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奶的秘密》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制作酸奶的关键;
2.猜想酸奶形成的合适条件;
◆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制作酸奶的活动,培养提出问题、猜测和设计对比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品尝劳动果实,体验成功的喜悦;
2.愿意与同学合作与交流。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自己制作的酸奶。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酸奶机、酸奶、纯牛奶。
其他资源:
学生科技实践作业《酸奶的秘密》。
✧课前活动
动手制酸奶。
✧课堂教学
一、课堂引入:
1、出示酸奶图片,提问:这是什么?
2、讲酸奶的起源。
二、新课教学:
一)制作酸奶的关键:
1、制作酸奶经验交流:
小组内交流制作酸奶的过程及经验:你的酸奶制成功了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讨论制作酸奶的关键:
牛奶为什么能制成酸奶?制作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步骤是什么?
学生讨论,猜想得到结论:加酸奶。
二)酸奶形成的合适条件
1、实验的重要性:老师讲故事:《杨振宁与吴健雄》
故事讲稿:请同学们看到屏幕上的两个人物,一个你们非常熟悉:杨振宁先生;一个你们可能不认识,
老师来介绍一下,这是吴健雄女士。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的是《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我们都知道杨振宁先生曾经获得过若贝尔物理奖,但同学们知不知道,如果没有吴健雄女士,他是不可能获得若贝尔奖的,因为他不善于做实验。《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
2、设计对比实验:探究酸奶形成的合适条件
①实验目的:(你们组想探究的条件。)
②实验分组:(你设计的对比实验中含有哪几组实验?)
③实验材料:(这个实验将用什么?)
④实验方法与步骤:(这个实验你打算怎么做?)
3、演示实验:
①实验目的:(探究加酸奶对牛奶变成酸奶的影响)
②实验分组:1号酸奶机里加入酸奶;2号酸奶机里不加酸奶。
③实验材料:酸奶1杯、牛奶2盒、酸奶机2个、剪刀1把、勺子1个。
④实验方法与步骤:先将工具洗净、消毒;然后用剪刀剪开2盒牛奶,将2盒牛奶分别倒进2个酸奶机中,在1号酸奶机里加入酸奶,用勺子搅拌均匀,将2个酸奶都盖好,插上电。
三、总结:
1、学生回忆学习到了什么样的科学方法?
2、教师总结:进行科学探究都要经历: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这几个环节。
四、课后作业:
保护好实验装置,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板书设计
酸奶的秘密1
一、制作酸奶的关键:
加酸奶。
二、酸奶形成的合适条件:
在35℃温度下保温,加2勺酸奶。

更多推荐

酸奶,实验,制作,设计,酸奶机,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