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家具十大名牌-中国十大名牌热水器有哪些品牌

2023年5月2日发(作者:家装水电施工图cad)
门罩盛宴之徽州砖雕——安徽博物院藏游春图砖雕门罩赏
析
门罩盛宴之徽州砖雕——安徽博物院藏游春图砖雕门罩赏析
李艳红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是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留下的千古绝唱,它
将古徽州描绘得如诗如画,令人魂牵梦绕、遐想无限。徽州汉时称为新安郡,唐代
称歙州,直至宋徽宗宣和三年始改名“徽州”。至于缘何改名,清弘历《徽州府
志》记载:“或云:徽,美也,故以为名。”古徽州一府六县所辖区域大体包括今安
徽省的黟县、歙县、祁门县、休宁县、绩溪县和江西省的婺源县。明清时期徽商势
力逐渐兴起,他们返乡后为煊赫地位、光宗耀祖,大兴土木,《歙县志》载:“商
人致富后,重返故里,修祠堂、建园第,重楼宏丽。”由此,创造了震惊世界的徽
派建筑文化。作为徽派民居的特色构件之一,徽州砖雕艺术在此时也得以极大兴
盛。
砖雕为“徽州三雕”(砖雕、石雕、木雕)之一,是在徽州盛产的质地坚细的青
灰砖上经过精致雕镂而形成的建筑装饰。它质坚耐用,不拍风吹雨淋,因此被广泛
用于门楼、门罩、屋檐、屋瓴、照壁等外部建筑处的装饰,使建筑物显得典雅、庄
重,美轮美奂,所谓“门罩迷藻悦,照壁变雕墙”正是徽州砖雕装饰艺术的真实写
照。
门是徽州砖雕工艺重点装饰之处,因为它既是建筑的入口,也是外人登堂入室
的第一关,其雕饰是徽商彰显财富、显示身份地位的载体,关系着家族的荣誉和颜
面,徽人称之为“门脸”。“门脸”的装饰是整幢建筑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徽州民
间素有“千斤门楼四两屋”之说,足见徽商对此处的装饰之重视。
门罩就是传统徽派建筑中对于“门脸”一种极为典型的装饰方式,具有浓郁的
地方特色。即在大门外框上方,用水磨青砖砌成的向外凸出的脚线装饰,顶部常采
用青瓦翘檐结构,可以遮风挡雨。门罩不仅美观,而且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它可
以分流顺墙而下的雨水,不至于在门前形成“水帘”。明代徽州砖雕门罩装饰比较
简单,呈现出古拙质朴、简洁大方的风格;而到了清初,徽州就出现了装饰比较华
丽的门罩,尤其是大户人家,对于门罩砖雕更是极为考究,雕刻繁缛,典雅绮丽,
精致温婉,其刀功、技艺已到了“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的境界。本文选取安
徽博物院馆藏的一件清代游春图砖雕门罩精品,并对其中蕴藏的中华传统吉祥文化
作初步探讨,与广大学者及收藏爱好者共同鉴赏。
游春图门罩所用的是典型的徽州砖雕,颜色呈淡灰色,坚硬细腻。整幅门罩由
76块砖雕拼接而成,规模宏大,高137、长379厘米。该门罩属于垂花门悬柱式门
罩,由“小额枋”、”元宝垫”、“大额枋”(通景)、“挂落”、和“垂花柱”等
建筑构件组成。最上面一条的“小额枋”雕饰一些日常生活用具如瓶、坛、罐、
壶、篮、垂帘、灯笼、竹篓以及一些果蔬珍品,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器物形制饱
满,植物肥厚丰润,果香四溢,昭示风调雨顺的好年景和安逸富足的小康生活。
下面一条“小额枋”雕的是“瓜瓞绵绵”图案,透雕瓜果藤蔓缠绕,硕果累
