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50城租房压力-隆平高科股票

欧式商业步行街的建筑立面照明环境设计策略研究——以武汉市三大欧式商
2023年9月20日发(作者:袁学凯)

城市商业步行街在许多城市中都地处最繁华的核心区域,因而往往成为了城市

对外宣传的一张文化、经济甚至包含政治因素的名片。商业步行街所反映的城市环

境主题的最直观构成便是其外在的建筑立面,这一构成元素融合了艺术与技术,从

精神和物质的两个层面对城市环境的表现进行投射。

灯光无论在白天还是晚上,对于商业步行街的建筑立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白天,良好的光线能够使建筑立面的结构、线条乃至装饰细部都得以较好的体现,

而在晚上,通过光与色的组合,人工照明通过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对商业步行

街的建筑立面进行了重塑,在夜间以完全不同于白天的方式来再现城市的文化形象。

基于这样的理念,本文从艺术性(精神)和功能性(物质)两个层面对武汉市三大

典型的欧式商业步行街进行了调查研究。这三条步行街从时间线索上来说,分别是

已有百年历史的江汉路步行街,2009年至今陆续完工的光谷步行街以及2011年投入

使用的楚河汉街。它们刚好代表了武汉市城市文化中欧式建筑发展的一个脉络:历

史文化遗留的欧式建筑商业街(江汉路步行街)、人工重塑的欧式建筑步行街(光谷

步行街)以及融入中式风格创新表现的欧式建筑商业步行街(楚河汉街)。从这样的

一个时间脉络上,本文分别对三条步行街进行了艺术性与功能性上的分析与研究:

艺术性调查分析包括了步行街临街建筑立面灯光照明中的装饰性的表现手法以及在

此基础上形成的城市光环境的表现形式两个大类,并以表格的形式对分析的结果进

行了阐释;功能性的调查则是从灯具类型、光源类型、照度、能见度与明视度水平、

设计方式和照明方式六个小类进行了分类的统计分析。

本文对调研的结果分别进行了质性的归纳研究(艺术性调查)和量化的单因素

方差(ANOVA)分析,从而归纳了三条步行街在照明环境设计上所存在的一些共性

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理论层面的探讨,并尝试提供一些针对性的设计策

略来予以解决,最后尝试构建一个理论关系图来对其进行说明。

关键词:照明设计 商业步行街 建筑立面 设计策略

I

Abstract

Urban pedestrian streets are often located in the most prosperous core area in many cities, which

always become a city’s business card of themselves cultures, economies and even political factors.

Architectural façade of the pedestrian street was the most intuitive composition of urban culture theme,

which combines art and technology to project the appearance of urban culture from both spiritual and

material perspectives.

Lighting played a vital role for the commercial pedestrian street facades both in the day and night.

In the daytime, the building façade structure, lines and even details of decoration were reflected better

by the good light. However, artificial lighting remodeled the pedestrian street facades in the night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color, light, art and technology, which was completely different form the

daytime to reflect the city’s cultural images. Based on this theory, the research investigated three typical

European pedestrian streets of Wuhan City, which included the art (spirit) and functional (material) two

levels. From the time clue, such three streets included Jianghan Road Pedestrian Street (which had a

hundred years of history), Optical Valley Pedestrian Street (which has been completed since 2009) and

Chuhe-Hanjie Pedestrian Street (which built in 2012) respectively. They were representative of the

developed of European architecture of a context in Wuhan City: a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legacy of the

European-style pedestrian street (Janghan Road Street), an artificial remodeled European-style

pedestrian street (Optical Valley Pedestrian Street) and a innovational European-style pedestrian street

combined with Chinese style (Chuhe-Hanjie Pedestrian Street). Hence, the research analyzed and

studied these streets from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aspects: the analysis of horizontal direction

(artistic survey) includes two major categories of the urban lighting culture and the decorative

expression of the lighting respectively, and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are explained by forms; the analysis

of vertical direction (functional survey) includes six subclasses from the type of fixtu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the illumination, the visibility and apparent visibility, the design method and the lighting

method to make a classify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results of the above research were qualitatively summarized (artistic survey) and one-way

factor variance analysis (ANOVA). Thereby, some problems of lighting environment design in these

street were summed up. Finally, some theoretical aspects of these issues have been discussed to try to

II

find a solution. At the same time, a theoretical model diagram will be built to illustrate solution

strategies and methods.

