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7日发(作者:卞三畏)

浙美2022年9月修订五上2课 《传统门饰》教案

第二课 传统门饰

一、教材分析

本课围绕“门”展开,门的出现,是人类建筑的一大进化,门具有出入和屏蔽的功能。从古到今,门被赋予了无限的象征意义,隔扇门记载了“小家”的故事,城门见证了“大家”的历史,宫门体现了皇权至尊,宅门展现了不同的地域风情。从“小家”到“大家”,从平民百姓到皇室官宦,不同的门各有各名,各有特色,呈现了丰富的装饰纹样,象征着户主的地位和声望。

中国传统门饰在装饰艺术上带着浓厚的文化色彩,它是抽象与具象的有机结合,无论是几何纹样的排列组合,还是花卉纹样、动物纹样的美好寓意,都承载了悠久的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礼制文化以及民俗审美,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美学价值与情感价值。丰富的门饰语言隐含了中国传统、古老而又深沉的观念,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建筑艺术遗产。

本课以《传统门饰》为题,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旨在运用画笔通过线条的对称、均衡、重复、节奏等形式原理对门饰进行造型表现。教材内容共有两页,第一页除了展示了具有标志性的隔扇门,还呈现了门钹、门当、门簪的特写,学生不但能从中发现传统门饰与现代门饰的不同,还能感受到传统门饰的功能性和艺术性。第二页将北方彩绘木雕门饰与南方镂空雕门饰进行对比,还加以文字说明,体现了门饰雕刻技法的多样性,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工匠艺人精湛的技艺,从而产生对工匠精神的敬佩与尊敬。教材最后展示了门饰创作的步骤图与多样的学生作品,为本课开展与学生创作提供借鉴。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一至四年级的美术学习之后,已经认识线条、形状等造型元素,具备一定的绘画表现能力以及审美能力,能运用美术语言进行创作。在情感上,他们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也有初步的了解,并且表现出比较浓郁的兴趣,但缺乏一定的感受和认识,为此,通过课堂上实物隔扇门的呈现,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视觉体验,还能通过观察、触摸、感受,体会到匠人的智慧。

在《传统门饰》这一节课中,目的在于学习运用传统纹样表现具有标志性的门,创作过程中探究、感受门饰背后的美好寓意。五年级学生在美术创作中有自己的想象力、技法和个性,可以安排小组合作,通过合作的形式进行创作想法、技法的碰撞,会出现不一样的火花。

三、教学目标

1.了解隔扇门的结构以及各个部分的装饰特点,感受传统门饰的艺术性、实用性与象征性。

2.通过观察、触摸、欣赏、比较,运用不同的装饰语言绘画表现一扇独特的隔扇门。

3.感受门饰的丰富多样,促进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欣赏传统门饰,学习用线描的方法表现中国传统隔扇门。

难点:灵活运用传统纹样,创作具有传统装饰风格的隔扇门作品。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准备

教具:白板、多媒体课件、实物门

学具:白纸、勾线笔、马克笔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环境,情境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教师活动:播放在西兴老街散步时捕捉到的一段声音(含敲门声、木门转轴声、流水声、切菜声、孩子嘻哈声),学生闭眼聆听后教师提问:“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什么画面?”

学生活动:根据自己的聆听感受发言。

教师活动:揭开遮布,展示实物隔扇门,学生上台观察、触摸,提问:“你摸到了什么?”

学生活动:分享自己观察、触摸后的发现。

教师活动:“这扇门的年纪已经很大很大了,他是中国传统的隔扇门,早在唐代就已经有多人开始使用。”

教师提问:“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门?”

学生活动:回忆后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现在这样的隔扇门已经很少见了,它更多的是出现在老街或是博物馆里。每一扇门,都像是一本旧书,记载了院落里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品一品这本书,去探一探中国美丽的传统门饰。”

揭示课题:《传统门饰》

【设计意图】西兴老街是学生较为熟悉的地方,听到是来自西兴老街的声音能直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热情。课堂中直观展示隔扇门,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观察、触摸、感受有时光痕迹的隔扇门,教师再加以语言引导,进一步让学生明白,门饰被赋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从而唤起学生心中对传统文化的景仰与渴望。

(二)循序渐进,欣赏探究(预计用时12分钟)

