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6日发(作者:)

新中式家具调研报告完整版

调研报告

一、调研对象介绍

性别:女

年龄:28

家庭背景:全家五口人,父母是朴实的农民。兄妹都在读书,自己是一位大

学语文老师,对中国文化有较深的理解。她的家庭比较和睦,生活也比较稳定。

个人感情经历:曾经谈过两个男朋友因为性格不合而分开,现在已经找到了

自己的另一半并结婚了。两个人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兴趣爱好:喜欢看喜剧片电影,娱乐节目,喜欢过年,尤其是大年三十喜欢

吊灯笼。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因为她比较喜欢灯笼,所以每年过年去她家时,都

会被她吊的灯笼吸引住。无论是树上还是屋子里都可以看到她精心的布局。但是

有一年父母觉得吊那么多灯笼比较麻烦,不同意她买,她很生气,于是自己

动手用红纸尝试着做了几个,虽然做的不是很好,但她很喜欢,还将自己做的灯

笼挂在了自己屋子里。

性格:比较开朗,爱热闹。乐于助人。为人爽快大方。

价值观: 由于受到家庭、学校、所处工作环境等对她的影响,所以她的个人

价值观念是能将所遇到的事一分为二的去处理,将所有的事都会办的很好,从不

失言。她常常以“没有自己做不到的事”为座右铭来定位、鼓励自己。

生活理念:她不追求奢侈的生活,不追求过多的金钱。衣食无忧、健康快乐

即可。有序持家、勤俭节约,在家是个贤妻良母,在单位是个积极向上,认真负

责的好同志。在同事眼中是个值得学习的好榜样。

喜欢的颜色也是比较爱喜庆的颜色。如:红色、粉色等。

喜欢的产品:灯笼,脸谱,等具有文化内涵的小饰品。

通过对她的调研,结合她的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因素,加之她对灯笼

的热爱之深,灯笼也比较喜庆,再加上对她的祝福,希望她的家庭和和美美,因

此决定采用灯笼为元素为她设计一套家具。

二、设计元素的调查与了解

1

根据以上对调研对象的一些调查与了解,我们通过讨论,最终把设计元素定

为中国的传统“灯笼”。大红灯笼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至今仍在中华大

地流传着。以下是我们对设计元素的一些调查与了解。

中国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

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

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灯笼扮演着不可

替代的角色,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每逢

重大节日、良辰喜庆之时,雄伟的天安门城楼,全国许多城镇的街道、商店、公

园,甚至一些大型建筑物和私家宅院的门口,都会挂起圆圆的大红灯笼。到了夜

晚,一盏盏灯笼点亮,红光四射,显得隆重热烈、喜气洋洋。

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

平。从种类上有:宫灯、纱灯、吊灯等等。从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鸟、

龙凤、鱼虫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走马灯。

在中国人眼中,红灯笼象征着阖家团圆、事业兴旺、红红火火,象征着幸福、

光明、活力、圆满与富贵,所以人人都喜欢。尤其在海外华人聚居的地区,比如

唐人街,一年四季悬挂着大红灯笼。这种传统,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丰富的

文化底蕴。红灯笼俨然成了中国文化的符号。然而,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增多,

中国国际地位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灯笼”有了认同感,他们把它看

成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而给予尊重。

英国是香港原居民移民最多的国家,伦敦更拥有全欧洲最大的华人社区,每

年的新年和春节,华人社区都要悬挂各式各样的大红灯笼,一盏盏,一排排,艳

丽夺目,吸引着许多外国人前来观看。

法国首都巴黎,近几年多次举办中国文化活动,巴黎市政厅大门口,香榭里

舍大街,塞纳河两岸,甚至高高的埃菲尔铁塔,都被红色的灯光装饰一新,挂上

了数不清的大红灯笼和中国结。中国红灯笼在异国他乡绽放出了灿烂的光彩。

如今,红灯笼更是风行全国,制作更加精美。如天安门城楼上的八个大红灯

笼,每个高2.23米,周长8.05米,重约80公斤。鸡年农历春节,上海东方明

珠电视塔广场,曾悬挂近百只大红灯笼,与明珠塔相映成景。国庆节,贵阳市一

住宅小区的居民,用30万个红灯笼组成长廊,将小区内外装扮得喜气洋洋,增

2


更多推荐

中国,红灯笼,灯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