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顺乎自然
作者:王云奎
来源:《新理财·政府理财》2012年第11
        现在做领导工作中的一些人,很迷恋办公室的风水文化,是也?非也?桌面上的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可坊间对其的欣赏和追求,却像冰层下的水流,并不会止息。
        这也难怪,中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异常深厚。像包括风水这样一些直接与人的命运、官运、财运、爱情等幸福相关的传统文化,历来大受人们的青睐。相对于普通人群,知识阶层甚之。相对于知识阶层,官埸更为甚之。为什么?我想大概正因为他们有知识和身在官场的缘故吧。
        道法自然
        其实,人们大可不必患上风水情结症,万事还是顺乎自然为要。老子说,道法自然。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必须按照自身的规律办事,难道一块小小的办公天地能置身外?绝对没有的事。
        当然了,办公桌的置放要避向阳,座椅要背靠大山(墙),正前方要宽敞明亮,视线开阔,尽可能的远离窗户、远离噪音等,这些我为准备这篇文章才学习到的知识,虽然只是博大精深的办公室风水文化(如果也能称之为文化的话)的极微小的一部分,但细细想来,却很有科学之处,也完全符合人们对办公环境的最基本的要求。可是,因条件限制无法做到怎么办?还会挂冠而去?最基本的选择也只能是顺势而为,在逆境中奋起。
        我刚到财政局上班时,面临的便是这样的困局。
        局长办公室设在局办公楼三楼的东南角。楼本身不高,四层,也不大,七个开间,显得矮小,陈旧。给我准备的房子虽然旧,却粉刷一新;办公设施全是新购置的,现在看来太简陋了,但那时(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县城内却应该是一流的:一个五斗办公桌,紧靠东边的的窗子,一把木质椅子,套的是崭新的天蓝色的椅套。椅背几乎紧靠在了刷得雪白的墙壁上。对面是两组书柜,上半部分的柜扇装有透明玻璃,下半部分的扇子全是木质的。与办公桌一样,颜色是稍深些的还带一点红的米黄色。紧靠着书柜是一对木制沙发,沙发布显得粗糙但很结实,白色的底子上呈褐色的斑点,很耐看的那种。中间放一个茶几。
双人沙发的对面是一个三人长沙发,前面置一长条茶几。这几件家具的摆放,已经占去房间几乎百分之六十多的面积,整个看上去,显得窄小,臃肿。如果一次进来四五个人,房子里边就显得拥挤不堪了整个房间充其量只有十几平米吗!除此之外,便是西南墙角的脸盆架和开在西北角的木门后面的苕帚、簸箕等几件日常杂物了。
        是否会有思想负担?
        我之所以这样几乎毳毛毕现的细致地介绍当年我曾经工作和学习过的办公室的陈设,是想说明,所谓论风水,追求官运财运的亨通,只是爱论爱追且有条件能论能追的人的事情,如鲁迅所说的贾府的焦大不会爱林妹妹一样,办公室的风水与像我这样的人确实是无缘的。多亏那时自己不爱好也不懂得这门学问,如果既爱好又懂一点,岂不成了思想负担?
        按我现在知道的一点点这方面的知识,当时我这个办公室的摆布,只有两处是合格的:背靠大山,椅背后不过人(想过也不行啊,椅背差点儿贴墙了)!其他几乎都不够标准 就巴掌大一块地方,真要撵着风水摆,挪又挪不动,转又转不开,那还不把人憋屈死了。假如因此而心里常戚戚,那还有什么心情干工作!
        说心里话,对于这样的一个办公室,开初我确实还真的是很有点不适应的。这也难怪。那时,我是刚从一个有20多个行政村、4万多口人的镇的党委书记的位子上,挪到这里来上班的。在乡里干事,不管刮风下雨,成天得往广阔的田野里跑,得和乡村父老摸爬滚打,得与基层干部形影不离。加上这还是我的特别爱好,所以,眼睛看到的常常不是远处的山,便是近处的水;耳边响着的不是粗声粗气的大呼小叫,便是轻声漫气的好似总也说不完的唠叨的话语。就在这不知不觉中,自己的心野了,了,眼光也好往处瞧。诧一走进这么个地方,脚边几乎全是家俱,头顶是天花板,眼前不到两米处是柜面,即便移目窗外,塞到眼里的不是马路、大小车辆,就是对面的楼房,精神在倏忽间便觉得有些压抑,心里有些憋闷,呼吸似乎都急促了起来,开初那点荣任财政局长的喜悦(当时自己压根儿没想到能到这儿来),也跑掉了不少。因为,据说领导者所居的空间大,就能够发散思维,想得大,看得远,点子多,正确决策。对自己来说,还有个面子问题:炙手可热的财政局长,也才手片大这么一点地方!
        忙不完的工作

更多推荐

文化,风水,办公室,办公,椅背,工作,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