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3日发(作者:)

姓名准考证号

2022—2023中考学科素养自主测评卷(二)

语文

注意事项:

1.

2.

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3.

答卷前,

4.

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

1.书法作品欣赏课上,

读·书(12分)

为甲、

老师展示了以下古代书法名家的两幅作品。请从下面的选项中

A.

(2分)

B.

此作品为楷书,

乙两幅书法作品分别选出最适当的评价。

C.

此作品为楷书,

形体宽扁,横长竖短,工整精巧

D.

此作品为行书,

单字结构严密,

此作品为行书,

错落有致,

用笔圆劲有力,

粗细分明,

笔划刚劲有力

使转如环,

轻盈又不失稳重

奔放流畅,一气呵成

甲:()

乙:()

甲乙

2.读下面语段,

在古诗文中,

将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我们经常能读到很有画面感的语句。范仲淹在《岳阳楼记》

中用

10

远山,吞长江,▲,▲”表现洞庭湖气势磅礴、辽阔无边的景象;欧

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描绘琅琊山朝暮的景色变幻;温

庭筠在《商山早行》中用“▲,▲”展现槲叶随地飘洒,枳花明丽可

爱的景象。

古人常常借助典故含蓄地表达自己各种各样的思想感情。李白在《行路难》中借

“▲,忽复乘舟梦日边”表明理想仍在;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

赠》中借“▲,▲”表达感时叹逝之情、世异人非之慨;刘长卿在

《长沙过贾谊宅》中借“▲,万古惟留楚客悲”表达经过贾谊故居时,心中所

产生的强烈共鸣。

第1页共8页

二、读·思(38分)

(一)

班级开展“生活处处有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一:收听新闻】

“以前没想过,‘刮腻子’还能走上世界舞台。”法国当地时间10月23日,2022年世界

技能大赛特别赛法国赛区的比赛收官,中国代表团斩获2金2铜。其中,浙江选手马宏

达获得抹灰和隔墙项目金牌,实现了中国队在该项目上金牌“零”的突破。

马宏达出生于2000年,就读于浙江建设技师学院,参加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训练

已有5年。2019年,他曾与学校教练团队一起前往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现场,为学校的

参赛选手加油助威。他告诉记者,那个时候他就暗下决心,“我也要成为代表中国出战

的那个人。”

为了备战比赛,每天早上8时,马宏达的身影总是会准时出现在实训室内。一天的

训练量不低于7小时,让每一个动作刻进肌肉记忆里。夏天,他的身边总会备着几套训

练服,因为几组动作就能让身上的衣服湿透。一双5公分厚、能用上一年的“钢头鞋”,

他往往两个月就磨破了底。

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在15个国家分散举办,比赛项目共62个。我国的参赛

队伍中,选手全部来自技工院校等职业院校。平均年龄22岁,其中有8名女选手,在已

经结束的23项比赛中,中国队暂居奖牌榜首位。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为所

有的技能人才点赞!

3.学习语文要养成读新闻的好习惯。晓刚同学为大家播报了上面这则新闻。请你为这

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20字以内)(2分)

【活动二:品读美文】

去年春天,午饭前,我准备下山进城。站在半坡上,大地美丽的景色人们可以一览

无余。

潮湿的泥土播散着春的气息。我刚刚由一片冷杉林钻出,静静地停在一丛灌木旁。

··

一只鸟儿在灌木带刺的枝丫上栖息,它张开小嘴,似一柄剪裁衣物的剪刀。看来,这娇

嫩的小东西在枝头上正努力练习歌唱。四周是这样美丽,令人陶醉,令人心旷神怡,处

处可感受到、听到一种轻柔欢畅的憧憬,一种喜悦和一种无拘无束的欢欣。在鸟儿张开

··

的小嘴里,我看见了春。

山下传来报午的钟声。我前行几步,在完全不同的另一身影中望到了甜蜜、可爱、

神圣的春。一位饱受岁月熬煎的贫寒老妇坐在一段矮墙上面,默默出神,似乎沉浸在久

远的回忆之中。空气这般柔和,阳光这般温煦。老妈妈坐在那里,沐浴着阳光。

··

“春天又来了”,这歌声回响在四面八方、各个角落。

4.晓华同学分享了他从杂志上读到的罗伯特·瓦尔泽的《春》这篇短文。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一项是(2分)