Key words: Lighting Design, Commercial Pedestrian Street, Architectural Façade,

Design Strategy

III

............................................................................................................... I

ABSTRACT ....................................................................................................II

1 绪言 ............................................................................................................. 1

1.1研究背景 ............................................................................................... 1

1.2研究范围与内容 ................................................................................... 2

1.2.1研究范围界定 .................................................................................... 2

1.2.2研究内容 ............................................................................................ 2

1.3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综述 ........................................................... 3

1.3.1国内相关领域研究现状综述 ............................................................ 3

1.3.2国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综述 ............................................................ 4

1.4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6

1.4.1研究的目的 ........................................................................................ 6

1.4.2研究的意义 ........................................................................................ 6

1.5论文主要的研究框架 ........................................................................... 7

2 相关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8

2.1商业步行街建筑立面照明的基础理论 ............................................... 8

2.1.1商业步行街与城市文化形象 ............................................................ 8

2.1.2建筑立面与商业步行街主题塑造 .................................................. 10

2.1.3夜间照明的塑形能力 ...................................................................... 11

IV

2.1.4结合武汉市的地缘性思考 .............................................................. 13

2.2商业步行街建筑立面照明的艺术形式 ............................................. 14

2.2.1城市光环境的表现形式 .................................................................. 14

2.2.2构成元素的分析 .............................................................................. 15

2.2.3设计手法及其原则的分析 .............................................................. 16

2.3建筑立面照明的调查研究方法 ......................................................... 18

2.3.1建筑立面照明艺术性的调查研究方法 .......................................... 18

2.3.2建筑立面照明功能性的调查研究方法 .......................................... 20

2.4本章小结 ............................................................................................. 21

3 武汉市三大欧式商业步行街建筑立面的调查研究 .............................. 23

3.1武汉市江汉路步行街建筑立面照明的调查研究 ............................. 23

3.1.1建筑外立面照明艺术性的调研分析 .............................................. 25

3.1.2建筑立面照明功能性的调研分析 .................................................. 27

3.2武汉市光谷步行街建筑立面照明的调查研究 ................................. 30

3.2.1建筑外立面照明艺术性的调研分析 .............................................. 31

3.2.2建筑立面照明功能性的调研分析 .................................................. 34

3.3武汉市楚河汉街建筑立面照明的调查研究 ..................................... 36

3.3.1建筑外立面照明艺术性的调研分析 .............................................. 38

3.3.2建筑外立面照明功能性的调研分析 .............................................. 41

3.4本章小结 ............................................................................................. 42

V

4 调研结果的分析与探讨 .......................................................................... 44

4.1调查研究结果的分析研究 ................................................................. 44

4.1.1江汉路步行街建筑立面照明的调查结果分析 .............................. 44

4.1.2光谷步行街建筑立面照明的调查研究分析 .................................. 46

4.1.3楚河汉街建筑立面照明的调查结果分析 ...................................... 48

4.1.4三大欧式步行街建筑立面照明的调查研究结果的综述 .............. 49

4.2调查研究中的共性问题归类总结 ..................................................... 50

4.2.1艺术性中的共性问题归类总结 ...................................................... 50

4.2.2功能性中的共性问题归类总结 ...................................................... 52

4.3本章小结 ............................................................................................. 53

5 建筑立面照明环境设计策略理论关系图的建构 .................................. 54

5.1建筑立面照明设计艺术性的建构策略 ............................................. 54

5.2建筑立面照明设计功能性的建构策略 ............................................. 55

5.3理论关系图的建构 ............................................................................. 57

