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日发(作者:城市团购网建材团购)

风水学的基本原理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风水学的基本原理

中国文化崇尚一个“和”字。人和人之间要“和”,家和家之间要“和”,族和族

之间要“和”,社会各阶层之间要“和”,国和国之间要“和”。那么,人和自然之间

呢?那肯定也是要“和”的。西方文化发展到现在,出现了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设计等,

都是讲人与自然的“和”,我们也借鉴过来了。 其实,中华几千年的文化,对人与自

然的“和”是早有发觉并运用于实践,那便是“风水学”。中华文明源渊流长,有足够多

的实践可用于研究,经过无数风水家的归纳、推理,形成了很丰富的、用于指导实践的经

验,因为是经验,所以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

现代科学进入中国以后,“风水学”便被打入到迷信一列被彻底否定,我以为这是

对中华文明的一种武断行为,是不负责任的。过去,中国的风水家也都是一些普通人,由

于认识的局限性,还要凭借风水知识而生活,更不愿意风水知识为外界所知,所以被赋予

一些迷信色彩是情由可原的。但今天搞研究就要把那些迷信色彩的东西去掉。把中国传统

风水学知识系统化、理论化,并去掉迷信色彩,便是我为作的由衷。

一、阴气、阳气和灵气 中国文化从《易经》开始,“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包罗万象。“无极生太极”就是从无到有的

过程,“太极生两仪”就是一分为二,即分为阴和阳,阴中有阳为太阳,阳中有阴为太

阴,“四象”即指太阴、少阴、少阳、太阳。 道教文化也讲:“道生一,一生二,二

生三,三生万物”,讲的是同样的道理。道是至高无尚的,她的最高境界是无,所谓大道

无形、大道无声、大道无为。“道生一”,“一”可以理解为“有”,即宇宙世界,所以

“道生一”就可以理解为从无到有的过程。“一生二”,和“太极生两仪”一样的道理,

即分为阴和阳。“二生三呢”这是个关键,两个“二”相互融合、相互作用就形成了那个

“三”。矛盾的双方相互融合就形成了新生事物,“三”位于中间,即四象中的“太阴”

和“太阳”。 那阴和阳两方面相互作用形成什么呢?也就是形成的中间的那个“三”

