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家装设计-家里装石塑地板后悔了

2023年4月21日发(作者:手机图片大全壁纸)
2022竹产业发展工作实施方案(通用3篇)
2022竹产业发展工作实施方案 篇1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竹产业转型升级,根据《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
印发南平市加快竹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南政综〔20xx〕1号)文
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建阳区竹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一、我区竹产业发展现状
建阳全区现有竹林面积59.84万亩,其中:毛竹林面积56.65万
亩;小径竹面积3.19万亩。竹蓄积量9272万根,经过多年来开展竹业
开发擂台赛等活动,建阳的竹产业发展整体上有了较大的提升。
一是竹业经济总量稳步增长。20xx年,全区竹业总产值19.3亿
元,其中竹林经济产值9.38亿元,笋竹加工产值9.92亿元,竹业总产
值比20xx年的6.43亿元,增长了三倍。
二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截至20xx年,全区已开设竹山机耕路
2700多公里,使边远竹山得到有效开发利用。通过竹林垦复抚育、开
设竹山机耕道,竹山引水灌溉,施肥及建设毛竹丰产高效基地等科学
经营措施,竹林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竹林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全区竹资源培育基础更加夯实。丰产竹林面积达23万亩。
三是竹林增收效果明显。经过多年来各级政府、各部门以及社会
的不断推动,广大农户科技育竹,科学管理竹山的意识有了很大的提
高,竹山投入不断增加,促进了竹山经济的发展,竹山的年均效益不
断增加,竹山平均每亩效益从20xx年的每亩不足400元发展到现在的
600-900元/亩,效益好的可达1500元/亩以上。
20xx年商品竹材产值5.19亿元,比20xx年的1亿元,增长了
4.19倍,鲜笋产值3.9亿元,比20xx年的3308.7万元,增长了10
倍多。四是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笋竹加工企业快速发展,截至20xx年
全区加工企业161家,其中规模企业13家,超亿元的企业有3家,获
得福建省著名商标2家。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强、产品附加值高
的龙头企业脱颖而出,主要有:福建庄禾竹业有限公司、建阳区龙泰
竹木制品有限公司、福建亿城竹制品有限公司、福建省亚鑫食品有限
公司等。20xx年,全市笋竹加工产值9.92亿元,比20xx年的5.08亿
元,增长了95.27%。清水笋产量49254吨,比20xx年21829吨,
增长了125.6%。据统计,户外高耐竹地板、竹工艺品、竹家居用品等
附加值高的产品,20xx年的加工产值共计2.51亿元,比20xx年的
1.60亿元增长了56.87%。20xx-20xx年,出口产品从无到有,福建
庄禾竹业有限公司、建阳区龙泰竹木制品有限公司等规模企业,产品
远销欧美,20xx年产品出口共计1.2亿元。20xx年,我区的龙泰企业
在“新三板”成功上市,成为全国首家竹业新三板企业。
建阳竹产业近年来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
足:一是竹林结构不合理,出现了重砍轻管的现象,部分竹农使用化
学除草剂,导致笋竹品质下降,科技育竹的水平仍有待提高。二是上
规模、有品牌、有影响力的笋竹龙头企业仍然较少,笋竹加工企业普
遍缺乏创新意识、品牌意识、规模意识等。三是第三产业的发展不尽
如人意,竹文化、竹林生态旅游(森林旅游)发展滞后。四是上档次、附
加值高的高端产品较少、产品竟争力不强,企业的生存能力较弱,加
上成本上升、融资难等原因,部分企业出现减产、半停产甚至停产状
态。
二、发展思路
按照加快山区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结构优化的目标,加快绿
色发展、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竹林的多种需求为出发点,以竹
林资源培育为基础,以建设一批丰产高效示范片为重点,发展现代农
业(竹业),以科技创新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育扶持龙头企业,
加快品牌建设,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培育发展竹旅游、竹文化产业,
逐步建成林工贸一体化、产业集群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竹产业体系,
整体推进建阳竹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三、发展目标
规划到20xx年,全区竹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其中一产产值
32亿元,二产产值58亿元,三产产值10亿元;20xx-20xx年每年新
建丰产竹林面积4.5万亩,累计建成丰产林面积36万亩以上;加大对笋
