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牌智能马桶-0022

2023年9月29日发(作者:池际尚)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古代的非洲与美洲教学设计
古代的非洲与美洲 教学设计
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 马志宇
一、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其他地区的社会概
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的多元面貌。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介绍了中古时期(5-14世纪)的世界历史。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主要叙述古代非洲历史,古代非洲发展出带有地域特色的农业,在农业和对外贸
易发展的基础上,在东非出现阿克苏姆王国和摩加迪沙等文明古国,在西非先后崛起加
纳、马里和桑海等大国,着重介绍了东非沿海国家和西非等国在文明进程中深受对外贸易
的影响,在南非则简要介绍了大津巴布韦国家。教材第二部分围绕古代美洲印第安文明展
开。先后介绍了玛雅文明在农业、建筑、文字、数学等方面的成就;阿兹特克文明在农业
和城市建设的成就;印加文明在帝国行政管理等领域的成就。通过对古代非洲与美洲丰富
文明的介绍,认识世界文明的多元。
三、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对学生而言相对陌生,教学过程应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由浅入深。教材内容较多但
对学生而言阅读难度不大,但如何提炼各文明特点,如何把握各文明中诸多表现之间的历
史关联对学生而言难度较大,课堂可做适当铺垫以供学生探究。
四、学习目标
1.在地图中指出中古时期非洲、美洲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了解其大致时间,培养时空观
念;
2.阅读教材和史料,回答相关问题,多角度把握古代非洲与美洲的特点;
3.史料引入,尝试解释有关文明概况出现的原因与联系;
4.概述中古时期主要大洲社会发展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文明的多元面貌,涵养家国情
两座城市廷巴克图和特诺奇蒂特兰。
[学习任务]
任务一:借助地图等时空上定位古代非洲文明和古代美洲文明
材料3:古代非洲的国家和美洲文明分布示意图
教师:结合地图和教材完成表格
廷巴克图特诺奇蒂特兰
所属国家加纳、马里、桑海所属国家阿兹特克
国家兴盛时间8-15世纪国家兴盛时间14-16世纪
所属大洲及方位西非所属大洲及方位中美洲
该大洲其他古文明代东北非埃及、阿克苏该大洲其他古文明代中美洲玛雅文明;
表姆;东非摩加迪沙;表
南非大津巴布韦
南美洲印加文明
材料4:从事农业生产的群体人口数量迅速增长,并开始了定居生活。大约在6000年前,
世界上出现了最早的城市,这些城市很快又成为各地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教师:材料4认为城市产生的重要条件是什么?结合教材去思考古代非洲与美洲是否具备
相关条件。
设计意图:结合地图和教材初步把握古代非洲与美洲相关文明的时空定位,通过问题设置
引导学生认识古代非洲和美洲的农业,又可以借助材料中城市是政治和经济中心这一说法
引导学生理解透过城市可以了解一个区域的文明发达程度。
任务二:借助相关史料探究古代非洲文明概况
材料5:
一支商队即将到达廷巴克图
材料6:
廷巴克图为古代西非和北非骆驼商队的必经之地,是跨撒哈拉商道西线商道的南方枢纽城
市……在廷巴克图,能见到来自北方的盐、南方的黄金、东方的铜。
——占心磊《廷巴克图——一个“全球城市”的兴衰》
教师:商队为什么而来?携什么而来?
教师:材料5的图片上,廷巴克图有一些建筑特别引人注目。
材料7:
14世纪末桑科尔清真寺在廷巴克图落成
材料8:
到大约10世纪,加纳国王已经改宗伊斯兰教。他们的改宗改善了与来自北非的穆斯林商人
之间的关系,也改善了与那些运送商品穿越撒哈拉的沙漠地区的穆斯林游牧民族之间的关
系。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教师:思考清真寺在西非廷巴克图等地大量出现的经济诱因。
材料9:
商业上的繁荣使廷巴克图有能力兴建著名的科兰尼克·桑科尔大学……理论上同样是清真
寺的桑科尔大学奉行“门户开放”,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出入,这种学术气度被欧洲人誉为
“廷巴克图的慷慨”……桑科尔大学和廷巴克图为帝国培养大批知名学者,促进了廷巴克图
的文化繁荣和帝国对文化的重视。 ——占心磊《廷巴克图——一个“全球城市”的兴衰》
材料10:
教师: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廷巴克图的商业如何进一步影响该区域的政治与文化。
材料11:
教师:归纳西非国家社会概况。引导梳理古代非洲其他国家社会概括。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和问题设计,以廷巴克图为抓手,引导学生认识对外贸易对非洲文明
的重要影响,从而一步步得出古代非洲文明概况。
任务三:借助相关史料探究古代美洲文明概况
材料12:
特诺奇蒂特兰复原图
材料13:特诺切蒂特兰的街道由水渠构成,水渠边上就是小路,随处可见的桥梁通往该城
每个角落。有3条大道从北面、西面和南面与陆上相连……岛屿四周是绿色的“浮动花
园”,而岛中央则建有闪闪发光的白色房屋……城北的特拉特洛科是最热闹的商业中心,这
里是城内最主要的大集市,可容纳六万人。市场上的物品应有尽有,香气四溢的美食、华丽
精美的饰品……在特诺奇蒂特兰,所有的道路都指向城市的宗教仪式中心。
——整理自乔治·C.瓦伦特:《阿兹特克文明》、牛建军《探秘阿兹特克》
教师:阅读材料12,指出复原图中A、B、C所指的具体设施。通过这些主要设施及布局体
现特诺奇蒂特兰怎样的社会特点。
材料14:
始建于1390年的特诺奇蒂特兰城大神殿
材料15:
特诺奇蒂特兰城的大金字塔因塔顶的两座神殿而独具特色。神殿可通过双排台阶进入。双
排台阶代表了神殿同时供奉雨神特拉洛克和战神维齐洛波奇特利的双重功能。
——凯瑟琳·詹姆斯-柴克拉柏蒂《一部基于全球视角的建筑史教科书》
教师:结合教材思考神殿同时供奉雨神和战神有何寓意。
材料16:
教师:归纳阿兹特克国家社会概况。引导梳理古代美洲其他国家社会概括。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研读和问题设计,以特诺奇蒂特兰为抓手,引导学生认识美洲文明概
况。
教师:导入世界地图,地图上呈现中古时期各大洲出现的著名城市。
设计意图:从时空上和内容特点上,让学生感受中古时期世界文明的多元。
二、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论述题
2.下面四幅漫画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的购物方式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支付手段
也从传统的现金到现代的刷卡、移动支付、刷脸支付等多种方式。
朱慧卿漫画
请结合所学知识,选取其中两张或两张以如图片,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进行阐释。(要
求:论题明确,史实正确,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一:论题:改革开放前后新中国经济体制发生了变化。(选择图一,图二)
