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装修新型材料-买音响哪个牌子好

2023年4月27日发(作者:网线水晶头接法口诀)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案例
(一)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以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的写法
2、学习对比的写法
3、复习插叙知识
4、了解作者对封建教育的批判,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二、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点:
1. 知识与能力:能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品赏散文含蓄、生动、简练、优美的语
言。学会运用准确的词语表现景物特点、描写动作。
2.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真情实感,体会童年乐趣。
二.教学重点:整体感知,局部品读。
三.教学步骤:
(一) 导入语:童年如歌如画。它像一支动听的歌,陪伴着我们走过人生的历程;
它又像一幅美丽的画,展示着人生缤纷。鲁迅先生也有一段令人难忘的童年生活,下
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童年乐园。去感受一下他的童年乐趣。
(二) 整体感知:学生快速阅读全文,完成表中内容后通过比较谈谈自己对百草
园和三味书屋的感受。
学习环境
教课先生
学习内容
百 草 园 三味书屋
(教师鼓励学生多角度的对文章主题发表自已的见解,并发给每一位发言者奖励分票)
(三) 局部品读:学生精读“百草园”部分,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
任选其一,进行合作探究,做好小组讨论记录卡。
第1页 共7页
1. 仿句练习: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造句,描绘一
种情景。
2. 凭记忆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说说泥墙根一带有哪些趣味?(尝试背诵此小节)
3. 复述美女蛇的故事。(要求表达清晰,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
4. 课堂表演“冬天雪地捕鸟”(边说边演),体会用词的准确精当。
(教师选择不同问题的四个小组展示合作探究结果,其他小组同学交流评价,教师给予参与
小组及个人奖励分票)
(四) 课后学习:学生交流: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与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作比较,有
何异同?
(教师回收本节课分发的奖励分票,统计后记入“学生课堂活动统计表”)
(二)精彩片段(1):整体感知环节
师:哪位同学结合这个表来谈谈自己对百草园和三昧书屋的感受?
学生A:百草园中有许多有趣的动植物,还可以做一些有趣的事(师:你最喜欢什么?)……
拔何首乌,而三味书屋中没有,所以我较喜欢百草园。(师给予肯定,发给奖励分票)
学生B(反驳):三味书屋中不是也可以折蜡梅花、寻蝉蜕、捉茶蝇喂蚂蚁吗?(师做疑惑状,
发给奖励分票)
学生A(想了想):可它没有百草园那么自由,不能玩太久。(师点头,发给奖励分票)
学生C:我也喜欢百草园,因为它使我学到不仅有趣而且有用的知识。比如雪中捕鸟,而三
味书屋中的知识主要是书上的,大家都不喜欢而且不理解。
师:怎知不喜欢不理解?
学生C:若喜欢,读书声就不会越来越低下去,静下去。若理解,就不会“疑心”是极好的
文章。(师给予肯定,发给奖励分票)
学生D:我认为读书习字也是很重要的,如果连书都不会读,字都不会写,会拔何首乌,捕
鸟有何用?所以,从会读书习字这点上我喜欢三味书屋。(师给予肯定,发给奖励分
票)
学生E:老师,我喜欢三味书中放开喉咙的读书,还有学厌了可溜去后花园玩,学烦了可偷
画画……,可现在不行,老师盯的紧。(师笑,发给奖励分票)
学生F:我喜欢三味书屋是因为有一个严而不厉的老师,而且读书样子很可爱。(师要求表演,
发给奖励分票)
第2页 共7页
学生G:三味书屋中有一个老师——东方朔,百草园中有老师吗?(师给予肯定:问的好!
发给奖励分票)
师启发:百草园中誰传给我知识呢?
学生H:大自然。(师给予肯定,发给奖励分票)
学生I:长妈妈。(师给予肯定,发给奖励分票)
学生J:闰土的父亲。(师给予肯定,发给奖励分票)
……
精彩片断(2):局部品读环节
语文科学生课堂小组讨论记录卡
组别: 第五组 组长: 余丹 组员:林翠萍 吴霞 余惠
日期: 2004.3.18上午第二节 记录员:吴霞
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讨论问题:课堂表演“冬天雪地捕鸟”(边说边演),体会用词的准确精当。
讨论过程:
丹:捕鸟要有工具,先把工具找出来。
萍:短棒、竹筛、秕谷、长绳。
惠:要边说边做,怎么说?
霞:用一些词把这些工具连起来。
丹:还要求用词准确。用什么词合适呢?
霞:我想既然是捕鸟,应该是动词。看看有没有?
萍:有很多……
惠:扫、支、撒、系、拉。
丹:还有“牵”“看”。
霞:顺序是:扫(雪)--(短棒)支(竹筛)--撒(秕谷)--(棒上)系(长绳)--(人)牵 -- 拉(绳)
萍:别忘了要等鸟到竹筛底下才能拉。
丹:没有现成的工具,用什么代替一下。
第3页 共7页
惠:用钢笔当棒,笔盒当竹筛……
丹:谁上去表演?