竹加工企业的政策扶持,做好政策对接,用好用足中央和省上的扶持
政策,支持竹产业小微企业发展壮大,重点扶持龙头企业,计划到
20xx年,新培育超亿元的企业5家;依托京福高铁的开通、发达的高速
交通网及武夷山干线枢纽机场的建设,利用建阳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充分挖掘我区的竹类资源潜力,大力发展我区的竹景观、竹文化旅游
项目;建设竹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根据南平市政府的规划,积极策划项
目,争取财政的资金支持,力争在我区建设一个集竹类品种展示、竹
科研培训、竹旅游地产等功能为一体的“武夷·中华竹博园”。
四、
根据《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平市加快竹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的通知》(南政综〔20xx〕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山上山下齐
抓并举、同时推进。紧紧围绕竹资源培育、产业升级、品牌建设、渠
道拓展、科技创新、服务提升等工作重点,着力推进竹产业转型升级。
(一)狠抓竹林经济(含林下经济)。依托省现代农业(竹业)发展资金
项目和节能减排毛竹林优化改造基地建设,开展竹林丰产培育和低产
林改造工程,落实丰产培育任务。按照南平市人民政府的工作布署,
20xx-20xx年,我区需完成建设每年4.5万亩的丰产竹林培育任务,累
计建成丰产林面积36万亩以上。同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充分利用竹
林空间,种植铁皮石斛、金线莲、黄精等名贵中草药和套种无患子等
阔叶树,养殖鸡、鸭、鹅等家禽和孔雀、山鸡等野生鸟类。力争到
20xx年实现产值32亿元。
1.现代竹业项目建设。根据建阳区毛竹林和竹制品加工企业的分
布情况,20xx-20xx年,规划在黄坑镇、麻沙镇、莒口镇、书坊乡、
徐市镇、童游街道、小湖镇、水吉镇、回龙乡、漳墩镇等10个乡镇进
行现代竹业项目的建设,建设内容:新建竹山机耕道300公里、新建
蓄水池150个、蓄水量4500立方米,铺设300千米以上喷灌设备、
对36000亩竹山实施竹山抚育,开展以有机肥为主的科学施肥,
20xx-20xx年共计投资2115万元,三年申请省财政补贴资金共计
1050.00万元。规划每年120xx亩左右的毛竹林作为项目的建设基地。
通过每年5个乡镇的带头示范作用,逐步向全区推广。
2.竹林优化改造(节能减排)项目建设。20xx-20xx年我区拟在黄坑
镇、麻沙镇、莒口镇、徐市镇、童游街道、崇雒乡、小湖镇、水吉镇、
回龙乡、漳墩镇等10个乡镇进行竹林优化改造项目建设,建设内容:
新建竹山机耕道450公里、新建蓄水池150个、蓄水量4500立方米,
铺设300千米以上喷灌设备、对45000亩竹山实施竹山抚育,开展以
有机肥为主的科学施肥,套种无患子、乌桕等阔叶树4500亩。规划每
年15000亩左右的毛竹林作为项目的建设基地。总投资3420万元,
三年申请南平市级扶持资金(节能减排资金)1500万元。
3.每个乡镇(街道)择优建立毛竹林面积200亩以上、小径竹面积
50亩以上的高效丰产示范片。各乡镇示范片任务:黄坑镇4个,莒口
镇、麻沙镇、书坊乡、徐市镇、小湖镇、漳墩镇各3个,潭城街道、
童游街道、将口镇、崇雒乡、水吉镇、回龙乡各2个。
(二)大力发展竹加工业
1.竹板材。鼓励企业抓住社会绿色低碳的环保要求,推动加工技
术创新,研究开发有科技含量的新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
竞争力。以建阳庄禾竹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形成产业集聚,支持企业
开展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开展多层次合作。支
持庄禾建设“户外高耐竹材产品研发展示中心”。发展混凝土模板用
竹木复合胶合板、竹木复合集装箱底板、竹地板以及汽车、火车用竹
胶板等各类产品。
2.竹工艺品(含竹家具)。支持企业发展上档次、附加值高的高端产
品,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引导和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向竹家具领域延伸,
做优做精竹家具产业。支持福建龙泰竹制品有限公司“欧美家居用品
展览馆”建设。支持龙泰与全球500强企业—瑞典宜家家居合作,大
力拓展欧美市场。
3.笋竹食品。以清水笋、软包装笋系列为主,实现从卖鲜笋为主
向清水笋加工转变,从加工清水笋出口为主向精深加工终端软包装系
列产品出口转变。依托亚鑫食品有限公司、夷山物产等规模较大的企
业,做大做强笋竹食品产业。
力争到20xx年实现笋竹加工业产值58亿元。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发科局、经信局、商务局、市
场监管局、农业局(农办)、供销社、林业局。
(三)发展竹文化旅游。依托京福高铁的开通、发达的高速交通网及
武夷山干线枢纽机场的建设,利用建阳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充分挖
掘我区的竹类资源潜力,大力发展我区的竹景观、竹文化旅游项目。
力争到20xx年实现产值10亿元。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发科局、经信局、商务局、规
划建设和旅游局、农业局(农办)、供销社、林业局。