5.4设计策略的实践应用 ......................................................................... 59

5.5本章小结 ............................................................................................. 61

6 娄底市春园步行街建筑立面照明设计实践 .......................................... 62

6.1项目背景 ............................................................................................. 62

6.2方案总体构思 ..................................................................................... 62

6.2.1总体平面布局图 .............................................................................. 62

VI

6.3立面整体照明设计 ............................................................................. 63

6.3.1立面照明色彩控制 .......................................................................... 63

6.3.2立面照明整体效果 .......................................................................... 64

6.4重要节点照明设计 ............................................................................. 64

6.4.1商业街主入口建筑立面照明设计 .................................................. 64

6.4.2商业街住宅区建筑立面照明设计 .................................................. 65

6.5本章小结 ............................................................................................. 65

7 结论 ........................................................................................................... 67

致谢 ................................................................................................................. 69

参考文献......................................................................................................... 70

附录1(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72

附录2(功能性调查统计详表) ................................................................. 73

附录3(楚河汉街第一街区调整方案) ..................................................... 77

VII

1 绪言

1.1 研究背景

商业步行街是一个城市空间中商业功能最为集中的公共空间区域,伴随城市社

会、经济等诸多因素对城市空间和结构施加影响而产生的不断变化,城市的商业步

行街也随之进行着不断的演变与调整。封闭性较强的商业步行街出现从很大程度

[1-3]

上改善了商业化街道中的安全性问题,同时又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街道商区中的零售

业;既能够作为消费购物的场所,又是供人休闲的游憩空间;此外,商业步行街的

独特建筑风格很容易成为代表城市人文、城市风貌环境的标志性地区之一

[4]

商业步行街良好的步行环境能够有效改善汽车的干扰和污染,使人们得以充分

享受步行环境所带来的便利度和舒适感,从而在一个轻松良好的步行环境中能够使

商务、购物活动充分发展,得以促进消费,让城市步行街商业区得以发展。联合国

[5]

人居署在其发布的城市设计导则《致力于绿色经济的城市模式——城市密度杠杆》

Urban Patterns For A Green Economy: Leveraging Density中阐述了商业步行活动

街道(activity street)的主要作用1)它能减缓交通而使步行和骑车更具吸引力;

[6]

2)街道的商业功能与街道活动的数量紧密相关;3)街道适宜步行的程度决定了

街道活动的程度;4)商业步行街的日常活动通常在使用率最高的地带,即人潮车

流最繁忙的道路沿线最频繁。此外,良好的城市步行环境的创建能够营造一个良好

的活动空间提供给人们在工作之余的锻炼,从而减少人们因饮食以高蛋白高热量为

主,而容易患高血脂和高血压的病状

[5]

光学技术的发展使商业街的照明设计也得以大力发展,人为的灯光艺术能够成

为建筑环境美化的极具感染力的工程照明早已成为我们生活环境中无法或缺的一

[7]

部分,且伴随着照明技术的发展,照明能够得以满足人们在不同方面的不同需求

[8]

建筑作为商业街的主体构成物,无疑是这一工程的重点表现对象,这也使得商业街

主体建筑的外立面也在夜间享有了特殊的建筑艺术的表现形式。

建筑照明主要用于宣传目的始于上个世纪20年代初,并沿用至今,有时甚至被

滥用,以期引起人们的关注,但不容忽视的是照明设备的安装应符合建筑本身的美

学价值,不管其目的是广告宣传还是展现建筑的风采对于建筑的照明,最佳的方

[9]

1

案是与建筑结构进行紧密结合。从都市景观的角度来看,照明的建筑有助于形成城

市地标;从行人的尺度来说,对建筑的照明有助于找到入口。通过使用人工灯光

[10]

对建筑外立面营造出来的照明环境决定了观看者感知场所的方式,光和阴影、色彩

和动作的通用组合设计能够某种程度上唤起观者产生与照明内容相同情愫

[11]