萍:这次轮到了吴霞了。
丹:好,吴霞你先在位子上预演一下,我们看看。
萍:记住几个关键动词。
讨论结果:动词使用准确——利用几个动词把几个工具有序连结好,表演动作说过程。
发言代表:吴霞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点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精读第二自然段。
2.根据上下文揣摩精彩的、富有深意或感性色彩浓厚的语句,深人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教学步骤
1.感知教材,从课题着手,理清全文思路。
2.小组讨论。
(1)全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贯穿全文的又是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文章第二自然段写景极为精妙,妙在何处?
(3)“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
(4)“……百草园……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
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野草”为什么能成为“乐园”呢?
(5)“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
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都无从知道。”“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
(6)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7)童年鲁迅眼中的先生是个怎样的人?你们心中的那位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怎样全面评价
三味书屋的那位先生?
(8)文章为什么要描述两个童年生活场所?
3.小组交流。
三、揣摩练习
(1)雪地捕鸟的过程,作者用了二系列动词来描述,准确、生动,请仔细品味,然后自己
写一段话,或叙述做个游戏的过程,或描述蚂蚁搬家的经过,也试着用上一系列动词。
(2)请你准备一个自己的故事,也让同学们来分享你的乐趣。
四、相关内容
1.关于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幼年读书的地方。他于12岁那年到这里上学。第二年秋后,因祖父
下狱,少年鲁迅离家去绍兴农村——皇甫庄、小皋埠避难,故学业中断。
1894年夏间回家,仍返三味书屋。这样一直到大约1898年往南京大师学堂学习前半年
才离开,首尾竟达6年……
这里的一切都保存得十分完好,仍旧如鲁迅回忆时写的那样:“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
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
在古树下。”这匾和画,解放前曾散失,解放后,党派干部想尽办法才找回来。当年和鲁迅一
道念书的同学,解放初还有周梅卿、章祥耀、王福林三位健在,按照这三位同学的回忆,三
第4页 共7页
味书屋恢复了原来的布置。屋子里,好像是中国旧式的客厅,这在今天的青少年看来,是会
感到奇特的。学生的座位一共有11个;鲁迅的座位排在北墙边,是一张带抽屉的长方形桌子,
桌子后面放着一张略嫌低些的椅子。这儿光线很暗,空气也显得潮湿。他的书桌右角,至今
还刻有一个约一寸见方的“早”字,刀法简朴挺直,它是鲁迅幼年手刻的一件极为珍贵的木刻
文物。至于它的来历,据说是这样的:有一天,鲁迅上学迟到了,受到塾师的责备,他就用
小刀刻下了这个方方正正的“早”字,来督促自己。从此,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2.关于私塾。
私塾乃我国古代私人所设立的教学场所。它在我国20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对于传播祖国
文化,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启蒙儿童,在使学童读书识理方面,起过重要的作用。
私塾的学生多六岁启蒙。学生入学不必过入学考试,一般只需征得先生同意,并在孔老
夫子的牌位或圣像前恭立,向孔老夫子和先生各磕一个头或作一个揖后,即可取得入学的资
格。私塾规模一般不大,收学生多者二十余人,少者数人。私塾对学生的入学年龄、学习内
容及教学水平等,均无统一的要求和规定。
就私塾的教材而言,有我国古代通行的蒙养教本“三、百、千、千”,即《三字经》、《百
家姓》、《千家诗》、《千字文》,以及《女儿经》、《教儿经》、《童蒙须知》等等,学生进一步则
读四书五经、《古文观止》等。其教学内容以识字习字为主,还十分重视学诗作对。
私塾的教学时数,一般因人因时而灵活掌握,可分为两类:“短学”与“长学”。教学时
间短的称为“短学”,一般是一至三个月不等,家长对这种私塾要求不高,只求学生日后能识
些字、能记账、能写对联即可。而“长学”每年农历正月半开馆,到冬月才散馆,其“长”
的含义,一是指私塾的先生有名望,其教龄也长;二是指学生学习的时间长,学习的内容也
多。
至于私塾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在蒙养教育阶段,十分注重蒙童的教养教育,强调蒙童养
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如对蒙童的行为礼节,像着衣、叉手、作揖、行路、视听等
都有严格的具体规定,为我国教育的传统。在教学方法上,先生完全采用注入式。讲课时,
先生正襟危坐,学生依次把书放在先生的桌上,然后侍立一旁,恭听先生圈点口哼,讲毕,
命学生复述。其后学生回到自己座位上去朗读。凡先生规定朗读之书,学生须一律背诵。另
外,私塾中体罚盛行,遇上粗心或调皮的学生,先生经常揪学生的脸皮和耳朵、打手心等。