(四)推动产业集聚。建设竹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引导加工企业向园
区集聚。积极策划项目,争取财政的资金支持,力争在我区建设一个
集竹类品种展示、竹科研培训、竹旅游地产等功能为一体的“武夷·中
华竹博园”。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发科局、经信局、商务局、农
业局(农办)、林业局。
(五)加快品牌战略实施。加强区域品牌建设,深入推进品牌战略,
提升区域品牌的影响力。鼓励品牌创建,对获得“驰名商标”、“福
建省著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福建名牌产品”、“中国出
口名牌”、“福建出口名牌”称号以及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指工业
产品)认定的企业(申报机构),按照区政府相关规定给予奖励。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发科局、经信局、商务局、农
业局(农办)、财政局、林业局。
(六)加大政策扶持和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对竹产业的政策扶持,鼓
励和引导竹农走现代农业(竹业)发展之路。用好用足中央和省上的扶持
政策,积极策划项目争取资金支持。组建全市笋竹企业融资咨询专业
服务队伍,加大金融机构对笋竹企业的信贷支持。支持竹产业小微企
业发展壮大,重点扶持龙头企业。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争取引进一
批在竹工机械、竹纤维、竹炭产品上有实力、有品牌、高附加值、科
技含量高的竹加工企业入住我区。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发科局、经信局、商务局、农
业局(农办)、财政局、林业局。
(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企业家、高级管理和技术研发人才培
养引进力度,建立一支懂经营、擅管理、善钻研、具备国际化视野和
战略思维的高端人才队伍。加大对技能型产业工人的培养培训力度,
为企业订单式培养人才;建立健全鼓励人才创新的激励机制和科技成果
有偿转移机制。支持有条件的龙头骨干企业实行期权、股权激励人才,
打造产业集群创业创新团队。
责任单位:农业局(农办)、发科局、林业局。
(八)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建阳区竹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区长为组
长,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分管领导、林业局局长、竹协会
会长为副组长,成员由各乡镇(街道)政府主要领导及发科局、经信局、
财政局、农业局(农办)、商务局、规划建设和旅游局、市场监管局、供
销社、林业局等部门组成,全力推进工作落实。各乡镇(街道)及相关部
门要结合本地实际,成立领导小组,确保有专人负责,具体抓落实。
(九)抓好督查考评。区政府将相关竹产业发展任务分解到各乡镇
(街道),并列入全区创业竞赛考评内容,竹产业发展扶持资金使用严格
按《南平市竹产业发展扶持资金管理办法》执行,加强工作督查。各
乡镇要高度重视,及时将目标任务落实,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实行
有奖有罚。
2022竹产业发展工作实施方案 篇2
为贯彻落实好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竹产业发展的意见》(湘政
办发[20xx]95号)精神,促进我市竹产业发展,根据市长批示,现就有
关情况汇报如下:一、竹产业发展现状
(一)竹资源状况
我市位于中亚热带南缘,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自然条
件优越。境内竹资源丰富,有毛竹、刚竹、李竹、桂竹、水竹、紫竹、
斑竹等10属42种,大多分布在海拔400—800米的板页岩、花岗岩
山谷山坡地段。全市共有竹林面积126.8万亩,占全市有林地面积
7.2%,占全省竹林面积10%以上,有立竹1.53亿株,是全省竹类资
源分布中心区之一。全市竹林95%为毛竹,集中分布在东安、双牌、
零陵、蓝山、祁阳等五县区,共有竹林面积101万亩。20xx年,双牌、
蓝山、零陵和东安四县区被列入全省毛竹丰产林示范基地建设县。
(二)生产经营情况
“”期间,全市完成毛竹新造6.26万亩,低改62.75万亩,总投
入1.11亿元,采伐2952万根。近年来,全市每年安排毛竹低改20万
亩,竹材产量590万根/年,竹笋加工量1.67万吨/年,现有竹类加工
企业、作坊近万家,20xx年实现竹产业产值3.24亿元。全市共有竹胶
板厂5家,没有规模以上企业(年产值20xx万元以上),设计年产3.5
万立方米。20xx年生产2.23万立方米,实现产值5020万元,上交税
金497万元,消耗毛竹152万根。目前我市竹胶板企业分别是双牌竹
胶板厂、道县金马竹业有限公司、东安人造板厂、零陵竹胶板厂、蓝
山竹胶板厂。技术装备水平均不高,没有采用热进热出和径向剖蔑等
先进生产工艺技术。全市共有竹地板(竹砧板)企业6家(其中规模以上
企业2家),设计年产500万平方米,20xx年生产竹地板、竹砧板70
万平方米,实现产值6470万元,上交税金610万元,消耗毛竹100
万根。目前有新田县家乐福竹制品有限公司,东安县舜皇峰竹木有限
公司生产比较正常。
全市还有竹凉席生产企业9家,卫生竹筷46家、木竹工艺品企业