累,蝴蝶在其间翩翩飞舞。“瓜瓞绵绵”一词出于《诗?大雅?绵》:“绵绵瓜瓞,
民之初生,自土沮漆。”意为瓜始生时常小,但其蔓不绝,会逐渐长大,绵延滋
生。”徽州三雕”中常见用硕硕瓜果和蝴蝶组成的“瓜瓞绵绵”图案,以“蝶”谐
音“瓞”,瓜多子,寄寓屋主祈盼家族子嗣兴旺、子孙福寿绵绵、繁荣美满的美好
愿望。
这两条“小额枋”两端各有一个方框,各雕瓶花,“瓶”、“平”谐音,寓意
子孙吉祥平安,无灾无难。两方框之间夹有四个“元宝”砖雕,自左至右依次雕刻
由“读、耕、樵、渔”所组成的“四民乐”图,这是徽派建筑中常见的装饰图案,
深受徽州先民喜爱。“读、耕、樵、渔”是我国古代农耕社会中民间四种基本的生
活方式,这组门罩砖雕中采用此元素也源于生活感悟,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读”砖雕中,苍翠古木下,一书生坐于凳上,一手持书卷,凝望远方,做沉
思状,似在思
考着书中的某些难题,又似在畅想科举得中后的美好幸福生活,一侍者在一侧
静静站立,生怕打扰了勤学苦读的主人。徽州自南宋以来就被誉为“东南邹鲁”,
重文尚儒之风盛行,徽商骨子里认为“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信奉“万般皆下
品,唯有读书高”的真理,认为“学而优则仕”才能光耀门庭、扬名显后,故“以
才入仕,以文垂世者”不可胜数。在这种思想的熏陶下,徽州历代人才辈出、名人
荟萃,有“一科同郡两状元”、“一榜九进士”、“一门八进士,两朝十举人”、
“兄弟九进士”、“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等美誉。“耕”砖雕,春意盎然,
鸟语花香,一农夫头戴斗笠,牵着牛在河边饮水,神态安逸;另一老农禾锄叉腰站
立桥上,似在等饮牛者一同回家。一天的劳作结束后,两者在此小憩,畅谈着秋后
的好收成,眉宇间盛着满满的希望。在传统农业社会的中,“耕”与“读”被认为
是人生的两条正路。徽州楹联中就有“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方唯俭与
勤”、“二字箴言惟勤惟俭,两条正路曰读曰耕”等佳句。
“樵”砖雕,庭院中石阶旁,一青年男子挑着一担柴走进院子,一长须老者双
手拢在袖中,仿佛在院中等待良久,看见孩子砍柴归来,方才安心。“渔”砖雕,
小河边,垂柳依依,河水缓缓流过青石小桥,一人在河边撒网捕鱼,另一人在旁边
整理鱼篓,二人配合默契,极具生活情调。古徽州峰峦挺秀,河溪环绕,伐薪、捕
鱼是居民日常生活之必须,这两幅砖雕是徽州居民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
“大额枋”是门罩中最精彩的部位,以砖雕的整体形象布局,如同一幅绵延不
断的风景画,故也称之为“通景”。该门罩的“通景”展现了古人游春图场景,整
幅画面犹如一幅手卷徐徐展开,美妙的景色映入眼帘:春日盎然,垂柳依依,小河
潺潺,树木枝繁叶茂,花草幽香。近处,几匹马被栓在一边,或低首吃草,或踏步
前行,或昂首嘶鸣,神态丰富,栩栩如生;放眼望去,几位文人雅士或在亭下对
弈,或聚在一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或三五成群地骑着高头大马在花草假山间奔
驰,欣赏着优美的春景,颇有“春风得意马蹄急”的味道。画面中,亭台楼阁鳞次
栉比,小桥流水缓缓流淌,真可谓“窗影摇树木,墙阴栽一峰”,风景到处都有,
景观比比皆是,犹如世外桃源。古徽人重视村居环境的营造,尤为重视村头组景,
