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最省钱的办法-装修时间国家规定2021年几点到几点

2023年4月23日发(作者:石膏板吊顶图片大全)
2016年
第06期
艺术史的力量
——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解读
刘晓慧
影片《蒙娜丽莎的微笑》,是一部校园题材艺利文艺复兴盛期三杰之一的达·芬奇的绘画名作,又
术史电影,英文名Mona Lisa Smile,2003年在美国上在片中指代艺术史女教师凯瑟琳·沃森,因为她被
映,创造了教育类电影的票房佳绩。该名称取自意大师生称呼为“蒙娜丽莎”,有“一语双关”之妙。该片
由美国革命电影工作室出品,迈克·内威尔执
导,朱莉娅·罗伯茨、克斯汀·邓斯特和朱丽
娅·斯蒂尔斯等联袂出演,在2004年获得美国
金球奖和青少年选择奖提名。
影片采用双线索叙述故事,一条是教学
线索,一条是情感线索,以教学之变映衬思想
之变,两者相互穿插交织,共同呈现学生们在
凯瑟琳老师的影响下,对自己的人生重新认
知和定位,从而佐证艺术史课程和教师的双
重力量。
一、 艺术史经典推动剧情发展
影片《蒙娜丽莎的微笑》讲述的故事,发
生在1953年秋美国久负盛名的卫斯理女子学
院(Wellesley College),现在它依然坐落在
马萨诸塞州波斯顿城西的小镇威尔斯利。该
所学校由Durant夫妇建立于1875年,是19世
纪美国女权主义运动的产物,至今仍是“没
有男生的常青藤学校”,以“为立志改变世界
的女性提供一流的教育”为宗旨,而学生们也
非常认同学院是为“成熟而又成功的女性”
开设的。许多女性名人从这里走出,如美国
前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第一位女国务
卿马德琳·奥尔布赖特,女天文学家安妮·坎
农,女航天员帕梅拉·梅尔罗伊等,中国的宋
美龄、冰心、叶璇等。但这所学校并非一开始
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海报
就如今天一样学风严谨,志存高远,重在培养
【作者简介】
刘晓慧,女,广东省肇庆市人,广东肇庆学院美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美术史与美术教育方向研究。
53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Forein Film Review
外国电影评论
智慧、独立、有担当的女性,而是经历了对保守思想校长接着问:“你在寻求什么?”琼答:“通过学习启
的一系列改革,才有了现在的面貌。《蒙娜丽莎的微迪心智,毕生奉献给知识。”这段简短的对话,让凯
笑》就是那些革新故事中的一个。瑟琳老师发出了会心的微笑,似乎对学校有了美好
影片采用倒叙的方法,通过一段伴有打字机声的憧憬与信心,为后面的故事埋下伏笔。教堂的钟
音的女生独白娓娓道来:从加州大学毕业的艺术史声响起,白鸽划过湛蓝的天际,凯瑟琳的教师生涯
教师凯瑟琳·沃森,怀揣着改革梦想来到卫斯理女开始了。
子学院任教。在庄严的开学典礼上,女生琼熄掉烟由于这是一部根据艺术史教学来展开的电影,
卷,挤过人群,拿起锤子敲响大门,校长问:“是谁敲片中出现了许多经典艺术品,传达出超越画作本身的
响了知识殿堂的大门?”琼说:“我代表所有女性。”引申义。例如:
艺术作品作者与风格出现情境艺术史镜头含义
亚威农少女立体主义毕加索火车上
原始艺术(受
伤的野牛、王
与后、玩蛇女
郎等)
快照、儿童摄影师、凯瑟琳、艺术
画、复制品工匠
名作鉴赏补交作业,对工作认真负责,反对学生以“相夫教无第三次艺术史课
[1]
以毕加索的“反传统”来暗示凯瑟琳是一个喜欢现代
艺术并充满革新精神的人,传达电影主题。
按照史顿教授的艺术史大纲讲授,内容涵盖米诺斯、
迈锡尼、古埃及等远古文明,但女生们通读教材及课
外阅读资料,达到州立大学水平,用自信挑衅凯瑟