1家,没有规模以上企业。20xx年生产竹凉席24.3万床,卫生竹筷
2.79亿双,木竹藤工艺品2万件,实现产值1.34亿元。目前在零陵、
宁远、双牌、蓝山、东安、江永等县区,主要以家庭为单位,作坊式
生产木竹旅游工艺品,交旅游公司和公园管理部门收购,在有关旅游
景点出售。产品有葫芦丝、笛子、二胡、快板等木竹制乐器、木竹(泪
竹)拐杖、木竹工艺扇、江永女书扇、工艺竹筷、木竹制文具、玩具、
木竹烙画等等。双牌县确定建设30万亩毛竹林基地的目标,以永江公
路沿线和潇水河两岸为重点,每年新造竹林1万亩以上,以阳明山和
紫金山系为重点建立毛竹低改基地每年3万亩以上。
蓝山县按照林用、笋用、笋材两用三个经营类型,平均每年完成1
万余亩毛竹丰产林示范基地建设。双牌县的鼎泰、三鑫、华兴、大竹
海等企业在双牌县何家洞、阳明山、五里牌、茶林等地租赁林地兴建
基地1.8万亩,对毛竹基地进行标准化管理。同时,鼓励农户依法进行
林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培育专业大户150户,全县竹林流转面积
达2.3万亩。我局对发展竹产业高度重视,成立了示范基地建设领导小
组,制定了《毛竹产业发展规划》,将毛竹低改作为重点工程来抓,
列入对各县区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浙江等竹产
业大省相比,差距很大。
当前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雨雪冰冻灾害损失严重。20xx年的雨雪冰冻灾害,对毛竹破
坏严重,全市竹资源恢复重建工作量大,任务重。
2、建设资金严重短缺。毛竹丰产林示范基地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
物力、财力,建设一个周期(按5年算),每亩至少需投入1000元,但
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的投入全部加起来还不够100元,建设资金
的严重短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毛竹丰产林示范基地建设。
3、经营规模小,加工利用率低。据统计,在全市现有的233家竹
类加工企业中,除少数几家规模企业外,均为设备落后的手工作坊式
生产,龙头企业少,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目前我市竹胶板企业技
术装备水平均不高,没有采用热进热出和径向剖蔑等先进生产工艺技
术。无论竹胶板、竹地板和竹制家具、餐具生产,占原料30—70%的
加工剩余物没有得到合理利用,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竹加工制品
在全市还是空白。
4、培育品种少,经营模式单一。竹林培育只侧重用材竹和笋竹两
用林,对高产笋用竹培育极少,至于观赏竹、生态竹则更是近乎空白。
经营模式上,只注重竹林的生产加工价值,对竹林的生态旅游价值则
几乎没有考虑。
5、认识不统一,发展不平衡。竹业开发周期短,见效快,是林业
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但个别县区对此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对竹类
培育和加工利用的前景缺乏足够的认识,有部分竹农认为只要山上种
了竹子,就有收获,疏于管理,在少数竹类资源丰富的县区,竹类加
工利用几乎还是空白。另外,现有集体竹林分散承包到户后,各户分
户经营,由于各户面积少,思想认识不够统一,不利于统一规划,统
一组织施工,制约着毛竹丰产林示范基地建设的全面实施。
二、竹产业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培育竹林资源为基础,以低产竹林改造为重点,以
提高竹产品综合开发利用为目标,树龙头企业,打品牌效应,创规模
效益,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逐步形成竹工
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现代化竹产业体
5系,实现数量、质量和效益三者统一的目标。
(二)发展目标20xx年,全市竹林面积发展到150万亩,立竹总数
达到2.4亿株,建设竹林道500公里,建设笋、竹加工骨干企业20家,
扶持发展竹集成材、竹纤维纺织、竹胶板、竹地板、竹滕家具、竹食
品加工、竹工艺品等七大竹产业建设示范项目,竹产业年总产值达到6
亿元。20xx年,全市竹林面积发展到175万亩,立竹根数达到2.8亿
株,建设竹林道1000公里,竹产业年总产值达到12亿元。20xx年,
力争将我市竹产业打造成过20亿元产业。
(三)发展原则
1、基地建设专业化。统一规划,改革生产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
式,强化资源管理,建设毛竹速生丰产专业基地,定向培育笋、竹专
用基地。
2、资源布局区域化。重点围绕加工龙头企业发展笋竹基地,在零
陵、东安、祁阳、双牌、蓝山等毛竹面积10万亩以上主产县区建设以
低改提质为主、新造扩面为辅的毛竹速生丰产基地。在城市、郊区和
旅游景点重点发展笋用竹、观赏竹,建设竹类食品加工专用基地,发
挥竹林生态作用。
3、加工产品系列化。合理布局加工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大力扶
持竹地板、竹制包装容器、竹藤家具、竹工艺品、竹胶板和竹类食品
等产品上规模、上档次,扶优扶强,使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4、市场服务社会化。积极培育多层次、多门类的竹木市场,特别