的问题,可以称之为“灵”,阴气和阳气相互作用就形成了灵气。“三生万物”呢?这个

三不是指中间那个“三”,而是指两个“二”和中间那个“三”,共三个方面相互作用共

同产生了万物。道生宇宙,宇宙分为天和地,天地相互融合产生以人为代表的生命。天、

地、人(生命)三个方面互相作用共同产生了宇宙万物,有在天上的,有在地下的,有在

生命圈的。 那阴气和阳气在哪里呢?阳气存在于宇宙中,弥漫于宇宙中,即我们生存

的上方空间。阴气存在于各星球中,我们生存的空间下方,在地下,在地球中存在。自然

界阴阳是平衡的,宇宙广阔无垠,星球与之相比要小得多,因此星球内部的阴气浓度要比

宇宙中的阳气浓度大得多,地球上的生命受阴气的影响比阳气要大得多。阳中有阴,为太

阴,恐怕就是黑洞一类了;阴中有阳,为太阳,恐怕就是太阳一类发光发热的恒星了。

二、二、阴气、阳气和灵气的运行特点 中国古代风水家总结出一句名言,“气乘

风则散,界水则止”,这是中国风水家们对宇宙的深刻体会而归纳的经典经验,尽管他们

可能不知其本质原因,但已对 其现象进行了精辟的归纳。 “气乘风则散”指的是阳气

运行的特点。阳气存在于地表上方的宇宙中,迷漫在宇宙中,混混沌沌,离我们近的阳气

才会对我们有影响。阳气自己是不会运动的,但是地球上有了风就不一样了,风吹草动,

同样风吹气也在动,也就是说阳气在风力的作用下就动了,阳气乘风而来又乘风而去。阳

气是不是随着风一直往前跑是的,如果是一马平川的话,风不停,阳气也不会停。但自然

界会是一马平川吗当然不会,有山吗,山把风一挡,风就停了,风带来的阳气也就停了,

特别是三面环山,甚至四面环山、群山环抱之地,阳气就在山前聚集了。所以找阳气最简

单的办法就是先找山。是为“气乘风则散”,突出一个“风”字。 “界水则止”呢指的

是阴气的运行特点。阴气在地表下运行,前面说了,星球中的阴气浓度大,浓度大气压也

大,所以阴气会从地球中冒出来,从下向上地被挤出来。从哪儿冒出来呢当然是从地壳薄

弱地地方冒出来,哪个地方的地壳薄弱呢地质学家会知道,中国传统的风水家们不知道,

但他们会总结、会归纳,他们还是找山,你想连山都被挤凸出来了,那这个地方的地壳还

不薄弱吗阴气就从山这个地方冒出来啦!阴气从喷发之处贴着地面向四处运行,向水一样

流淌,在低处又聚集在一起。哪个地方聚集的阴气浓厚呢风水家们没有测量仪器,也没法

测量,但中国传统几千年有的是经验,可以用于总结、归纳。看见水了吗能够存得住水的

地方,足以说明那个地方的地势低一些,四周都会比它高,所以水会在这儿聚集。同样的

道理阴气也会在这儿聚集了,等本地装不下了也会住下溢出的。阴气是不是沿着地面一直

向前走呀也不是,“界水则止”吗,阴气遇到水就停止了,都跑到哪里去了呢?都溶于水

了。所以找阴气就简单的办法就是先找水,找到那些自然形成的大海、江河、湖泊、溪

流、池塘等。阴气遇到水就停止了,所以隔水的阴气对我们是没有影响的。是为“界水则

止”,突出了一个“水”字。 “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前面说的是阳气,后面说

的是阴气,前面阳气需要“风”,后面阴气需要“水”,这便是取名“风水”的奥妙。

阴气可以溶于水,那阳气可不可以溶于水呢?当然可以,阳气和阴气是呈现不同特征的、

从本质上说是相同的一种“气”,就象正电荷和负电荷一样,它们都有一个显着特点,那

就是亲水,见水既溶。所以大海、大江、大河、湖泊、溪流、水塘的水中含有大量的阳气

和阴气。总体讲,水中的阴气要远多于阳气,水中的阳气和阴气相互作用,“二生三”

