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3日发(作者:苗地)
竹编艺术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运用□郑奕雯摘要:竹编艺术是中华民间工艺的瑰宝。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竹编艺术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何使这一项传统工艺在
新的时代重新焕发生机值得思考。该文通过介绍竹编艺术的文化特点和在历史中的演变,列举几样极具特色的竹编工艺品在室内装
饰中的创新运用,说明竹编艺术推陈出新的可行性。关键词:竹编工艺室内装饰创新一、
竹编文化的意义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观念就是“天人合一”,这也是道家
的核心思想之一,中国的早期道教和彝族、傣族、景颇族等少数
民族都崇拜竹[1]o早在春秋时期,竹即开始人格化:竹子终年常
石刻、钢刻工艺品,前者呈现出细腻柔和的质感,而后者是锐利、
冰冷、粗糙的;竹编工艺品也不同于刺绣工艺品,竹编工艺品既
有自己的筋骨,又有中国书画写意的特点。竹编画的手艺是古老的,但是表现的形式可随时代而发展,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审美。女p,匠人将现代元素融入青神
绿,象征清廉高洁;竹竿通直富有韧性,象征守正不阿、不屈不
挠;竹竿空心,象征虚怀若谷、正气浩然;竹节象征坚贞有节。竹
竹编,创作了竹编画《蒙娜丽莎》(图1),其画面精美,栩栩如生,
中西结合,体现了竹编文化包容万象的胸襟,用于室内墙面装饰
能体现主人的深厚文化素养和审美意趣在民间具有重要地位,古代文人墨客和手艺人赋予了竹子浓郁
的艺术气息,其中较能体现其特征的莫过于竹编艺术。竹子在浙江、福建、四川、云南等地大量分布,这些地方的竹
文化也非常繁荣,当地人依借自然,创造了大量竹编工艺品。竹
此外,竹帘既可作为生活用品又可供艺术欣赏。中国传统
居所往往少不了竹帘,这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尚竹情怀。汉代
刘歆《西京杂记》载:“汉诸陵寝皆以竹为帘,皆为水纹及龙凤之
编艺术体现“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造物观念强调人与自然和
谐统一的思想和文化内涵,这与道家的自然主义哲学不谋而合。像。昭阳殿织珠为帘,风至则鸣,如珩佩之声。”中国人爱竹帘,
竹帘的精妙之处在于它蔽而不幽,含中有露,隔中有透,竹帘营
二、
竹编文化的发展竹编艺术的原材料是竹丝,匠人根据工艺要求,选取适合的
造的朦胧意境,暗合了中国人含蓄的审美情趣竹帘不断发展,由日常生活用品逐渐上升为精美的工艺
品。重庆的梁平竹帘源起于宋代,迄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梁
竹子,把竹竿锯成适当长度的竹段,削去节峰,刮去竹青,劈成竹
条,分成较薄的编织用篾,再煮篾分丝竹丝篾片坚实而富有
弹性,是编织的绝佳材料。被压挑的篾被称为“经”,编入的篾称
平竹帘品种繁多,制作精美,色泽典雅,宋代文人墨客赞美它“薄
如蝉翼淡如烟,万缕千丝总相连。借得七仙灵巧手,换来天下第
为“纬”,经与纬的交织,是指尖与竹的共舞,刚柔并济,丝丝入
扣,天人合一,编出栩栩如生的画面。滇西南少数民族将竹篾编织成大量家具,如竹筛、竹篮、竹
桌椅等,竹编制品几乎能涵盖日常所需的一切。如今,现代社会
一帘”梁平竹帘画是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传承千年17。现代室内窗
帘多以布艺形式呈现,而竹帘滤光却不遮光,体积小,质量轻,其
优点是布艺窗帘难以比拟的。图2为现代改良竹帘,更符合现代
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竹编艺术的发展面临一定的
困难。塑料等工业材料以低廉的价格和批量生产的特点逐渐降
低了人们对竹编制品的需求,传统竹编艺术面临传承的困境。人的审美。现代生活中,人们注重隐私,可以采用竹帘与布艺纱
帘相结合的形式。竹帘能透光,但又能保护隐私,拉上布艺纱帘
就能完全遮光;布艺纱帘软而暖的质感与竹帘硬而凉的质感碰
撞,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布艺纱帘的色彩可选用竹帘颜色的
三、
老手艺的创新运用竹编艺术按编织形式可分为平面竹编和立体竹编。1.平面竹编同类色,也可选用饱和度较低的对比色,人们可根据喜好自由选
择。平面竹编是竹编工艺中附加值较高的一种,它是用薄篾加
工成平面造型的竹编工艺。在视觉上,平面竹编制品似绢似纱,
按用途分,可分为生活用品类和艺术欣赏类。竹帘制成的隔断置于室内可分割空间,具有砖墙难以比拟
的通透性和灵活性,使空间可分可合,可增强空间的层次感;而
生活类平面竹编工艺可大量运用在室内柜门上。传统实木
柜门较重,价格昂贵;胶合板制成的柜门不环保,胶水中会释放