是竹木建材、室内装饰材料、竹木家具和竹木制工艺品、小玩具专业
市场,扩大市场流通,规范市场秩序,建立物流有序、竞争合理的林
产品市场体系。
三、主要措施
(一)增强兴竹意识,切实加强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竹
产业开发利用的广阔前景,把发展竹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
加农民收入、加快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来
抓,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竹林建设发展规划,要明确领导负责,成立
竹产业办公室专抓。制定发展竹产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切实加强领导,
主动搞好服务。
(二)加强竹林培管,壮大毛竹资源。一是增加资金投入。争取国家
和省级立项投资,鼓励群众自筹投入,引导部门和企业等社会资金投
入。二是推广育竹新技术。在积极推广新造用材竹林,低效林改造,
笋材两用林技术的同时,要大力营造生态竹、观赏竹,形成竹林品种
和价值的多样化。三是加强病虫害防治。特别是对竹蝗、竹小蜂防治
要对连片或相邻竹林统一规划,同时防治,确保效果。
(三)扩大加工规模,扶持龙头企业。要提高现有竹胶板、竹凉席、
竹地板、竹藤家具、竹餐具、竹工艺品等产品的质量,稳定其产量,
促使达产达标。实行龙头带动战略,大力招商引资,新建竹集成材、
竹纤维纺织生产线。以龙头企业带动区域内的竹产业加工并幅射到相
关产业。争取到20xx年,全市竹胶板年产量达到4万立方米、保健竹
凉席100万平方米,竹地板或薄竹贴面地板100万平方米,竹工艺品
1.5万件,竹藤家具5000套(件),竹加工年工业产值突破6亿元大关,
原竹利用率提高到20xx竹产业发展工作实施方案以上,扶持培育年产
值过5千万元的企业10个以上,使20%的企业形成80%的产值。
(四)瞄准市场依托科技,积极开发新产品。
一是开发竹集成材及其家具制品。竹集成材由竹片拼接胶合而成,
是原料来源广,使用价值高的人造板基材。可进行二次加工生产竹地
板、竹砧板、竹家具等高附加值产品,应引进投资经营者大力开发,
赢得先机。
二是大力发展竹纤维纺织产业。我市竹类资源丰富,竹类各种纤
维含量丰富,竹纤维纺织品具有透气性好,吸附能力强等特点,是各
种高档服饰的原料。国内和省内均有成熟的生产工艺和经营成功的厂
商(益鑫泰等),应多方引进大力开发。浙江竹林资源与湖南相近,但浙
江竹产业总产值达到280多亿元,是湖南的10倍。组织主产县区有关
人员前往考察,引进和吸收该省发展竹产业的有益经验。
三是大力开发竹工艺品、日常用品和竹类保健用品加工。浙江、
福建等地把现代加工技术与竹工艺艺术融合在一起,开发出实用、保
健与艺术价值兼有的竹编织品、竹炭保健复合纺织品和竹醋系列饮料,
特别是屏风、竹扇或壁挂、竹盘、竹篮、果盒和竹炭、竹醋系列产品,
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我市完全具备开发基础,关键在技术引进、
招商引资、产业规模、产品种类和市场开发上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形
成规模优势。
四是开发竹类食品。竹笋、竹荪、竹醋具有保健抗癌等多种功能,
是公认的绿色食品,应积极开发。
(四)树立品牌意识,创新经营机制。品牌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
基础,广阔的市场需要品牌来开拓。企业要树立品牌意识,精心打造
品牌,以品牌树质量,以品牌促销售,以品牌出效益。要不断创新经
营机制,经营上鼓励实行国有民营、民有民营,企业间可以通过各种
利益关系形成联合,或者强强联合,形成龙头企业集团,产生规模效
益;或者强弱联合,形成产业链的延伸,产生补偿效益。通过这些途径,
想方设法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最终赢得市场。
四、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快竹产业发展是建设现代林业、培育
林业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建议市政府成立竹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局、财政局、交通运
输局、林业局、工商局、质监局、移民局、扶贫办、农开办、银监局
等部门为成员单位,
9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林业局,成立专门班子和专抓机构,负责
日常工作,加强调研,出谋划策,从生产、经营、加工等各方面予以
指导支持,做大做强我市竹产业。
(二)多方筹资,加大投入。一是争取国家、省项目支持,整合农、
林、水、扶持开发等涉农资金,对示范基地建设县区加大投入,提高
补助标准。二是市、县财政设立专项基金促进竹产业发展。建议市政
府成立毛竹产业发展基金,实行以奖代补,毛竹低改每亩补助100元,
毛竹新造每亩补助300元。三是招商引资,引进扶持企业扩大毛竹基
地建设。
(三)合理布局,培育资源。根据我市竹产业的基础和布局,以零陵、
双牌、东安、蓝山为核心区,合理规划,形成一些具有鲜明特色的产
业集中区,实现全市竹产业的集群集约式发展。
(四)积极引进,办好示范。积极参加各类有关竹产业的活动,以开
拓视野、广泛联系,吸取先进经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组织力量,