随着城市与商业街的发展,商业街照明的作用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从最初的照

亮慢慢转化为在夜间改善街区环境形象、突出商业功能的一个重要手段。许多商业

街,通过丰富文化内涵,优化照明设施,增加绿化、小品、喷泉、座椅等改变该街

区大环境;良好的商业街照明,不但可以改变城市形象,也能激发商业街活力

[12]

1.2 研究范围与内容

1.2.1 研究范围界定

本文所研究的范围主要涉及到了商业步行街建筑外立面的照明艺术的不同组成

部分,以下从大至小的关系分别对商业步行街、商业步行街建筑外立面及其照明艺

术三个相关的概念进行研究范围的界定与解析:

商业步行街:这里涉及到的商业步行街限定为路面上可以设计雕塑、小品、绿

化、景观、座椅等,安装适宜的照明设施,为顾客和游人提供了较为舒适优雅空间

的街区,是具有购物、休闲、娱乐、餐饮、旅游等综合功能的场所

[12]

商业步行街建筑立面:这里主要是指商业步行街的建筑与外部环境空间相接合、

接触的界面,以及其外部的肌理形象与构成形式,或是建筑由内而外的空间界面的

装饰细部极其组合类型的统称,从功能上可以将建筑单体五个立面分为沿街立面、

背街立面、屋顶三大类,在本文中主要涉及到的建筑立面主要是指沿街立面。

[13]

商业步行街的建筑立面照明艺术:商业步行街照明一般分为四个层次,分别为

地面层照明(包括底层商店的灯箱、交通信号和橱窗照明等)、中层门面和标识照明

(包括霓虹灯、投光灯和灯箱等)户外显示屏照明以及顶层店名及大型广告照明(包

括轮廓线照明、霓虹灯店名照明以及大型户外广告照明)

[12]

1.2.2 研究内容

通过对本文研究中所涉及到的商业步行街、商业步行街建筑外立面及其照明艺

术分别所进行的范围界定,能够进一步明确本文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对于本文

2

所涉及到的照明艺术的构成范畴,日本照明学会在《空间设计中的照明手法》一书

1

中将照明艺术的构成方式划分成两个大类:一类为针对功能性照明的构成(改变空

间视觉);一类为以装饰和艺术观感为主的照明构成(打动人心)。这两类构成方

[14]

式均是基于照明艺术构成本身进行的划分,因而与上一节商业街步行街建筑外立面

的照面艺术基于建筑结构层次的分层有所区别,本文对所涉及的研究内容的分类则

是二者的结合。

因此,本文的研究内容可以概述为以下两个部分:一是武汉市商业步行街建筑

外立面照明艺术的功能性照明研究,另一则是其照明艺术的装饰性照明研究。研究

区域主要是选择武汉市三个人流最为集中、规模最大,同时最具代表性的三个商业

步行街区的建筑外立面照明艺术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分别是光谷步行街建筑外立

面灯光照明艺术、江汉路步行街建筑外立面灯光照明艺术和楚河汉街建筑外立面灯

光照明艺术。

1.3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国内相关领域研究现状综述

对国内文献综述的目标是梳理建筑立面照明艺术研究的发展历程,明确照明艺

术在建筑立面研究中的重要性和意义。通过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

平台和超星检索发现三个数据库对关键词建筑立面&照明设计&商业街(商业建

筑)进行了文章、书籍的检索,并查阅其参考文献目录。经由元分析,共有3本书

2

13篇文献被纳入了综述之中。

综述结果依据时间脉络可以归纳成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照明的起步与发展阶段:国内城市照明设计的起步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

初,上海于1989年在外滩建成了中国第一个泛光照明的方案Flood lighting program

这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个由政府主导的城市照明方案。荣浩磊等人认为1989-1999

[15]

