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瑞地产-火箭升空靠的是什么力

公园规划说明书
2023年10月10日发(作者:纪玉良)

XXXXXXXX

XXXX

OO

XXXXXX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

XXXXXXXX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

说明书

一、设计背景

2003XXXX委托我院进行《XXXX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标志着

XXXXXXXX沟的改造工作拉开了序幕,项目于2004年修建完工。同年由我院

承担的XXXX商业广场修建性详细规划》主要针对XXXX公园东侧的下游水道

进行改造,并于20056月修建完工。根据设计要求,XXXX政府拟将本次规

划地段打造成继“XXXX公园”后的又一座城市滨水公园。该项目的修建将与前

两段水道共同形成XXXX中心区内集商业、娱乐、观赏为一体的城市滨水休闲区,

为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有利条件。

二、现状分析

【一】地理位置

本次规划基地位于XXXX城中心区东南部;东起交通路,西至德茨路与商业

广场连接的规划道路,南抵德茨路,北达蔑市街;基地东北、西南两侧各有一个

较具规模的居住社区与之相邻;基地东南角正对通往火车站的车站路,基地距火

车站约680米。

【二】地形、地貌分析

基地总用地面积为4.3公顷,其中现状位于基地东北角的运输公司住宅用地

及基地西侧的畜牧局住宅用地面积共约1.2公顷。

基地用地总体呈以东南侧为长边、西北侧为短边的梯型形态;东南侧长约

240米,西北侧长约105米,东南至西北平均距离约为280米;基地西北高、

东南低,高差约为7米。

基地内现有水系——XXXX沟由西北向东南方向斜穿整个基地,其水面宽度

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变窄,西北端水面宽度约为4.5米,东南端水面宽度约为1.8

米。基地内地势起伏较大,最高海拔标高1378.69米位于畜牧局住宅用地,最

低海拔标高1365.50米位于基地与交通路连接处。基地内平地主要分布在水系

东侧的基地中部地带,沿西北至东南方向呈分四台阶梯状分布,各台地与水面高

差均较小;另在水系与西侧规划道路之间分布着两块较大台地,由西北至东南向

2

XXXXXX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

依次为畜牧局住宅用地、农资公司用地,两台地间高差约为5.5米,两台地通过

缓坡相连,其中畜牧局住宅用地与水系间为陡坎,高差约为10米,而资公司用

地与水系间为缓坡,高差约为4.5。基地内坡地主要分布在水系东侧近蔑市街一

带,主要为由蔑市街向水系倾斜的冲沟坡地,平均坡度为13%

【三】土壤与植被概况

基地用地范围内其土壤为——沙壤粘性土。

基地用地范围内植被类型为自然植被与人工植被共存。自然植被主要为杂

草、灌木、小片竹林及少量的乔木;人工植被主要为人工栽植的农作物及少量的

桑树、桔树等。

【四】建筑物与构筑物概况

基地内建筑物主要是水系东侧近蔑市街一带有大量的农房以及畜牧局和运

输公司的住宅楼。

【五】道路

基地东、南、西、北四侧均与城市道路相邻。其中东侧交通路与南侧德茨路

的道路红线宽度均为18米,为城市干道;西侧规划道路与北侧蔑市街道路红线

宽度均为12米,为城市支路。另基地内部现有通向各民宅的小路及一些田间小

道,未能形成完整的道路系统。

【六】现状条件对设计的不利因素分析

1、基地内现有的大量农房给现场踏勘及对场地的地形、地貌分析带来较大

难度;

2、基地内多陡坡而平地少,给规划设计布局及内容设置增加了难度;

3、基地内畜牧局用地临沟一侧的陡坡给竖向景观设计增加了难度;

4、由于基地用地周边已有的建成区,其布局、空间形态及景观设计等方面

未与基地作统一协调规划设计,故在规划实施的过程中,应对周边的建成区进行

有效的综合整治。

三、规划依据、原则与目标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民用建筑设计规范》;

3、《公园设计规范》;

4、《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5XXXX县城总体规划(1994——2050);

6、其它相关的法规与规范。

3

XXXXXX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

【二】规划原则

1、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规划设计应考虑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合理利用土地

资源,并将其规划设计融入整个XXXX水系一线的规划建设之中,同时应注重本

地段规划设计的整体性。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与自然环境及用地特征相吻合的生态模式,控制

环境污染,优化城市景观。

2、节能原则

基地内的场地设置在结合地形的基础上应充分考虑地表径流对植被的灌溉;