根据我市实际,深入研究和完善全市竹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优惠政策,
有效组织实施。办好和扶持毛竹丰产示范林场、乡镇和竹业加工龙头
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办点示范工作,以点带面,加快发展。
2022竹产业发展工作实施方案 篇3
竹林资源是我市的特色优势资源,竹产业是我市的重要支柱产业。
为贯彻落实南平市加快竹产业发展行动计划,进一步科学培育竹林资
源,增强笋竹加工、流通企业创新能力,加快竹产业转型升级,全面
提升竹产业化经营水平,根据《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平市加快
竹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南政综(20xx)1号)精神,特制定实施方
案如下。
一、明确产业发展目标
按照“提一、攻二、育三”的竹产业发展思路,到20xx年,全市
竹业总产值达400亿元以上,其中一产产值35亿元,二产产值320
亿元,三产产值45亿元(详见附件1)。力争20xx年实现竹产业400亿
元产值目标。分两个阶段推进实施:第一阶段(集中发力阶段,20xx—
20xx年)。从20xx年起连续三年,每年新建丰产高效竹林3万亩,累
计建成丰产高效竹林面积51万亩以上。加大招商选资力度,新上一批
有市场前景、产品附加值高、规模大的笋竹加工企业在我市落户。启
动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第二阶段(持续发力阶段,20xx—20xx年)。
以企业规模化、产业化、集团化“三化”建设为依托,发展笋食品、
竹板材、竹餐橱用具、竹炭、竹工艺品、笋竹生化产品等六大类产品
生产基地,逐步建成资源相对充足、加工利用率充分、竹文化旅游和
笋竹商贸活跃,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新格局(详见附件2)。
二、科学培育竹林资源
以建立优质、高效、可持续经营的竹林资源体系为目标,稳定现
有毛竹林面积,着力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效益,适度发展雷竹,到
20xx年雷竹面积达2万亩,其中20xx-20xx年新发展雷竹面积5000
亩(详见附件3)。以省现代农业(竹业)发展资金项目和南平市节能减排
毛竹林优化改造基地建设为依托,开展竹林丰产培育和低产改造,落
实竹林丰产培育任务(详见附件4)。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鼓励利用竹林
空间,种植金线莲、黄精等中药材和套种无患子等阔叶树,养殖牧鸡
等家禽和野生鸟类。力争到20xx年林下种植类基地涉及竹林面积1万
亩,林下养殖类基地涉及竹林面积0.5万亩。以竹山机耕路、水利灌溉、
施有机肥料和套种无患子等年度示范任务为抓手(详见附件5),毛竹林
培育重点推广竹阔混交林经营、竹山引水灌溉、施有机肥料、生物防
治病虫害等绿色生态培育新技术,保护毛竹林内的阔叶树,实施毛竹
林岗顶营造防火林带项目战略,开展毛竹纯林内人工套种阔叶树,新
建竹山机耕路一侧和竹山灌溉蓄水池四周套种无患子等阔叶树,有水
源条件的毛竹林山场建立灌溉设施,开展竹山灌溉,调节竹山土壤水
肥状况,全面推广施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病虫害,力争到20xx年发展
竹阔混交林30万亩,竹山灌溉面积10万亩,施有机肥为主的配方施
肥面积5万亩,基本实现竹山道路网络。
对毛竹林内种植阔叶树每亩达40株(新建机耕路一侧和竹山灌溉
蓄水池四周套种阔叶树按40株折1亩计算),按生态修复补助标准予
以补助。毛竹林岗顶种植阔叶树宽度16米,连续长度1公里,种植密
度167株/亩,按防火林带建设补助标准予以补助。在松溪、建溪、崇
阳溪沿线地势较高河滩地、山坡下部的平坦空地,老化荒芜的柑桔地
和房前屋后,因地制宜推广雷竹种植,实行集约栽培,把好新造雷竹
林苗木、水肥、覆盖“三关”。对新造雷竹成片面积达5亩以上,亩
均种植雷竹60株、当年成活率在85%以上的,经当年年底验收合格
后,给予每亩一次性补助300元。鼓励未列入规划种植任务的乡镇、
街道发展种植雷竹,经验收合格后,给予同等补助。在房道镇西际村
(毛竹)、东峰镇井岐村(雷竹)、小桥镇后塘村(毛竹)和迪口镇迪口村(毛
竹)等4个村建立4片集设施、科技示范和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现代竹业
科技示范园,示范带动全市竹林资源培育上新水平。从20xx年起至
20xx年,对达到建设标准的现代竹业科技示范园,除享受南平市竹产
业发展扶持资金项目或省现代竹业项目的资金补助外,市政府每年每
片给予补助10万元。每个乡镇、街道应择优建立1片竹林示范片,每
个乡镇示范片毛生林面积不小于200亩、雷竹等小径竹不小于100亩,
每个街道示范片毛竹林面积不小于100亩、雷竹等小径竹不小于50亩。
(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财政局、林业局)
三、推动产业集中集聚
每年整合安排不少于20xx万元资金建立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专
项用于竹产业的产业研究、规划、培育、推广、品牌建设及竹林碳汇
实验示范区建设等。不断完善笋竹城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功
能,积极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园区聚集,加大项目招