十年间为中国城市户外照明的初始阶段(the beginning stage,这一阶段城市户外照

明的主要目标是照亮(brighten up城市区域,使城市看上去更加生动和有活力

1

[]照明学会等.空间设计中的照明手法[M]. Mingxuehui ZhaoYiwen SuiLixin Zhang等译: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

2

这里所做的元分析主要通过专业术语的界定(如建筑立面、照明设计、商业街、商业建筑、照明手法等),根

据不同文献的时间、研究目的、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最后的研究结论进行了文献取舍,这里所纳入文献综述的

书籍和文章均来自于2005年以后。

3

more vivid and lively1999-2005年间则是中国城市夜景照明设计快速发展的

[15]

时期Spread throughout这一时期内明亮的照明不仅美化了城市的夜景Beautify the

city nightscape)并且促进了商业和旅游业,同时也改善了城市的生活质量

[15]

2、夜景照明功能性的应用:基于相似的理念,施美芬等人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

研究了夜景照明工程在学校重点工程中的应用,从表现手法、体现建筑风格和灯具

类型的选择等方面对夜景照明方案的选择进行了分析。一些学者从建筑立面的构

[16]

造设计与功能性照明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建筑立面构造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如杨春

宇等人从建筑景观照明的一般常用方式、建筑立面照明标准、建筑立面投光照明简

化计算方法和建筑景观照明基本原则等方面分析并阐述了高层建筑外立面景观照明

设计的诸多考虑因素。此外,李勋栋等人在建筑立面构造方式分析的基础上加入

[17]

了材料与建筑模式的考衡,对建筑外立面LED照明建筑化应用进行了研究

[18]

3、城市文化与艺术形式的融入: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之上,近些年的研究侧重于

从美学(艺术效果)的角度来探讨建筑立面照明设计的设计原则。韩永红等人分析

了中式、欧式、现代建筑的不同类型的照明性格,在此基础上尝试建立了针对不同

类型建筑立面照明设计的设计原则。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更多的体现在应用现代新

[19]

媒体技术来进行综合照明的研究上,如林怡等人分析了基于LED照明技术的建筑外

立面媒体立面设计,阐述了LED作为一种照明技术已是照明领域最具数字化媒体特

征的技术,如何与传统的建筑立面材料相结合来进行媒体立面设计。此外,叶世

[20]

琴以K5武汉万达广场大型商业建筑的媒体立面为例分析了灯光媒体的建筑表达方

案,分析了如何使建筑立面的照明艺术化效果得以加强,使建筑外立面的整体表皮

在视觉上形成既有差异又相互关联的统一体

[21]

上述研究分别从城市夜景照明的发展、建筑外立面构造功能性照明设计、建筑

外立面照明艺术化(美学)照明和新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对建筑立面照明进行了不

同类型、不同方向的研究,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研究成果。但所有被列入综述范围

内的研究几乎都缺乏结合多方面综合考虑的研究,尤其是当进一步讨论到功能性照

明与艺术化照明二者之间的关系时,这种欠缺显得尤为明显,这些研究基本都侧重

于某一个单一的方向而未能对建筑外立面的照明设计进行全面、综合的权衡与研究。

1.3.2 国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综述

对国外文献综述的目的是了解国外该领域在不同阶段针对不同问题所取得的成

4

果,通过时间线的梳理来明确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基于超星检索、Elsevier

ScienceDirectWily Online LibraryWeb of Science (SCIA&HCISSCI)SpringerLink

eJournal五个外文数据库对关键词“Façade Lighting & Building Surface Lighting &

Architectural Lighting”进行了期刊文献与书籍的检索,元分析结果表明,共有7本书

15篇文献被纳入了综述范围。

国外的照明设计发展的时间脉络与国内的发展相类似,但相比较而言更加有特

色与侧重点:

1、初始阶段:兴起于上世纪的70年代,由于资源短缺的促发,该时期的照明工

业领域取得了相当大的技术进步;与此同时,城市的夜生活也有了巨大的变化

[22]