规划建筑的设计应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有效的节约能源。

3、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景观资源

基地内由于XXXX沟水系的贯穿及形成的冲沟状用地使得整个基地具有强

烈的场所特质,是城市中良好的生态与景观环境,规划设计的出发点即强化和完

善这一场所特质。

基地内的土地利用及功能布局应与地形、地貌相结合;规划建筑、游览道路

及活动场地的规划设计应结合地形选址建设,减少全区工程开挖量。

4、“以人为本”的原则

基地内的设施、场地设置、游路开辟;游憩、服务设施,公用、管理设施等

内容、数量、空间分布均应考虑方便城市居民使用,并满足不同年龄段居民的不

同需求;在小品、座椅、台阶等的设计上,结合人体尺度,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

【三】规划目标

本规划设计以基地的场所特征及所处城市的区位关系为设计出发点,充分结

合自然环境要素,利用生态规划的指导思想,创造出一个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

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的、开放的、生态的城市公共绿地,同时为由火车站进入主城

区的门户建立起必要的地理标识。

四、基地性质

基地性质:整个基地作为XXXX城市公园的延续,以及城市中心滨水休闲区

的一部分。其性质是以自然生态环境为特色,集小型聚会、休闲、娱乐及观赏于

一体的现代化的、开放的、生态的城市公共绿地。

五、规划设计构思

【一】构思要点

1、强化和完善场所特征

本设计充分结合现状用地特征,运用线型蜿蜒、柔美的毛石挡土矮墙对沿沟

4

XXXXXX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

两侧的坡地进行分台和稳固,使之与绿化、水面等景观要素相结合,以达到沿沟

场地景观化的效果。同时对现有水系——XXXX沟进行适当的整治:在现有水道

的基础上,设置了一定数量的蓄水挡坝并对水面的形态作了适当调整,以使得其

收放有序,更好的融入全区景观。

2、空间环境立体化

本设计在充分结合现状用地的高差条件下,通过沿沟两侧上下不同的交通体

系组织各个功能空间,极力营造出多层次的、立体的建筑园林空间。

3、空间环境开放化、人性化

本设计突出了公园在城市大环境下的易达性和开放性,在开放空间体系的框

架下,积极营造公共的、人性化的空间环境,设置相对完备的与人体尺度相适应

的公用设施及小品、构筑物等,充分体现优美、宜人、现代、开放的公园特色。

【二】规划结构

本次规划在充分理解设计条件、考虑现状条件及周边环境特征的基础上,

终确立了“五片、一轴、两面、五区”的规划格局。

“五片”是指将基地划分为包括现状保留用地在内的5个不同用地性质的

地块;除现状两处保留用地外,基地北面邻蔑市街一带的坡地规划为商住用地。

基地西面原农资公司用地规划为居住用地;其余含水系在内的其他用地规划为公

园用地。

“一轴”:是指基地内现有水系——XXXX沟。

“两面”:是指以XXXX沟为中心向东、西侧展开的景观面。

“五区”是指位于基地西北角上的球类健身区;基地东北侧蔑市街中部的

观景休闲区;以及在XXXX沟东侧三块台地上修建的文娱观演区、休闲广场区、

聚会健身区。

【三】用地布局

根据基地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配置基地内各类型用地的比例,充分考虑到规

划实施的可操作性。本着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远近结合的原则进行各类用地的

规划布局。

5

XXXXXX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

公园用地布局(占总用地的49%

公园的布局形态,主要考虑景观要素、用地组织、功能关系、交通组织的整

体空间形态,反映地域、环境等内在的联系与特色。公园的布局形态是以XXXX

沟为空间主轴,以东西两侧用地为展开空间的“一轴两面”的组织结构形态。

商住用地布局(占总用地的8%

在充分考虑现状街区功能及用地条件的基础上,规划在该用地内沿蔑市街布

置了两栋点式加群房形式的底商住宅。同时结合公园景观,将底层群房以两面商

业的形式布置,营造较好的商业氛围。

居住用地布局(占总用地的15%

识别性与认同感——住宅布局强调空间塑造,强调单体的对称式布局,通

过单体的造型和空间限定,结合户外绿化环境,形成内向围合的邻里空间。

考虑到用地面积较小、与公园的衔接过渡等问题,规划在该用地内沿规划道

路布置3栋条状多层住宅。在规划道路与德茨路交接处设置了1栋公共建筑,

作为社区居民活动中心及办公使用。

【四】景点规划

公园根据功能要求,规划代表性的景点有6处,其内容详见下表:

景点规划一览表

内容特点

以原有水系为依托,对重点地段水面有所拓

宽,形成收放有序的水面形态;水道两岸以

水景 多种手法进行加固,应力求自然、并与环境

XXXX

水景带

景点 景点

名称 类型

6

XXXXXX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

01 融合;顺着水流的方向,利用地形高差,设

置一定数量的蓄水挡坝,形成瀑布、跌水等

水景,同时也增强了对水道蓄水量的调控能

力。游人沿着水道,步移景异,是贯穿整个

公园的核心景观。

结合现状用地特征,运用线型蜿蜒、柔美的

02 毛石挡土墙构筑物、植物毛石挡土矮墙对沿沟两侧的坡地进行分台

绿化带 景观 和稳固,使之与绿化、水面等景观要素相结

合,达到沿沟场地景观化的效果。

以正方形、圆形为基本图案构成的广场与周

边的绿化相结合;在正方形舞台具体设计

03 演艺广场 休闲场地 中,以历史人文为题材的浮雕图案作为硬质

铺装的主要元素,营造文化气氛;同时以散

落在草坪和广场上的条石作为辅助景观,

游人驻足、休闲的理想场所。

运用错层搭接的手法巧妙处理地形,合理划

分场地功能;上层平台以刻有街区历史场景

04 观景台 地理标识 的图腾柱为主要景观,强化场所特征;在平

休闲场地 台下隐藏服务、管理用房,利用挑出的空间

设置茶座,是游人观赏、休闲的良好场所。

利用地形优势,建造略伸出水面的亲水平

05 亲水广场 风景建筑 台,以膜结构为主要景观,营造出静观流水、

7

XXXXXX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

静坐沉思的优美场所。

规整的硬质场地与有序排列的高大乔木相

06 健身广场 休闲场地 结合,与周边的城市街道空间融为一体,

造出开放的、现代的城市园林景观;是游人

聚会、健身的良好场所。

六、道路及竖向规划设计

【一】道路及竖向规划设计原则

1、城市道路规划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基础上,还应妥善解决交通工具的停放

问题,并满足防灾、抢救等要求。

2、公园道路规划应与公园地形、水体、植物、园林景点、公共服务管理设

施等相结合,形成完整的道路网络和风景构图。

3、公园道路的性质、路幅及数量应根据公园的性质、功能、游人的多少等

因素进行确定。本规划设计中,根据实际情况,不设置机动车道路。

4、公园道路的开辟、转折、衔接应既含蓄又通畅,并能创造连续展现公园

风景景观空间,符合游人的行为规律。

5、竖向设计本着经济(结合地形避免大挖大填),实用(场地内力求一致,

以塑造必要的空间景观),美观(结合绿地景观,做到错落有致),安全(将建

筑物普遍置于挖方区域,填方区域尽可能作为绿化、广场用地)的原则,采用挡

墙、植被护坡、建筑错层等手法解决高差,整个竖向处理力求自然和谐。

【二】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1、本规划设计根据实际情况对以下两条道路进行了设计:

1.1蔑市街(改造拓宽)

道路红线宽度12米,其中车行道宽8米,人行道宽2米;

1.2规划道路(连接商业广场和德茨路)

道路红线宽度12米,其中车行道宽8米,人行道宽2米;

8

XXXXXX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

2、需要说明的问题

由于该地段的地形图为1994年测,与本次补测 “控制性详细规划”所需

地形图坐标系统不一致,为便于工作上统一协调,本规划设计中的道路坐标均以

本次补测地形图坐标为参照。

【三】园路规划设计

公园的道路形态随地形起伏、水道曲折而采用自由曲线为主。园区内的道路

通过公园出入口与城市道路相连接,形成完整的环状结构。规划道路均为步行道,

主要分为主路、次路、滨河步道及爬坡小径(踏步)四类。主路、次路及滨河步

行道结合地形,按游赏、休憩功能进行选线,并与活动场地,休息、观景平台相

结合,以做到园路空间收放有序。

1、主路

路面宽度2.4,全长约236米,总占地面积约为570平方米。路面主体材

料采用嵌锁形预制砌块,同时注重色彩与图案的搭配;路缘采用天然毛石拼砌。

主路在局部地段可以放宽,在坡度过大的地段可以设置防护栏杆。在主路与公园

出入口的交接处或三叉路口应设置路标。

主路纵坡应小于12%,超过12%的路段应作防滑处理。

2、次路

路面宽度1.8,全长约279米,总占地面积约为500平方米。路面主体采

用粘土砖平砌网眼(席)式接缝做法,路缘则采用粘土砖竖砌收口。

3、滨河步行道

路面宽度1.5,全长约229米,总占地面积约为350平方米。路面主体采

用卵石嵌砌做法,路缘则采用大卵石砌筑。

4、爬坡小径(踏步)

