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11月18日发(作者:)
家用燃气灶具使用常识
行业资料:________ 家用燃气灶具使用常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9 页
家用燃气灶具使用常识
据统计,大部分室内燃气事故都是由于没有按照规定使用维护造
成的,很多居民安全意识淡薄,缺乏专业知识,认为只要燃气灶具可
以正常使用,没有什么异常就不会发生意外。甚至有些居民心存侥幸,
认为只要平时多留意,发现问题时再更换也不迟,因此造成安全事故
频繁发生。下面从以下几点说明家用燃气使用注意事项。
一、燃气灶
嵌入式灶具美观、时尚,能使厨房风格和谐统一,因此,受到越
来越多市民青睐。近年来,全国各地嵌入式灶具燃气爆炸事故时有发
生,原因多数是橱柜没有通气孔。为避免燃气沉积引起爆炸,安嵌入
式燃气灶的橱柜须开通风孔!
国家在安装嵌入式灶具的橱柜有相关的标准要求,按照:
《家用燃气灶具国家标准》(GB16410-xx)
8.2.4安装嵌入式灶具的橱柜要有符合通风要求的与大气相通的开
孔尺寸,否则会造成泄漏燃气沉积而引起爆炸。
《家用燃气燃烧器具安装及验收规程》(CJJ12-xx)
4.2.4燃气灶台的结构尺寸应便于操作,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第3条嵌入式灶灶台下面的橱柜应开设通气孔,通气孔的总面积
应根据灶具的热负荷确定,宜按每千瓦热负荷取10cm2计算
(10cm2/kW),但不得小于80cm2。
通风孔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保证燃烧时的助燃空气的提供;
二是为因使用不当(如因点火未燃而排出的少量燃气)而遗留在橱柜
内的燃气提供一个排出通道,使橱柜内不形成爆炸性环境,从而避免
燃爆事
第 2 页共 9 页
故。因此,安装嵌入式灶具时,一定要留橱柜通风孔,以便及时
排出泄漏在橱柜中的燃气,预防事故发生
二、燃气胶管
据统计90%的事故是由连接燃气的胶管问题引起。燃气胶管的使
用期限只有18个月,普通燃气胶管易产生老化、断裂、鼠咬等,引起
漏气或脱落,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xx
10.2.8室内燃气管道采用软管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第5条软管与家用燃气具连接时,其长度不应超过2m,并不得有
接口。
第8条软管不得穿墙、天花板、地面、窗和门。
《城镇燃气室内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94xx
4.3.24燃气管道与燃具之间用软管连接时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
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第6条软管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穿过墙、楼板、顶棚、门和窗。
燃气软管由于是橡胶做的,适合老鼠磨牙。燃气软管沾满了油烟,
也是老鼠喜欢的味道。为防止类似事件发生,平时要经常检查燃气软
管,如果发现被老鼠咬过的痕迹,必须及时更换燃气专用软管,建议
使用燃气专用金属不锈钢软管。金属软管安装方便,弯曲性好,密封
性强,安全系数较橡胶软管更高。
不锈钢波纹软管与橡胶软管相比有以下优势
抗老化,橡胶在自然条件下会发生变脆、变硬、龟裂、断裂等老
化现象,而不锈钢则不会。
耐高温,橡胶软管不耐高温,火焰炙烤下会软化、着火。不锈钢
波
第 3 页共 9 页
纹软管的不锈钢管体可耐高温,火焰炙烤仅会影响外面包覆的
PVC防护层。
防鼠咬,橡胶软管不防鼠咬,可一般动物的牙齿奈何不了不锈钢
波纹软管的不锈钢管体。
防脱落,橡胶软管在安装好卡子后也不会自然脱落,但不能保证
在老化收缩、外力拉拽等意外情况下的安全。不锈钢波纹软管一般采
用螺纹丝扣连接,可承受一个成年人的拉拽,可防止意外脱落的发生。
耐腐蚀,橡胶软管属于有机质材料,不耐油,而不锈钢波纹软管
采用奥氏体不锈钢,一般常见的腐蚀性液体都能对付,而且包覆的
PVC防护层也有一定的抗腐蚀作用。
寿命长,橡胶软管的使用寿命是18个月,即一年半,而不锈钢波
纹软管的使用寿命是8年,综合计算更加便宜。
不锈钢软管也不是万无一失,就可以麻痹大意。来回扰动可能造
成金属疲劳或螺纹接口漏气,所以不锈钢波纹软管也不可以太长,如
果超出1.5m需要固定。受到外力产生了机械伤后,我们肉眼无法判断
其是否有裂痕或存在应力集中,就必须更换。
三、燃气灶具报废年限
《家用燃气燃烧器具安全管理规程》(GB17905xx)规定:
燃具从售出当日起:
a)使用人工煤气的快速热水器、容积式热水器和采暖热水炉的判
废年限应为6年;
b)使用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的快速热水器、容积式热水器和采暖
热水炉的判废年限应为8年;
c)燃气灶具的报废年限为8年;
第 4 页共 9 页
d)燃具判废年限有明示的,应以企业产品明示为准,但是不应低
于以上的规定年限;
e)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燃具的判废年限应为xx年。