戴维·埃甘(MD Egan)等人在《建筑照明》Architectural Lighting)一书中分

析了建筑物外部被照亮所带来的好处:从都市景观的角度来看,照亮的建筑有助于

形成城市地标;从行人的尺度来说,对建筑物的照明有助于找到入口。同时,他们

3

进一步指出建筑物外部照明的最佳方案是与建筑结构进行紧密结合

[23]

2、艺术与技术结合阶段:克雷斯塔·范山顿(Santen Christa Van)从建筑材料的

角度出发研究了建筑外立面的照明设计,他认为建筑外立面的灯光照明应作为建筑

本身材料的一部分,使建筑物在夜间也能讲述自己的故事,表明建筑格局、建设情

况和建筑本身最为重要的关注点。路易斯·克莱尔(Louis Clair)从艺术剧本的视

[24]

角下研究了城市夜间照明环境中建筑外立面的照明艺术效果,他认为建筑物外立面

的照明应和周围的环境相融合形成独特的照明情境,照明效果创造出来的环境包含

了简单的光的特征,它们组合成一个可识别的系统,用数字、象征、标识和图形符

号形成图表,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照明脚本

[22]

3、城市文化与灯光艺术结合阶段:日本照明学会根据不同建筑立面照明的构成

方式总结出了两大类不同类型(改变空间视觉和打动人心)的照明,并进一步细分

成了28种不同的照明设计手法。面出熏等人则进一步利用不同的绘画视觉关系来

[14]

分析建筑外立面的照明设计,根据不同的视觉效果将其划分为渐变、对比、超环境、

层次、瞬间、功能、着色、闪耀、顺序和标志等更具针对性的建筑外立面照明构成

方式

[25]

上述这些国外学者对建筑外立面灯光照明艺术的研究基本都偏重于从环境(情

境)的角度来理解灯光照明的构成方式与设计手法,相较于国内的研究显得更为均

3

Egan M. David, Olgyay Victor. Architectural lighting: McGraw-Hill2002.

5

衡和全面,但几乎所有这些学者的研究都是基于各自所在国家的情况所进行的特定

研究,针对性较强,没有涉及到其他国家的情况,普遍适应性显得较差。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的目的

综上所述,论文通过对武汉市三个主要商业步行街区建筑外立面夜景照明艺术

进行调研研究的主要目的可以总结为以下两点:

1)针对实际的情况,借鉴国外相对较为均衡和全面的研究方法来分析所选研

究区域的步行街商业建筑外立面夜景照明的灯光设计方式与表现手法,归纳其主要

的设计构成方式;

2)综合国内对步行街商业建筑外立面照明现存问题的研究,基于分析的结果

进一步讨论所研究区域所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一些理论上的建议,并

尝试构建一个理论关系图来对此进行阐释希望能为未来的此类设计去提供一些参考

的意见。

1.4.2 研究的意义

基于本文的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将综合环境、城市文化与灯光艺术形式三个

方面,以情境的角度出发,将商业步行街建筑外立面的照明视为一种城市夜间艺术

与城市夜间形态整体的一部分,从多学科交叉的角度来对其进行研究。

这一研究对于中国城市的发展与建设将有着一定程度上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国很多城市的“亮化工程”作为城市照明自我表现性的一种外在体现,“过亮”“过

花”等城市泛光污染使得对一些城市中的公共街区、公共空间等的夜间环境造成了

很大的破坏。因此,从综合环境(情境)的角度出发去审视、分析这些公共空间

[26]

(本文主要是商业步行街)中建筑外立面照明设计的影响也是能够给中国城市的建

设和发展,尤其是夜间环境照明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依据。此外,本文尝试构建的

理论关系也将从理论层面来说明商业街建筑立面照明设计的系统设计过程,为进一

步探讨商业街建筑立面照明中现存的问题提供理论层面上的依据。

6

1.5 论文主要的研究框架

7

2 相关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2.1 商业步行街建筑立面照明的基础理论

2.1.1 商业步行街与城市文化形象

城市发展过程的特质性与系统性决定了城市文化风貌与形象的发展与变化,是

一个建立在城市特殊基础资源之上的新的城市发展理论体系。刘易斯·芒福德曾

[27]