玻璃隔断缺少隐蔽性和装饰性。竹制隔断可传达“竹里通幽”的
美感,让简单的空间更有层次感,也具有神秘性;竹材为淡黄色
或淡绿色,可增添空间中的自然感,使人身处其中有回归自然的
甲醛,对人体有害;实心柜门不通风,在潮湿天气里,柜内易潮湿
发霉。而用竹编做柜门,通透且有隐私性;竹编手法多样,加工
简单更环保,形成的饰面也极具美感;且竹编柜门质薄,轻巧灵
轻松感给人幽静、含蓄、深邃的感觉,同时也可消除小空间给
人的压迫感讥2.立体竹编动,开启、关闭更容易;竹编柜门通风性好,柜内不易潮变发霉;
最重要的一点是,竹材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材料,它的再生优势
立体竹编是用横切面为矩形的竹丝编制出的立体造型的竹
是木材难以比拟的讥编工艺。立体竹编作品通常为生活用品。艺术欣赏类平面竹编的代表是竹编画。竹编画是四川等地
的民间工艺,其中青神竹编最为出名。竹编画用不同颜色的竹
丝分别做经线和纬线,根据样图进行编制。竹编工艺品不同于四川成都的瓷胎竹编花瓶远近闻名。匠人用四川盛产的慈
竹,经过精密的加工形成千万缕素色或者彩色的竹丝,在白瓷花
瓶上进行精密的编织。匠人以精湛的手艺和独特的审美,用彩62
视觉设计ART
EDUCATION
RESEARCH色竹丝编织出一幅幅精美绝伦的画面,如
观音像、蟠龙、大熊猫(图3)等,画面平滑
细腻且淡雅朴素。这样的加工手法不仅对
瓷胎起到了保护作用,而且其表现出的美
观、雅致使瓷胎花瓶显得更为珍贵。福建泉州的弹篾花瓶与四川成都的瓷
胎竹编花瓶风格迥然不同。泉州弹篾花瓶
深受闽南文化影响,瓶身编织采用弹花工
艺,篾条以矩形为主,粗细差异大,色彩浓
郁,深褐色中透出浓郁的红棕色,缀以黄色
六角或八角小弹花,细细的瓶颈上多以两
条饮水的金龙做装饰,瓶身喷能反光的清
漆,使瓶身篾片体现出独特的肌理感和层
次感,整体表现为浑厚豪放、富丽堂皇。当前,现代住宅风格向极简主义发展,
四川瓷胎竹编以精细见长,色彩清雅,稍加
改进,依然能符合现代中国人的审美[0]。
现代改良的茶杯,白瓷的杯身模拟竹节,竹
丝仅用原色,细密的竹丝编织到杯壁的三
图1
图2分之二处,留出三分之一的白色与竹的原
色相互呼应,瓷与竹的创新结合使竹编工
艺焕发出新的生命。竹丝编织部分可隔热
防滑,并能对杯体进行保护,传达出的意蕴
正是现代人追求的宁静。结语古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竹子从远古走
来,从山野走进人们的视野,又从日常起居
的生活用具上升为人们心中的谦谦君子。
千百年来,中国匠人用精湛的竹编工艺将
竹子带进人们的生活,使其成为中华民族
传统文化的载体[1。今天,部分历经成百
数千年发展的传统技艺离人们的生活越来
越远,人们需要改变,将竹编这一手工艺品
运用在现代生活中,薪火相传,使前人留下
图3的文化在未来能源远流长地发展[2。参考文献:47]刘雅迪•公共艺术在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保价值的体现[J].大众文艺,2019(18):100-101.[8]
刘昱彤,梁晶•诗意空间的创新营造艺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例[J].大众文艺,2019(17):
76-76.[1]
何明,廖国强•中国竹文化[M].北京:人民
出版社,2007:204-35
1
.[2]
张齐生,程渭山•中国竹工艺[M].北京:中
[9]
岳子楠,李雪艳•明式家具在现代家居设计产品中的应用[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9,(7):
34-36.[10]
管佩弦,李雪艳•办公椅市场调查及人体工学中人文关怀体现[J].设计,2019
,
30(3):
1
7-1
9.[11]
任可心,李雪艳•论南京云锦材质服装的艺术风格及其在当代生活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
001
9(
1
4)
:
111
-11
0.国林业出版社,2003:36—56.[3]
吴智慧,等•竹藤家具制造工艺[M].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201
8:
77-80
•[4]
任启力,叶洁楠•基于参与审美的园林景
观模块化研究[]•大众文艺,2019(20)
:
47-48:[10]邹紫菁,李雪艳,狄文和•南京云锦的文创产品设计研究[J.大众文艺,2019(14):
1
1
-1
00.[6]刘思远,梁晶,张澳•徽派建筑元素在室内
空间中的创新运用4]
•大众文艺,2019(19):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1
31
-1
30[6]吴闽榕•浅析城市景观建设中的公共艺术
编辑杨婷[]•大众文艺,2019(20):140—143.63

更多推荐
竹编,艺术,文化,竹帘,工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