琳,传统教学方法与内容宣告失败。
凯瑟琳出其不意,选择教材以外的艺术品进行分析,
自由讨论,提出问题,得以收回主权,驾驭课堂。
中断讲课,对因为结婚而旷课的学生做出惩罚,要求
子”为唯一学习目的。
给学生打分有高有低,客观评价,甚至优等生得低
分,倡导学生要有自己的艺术观点。
凯瑟琳在万花筒中看见蒙娜丽莎,这个礼物给失败的
感情带来一丝安慰。
观看现代艺术,要求学生不说话,不讨论,只感悟与
体验,学生会在画面上看到烟头、玻璃渣、厚厚的颜滴画行动画派杰克逊·波洛克第四次艺术史课
料,逐渐被带出保守状态,接受前卫艺术观念。
为学生而生气,反对女生们没有自我价值追求,反对
“男权至上”,鲜明举起“女权主义”大旗,倡导女无第五次艺术史课
性独立和个性解放。
无名艺术家第一次艺术史课
第二次艺术史课
向日葵后印象主义文森特·梵高作业
蒙娜丽莎古典主义达·芬奇圣诞节
卫斯理女子
学院报纸
由上表可知,艺术史经典作品的转换是影片的别。那时,凯瑟琳笑了,学生们也笑了,那是一种心灵
重要发展线索,既表明了艺术史教学由远古到现代相通、相互理解的笑容,昭示着凯瑟琳对女性解放
的进度,又暗示出学生们的思想、情感变化,尤其是思想的宣传和启蒙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胜利。
对教师态度的转变:号称美国最聪明的卫斯理女生
们,从第一节课插嘴挑衅,对老师不信任、藐视,自
我感觉良好,把高傲写在脸上,骨子里潜藏着“国家
女精英”的自豪感,到被老师反抗权威、努力革新的
精神所折服,感动于她为她们所做的一切,对她充满
敬意,甚至在凯瑟琳不愿屈服于旧体制而被迫选择
辞职的时候,自发组成自行车团队追逐汽车为她送
54
二、 艺术史教育唤醒人的心灵
影片中的艺术史教育对象是卫斯理女子学院的
大学生,她们能在上课之前,全部主动通读艺术史
教材及课外阅读资料,可知美国自1925年诺顿教授
在哈佛大学(毗邻卫斯理女子学院)首创系列讲座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年
第06期
后,学生们对艺术史的热情较为高涨,学习效果超出“离婚”的步伐,以学业为追求;品学兼优的琼,原
了教师想象,造成学生“以前学过艺术史”的错觉。本申请了耶鲁大学的法律硕士,并获成功,但依然决
在这一师生对峙的场面里,表面是艺术史学生挑战定“回归家庭”,同样获得凯瑟琳的尊重,因为那是
教师,凯瑟琳面临难题,处境尴尬;事实上传达出她深思熟虑的选择;康妮·贝克恋爱后遭遇分手,最
更深层的美国现状:在卫斯理女子学院,按照传统后勇敢地主动追求自己的爱人,得以复合;一开始就
来讲授艺术史的路径已经行不通,艺术史教育需要介入婚外恋的吉塞尔·莉薇,走出孤独和阴影,继续
改革。深造。以这四位女生为代表的学生们,在情感方面都
艺术史教育的首创国家是德国,哥廷根大学在做出了出乎意料的大胆决定,这与凯瑟琳的教育是
1813年首次设置正式的艺术史教职,标志着艺术史分不开的。由此可见,凯瑟琳在改变学生的思想情感
教育的诞生,志在培养艺术史专业精英。而美国的艺时,归根结底改变了学生的人生,使她们不再成为家
术史教育,从一开始就是作为通识课来开设的,是许庭的附庸,不再崇尚男权至上,有了独立的人格,勇
多大学里的“核心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于追求身心自由。
和艺术气质,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至于艺术史对于至此,电影明晰了为什么要以达·芬奇名作来命
非专业学生是否有用?有多大用?凯瑟琳遇到的是一名,因为两者在唤醒人类心灵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
群把“艺术史”当“配菜”的学生,但这并不妨碍她妙。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摒弃中世纪符号化的人