示例二:论题: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方式,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选择图一、
二,四)
论述:上世纪70年代,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通过发行票证来解决
物资供应的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我国逐步由计划经济体
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票证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
高,人们可以去商场自由购物。
进入21世纪,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商务快速崛起,网络购物拓宽了人们的购物渠道,极
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综上,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着人们的购物方式。
若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等角度拟定论题,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的购物方式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从图一购物到供
销社到图二购物到商场,可得出论题:改革开放前后新中国经济体制发生了变化。论述:
可从“一五”计划后确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实行统购统销、物质匮乏,说明图
一城乡居民只有持票证到供销社才能买到日用生活品。可从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和对外开
放促进生产力解放、物资供应逐步丰富、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说明百
货商场成为人们新的购物场所。最后,进行总结:人们购物方式的变化,反映了我国从计
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现代:背景: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人民社会主义建设热情
高涨;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教育行业的不断向前发展。评价:校训
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对人的综合素养和专业素养要求的不断提高,有利于学
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解析】
【详解】
以古代为例。背景:根据材料中白鹿洞书院校训“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
有序。朋友有信”可以看出理学的影响;根据友教书院的校训“修其身,齐其家,治其
国,必先正其心”可以看出,宋代科举制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重文轻武是国
策,直接影响了书院的办学宗旨。评价:根据友教书院的校训内容“修其身,齐其家,治
其国,必先正其心”可以看出,古代书院的办学宗旨反映了士大夫阶层忧国忧民的情怀,
有利于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量。”可知,在洋务运动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势力逐渐增长,民族资产阶级也逐渐壮大;
这进而冲击了封建专制制度,如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等相继出现,最终辛亥革
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凡读本书者当先明下列诸理念:
(1)像国防新论这类的书籍,应该列为每一个国民必读的常识课本。
(2)国民是民国的主人,要使国家现代化,必先使国民现代化。要使国民成为现代的国
民,应先使全体国民多知道一些军事常识。
(3)现代战争是集合国家整体力量的总体战,关于中国国防的建设,当然是以适应总体战
的要求为目标。
(4)理想的国防建设,是除了建军之外,再把社会上各种组织做到理想的境地。
——摘编自杨杰《国防新论》(1942年5月)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
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答案】示例一
观点:国家现代化,必先使国民现代化。
评析:20世纪初,随着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西方启蒙思想传入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发起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推动近代中国民族民主意识觉醒。但是北洋军阀和蒋介石集团相
结论:战争是国家综合国力的较量。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解析】
【详解】
根据“国民是民国的主人,要使国家现代化,必先使国民现代化。要使国民成为现代的国
民,应先使全体国民多知道一些军事常识。”可得出观点:国家现代化,必先使国民现代
化。评析:结合1942年5月杨杰编著《国防新论》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20世纪初,随
着西方的侵略,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西方启蒙思想传入中国,推动近代中国民族民主意
识觉醒,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
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共再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杨杰的《国防新论》就是在
这一背景下撰写的,说明中国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不断觉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现代化)提供了条件。最后,总结升华:国民意识的提高、国民素质的增强是国家现代
化的前提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根据全国政协决定,把阅兵列为国家庆典的一项重要内容。请结
合材料和所学的知识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角度自拟题目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
确、逻辑严密、论据充分、表述清楚)
【答案】评分标准:一等:观点表述明确,史实运用合理充分,逻辑严密,论证充分,表
述清楚。
肥皂盒-长期停牌股票一览

更多推荐
美洲花园五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