超过使用年限的燃气器具在性能上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存在着
严重的安全隐患,使用到期,应立即更换。
家用燃气的安全使用
家用燃气是指生活用的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沼气和天然气等
居民生活使用的可燃气体。严格讲,燃气也属于家用危险品。但由于
家用燃气的使用量大,火灾危险性特别大,且都是散状使用,所以燃
气的安全使用作为重点单独叙述。
1.基本要求
居民生活使用的各类燃气设备应采用5kPa以下的低压燃气。用气
设备严禁安装在卧室内;居民住宅厨房内宜设置排气扇和可燃气体报
警器,装有直接排气式热水器时应设排气扇。
新建居民住宅内厨房的允许容积热负荷指标,可取2.1MJ/
(m3?h);对旧建筑物内的厨房或其他房间,其允许的容积热负荷指标
可采用表6—1所列数据;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排气扇或其他有
效的排烟装置。
表6一l 房间允许的容积热负荷指标
厨房换气次数(次/h)12345
第 5 页共 9 页
容积热负荷指标/[MJ/(m3?h)]1.72.12.52.93.3
2.液化石油气瓶安装的安全要求
液化石油气钢瓶不准安装在卧室、没有通风设备的走廊、地下室
和半地下室。钢瓶放置地点要考虑到便于换瓶和检查。为防止钢瓶过
热和瓶内压力过高,钢瓶与燃具、采暖炉、散热器等至少应间隔1m,
如安装隔热板时,防火间距可减少至0.5m。钢瓶与燃具之间用耐油耐
压软管连接,软管长度不应大于2m,一般为1.0~1.5m。软管不得通
过门、窗和墙体。单瓶供应系统的气瓶设置在室外时,为了安全,应
设置在专门的小室内。
3.燃气灶具的安全使用
(1)燃气灶应安装在通风良好净高不低于2.2m的厨房内,若利用
卧室的套间或单独使用的走廊做厨房时,应设门并与卧室隔开;燃气
灶与可燃或难燃的墙壁之间应采取有效的防火隔热措施。燃气灶与燃
气管道连接的软管应选择耐油橡胶
管,长度不应大于2m,并不应有接口,连接处应采用压紧螺帽
(锁母)或管卡固定,且软管不得穿过墙体和门窗。燃气灶的灶面边缘和
烤箱的侧壁与木质家具的净距不应小于0.2m;燃气灶与对面墙壁之间
应有不小于1m的通道。
(2)燃气灶在使用时,灶间不要离人,避免锅、水壶被烧干而着火
或溢锅将灶火浇灭跑气发生爆炸。燃气用毕时,液化石油气钢瓶要关
闭角阀;煤气或天然气应关闭燃气钢管上的截门。不应只关闭灶具的
开关,以防止软管漏气而引发爆炸。例如,xx年9月,张家口市一对
新婚夫妇,在做完饭后只关闭了灶具上的开关,却未关闭燃气钢管上
的截门,因软管长时间漏气并在厨房内弥漫,户主嗅到漏气的臭味后
随即去厨房开门
第 6 页共 9 页
通风,瞬间发生爆炸,户主烧伤住院,厨房物品大部烧毁,现场
勘察后认为系开窗通风时的碰击火花或恰遇厨房内电冰箱启动的电火
花而引起爆炸。
(3)燃气灶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摩擦、碰撞和拖移。钢瓶、灶具
和煤气管道等各部位要经常检查,发现阀门堵塞、失灵、橡胶管老化
破损或连接不牢、气源管道漏气等情况时,应及时修复。对液化石油
气钢瓶的角阀压盖松动或漏气等情况,应及时请专业人员修理,不得
私自拆修;不得私自灌装液化石油气瓶,或将钢瓶内的残液倒入下水
道或室外马路上。抽油烟机罩应及时清洗,防止油腻积累过多被火焰
引燃。
(4)燃气灶具、阀门、管道及橡胶管的连接处如有微漏,应当用肥
皂水试漏,不可用火试,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如某市安顺路一幢多层
新楼房的底层住户徐某,发现煤气管道漏气便四处寻找泄漏点,当她
发觉卫生问煤气味较浓,仿佛是从浴缸下水道冒出来时,便想用火柴
试查,火柴一划着便发生了爆炸。爆炸造成楼体结构严重破坏,底层
至二层的楼梯、3户人家的楼板被炸塌,底层住户逃生不及被压在倒塌
物下边,致7人死亡,3人重伤,73户计229人受灾。同样的悲剧,
又于xx年6月17日在某市的一公寓重演,导致5人死亡,7人受伤,
所以,是绝对不可用明火试漏的。正确的做法是,一旦发现漏气应当
迅速关闭阀门,打开窗户通风散气,并及时报告燃气专业人员修复。
千万不可触动电器开关或使用明火。为了能够及早发现漏气,可以安
装家用燃气报警器。
4.燃气热水器的安全使用
燃气热水器应安装在通风良好的房间或过道内,对直接排气式热
水器严禁安装在浴室内;烟道排气式热水器可安装在有效排烟的浴室
内。浴室体积应大于7.5m3;平衡式热水器可安装在浴室内。
第 7 页共 9 页
对装有直接排气式热水器或烟道式热水器的房间,房间门或墙的
下部应设有效截面积不小于0.02m2的格栅,或在门与地面之间留有
不小于30mm的间隙,以利通风换气;房间净高应大于2.4m。
在可燃或难燃的墙壁上安装热水器时,应采取有效的防火隔热措
施;热水器与对面墙之间应有不小于1m的通道。
5.燃气采暖器的安全使用
燃气采暖装置应有熄火保护装置和排烟设施;容积式热水采暖炉
应设置在通风良好的走廊或其他非居住房间内,与对面墙之间应有不
小于1m的通道;当采暖装置设置在可燃或难燃的地板上时,之间应
采取有效的防火隔热措施。
第 8 页共 9 页
-
更多推荐
厨房橱柜一般不建议用什么板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