重视艺术史的育人功能,并以此为工具,打开学生思物形象,选择一位资产阶级女性来刻画,运用“空气
维,注入新鲜思想,改变学生固有观念,用拳拳之心透视法”和“晕染法”,描绘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动态,
对待每一位学生。具体表现在:嘴角带着一丝若隐若现的神秘微笑,赋予她知性、
凯瑟琳的艺术史教育开阔了学生视野,种下了真实的魅力,唤醒人们对美、思想和情感的认知。这
独立思考的种子。学生曾经以为艺术史课程如此简种创新与超越,何尝不是凯瑟琳身上所拥有的“破
单,自学就够了;艺术史作业如此无趣,借鉴别人的茧”与“解放”“自由”与“平等”的精神以及那种坚
就够了;现代艺术如此无聊,恶搞就够了。但是,凯瑟韧、温柔、博爱的人格魅力?
琳对这些问题全部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她让学生发
现通读教材和课外阅读资料是不够的,因为还有许
多并未进入书籍的艺术品,其存在价值同样值得探
讨;她不顾学生琼的品学兼优,毅然对她借鉴别人观
点的作业以“C”等级,让她知道独立思考有多重要;
她还带学生去观看杰克逊·波洛克的原作,感悟现代
艺术的反传统面貌。逐渐地,凯瑟琳带领学生一步步
[2]
走向真正的艺术殿堂,引领学生独立思考。
三、 艺术史教师彰显女性自我价值
纵观人类发展史,追求自我价值与个性解放,是
电影永恒的主题,但以艺术史作为切入点的非常稀
有。整部影片虽没有大的情节动荡,小波澜却此起彼
伏;没有极富戏剧化的矛盾冲突,却也对立鲜明,反
映出美国20世纪50年代女权主义思想的暗潮涌动。
彼时的美国,依然保守地倡导女生作为“家庭主妇”
来存在,不能做任何“出格”的事情,而日益发展的
妇女解放思想,则对此深恶痛绝。事实上,经过女人
们的不懈努力,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有女子学院近
300所,甚至兴起了性解放运动;1972年又通过了美
国教育法案,其中第九条规定男女平等接受教育,这
些都是女权主义运动的成果。影片中的女主人公凯
瑟琳,就是实现自我价值,追求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
[3]
的良好个案。
凯瑟琳的艺术史教育改变了学生的情感乃至命
运,教会她们敢于追求自己内心所想。凯瑟琳本人由
于坚持原则,荣辱不惊,至少经历了两次失败的爱
情,结果虽然让人唏嘘与遗憾,但也做出了“不向男
人妥协,叩问自己内心”的榜样,影响学生重新思考
和定位自己的人生。例如,早早结婚、缺乏主见、生
活在母亲压力之下、一直是保守派代表的贝蒂,处处
与凯瑟琳争锋相对,曾经是革新的重要阻力,但她后
来悔恨自己对别人的伤害(曼达老师和康妮同学),
并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委曲求全后,勇敢地迈出了
回眸20世纪50年代的历史情境,可知《蒙娜丽莎
55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Forein Film Review
外国电影评论
的微笑》是一部带有强烈进步主义色彩的电影。艺术好的结局,但却体现了她“不容欺骗,自由选择”的
史教师凯瑟琳观念超前、不守规矩、提倡个性解放,独立人格。
在卫斯理女子学院显得非常“另类”:她通过一年的不仅如此,凯瑟琳的学生也有了一样的追求,最
教学,努力接近自己的梦想,极力改变学校的保守状有代表性的是贝蒂和莉薇:曾经一度为保守派摇旗
况,调整女生以婚姻为唯一学习目的的思想心态,对呐喊、坚守阵地的贝蒂,事实上成为了保守制度的牺
被保守原则惩罚的同事充满同情心。她对自我价值牲者,在婚姻中遭受冷漠,才逐渐反思自己的选择,
和个性解放的追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感悟老师的教导,慢慢看清了事实与真相,最后决定
首先,凯瑟琳在工作中追求自我价值和个性解离婚,深造学业,成为追求自我价值和个性解放队伍