3.有关本文主题的理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写于鲁迅辗
转流徙在北京至厦门的这段时间里,此时的鲁迅只能借回忆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解心中的苦
闷,所以把原集名《旧事重提》改为《朝花夕拾》,那一朵朵晨光中绽开的花朵拾来是为了自
赏自慰,并不是为了战斗,本文也不能游离于该集外,因此说本文是暴露封建社会对儿童身
心健康的漠视、残害是片面的。
从课题及内容上看,三味书屋的生活也是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因此说写三味书屋的生
活是为了反衬百草园生活的自由快乐,表示对百草园式生活的加倍怀念和追求也是片面的。
4.有关三味书屋先生的评价。
对三味书屋的这位先生的正确评价有助于对三味书屋生活的全面理解。我们可以从作者
对这位先生的神态、动作、语言三方面去揣摩人物的思想、性格,这种方法对以后学习各类
写人的记叙文或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都有很大帮助。
对三味书屋的那位先生的评价,不应过多贬责。从课文的叙述中,可发现鲁迅叙及他的
和蔼,对学生能因材施教(“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有戒尺和罚跪的规则却不常用。这反映出
他比较开明的思想。当然他那“一心只读圣贤书”(对“怪哉”式提问怒而不答)的落后的教育思想
及偶尔运用戒尺和罚跪规则的落后的教育方式也不足取。
5.有关课文语段赏析。
(1)“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式将儿童眼中的百草园的无限趣味全部包容
第5页 共7页
其中了。知道石井栏“光滑”,是因为童年鲁迅曾多次好奇地在那里摸爬滚打过;知道皂荚树
之所以高大,是因为童年鲁迅曾多次攀爬过它,爬到它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枝权上,双脚
蹬着树杈,两手成一字形横支在两边的树干上,摇啊摇,晃啊晃,甚至还爬上树权,弯下树
枝荡秋千呢!当不小心摔在地上时,摸着摔疼的屁股,仰望皂荚树,才觉爬得越高摔得越重呢!
知道蜂之所以肥胖,那是因为同年鲁迅看到蜂之笨拙了!肥胖的孩子行动笨拙,行动笨拙的黄
蜂自然也就是肥胖的了。知道覆盆子“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好得远,那是因为童年鲁迅
不只一次地摘过尝过。童年鲁迅因此跟爱玩的儿童一样,不但摘、尝,还会用桑葚、覆盆子
把口舌染得紫红;不但拔何首乌,而且还翻断砖,按班蝥;意外地遇见蜈蚣,不但惊吓,更
有惊喜;班蝥后窍喷出烟雾,喜悦、满足,那是何等的乐趣。春有桑葚、菜花,盛夏有鸣蝉,
秋天有蟋蟀,冬天又可玩雪和捕鸟。那快乐,那情趣,自在其中了。
(2)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但是有一处谁都不敢去,是什么地方呢?这就是长着很长的草的
地方。为什么呢?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长的赤练蛇。于是作者又自然而然地引出长妈妈讲
的美女蛇的故事。美女蛇的故事本来与文中提到的百草园中的赤练蛇毫无关系,但作者由此
生发联想。这一联想有助于作者阐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美女蛇的故事虽然让人害怕、担
心,却强烈地吸引着孩子们,引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
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6.欣赏品味童趣——《母亲的童年趣事》。
童年是什么?是树上的蝉,是水中的蛙,是牧笛的短歌,是伙伴的迷藏……总之,童年是
无忧无虑的,幸福美好的。每当母亲绘声绘色地讲述起她童年时代的趣事时,脸上总泛着红
润的光彩,毕竟,那往事就像潺潺的流水在她心中萦绕,一旦进发应是那么滔滔不绝……
母亲小时候很顽皮。在外婆家附近,曾堆放着一摞又一摞厚实的稻草,放学归来的母亲
耐不住寂寞,一头扎进草里摸爬滚打,嬉戏玩耍。从此,稻草堆就成了周围孩子们温暖舒适
的“安乐窝”。不久,邻家的小孩掀起了玩“跳伞”的热潮。所谓“跳伞”,顾名思义就是撑
开伞从楼上往稻草堆里跳。每天,都有一把把五颜六色的小“降落伞”从楼上“降落”到草
堆里,使得四周“烟雾”缭绕。母亲见状,立刻心血来潮,加之别人怂恿,更是义无反顾地
冲回家,翻箱倒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出一把灰溜溜的破伞。母亲也不管三七二十一,
飞奔至二楼,撑开伞,刚想迈步,一股莫名其妙的紧张感猛地侵袭而来。她的心忐忑不安,
双腿瑟瑟发抖,脸“刷”地白了。地下的一群好事之徒忙冷嘲热讽:“胆小鬼!窝囊废!”母亲火
冒三丈,但双脚沉得像灌满了铅,动弹不得。这时,邻家好友就给母亲打气:“大刀向鬼子们
的头上砍去……杀!”母亲不负众望,一鼓作气,紧闭双眼,撑住伞把,纵身一跳。“嘣!”只听
一声沉重的巨响,稻草堆四周草絮飘飞,轻烟腾起。母亲缓缓地爬起来,只觉得脑袋嗡嗡作
响,一阵眩晕,边走路,还边打踉跄。但那惊险、刺激的一瞬却使她刻骨铭心。这种极具危
险性的游戏最后被外公遏止了,母亲自然少不了一阵狗血淋头的痛骂。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那堆稻草也“玉石俱焚”了。
每当母亲回忆起这些,总是“咯咯”地笑,笑得那么甜蜜,那么灿烂。仿佛一切令人魂
牵梦萦的往事历历重现。母亲继续讲着年少时如诗的岁月,梦幻的季节……我想。童年就是
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永不消失。
7.由《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想到的——为什么鲁迅忘不了三味书屋?