A.文中加点的词“播散”“憧憬”“沐浴”词性相同。

B.文中画横线的三个短语结构一致。

C.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主干是“鸟儿在枝丫上栖息”。

D.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鸟儿张开小嘴时的

情态。

第2页共8页

【活动三:鉴赏诗歌】

属于你的是

光明与黑暗交替

黑夜逃遁

白日追踪而至的时刻

群星已经退隐

你依然站在那儿

期待着太阳上升

被最初的晨光照射

投身在光明的行列

直到谁也不再看到你

5.晓雪同学朗诵了艾青的这首《启明星》,这是一曲

光亮和坚守的姿态启示人们:

感情。

(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6~7题。

大喇叭与大公鸡

村头的一个高岗上,有一棵大树,树上挂着一个崭新的高音大喇叭。不知什么原

因,大喇叭自从挂上去后,就好像被人遗忘了,从没听它响起过。

高岗上,一只大公鸡每天天不亮,就开始梗着脖子扯着嗓子啼鸣。随着大公鸡的鸣

叫,人们陆续开门,荷锄带犁,走向田野,开始一天的忙碌。大公鸡成了人们共用的报时器。

这天,大公鸡歪着脑袋,不解地问大喇叭:“大喇叭,你好!你在这里已经很久了,咋

听不到你发声呢?难道是出故障了吗?”

大喇叭脸一沉,说:“你才出故障了,我健康得很!”

“那怎么从没听你发出一声、说过一句话?”大公鸡说。

“发声多累啊,我才不愿干呢,再说,干了谁给我发工资?”大喇叭振振有词地说。

“▲。”大公鸡没有眼色地继续说,全然不顾大喇叭的不高兴。

“我不发声啥事不干我乐意,我轻松,你管得着吗?只有你这样只知道起早贪黑出

大力,却不知道索要报酬的大傻瓜才那么卖力。”大喇叭说。

“我那么干我喜欢,况且这也是我的使命和职责所在!”大公鸡掷地有声地说。它不

再说什么,更不争辩,梗着脖子喊出清晨的第一声啼鸣。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大公鸡老了,声音越来越喑哑,也越来越小,大公鸡知道自己

大限已到,它不想就这么离去。它憋红着脸,运足全身力气,发出最后一声啼鸣后倒地

身亡。

大喇叭经过日晒雨淋,外壳一点点生锈腐烂。最后被人摘下,扔到了废品箱里,就

这样结束了来也空空,去也空空、碌碌无为的一生。

第3页共8页

——一九五六年八月

的颂歌,启明星以自身

▲的思想

(5分)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

6.阅读材料,结合语境,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最深的一点,写一段议论性文字。(不少于100字)

(三)

请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第8~11题。

醉翁亭记(节选)

7.读了这篇短文,很多同学深受启发。你能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呢?请你围绕感受

(3分)

(8分)

欧阳修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

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

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

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

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

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

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

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8.请给下列语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2分)

(3分)

(1)树林阴翳()(2)余拏一小舟(

··

9.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往来而不绝

者绝巘多生怪柏

··

C.太守之乐

其乐如鸣佩环,心乐之

··

10.请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翻译:▲。

▲。

临溪而渔

·

长烟一空

·

B.有亭翼然临

于泉上者

·

D.湖心亭一

·

(1)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翻译: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

(3分)

11.以上两文中都写到作者与他人饮酒。“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以简笔勾

勒出醉翁之态,可谓醉在其中,乐在其中,这体现了欧阳修

▲的性格。

第4页共8页

▲的思想。“拉

(4分)

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写张岱在对方盛情之下的尽力而为,从中可见其


更多推荐

太守,大公鸡,喇叭,人们,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