放。她从思想开放的加州大学毕业,接受了民主自中的一员;而莉薇这个不安分的女性,在经历了许多
由主义思想教育的洗礼,但却故意选择了思想保人情冷暖后,也从凯瑟琳的对立面走了过来,用学识
守、富有挑战性的卫斯理女子学院任教。她的这一之路救自己于水火。尽管卫斯理女子学院最终都没
选择正是她向往个性解放、追求精神独立和自由的有成为20世纪50年代美国女权运动的主战场,但凯
表现。她对待教学认真负责,不但“教书”,而且“育瑟琳的思想启蒙和播种,刷新了学生的人生观和价
人”,不轻易屈从于旧教学制度。在艺术史课堂上,值观,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改变了这所“新娘学校”,
她讲授古典艺术,解读现代艺术,剖析梵高的内心使它不再能用“是否嫁给家世显赫的青年才俊,并辅
世界,无形中将她独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传递出佐他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之标尺来衡量女性的优秀
来,用新思想启蒙学生,用新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程度。就像该校校友希拉里·克林顿竞选总统时说
和艺术观念鼓舞学生,帮助她们正视自己,找到正的那样:“优秀的女性不能满足于成为总统夫人,而
确的人生方向。她对待学生,真诚包容,非常耐心地是要成为她自己。”
经营起良好的师生关系,用实际行动和主动参与来总起来看,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情节浪
帮助学生们自立自强。在她的努力下,卫斯理女子漫,画面精致,配乐讲究,场景怀旧,尽量还原了
学院虽没有马上变得前卫、开放,甚至逼走了凯瑟琳1953年深秋卫斯理女子学院应有的样子:秋风吹
(凯瑟琳拒绝了学校附有严苛条件的续聘,毅然辞拂,枫叶飘零,师生们走在校园的小路上意气风发,
职),但学生们最后的归宿和温馨的送别,证明了她远处的教堂洋溢着古典的浪漫气息,凯瑟琳房间的碎
自我价值的实现。花布置温馨复古,婚礼、舞会、《我爱露西》电视剧、
其次,凯瑟琳在感情世界里追求自我价值和个骆驼牌香烟广告、50年代音乐精选,无不散发出一股
性解放。影片中,富有艺术修养的凯瑟琳并不愿意充浓浓的怀旧韵味,使观众感到:这既是一部关于“艺术
当感情生活中的“弱者”,而是把握主动权:当隔了三史”、关于“美”的电影,也是一部关于教育、关于人生
个月没见的男友突然出现,并向她求婚的时候,她没的电影,它借“蒙娜丽莎的微笑”道明了:女性解放
有欣喜若狂,而是拒绝了男友的好意;当发现意大最根本的原因不在男人而在女人自身,每个人都应该
利语同事兼男友,杜撰历史对她撒谎时,哪怕已经思考如何有价值地活着,本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
在一起,她仍然不能继续接受他。两次爱情虽没有去说”的信条,为自己做出忠于内心的选择。
[4]
参考文献:
[1]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著.外国美术简史(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09-330.
[2]牛冀连,康晓会,杨红.解读《蒙娜丽莎的微笑》中的女权主义[J].长城,2009(8):58-59.
[3][4]关耳.“蒙娜丽莎的魅力——美国影片《蒙娜丽莎的微笑》影评”[J].教育艺术,2006(12):80-81.
56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曲美全屋定制属于什么档次-热水器十大排名品牌

更多推荐
蒙娜丽莎简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