推开油黑的竹门,我走进第三间房。
我放下书包,跟着同学拜过那幅画和先生,就到院子里去了。
今天书屋里不是往日的琅琅书声,而是同学们嘈杂的说话声。今天,先生是不可能拿着
戒尺来赶我们回去念书的了。因为,今天是先生说的“散学典礼”,先生说要让我们休息休息,
等春节后再上学。这,我们自然特别高兴。
后院的桂花树上长长的牵了几个字——“散学典礼”,一直牵到腊梅树上。还是用红红的
朱砂写的。同学们一个个笑逐颜开,天南地北地谈着。大家谈得最热烈的,还是先生要给优
第6页 共7页
秀学生发的奖品呢。我真希望,我就是那个优秀学生,奖品就是先生的那枝精致的狼毫笔呀,
那是我梦寐以求的东西了。先生今天的头发梳得特别好,还穿了件总也舍不得穿的新长袍。
他那总是板着的脸,也露出了难得一见的笑意。“静一静,同学们,三味书屋的散学典礼现在
开始。”喧闹的院子马上安静了下来。“同学们,你们在一起已经几个月了……”听着先生的
总结,望望这里的一砖一瓦,我想起了在三味书屋度过的快乐时光。记得有一次……
那次,先生走进书屋就让我们对对子,还出了个特别难的题目:“比目鱼”。
他一手拿着戒尺,一手拿着我们极想得到的一只蝉蜕作为奖品。我们想了一会儿。有的
同学对的是“九头虫”。也有人对的是“双飞燕”……不过这些都没有令先生满意。后来我站
起来结结巴巴地说:“独角兽。”没想到先生高兴极了:“答得好!比对独,目对角,鱼对兽,
对得工整,真是绝妙好对!”这还是先生第一次夸赞我呢。
还有许多次,我和同学们一起去花坛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提了苍蝇喂
蚂蚁……
“周树人,周树人。”谁在叫我,我从回忆中醒来,转过头问身边的同学。那个买过我的
绣像的同窗拍拍我的肩说:“周树人,你当优秀生了,还不快去领奖。”我惊呆了,真是我吗?
我激动不已,跑到先生面前。
“周树人,希望你继续努力。”先生笑容满面,特别慈祥,他把一个包装精美的盒子递给
了我。我点点头,接过盒子回到了队列中。
打开盒子一看——啊,是那枝精致的狼毫笔。这枝笔,平常连摸一下都是不允许的。现
在先生送给了我,我一定要努力,做一个和先生一样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我爱这个书屋,爱这个自然纯朴、学识广博的先生,爱那些一起快乐地生活过的同学。
(五)教后反思
1. 本节课的教学围绕两个环节进行,第一环节的整体感知注重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
感受、自主表达,在个性化体验中完成对文章的解读。第二环节的局部品读,创设几个问
题情境,积极引导学生活动探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
神。
2. 利用奖励分票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把学生的参与课堂活动与成绩直接挂勾,
大面积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了学生活动前的准备意识和活动时的参与意识。学
生积极参与了课堂活动的全过程。
3. 在课堂上我已感受到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学生的成功表演,一个个富有创造
性的问题,无不体现出来。从学生的课堂发言中可以看出他们的能力已大大提高。
4. 在课堂中我还体会到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师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交互的主体的重
要性。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思考,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如学生的自由发言,
小组讨论,学生表演,师生各评及互评等多种形式,不仅提高的课堂质量,而且能引导
学生灵活的去观察和思维。
第7页 共7页
全屋定制排名-卫生间地砖缝渗水怎么处理

更多推荐
书房图片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