1.探究隔扇门的结构

教师活动:出示隔扇门结构名称,依次播放隔心、腰环板、裙板的“自我介绍”。

学生活动:根据“自我介绍”中的特点找到各个结构所对应的位置,了解各个结构的作用。

教师活动:展示“横木”,引导学生思考横木的作用。

学生活动:思考后大胆猜测。

教师活动:分别展示不同时期的隔扇门,指出横木可以大致判断建筑的年代。

【设计意图】隔扇门的结构分为隔心、腰环板、裙板以及横木(抹头),这个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教师运用游戏听一听、连一连,引导学生通过各个结构特点猜测、思考,让学生对隔扇门有初步的认识,每个部分都有其特点,让学生了解结构也是为创作环节做铺垫。

2.探究隔扇门的象征意义

教师活动:展示两扇隔扇门,主人的身份分别是百姓与官宦,请学生根据门饰猜测两扇门分别对应的是什么身份的人。

学生活动:进行猜测并说明原因。

教师活动:学生反馈后小结:“在古代,有身份的人常用红色的门,用的木头也是上好的实木,加以复杂、精巧的镂空木雕,而平民百姓的家门不上色,采用最简单的雕刻图案,甚至不做雕刻。”

教师活动:图片展示比较南北方的隔扇门,请学生观察,说一说更喜欢哪一扇。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不仅社会阶级会影响门饰,不同地域的门饰也有不同的特点。揭晓两扇门的来源,北方常用彩绘木雕的形式对裙板、腰环板进行装饰,而南方更偏爱浮雕、镂空雕的方式。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对比,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门在古代是一个家庭社会地位与身份的象征,了解不同地域门饰文化的差异。

3.探究隔扇门装饰纹样

教师活动:展示门的局部,进行说明,由于长时间的风吹日晒,表面的纹样变得不太清晰,请学生进行还原。

学生活动:观察、发言。

教师活动:展示还原后的完整纹样,将可见图形对称还原后再进行重复排列。引出二方连续纹样概念:将一个图案向左或向右重复排列形成的纹样。

教师活动:展示隔心,提问:“这是怎么排列的?”

学生活动:“重复排列。”

教师活动:动画展示重复排列,引出四方连续纹样,与二方连续纹样相比更加复杂,它是一个图案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重复排列形成的纹样。

教师活动:展示不同纹样,引导学生发现花卉纹样、动物纹样等,提问:“为什么要把各种各样的纹样雕刻在门上?”

学生活动:各种各样的纹样代表着人们心中对未来的美好愿景。

教师活动:鱼纹——年年有余,蝙蝠纹——福气满满,牡丹纹——富贵花开。

【设计意图】在了解门的结构、背景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门饰纹样特点,比较隔扇门不同结构中纹样的表现形式,感受纹样背后独特的美好寓意,为创作环节提供思路。

(三)学习微课,自主体验(预计用时20分钟)

教师活动:“我受西兴老街的委托,想请同学们帮忙重新设计老街的隔扇门,你会用到什么纹样呢?”

学生活动:谈一谈自己的创作设想。

教师活动:播放手绘隔扇门的微课视频。

学生活动:认真观看,看完后再次思考。

教师活动:布置作业要求,发放绘画用纸。

请同学们以手绘的方式表现传统门饰,设计完成一个作品,为西兴老街文化发展做出贡献。

【设计意图】本课作业设计以线描的形式呈现,过程中可以利用勾线笔的粗头与细头表现出线条的粗细变化。学生还可以根据喜好对门饰进行上色,利用色彩绘出传统门饰的韵味。创作前学生思考、表达、观看、学习、再思考,通过反复思考,学生有了成熟的设计思路,提高创作效率。在创作过程中配合音乐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四)展示评价,欣赏交流(预计用时4分钟)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将完成的作品进行展示。

学生活动:介绍各自设计的隔扇门所采用的纹样与代表的寓意;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隔扇门设计。

【设计意图】以生为本,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培养学生赏析评价的能力,从美术成果中体会创作的快乐。

(五)拓展延伸,未完待续(预计用时1分钟)

教师活动:分别展示城门、宫门、宅门的图片。

小结:无论门外有多少世事纷扰,走进这扇门,就是回家,回到家,就是静默美好。

【设计意图】展现与隔扇门截然不同的城门、宫门、宅门,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感受不同门饰的美,拓展学生的视野,最后回归到自己生活中的家,让学生感受到有家的美好与幸福。

浙美2022年9月修订五上2课 《传统门饰》教案

更多推荐

学生,门饰,传统,纹样,活动,隔扇,创作,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