在《城市发展史》中指出:“一座城市的规模和复杂程度与它所集中和流传的文化的

规模与复杂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

[28]

城市文化是长期以来由城市的物质基础、生活文化、风俗习惯、社会习俗、地

质条件、气候环境诸多因素等综合作用,并经由城市特质化和系统化提炼而成。中

国国际城市主题文化设计院付宝华院长认为城市主题文化的形成原理具有以下几种

重要因素:1)自然地理因素,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的不同是造成城市外在表现形

式不同的主要因素;2)历史文化,一座城的文化基础需要漫长的历史演化与积淀,

不同的地域文化会形成不同的城市文化和风貌;3)特质和功能,社会制度和结构

形态的变化会带来不同的城市性质与功能,不同的城市文化、城市社会结构和形态

特征会发挥出不同的城市特质与功能,城市不同的性质与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

城市与众不同的特征

[27]

古代中国的街道于周代时期产生,在封建时期的古代基本上按《周礼·考工记》

的规则来营造城市的空间形态,依据前朝后市的特点布置。封建王朝历史上

[29-31]

赫赫有名的宋汴梁相国寺,迄今仍然在开封相国寺周围有各种商业性质与业态的商

业街道、小商品卖场、露天空间、说书摊和各式小吃,吸引了无数不同年龄的市民;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见图2-1对北宋汴梁街道各种公共活动进行了具

体、详细且生动的描绘,公共街道中发生着各式各样的活动,从而形成人来人往、

繁荣无比的浓郁生活环境,除了有集中的商场和手工作坊以外,还集中出现了酒楼、

剧场、茶楼、饭馆、马戏杂耍等多种场所。而至明清时期,城市的中心区域就已经出

现了类似现在的繁华中心商业区,如北京的钟鼓楼、东安市场等地。宗教也是影响

[29]

商业步行街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城市的商业街道常常与道观寺庙相结合,形成院落

围合型的商业区,如南京夫子庙、苏州观前街等,这种院落型商业街也提供了多维度的

8

活动空间。鸦片战争结束之后,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一大批西方建筑技术也

[29]

随之传入中国,对原有的商业体制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沿海沿江城市的一系列租界

的形成,形成了近代商业步行街的雏形:如上海的南京路和淮海路,武汉的江汉路

和天津的和平路等,而内陆城市的商业街仍基本维持封建性质的原有形态。现

[29-31]

代商业建筑的主要类型之一就是商业步行街,这也是社会不断发展和城市规划与设

计理论不断更新的结果。地处城市中心区域的商业步行街区,由于其优越和独特的

地理位置逐渐演化成城市历史文化积累和传承的核心区域,且常常由于其繁荣的经

济地位和文化地位从而成为城市或区域的标志,成为城市文化风貌与形象的代表

[32]

之一。此外,形成于19世纪初的上海南京路步行街,以其四大著名环球百货商店:“永

安”“先施”“新新”和“大新”在二十世纪初期成为号称“十里洋场”、灯红酒绿

的上海最繁华的商业街,并延续至今。这些例子都足以表明从历史文化角度出发的

城市整体形态,因其内在商业与文化的结合而显得生机勃勃,城市商业步行街作为

城市肌理与城市风貌的象征已经成为了城市文化与主题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2-1 宋清明上河图局部图(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