此类路面宽度较为自由,约在1.00.6米左右,可采用大小不一、形状各

异的块石砌筑。

【四】公园出入口规划设计

根据本规划设计中公园作为开放性城市公园的功能定位,为了充分表达其易

达性和开放性,规划将由交通路进入健身广场的出入口作为公园的主要出入口,

在规划设计上作了一定的处理。

【五】竖向规划设计

在规划设计中,地形是园林景观建设的骨架组成和依托基础,以其特有的形

态赋予公园以生机。

1、充分利用地形营造园林景观。本设计充分结合现状用地特征,运用线型

蜿蜒、柔美的毛石挡土矮墙对沿沟两侧的坡地进行分台和稳固,使之与绿化、

9

XXXXXX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

面等景观要素相结合,以达到沿沟场地景观化的效果。

2、缘于建筑和场地所需的挖方和填方,尽可能就地近距离平衡。

3、满足园路纵坡的设计要求,并按园路的等级要求以达到相互平顺衔接;

在有较大高差的地方,则通过多组台阶加以连接。

4、地块标高与纵坡的设计,应有利于排除地表水,并有利于各种工程管线

的铺设。

七、给水、排水工程规划设计

【一】设计内容

1、公园水景的设计

2、全区的给、排水设计

【二】公园的水景设计

1、水景的水流基本形态有:池流水、跌水等。

2、水景造型

本设计的水景造型有:瀑布、亲水广场、亲水步道等。

3、水景设计

设计中遵循总体规划的原则:突出景观的主题;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和自然景

观;水流密度要适当;注重水景工程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

【三】全区的给、排水系统设计

1、给水系统

给水用户有城市居民生活用水、消防用水、公园绿化、道路洒水、公共建筑

用水。给水总管径为DN100,水压不小于0.2MPa,埋地敷设至各用水户。管

道埋深为1米。

2、排水系统

2.1、雨水排放系统

为保证公园内水道的景观水质,规划设计采用管道收集雨水排至公园尾段的

水道中。雨水管道采用承插式钢筋混凝土排水管,橡胶圈柔性接口。管埋深为

1.0——1.5米。

2.2、污水排放系统

由于全区内有住宅区、公用建筑等,规划设计采用管道收集污水排至公园以

外的河道中。污水管道采用承插式钢筋混凝土排水管,橡胶圈柔性接口。管埋深

1.5——2.5米。

3、需说明的问题

由于上游水道有新建成的商业广场,其收集的雨水量、污水量均无法计算,

10

XXXXXX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

因此使得本规划设计中的雨水、污水管径无法确定。本次规划设计中给排水工程

暂做示意,待下步设计中详细计算。

八、电力、电信工程规划设计

【一】电力工程规划设计

1、电力设计内容

1.1供配电设计

1.2照明设计

2、供配电设计

2.1负荷计算:民用建筑用电量按5/户考虑,公园用电设施均为三类民

用负荷,道路照明3/;绿化地带0.3/、广场5/

222

2.2供、配电方式

2.2.1供电:商住建筑及居住建筑根据实际情况可考虑在建筑内独立设置地

下室变压器。公园内,根据供电负荷半径不大于250米,规划考虑在观景台下

的管理用房内单独设置变电器。

2.2.2配电:公园内广场、剧场、绿化等不同用途设施分别由动力箱单独出

线,分别控制。

3、照明设计

3.1照度选择:公园内庭院照度为10lx、观景台照度为150lx、演艺广场为

20lx、健身广场10lx、其它主要场所为20lx

3.2道路:公园内亲水步道由于比较狭长,采用造形简洁的柱状庭园灯,杆

高为2.77米,光源采用150W高压钠灯;绿化地带的道路采用草帽庭院灯,杆

高为4.1米,光源采用250W高压钠灯;对林荫光场道路采用雕塑形的庭园灯,

杆高为4.6米,光源采用250W高压钠灯。

3.3广场:

