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构造》(上册)复习思考题
(可能个别问题答案不全,多余或有错误)
第一章 绪论
1、建筑构造设计的主要任务?
建筑构造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使用功能、艺术造型、技术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并运用物质技术手段,适当地选择并正确地决定建筑的构造方案和构配件组成以及进行细部节点构造处理等。
2、建筑物的构造组成?
建筑物质实体一般由承重结构(基础、承重墙体、楼板、屋面板等)、维护结构(外围护墙、内墙等)、饰面装修(一般按其部位分为内外墙面、楼地面、屋面、顶棚等饰面装修)及附属部件(一般包括楼梯、电梯、自动扶梯、门窗、遮阳、阳台、栏杆、隔断、花池、台阶、坡道、雨篷等)组合构成。建筑的物质实体按其所处部位和功能的不同,为叙述的方便,又可分为基础、墙和柱、楼盖层和地坪层、饰面装修、楼梯和电梯、屋盖、门窗等。
3、建筑的分类?
建筑的类型在宏观上习惯分为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和农业建筑。
①按建筑的使用功能分为:居住建筑、公共建筑
②按建筑的修建量和规模大小分为:大量性建筑、大型性建筑
③按建筑的层数分为低层建筑(1-3层)、多层建筑(24米以下3层以上)、高层建筑(10层及以上的居住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其他非单层民用建筑)
④按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分为一、二、三、四级
⑤按建筑的耐久年限分为一(100年以上)、二(50-100年)、三(25-50年)、四级(15年以下)
4、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和设计原则?
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有:外界环境的影响(外界作用力、地理气候条件、人为因素)、使用者
的需求、建筑技术条件、建筑经济因素
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坚固实用、技术适宜、经济合理、美观大方
5、模数、基本模数、扩大模数的概念?
模数:是选定的标准尺度单位,作为尺寸协调中的增值单位。
基本模数:是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尺寸单位,数值规定为100mm,符号位M,即1M=100mm。
扩大模数:指基本模数的整数倍,扩大模数的基数为3、6、12、15、30、60M共6个,其相应的尺寸分别为300、600、1200、1500、3000、6000mm作为建筑参数。
6、标志尺寸、构造尺寸与实际尺寸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标志尺寸扣除预留缝隙即为构造尺寸,实际尺寸与构造尺寸间的差数应符合建筑公差的规定(标志尺寸:应符合模数数列的规定,用以标注建筑定位轴线、定位线之间的距离,以及建筑构配件、建筑组合件、建筑制品、设备等界限之间的尺寸。
构造尺寸:是建筑构配件、建筑组合件、建筑制品等的设计尺寸。
实际尺寸:建筑构配件、建筑组合件、建筑制品等生产制作后的尺寸。)
。
第二章 墙体
1、简述墙体类型的分类方式及类别。
①按墙所处位置及方向
按墙所处位置分为:外墙、内墙;按墙布置方向分为:纵墙、横墙
②按受力情况分类
墙按结构竖向的受力情况分为:承重墙、非承重墙。在砖混结构中,非承重墙可分为:自承重墙、隔墙。在框架结构中,非承重墙可分为:填充墙、幕墙
③按材料及构造方式分类
墙体按构造方式可分为:实体墙、空体墙、组合墙
④按施工方法分类
按施工方法可分为:块材墙、板筑墙、板材墙
2、简述砖混结构的几种结构布置方案及特点。
砖混结构建筑通常有横墙承重(房屋空间刚度大,结构整体性好)、纵墙承重(可以满足较大空间的要求,但房屋刚度较差)、纵横墙双向承重(结合以上两种的优点)、局部框架承重(可以满足更大空间要求,总刚度由框架保证)几种方式。
3、提高外墙的保温能力有哪些措施?
①通过对材料的选择提高外墙保温能力减少热损失;②防止外墙中出现凝结水;③防止外墙中出现空气渗透;④采用具有复合空腔结构的外墙形式,使墙体根据需要具有热工调节性能。
4、墙体设计在使用功能上应考虑哪些设计要求?
①保温与隔热要求;②隔声要求;③其他方面的要求:防火要求、防水防潮要求、建筑工业化要求
5、简述砖墙优缺点。普通黏土砖(即标准砖)的优点是什么?
砖墙优点:具有一定的保温、隔热、隔声性能和承载能力,生产制造及施工操作简单,不需要大型的施工设备。缺点:现场湿作业较多、施工速度慢、劳动强度较大。黏土砖的优点: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热工、防火、抗冻性能。
6、砖墙组砌的要点是什么?
丁砖与顺砖交替砌筑,灰浆饱满、横平竖直。
7、砌块墙的组砌要求有哪些?
事先做排列设计,并在砌筑过程中采取加固措施。
8、简述墙脚水平防潮层的设计位置、方式及特点。
位置:当室内地面垫层为混凝土等密实材料时,防潮层的位置应设在垫层范围内,低于室内地坪60mm处,同时还应至少高于室外地面150mm,防止雨水溅湿墙面。当室内地面垫层为透水材料时,水平防潮层的位置应齐平或高于室内地面60mm处。
方式及特点:防水砂浆防潮层(构造简单,但砂浆开裂或不饱满时影响防潮效果)、细石混凝土防潮层(防潮性能好)、油毡防潮层(防水效果好,但有油毡隔离,削弱了砖墙的整体性)。
9、墙身加固措施有哪些?有何设计要求?
①门垛和壁柱(门垛宽度同墙厚、长度与块材尺寸规格相对应。门垛不宜过长,以免影响室内使用。壁柱的尺寸应符合块材规格);②圈梁(圈梁宽度同墙厚,高度与块材尺寸相对应);③构造柱(构造的截面尺寸应与墙体厚度一致。砖墙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尺寸为240mm*180mm,竖向钢筋一般用4φ12,钢箍间距不大于250mm,随烈度加大和层数增加,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施工时必须先砌墙,后浇筑钢筋混凝土柱,并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拉接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锚入浅于500mm的基础圈梁内);④空心砌
块墙墙芯柱(芯柱用C15细石混凝土填入砌块孔中,并在孔中插入通长钢筋)。
10、何谓“变形缝”?有什么设计要求?
变形缝是将建筑物垂直分开的预留缝。
变形缝包括温度伸缩缝(伸缩缝间距与墙体类别有关,伸缩缝的宽度一般为20-30mm)、沉降缝(以下情况应设置沉降缝:建筑物位于不同种类的地基土壤上,或在不同时间内修建的房屋各连接部位;建筑物形体比较复杂,在建筑平面转折部位和高度、荷载有很大差异处。沉降缝的宽度与地基情况及建筑高度有关,地基越弱的建筑物,沉降的可能性越高,沉降后产生的倾斜距离越大,要求的缝宽越大)和防震缝(在抗震设防烈度7-9度地区内应设防震缝。反震缝的宽度,在多层砖墙房屋中,按设防烈度的不同取50-70mm。在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建筑中,建筑物高度小于或等于15m时,缝宽为70mm。当建筑物高度超过15m时:设防烈度7度,建筑每增高4m,缝宽在70mm基础上增加20mm:设防烈度8度,建筑每增高3m,缝宽在70mm基础上增加20mm;设防烈度9度,建筑每增高2m,缝宽在70mm基础上增加20mm)三种。
更多推荐
建筑,尺寸,分为,构造,要求,设计,结构,外墙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