吗,这就产生了灵气,所以水中会含有大量的灵气和尚未作用掉的阴气,水是显阴性的。

三、阴气、阳气和灵气与生命的关系 生命不能没有气。宇宙中、世界上充满着阴

气、阳气和灵气。一切生物都在不停地占有阴气和阳气,然后体内合成灵气,甚至直接从

外界获得灵气。生命的过程不仅是新存代谢,不断地获取能量的过程,也是在不断地获取

阴气、阳气和灵气的过程,随着空气,随着食物,随着饮水进入体内,甚至从皮肤中渗透

入内。体内的灵气多,人便会更聪明,细胞便会更活跃,人的智商就高,人也显得更有灵

气,表现为秀气、美丽、年青,是美容的根本。灵气在生命体中存在于各个部位、各个细

胞,特别是大量存在于人的大脑中,大脑中灵气越多,人的思维越敏捷,智商越高。

要使自己身心健康,充满灵性,就要多获得气。中国的道教、气功界普遍主张采

气,采自然界、宇宙中大量存在的气,道教的练气、气功界练气都有很多方法,万变不离

其宗,就是把气通过自己的各种器官直接采入自己体内。阳气迷漫于宇 宙中,浓度低,

阴气凝聚在地球中,浓度高,所以地球上的生命获得阳气比获得阴气要困难得多,所以道

家、气功师练气都在乎采阳气,没听说采阴气,即使有也是一种失误。但并不是说,阴气

不重要,在我们体内要阴气和阳气要不仅要尽可能多,还要大体平衡,才会对我们的健

康、智慧、心情更有益。 阴气多阳气多,阴阳结合形成的灵气多,且阴阳平衡是风水

学的追求。追求体内灵气多有两个途径,一个是自己合成,需要同样多的阴气和阳气,另

一个是直接从外界获得灵气。

四、风水上获取阴气和阳气的方法 阳气和阴气都具有亲水性,但阳气和阴气对热

的反应却截然相反。阳气多的地方就热,阴气多的地方就冷,一个地方如果热那么阳气就

会慢慢地聚集,一个地方如果冷那么阴气也会慢慢地聚集,一个地方有多热或有多冷就会

聚集到多少程度的阳气或阴气。所以阳气有趋热的特性,阴气有趋冷的特性,阳气有从低

温的地方向高温的地方运行的趋势,阴气有从高温的地方向低温的地方运行的趋势。 从

我们居住的地球来说,地表的温度比高空的温度高,所以阳气有从上向下运行的趋势,地

表温度越高,地面阳气会聚集的越多。地表温度比地核温度低,所以阴气有从下向上运行

的趋势,夏季地表温度升高,阴气回缩,地面的阴气减少,冬季地面温度降低,阴气上

升,地面阴气多。中国地处北半球,南方天气热,聚集的阳气多,北方天冷,聚集的阴气

多,所以从南方来的风多带阳气,从北方来的风带的阳气少。阳气太多或阴气太多都不适

合生物生存。所以赤道带热,阳气经年的积累,阳气盛而阴气不足,不适于居住,南北极

气温低,阴气经年积累,阴气盛而阳气不足,也不适于居住。阳光充足的地方阳气盛一

些,所以通常情况下居所要避开阳光照射不足的地方:如大树荫下、高山阴影里、太阳早

落晚升之地、高建筑物的阴影里等等。

如何留得住阳气?中国风水家对此进行了几年前的研究,有句话总结的好,“风是

送气之媒”,阳气从上向下运行的趋势中,会受到风的影响,偏向一方,便形成阳气流,

但风吹过去了,它也随风而走了。所以中国的风水家便讲究有山,用以挡风,而且要“罗

城无缺”,最好是群山环抱,正所谓是“山环水抱必有气”。“风是送气之媒”,风要是

微风、轻风、和风、柔风,这样的风即送来了阳气,又能被住宅周围的群山挡住,冲不出

住宅周围,如果是狂风、大风、烈风、恶风,即使有山阻挡,风也会冲出群山包围,带着

阳气冲出去了。所以风水学上讲上佳的住宅地要处于“群山环抱”中,前有山是朱雀,也

叫案山,后有高山叫玄武,左有山叫青龙,右有山白虎,前后左右都有山用以挡风,这叫

“藏风聚气”,聚的是阳气。 阳气有从上向下运行的趋势,高物更容易接纳到阳气,

所以中国民间老百姓都知道把自己的房子建得比别人高一点,要压过别人,高物是接纳阳

气的一条途径吗。 如何留得住阴气呢阴气在地下运行,总体趋势是从下向上运行,但地

表的结构不同,有些地方阴气喷发出来很容易,有些地方却是很难,也就是说,有些地方

的阴气盛一些,有些地方的阴气淡一些。究竟是哪些地方的阴气盛呢这和山的形成有相似

的地方,山的形成是由于地壳的挤压,四周都在向下压,密度低的地方、软的地方就被挤

出地面形成了山。阴气也是一样,在地壳密度大的地方憋着,从密度低的地方、软的地喷

发而出。所以,一般来说,山就是阴气喷发出来的地方,山越高,说明此地能喷发出来的

阴气越多,阴气从山上喷发出来后,在地表顺着山势向四周流淌,阴气在运行过程中遇到

水就不会再前进了,溶于水里,也就是前面说过的“界水则止”。水那边的山所产生的阴