演艺广场沿广场一周采用7套埋地灯均匀布置,光源采用125W金卤灯,

由于光是从下往上照射,再在正方形四角上布置4套彩色光柱灯,该灯根据颜色

变换发出优美动听音乐,使游人置身于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中。

3.5绿化

在路边大树四周设埋地筒灯,光源为125W高压汞灯,当照明对象为植物

时,采用光从下往上照,以保证视觉的树叶得到充分照度,由于高压汞灯其光色

偏绿,可使绿色植物鲜艳夺目。对较低的绿色植物采用草坪灯作点缀。

4、线路敷设

所有线路均采用电缆穿管埋地敷设。

【二】电信工程规划设计

11

XXXXXX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

1、在观景台下的挡墙旁设100对的分线盒一个,公园内所有电话都通过分

线盒配线。

2、在公园内各处活动场所旁设置IP电话,公园内共有10IP电话。

3、所有电话电缆穿管敷设,在拐弯处设和IP电话旁设手孔。

九、绿化及空间景观规划设计

【一】绿化规划设计

结合商业广场上段的XXXX公园,本次规划将全园植物配置分为三个景区:

春景区、夏景区、四季景区。春景区布置在水系东侧北段,夏景区布置在水系东

侧南段,四季景区布置在水系西侧。

春景区主要种植喜树、樱花等春季开花的乔灌木;

夏景区种植黄桷榕大乔木、香樟、水衫等中乔木,设棕榈园、紫薇园。种植

夏季开花的紫薇、红千层等植物;

四季景区除了大量种植大叶黄杨等灌木外,另适当栽种四季开花植物、乡村

果树。

为了增加生态效果,适当增加乔灌木比重,大中小乔木搭配,常绿与落叶搭配,

以常绿植物为主;布置手法点线面结合,乔木种植以带状和丛植为主,组织植物

群落。

原有树木能保留的尽量保留,不能保留而有观赏价值的树木就近移植。

【二】空间景观规划设计

1、现代的空间景观

运用现代景观的设计手法,建立多层次点、线、面有机结合的,立体的开放

空间体系。注重景观元素形体、材质、机理、色彩的相互配合。

2、立体的空间景观

充分利用地形条件,营造各种不同类型的空间形式,引导不同类型活动展开,

12

XXXXXX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

积极创造立体的、多层次的、流动的空间景观。

3、人文的空间景观

依托文化浮雕、图腾柱、雕塑等实体元素为载体,力图表达该地段所传承的

历史文化片断,使其成为展示德昌历史文化的重要空间节点之一。

十、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

本规划设计的公共服务设施主要为公园内的公共服务设施,其包括:厕所、

座椅、园灯、公用电话、果皮箱、信息牌等。

1、厕所

根据公园的设计规范要求和实际情况,本规划公园设有公厕一座,位于演艺

广场旁的坡地上。厕所的位置布局较为隐蔽,也能较好的满足游人使用的需要。

厕所建筑面积约为75平方米,建筑层数为一层。

2、座椅

本规划公园设置的座椅主要为五类:

a、石质柱状座凳。该类座椅主要结合各类小型活动和休息场地成组布置。

b、石质坐面无靠背条形座椅。该类座椅主要布置在滨河步道。

c、铁质靠背条形座椅。该类座椅主要成组放置在公园主入口处。

d、铁花木质坐、靠面条形座椅。该类座椅主要成组放置在亲水广场周围。

e、木质坐面无靠背圆形座椅。该类座椅位于健身广场,主要结合高大的乔

木设置,形成树荫下各个较为独立的休息单元。

另外,在部分场地、环境许可的地段,还可设置一定数量的与小桌相结合的

座椅,以供游人结伴休息、娱乐。

3、园灯

本规划设计设置的园灯主要为三类:

a、高杆园林灯。主要设置在演艺广场和观景台以及公园主要出入口处,是

公园夜间主要的照明灯具。

b、低杆园林灯。主要用于休息场地和草坪间的照明。

c、效果园林灯。包括植物投射灯、地下及构筑物投射灯等,主要为突出环

境的气氛和景物的形态及特征。

4、电话亭、果皮箱、信息牌

此类公共服务设施其设计应遵循以下几点:

a、其布点和数量应密切结合游人的活动规律;

13

灶台-江铃汽车股票

公园规划说明书

更多推荐

公园两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