在村口顺应山势、溪流,建以牌楼、亭榭、宝塔、桥梁,形成怡人的水口园林的景
观。
“人大于屋,树高于山”,这是“徽州三雕”人物场景塑造的一个典型特点。
从这幅“通景”来看,马匹、人物、树木的比例都被放大了,马的脊背直抵屋檐,
仅两个对弈者就把整个亭子占满了,人骑在马上高于树木甚至假山。徽州的能工巧
匠通过对生活中万事万物的观察,发挥自己的丰富想象来创造理想之物,使得作者
想表现的主题得以突出,吸引观赏者的目光。
“通景”上下边缘的挂落雕刻有“暗八仙”图案,即扇子、渔鼓、花篮、葫
芦、阴阳板、宝剑、笛子、荷花。“暗八仙”是八仙所持的法器,既有吉祥寓意,
也代表万能的法术,可镇邪驱魔、救济众生。这些法器各自也有单独的寓意,扇子
能起死回生,渔鼓能占卜人生,花篮能广通神明,葫芦可救济众生,阴阳板可净化
环境,宝剑可镇邪驱魔,笛子可万物滋生,荷花能修身养性。此外,还雕有凤凰、
鲤鱼、仙桃、石榴、元宝等各种带有添福添寿、添子添孙、添贵添财等各种吉祥之
意的图案,表达出徽州居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这些装饰图案题材源于生活,
寓意丰富,将人们内心的情感和祈盼、对生活的热爱、对真善美的追求融入其中,
赋予砖雕艺术长久不衰的生命力。
“通景”之下左右两侧为“垂花柱”,高浮雕雌、雄双狮,狮子拱躯、翘尾,
笑容满面,活泼可爱。左边雕雌狮带着三只小狮子嬉戏玩耍,憨态可掬,大狮小狮
谐音太师少师。我国古代太师少师都是皇帝近臣,位高权重,雕大师小狮是对子孙
辈辈得做高官、富贵显达的一种希冀;右边雕雄狮脚踩如意,“狮”、“事”谐
音,意为“事事如意”。
整件门罩雕刻繁缛、精致,技法高超,运用浅浮雕、高浮雕、透雕、镂空雕等
方法,在厚不过半寸的青砖上,雕刻有楼台、亭阁、屋宇,布局严谨,远近适宜,
层次分明,人物神态生动。尤其是“通景”额枋,主题突出,注重情节与构图的完
整性,人物宁静典雅,整体氛围
有序和谐。技法处理上,线条流畅,工艺精细,特别是镂空、透雕的大量运
用,使得作品从近景到远景,前后透视、层次分明,立体感极强,这在明清古建筑
中是不多见的。值得一提的是,透雕的花边图案在该门罩中使用比较多,它增加了
门罩的层次感,给人一种满密、繁缛之感。对于徽州居民来说,“满”表达了一种
对于人生完满的希冀,对于物质丰沛的祈愿而表现出对“多”的渴望:多子、多
福、多财、多寿……这些美好愿望化身为各种吉祥图案,现身于徽州古建装饰中,
表达出徽州先民对于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件游春图砖雕门罩创作于清代,虽然有局部的残缺,但能保存至今实属不
易,让我们后人得以穿越时空,体味和欣赏古徽州的风土人情。方尺青砖之上,民
俗风情、美妙风景尽收眼底,妙趣横生,处处散发着徽派文化的幽香。尤其是“通
景”额枋,犹如一幅水墨山水人物画卷,一股清新淡雅之气迎面扑来。该门罩雕刻
精工繁缛,彰显出人物造型淳厚儒雅、构图饱满丰润、文化积淀朴厚、题材寓意吉
祥等美学特征。它体现了古徽州人民的勤劳智慧和艺术才华,是研究明清时期徽州
人居环境、民俗文化以及徽派建筑的珍贵实物资料。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件无与伦
比的艺术珍品将放射出更加令人瞩目的光彩,成为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装修公司大全-电视柜图片大全2022新款

更多推荐
简单大气大门门楼图片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