气对水这边是没有影响 的,没有作用的。选宅子要选在能聚得住阴气的地方,否则阴气

越过宅子,继续向外运行就走了。如何留得住阴气呢?靠人是不行的,只能靠水才能截住

阴气。 所以,中国风水家看阴气就看水,阴气自山而来,从地势高的地方向地势低的地

方流淌,与水的流动性十分相似,水的流向也就是阴气在地表流向,众水所聚也就表示着

是阴气所聚之地,众水所聚之地阴气一定茂盛。但房屋也不能建在水上,否则生活在水上

太不方便了,那就住在水边上吧!离众阴气所聚之地近一点总比远一点好。所以,风水上

获取阴气的方法就是选择离水近一些,水有多大阴气就有多大,可根据需要选择想要多大

的阴气,特别是在众水所聚之地的岸边、大山的山脚下、而且是阳光充足之地建一幢相应

规模的别墅,可真是人间仙境。

五、风水上的阴气和阳气平衡问题 有山可以藏风,可以留得往阳气,有山就有阴

气,阴气从此处溢出,所以山在风水中作用很大,风水家们便称之为龙,称之为龙脉。有

山有水就留住了阴气和阳气,一个地方如果阴气和阳气都能留得住,那这个地方很适合生

命生长,也包括人类居住。

阳气与阴气一定要平衡、要匹配。一个地方如果阳气太盛,阴气太衰,那么此地的

火气太大,不适宜居住,否则身体内吸收的阳气过剩,有害身体健康,易引起焦躁、火气

大、不安、易上火等偏激行为,处理问题也往往感情用事。一个地方如果阳气不足,阴气

太盛,那么此地也不适于人居住,否则身体吸收的阴气过剩,也伤害身体,表现为体弱多

病、枯瘦、发虚、没精神等。 所以风水学上有点穴一说,点穴就是要找到一个结合

点,在这个点上阳气重、阴气重,而且两者基本平衡。看阳气,就是要看山能把风带来的

阳气聚集到什么地方,可以参照凹面镜的反射原理,根据前后左右山的形状找到反射的重

心,此点出可看作是阳气聚集点。阴气的聚集点在什么地方呢?人只能生活在水边,阴气

在水边上是没法聚集的,阴气“界水则止”吗,所以水那边的阴气是越不过水面来另一边

聚集的。但风水上还要找到一个阴气盛的地方,怎么办呢那就在水边上找一个阴气相对盛

一点的地方呗。水面的四周哪个地方阴气盛一些呢当然是背靠大山这一面了,山越高、山

越大、山脉越长,那从这座山上溢出来的阴气也越多越盛,靠近它的这一面岸边阴气也越

盛。不过多大的阳气要匹配多大的阴气,还要考虑阴阳平衡问题,住宅的位置要选准,但

没有仪器可用来测量,需要高人来发明。

古人为解决阳气和阴气匹配问题,也采取了一些作法,虽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

然,但效果还是有的,这也是中华文明数千年来无数人用经验积累而来的。如一个地方的

阳气不足,阴气过盛,可在附近北方和西方建一座高塔,因为阳气有从空中向地面运行的

趋势,通过高高耸立的塔可以引向地面,阳气就足一些。还有一点是提高该地的温度,温

度高阳气就会来的多一些,来的快一些。有没有阴气不足而阳气过盛的地方呢有,赤道热

带之地均是,咋办没办法,总不能放一堆冰吧,那不现实,要么住在地洞里,温度低一些

和深入地层,阴气就会多一些。 要把人类看成是普通的生命体,只有广大生物都适于生

长的地方才适宜人类居住。

六、水边取气 一般情况下,风水讲究“山环水抱”,大山脚下、水边上是最佳住

地。不过,还有另外一种情况,也可以算是上佳之地,那就是在大水的边上,即在江河、

湖泊、溪流的岸边居住。

因为阴气、阳气都溶于水,所以水中会含有阴气和阳气,水越大、越多、越渊源流

长,水中所含有的阳气、阴气、灵气就越多。水中的阴气、阳气和灵气随着水气向两岸辐

射,对两岸生物会有影响,离水越近,影响越大,离水太远,则鞭长莫及了,水势越大,

影响距离越远。如果仅考虑水势,那就要选择众水都对此地有影响的地方而住,也就是选

择众水影响汇集之地,如弯弯的水岸是一段圆弧,各处水对圆心都有影响,所以圆心可以

作为选择点穴的参考。

临水而住,第一要选择水量大的水体;第二要选择尽量接触尽可能多的水,最好是

选择三面临水之地,特别是江河、溪流的岸边要选在湾中,否则流水来也勿勿,去也勿

勿,水中的阳气也好、阴气也好、灵气也好都随着水来也勿勿,去也勿勿,对此地的益处

也就有限了。

七、风水的基本原则

1.阴阳平衡原则。一个适合于生命生长的地方,应该是阴气盛、阳气盛,且阴气和

阳气大致平衡。一个地方如果阴气和阳气不足,则此地阴阳结合形成的灵气肯定不足。一

个地方如果阴阳严重失调,则此地所形成的灵气的多少取决于失调的一方,后果是:第一

灵气不足,第二存在一方严重过剩现象。