商引资力度,加快引进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科技含量高、管理先进、
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的笋竹加工企业投资落户,把笋竹城建成全国具有
较强影响力的笋竹产业集群。对新引进的竹产业企业,在税收、用地
等方面优惠政策按《中共建瓯市委、建瓯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兴工
强市”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瓯委〔20xx〕16号)的规定执行。凡获
国家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称号企业项目落户产业项目区,竣工投产后
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一次性奖励。建立建瓯市竹产业展示馆,把我
市笋竹资源、笋竹加工企业及其笋竹产品通过实物、文字图片、影像
等形式集中展示,对外宣传,扩大影响。充分利用现有产业基础,加
强外引内联,通过龙头企业增资扩产、中小微企业成长壮大和招商选
资新上一批项目,完善产业布局和产业链延伸,推动竹产业全面发展。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雷竹开发,对创办雷竹笋加工、雷竹专业合作社和
建立雷竹笋销售市场的企业,在用地、用电、贷款、办证等方面给予
优先办理。(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财政局、经
信局、商务局、农办、笋竹城管委会、林业局)
四、精心培育龙头企业
确定“两重两新”培育机制,建立分类评估机制,根据行业中的
影响力、财政贡献率、产品在整个产业中的比重等指标,确定重点行
业及龙头骨干企业名单;根据竹产业细分行业发展的态势、企业产品创
新能力、即将投产的新项目等情况,确定新兴行业及新兴企业名单。
对列入“两重两新”培育对象实行“一企(业)一策”,重点扶持。用好
用足中央和省上、南平扶持原中央苏区县、国家节能减排示范城市、
循环经济示范城市、低碳试点城市、扶助小微企业、发展现代竹业的
有关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合作社,积极帮助策划项目争取资金
支持。加快推进上下游企业之间、生产企业与研发机构之间的强强联
合,鼓励和帮助竹加工企业通过联营、合并、兼并等方式组建一批拥
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整体包装上市,利
用资本市场发展竹加工产业。对于法人实体和注册地在建瓯市范围的
工业企业在深交所和上交所上市后,企业税收在建瓯市交纳的,给予
重点奖励。(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经信局、财
政局、发改局、林业局)
五、强化科技支撑体系
积极引进和转化一批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和适用技术,不断提
高竹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加快推进竹产业转化升级。发挥竹产业高
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平台作用,加强与科研院校对接合作,建立产业技
术研发中心和实验室等,特别是加快推进我市与厦门大学共建“海西
竹产业工程技术中心(基地)”,建设“五大工程实验室”(竹材料工程、
竹食品工程、竹能源化学品工程、竹工艺品工程、竹文化与健康工程)
和竹产业技术中试基地、竹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和竹产品分析检测中心
“三大公共服务平台”,提升竹产业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能力,延
伸产业链,推动竹产业创新发展。加快省竹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步
伐,建立笋竹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促进我市笋竹产品朝标准化生产方
向迈进。对被评为省优秀新产品奖、省科技进步奖、国家级科技进步
奖的竹加工企业按《中共建瓯市委建瓯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兴工强
市”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瓯委〔20xx〕16号)的规定给予奖励。(责
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科技局、市场监督管理局、
经信局、财政局)
六、实施品牌带动战略
积极鼓励企业争创品牌,打造品牌,发挥品牌效应。加大目前我
市笋竹产品已获得“福建省著名商标”、“福建名牌产品”、“有机
食品”、“绿色食品”等品牌称号的产品宣传,提高知名度,扩大市
场占有率。积极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龙头
企业,提升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带动竹产业快速发展。通过品牌创建,
赋予笋竹产品更高的品牌价值和文化内涵,提高附加值。对被评为中
国驰名商标、福建省著名商标、福建名牌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
