控系统构成一般前端摄像头、编码器、无线传输、解码器、终端监控设备组成。除无线传输外,其它设备都在安防等领域有着成熟的应用。无线传输因为带宽的原因,传输单桢图像问题不大,传输清晰、无滞后视频流就成为无线监控的关键技术。
方案
一、在铁塔或车载上安装高倍摄像头,通过MPEG4格式的图像编码器将视频图像即时压缩,通过5.8G(约2M带宽)的无线设备传输到就近的局域网内,最终将信号传输到监控指挥中心,通过视频解码器解码后上电视墙。也可以通过IE浏览器的方式即时点播任意监控点的监控图像。监控前端通过太阳能的形式给设备供电。监控中心可以通过键盘监控每路前端图像并进行镜头,方位控制等,并进行即时录像。
方案
二、将现场监控数据通过5.8G的无线设备直接传输到监控中心。就近接入变电所、电厂、供电所等单位还受不同行政管辖、接入点是否留有用电、网络接口的影响,维护起来也不方便。湖州电力局所辖的110kV及以上线路大部分处于局监控中心半径60kM范围内,利用5.8G微波直接传回只能部分满足现有需求。
方案
三、现场监控数据利用移动公网传输至监控中心。现有可用的移动无线公网有GPRS/CDMA。利用无线公网传输可以解决微波传输受视距限制,安装、调试方便,成本也大幅度下降。
更多推荐
监控,图像,项目,破坏,外力,传输,线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