2.山环水抱必有气。众山环抱,聚得住阳气,同时众山环抱,发自众山的阴气顺着

山势聚集于山下,山势越大,对周围影响越大。有水则能留住阴气,水中还含有大量的阴

气和阳气和灵气。一个地方如果阴气、阳气平衡、充盛,那就很适合于生命成长。

3.近水是另一捷径。没有山的平原和盆地等,如果有江河、溪流、湖泊等水面,那

也不失为一个适于生命生长的好地方。这些水体之中溶有大量的阴气、阳气和灵气,近水

而住是一捷径。水势越大对两岸的影响越大。

4.取之于自然。自然形成的众气所聚之地,经过千百年的蕴育,外观优美,必为

适于生物生长之地。非不得已不选择后天改造之地,后天改造之地虽也表象优美,但不能

说明此灵气旺盛,如人工修建的假山、水塘、水池,确实能够截住阳气和阴气,但没有自

然形成的山和水塘、水池、湖泊更能说明此地气盛。所以选地要选之于自然。

5.好地有好象。众气所聚必有反映,众气汇集之地必是秀美之地,必是植物茂盛之

地,必是动物愿意聚集之地,树木茂盛、鸟语花香,如果近旁有泓水,则更能说明此地适

于人类居住。人类是生命的一种,其他生命在此地生长得很健康,那人类在此地也能够成

长的很健康。

八、风水的基本方法及程序 自然地貌千差万别,理想的风水宝地可谓凤毛麟角,

综合考虑能够令人满意就行了,不必强求太完美。

1.看山。山对风水太重要了,山聚阳气,山出阴气,所以风水选址第一步就要看

山。找大山、高山、脉长的山为主山,也就是可作为选址背后的靠山,即古人所说的后玄

武。可在主山的南方、东方、东南方继续勘查,因为南风带来的阳气多,这几个方向聚阳

气容易一些。再看辅山和主山的关系,各辅山和主山一起基本上可形成一个环抱,这些辅

山也就是古人所说的青龙、白虎、朱雀(案山),前面的案山不可太高,否则风进不来,

阳气也进不来。

2.看水。水对风水也太重要了,可在主山的南方、东方、东南方找水,自然形成的

水泊、江河、溪流等。山之南为阳,水之北为阳,在水面的北面、东北、或西北继续勘

查。

3.选址。在主山的山脚下和水面之间的开阔地选址,宅基南方、东南或西南一方是

水泊,另三方为山,基地要开阔,表象要优美。这一步很关键,关键在于要看此地阳气能

聚在哪里,阳气有多大,此地能截住的阴气有多大,哪个地方基本可达到阴阳平衡。

4.朝向。也就是选大门的门向,可朝南、东南、东方,正对水面另一边的案山的低

凹处。为什么呢?低的地方随风进来的阳气要多一些。

5.内门与大门稍稍错开。否则内屋情况在大门外一览无余。

6.厕所、厨房置于下风处。

九、对传统风水个性化的批判 至于根据出生年份,算定命卦,什么是属东四命,

什么是属西四命,东四命要住东四宅,西四命要住西四宅。门向朝哪为东四宅,门向朝哪

为西四宅。东四命如住在西四宅,西四命如住在东四宅就犯了煞,需要想办法破了,比

如:可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五行都有其颜色,用相应的颜色化掉煞。还有一种方法

是用法器,如镜子呀、八卦镜呀、画符呀等等。这种人为地赋于门向、出生年份、五行的

颜色和方位,赋于一些仅仅能起到安慰心灵作用的所谓的法器具有这样那样的功能,这些

都是不科学的,是传统风水家们为了养家糊口、挣钱过日了而赋于风水学的迷信色彩。这

些都是风水学上的一块掩遮布,应摒弃。那种认为住在风水宝地会改变运气,会升官发财

的观念也是不正确的。风水宝地适于生命成长,生活于此确实能够身心健康、精力充沛,

可以更好的身心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和生活中去,如果说风水宝地对事业有促进作用的话,

那也仅限于此,是间接的。非要说住在风水宝地能够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一定会升官发

财,那是绝不错误的、不科学的。 认为先人去世后葬于风水宝地可以荫护后人更是没

道理。不过人去世后能够葬在一处风水宝地,与青山绿水为伴,与茂盛树木为伴,与鸟语

花香为伴,又该是多么美好的事呀,有谁在去世前不梦想有此机缘呢又有谁不愿意自已的

亲人去世后能受到如此高雅的待遇呢 所以要想事业有成,还得靠自己努力,不要真以为

生活在风水宝地就能升官发财,不要真以为先人葬在一处风水宝地就能够保佑后人升官发

财。


更多推荐

阴气,阳气,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