竹加工企业按《中共建瓯市委建瓯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兴工强市”
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瓯委〔20xx〕16号)的规定给予奖励。(责任单
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农业局、经
信局、财政局、市品牌创建办)
七、加大金融扶持力度
金融机构要把竹产业作为信贷重点,制定具体的金融扶持政策,
逐步拓宽金融服务领域,扩大信贷规模,降低贷款门槛,扩大对符合
条件笋竹生产、加工、销售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的授信额度,优
先安排贷款资金,最大限度地执行优惠贷款利率。创新开展竹林抵押
贷款,对毛竹林连片面积达到300亩以上或雷竹林50亩以上具有示范
带动作用的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绿瓯农林发展公司优先给予林
权抵押贷款担保。(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人行建
瓯支行,市农办、林业局、绿瓯农林发展公司)
八、大力开发竹林旅游
开发竹林旅游,提高竹林综合效益,选择条件较好的竹林作为农
业休闲观光旅游项目加以开发。举办以竹文化为主题的竹生态旅游节,
打造“竹林生态旅游”品牌。鼓励开发“竹园游”、“竹家乐”等竹
林旅游,将条件成熟的竹林(园),列入我市一、二日游精品路线,扶持
申报星级乡村旅游项目。在房道镇西际村建设以“竹生产、竹观光、
竹体验、竹养生、竹文化”为内容的复合型休闲养生旅游项目——
“千竹园”景区。以合福高铁开通为契机,开辟竹旅游精品线路,并
与根艺城、北津湖、万木林、归宗岩等景区对接,延伸旅游产业链。
(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发改局、规划建设和旅
游局、林业局)
九、完善商贸流通建设
整合资源,合力打造全国最大的笋竹交易中心,完善中心的各项
功能,引进“互联网+”,建立O2O电子商务模式,促进产销对接,
形成实体店与电商同步运行的交易平台,并为笋竹产业发展提供政策、
信息、技术服务。倡导绿色消费、绿色生产,争取将竹地板、竹胶板
列入“建材下乡”名录,将竹产品纳入绿色建材采购目录,将竹质办
公家具纳入政府采购范畴,充分挖掘竹产品市场消费潜力。本市政府
类项目(办公用品、基建、装修等)必须优先使用竹材;景观工程设计方
案中,竹景观必须占景观工程量的20%以上。企业类项目,项目主管
部门要从低碳环保可持续和建设优雅竹城的角度,大力宣传、引导项
目业主单位和采购机构广泛使用竹材。(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街道办事处,市经信局、规划建设和旅游局、财政局)
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建瓯市竹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
常务副组长,市政府办主任和市林业局局长为副组长,市直相关部门
和各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全市竹产业发展的宏观指导,
协调解决竹产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市竹产
业办,设在市林业局),成员由林业、财政、科技、发改、经信、规划
建设和旅游、市委督查室和市政府督查室等单位人员组成,负责贯彻
执行全市竹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定发展规划,分配年度发展计划,
组织考核验收,承担日常管理工作。各乡镇(街道)、市直各部门要从竹
产业发展形势和创建绿色生态经济强市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加快竹产业
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将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
量,在全市上下形成推进竹产业发展的合力。落实挂点帮扶制度,凡
固定资产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由竹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指定一
名市领导挂点联系,所在乡镇和引资单位全程跟踪服务;选派专业技术
人员挂点扶持竹产业发展,选派人员享受重点项目服务政策,并在评
先评优中给予优先考虑。
十一、实行目标考核管理
将竹产业发展纳入全市创业竞赛和绩效考核的内容,根据各乡镇
(街道)和部门实际,制定相应的目标任务。由市竹产业办下达每年竹林
培育、招商引资、龙头企业培育等建设任务。竹产业办联合有关部门
对乡镇(街道)加快竹产业发展任务落实情况进行重点督促检查,定期通
报情况,每季度公布考评成绩、名次,给予奖励。对考评综合评分60
分以下倒数三名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和处罚。
除甲醛十大品牌排行榜-西子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官网

更多推荐
户外高耐竹木地板价格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