城市商业步行街通过展示城市的历史建筑特色、文化建筑底蕴,让外界能够充

分了解到城市独特的精神气质,与众不同的城市品格和非凡的城市魅力。城市商业

步行街能够从空间形态、属性、逻辑、结构等方面形成一种对城市文化形象的营销

与推广,从精神形态、文化形态、经济形态和建筑形态上来对城市文化形象进行塑

造,成为城市对外推广的一张文化、建筑、经济与商业的名片。

9

2.1.2 建筑立面与商业步行街主题塑造

建筑群立面外观的整体形象是体现城市商业步行街文化与主题最为直观的方

式,如果说城市商业步行街是城市文化肌理的重要构成部分,那么建筑立面则是城

市商业步行街文化肌理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建筑立面的外观对于商业步行街的

主题塑造来说显得尤其重要。

从历史与传统上看,艺术化的形式与建筑立面系统而有机的融合方式通常都是

借助于壁画、雕塑、工艺美术等艺术手法来实现的,这既使建筑能够承载并再现特

定的民俗风情文化,同时也使建筑的审美意义得以体现,从而实现了功能性和精神

性的高度统一。对于城市商业步行街而言,这些附着于建筑立面的艺术形式与建

[33]

筑形成了有机整体,艺术形式在建筑技术、材料、表皮、空间形态、地域文化等方

面介入了城市商业街的建筑,突显了艺术的独特魅力,成为建筑群主题风格形成的

重要因素。商业步行街中的建筑立面包括硬性条件和软性条件互相依存的两个方面:

硬性条件是指物质、物理因素,是有形的条件,包括建筑入口、建筑墙体、建筑屋

顶、建筑门窗、建筑外部周边环境等构成元素的设计;软性条件则涉及建筑风格、

建筑美学、文脉内涵等,它是建筑精神内涵的集中体现。这些因素的组合方式决

[34]

定了建筑立面的风格,从而进一步确定了商业步行街的建筑风格。因此,建筑立面

艺术形式的不同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商业步行街的不同主题。

从商业步行街的发展来看,建筑立面上所携带的历史文化印记对商业步行街主

题风格的最终成型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存在时间年限较长的步行街往往依托于现

有的历史建筑群来进行发展,在对传统的历史文化建筑加以保护的同时,引入商业

的元素,形成商业片区从而使其重新焕发活力。例如,武汉市的中山大道江汉路步

行街(见图2-2)就是依托武汉民国政府时期大量的租界建筑群发展而成,对建筑立

面的保护与更新,以及对租界时期历史建筑文化的重新定义与宣传,使其成为了武

汉市的城市文化名片之一,时至今日,依然是武汉市最为繁华的商业地段之一。此

外,城市的发展更新与对城市文化的定位也对商业步行街的建筑立面风格做出了要

求。重新构建新的建筑立面来营造新的步行街主题文化成为了目前城市发展的主流

趋势之一,例如成都的太古里商业步行街区就是将传统中式建筑的元素融合现代的

材料(玻璃幕墙)与技术(钢结构)来营造新的文化地标,在创新中延续城市文化

的发展脉络。

10

2-2 江汉路步行街建筑立面图(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2.1.3 夜间照明的塑形能力

灯光在白天和晚上都扮演着某种角色,在夜间它则会强调光线和它所产生的效

果上。夜间照明被国际照明委员会(CIE)称为“夜间室外城市景观装饰照明”

[9]

Exterior Lighting for the Decoration of the Night time Urban Landscape,这一说法特

别突出了“室外城市”与“景观装饰”等词,一方面界定了了“城市夜间照明艺术”

的专业范围是以室外为限的城市外部空间照明,另一方面强调了“城市夜间照明艺

术”的主要功能性作用是装饰性照明。简而言之,夜间城市照明艺术即是通过不同

的灯具类型和光源类型类来塑造城市的夜间形象,展现城市在夜间独特的照明魅力,

从而为人们在夜间活动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12]

这一概念的定义对于商业步行街来说也显得同样重要,良好的商业街照明,不

但可以改变城市形象,也能激发商业街的活力。由于商业街是一个城市的中心点和

亮点,对商业街的夜间照明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美化景观形象和促进经

济发展,还可以展示商业街本身乃至整个城市的建筑特色和城市文化与风貌,体现

出整个城市的特色。李文华在《建筑与景观照明设计》一书中总结了商业街照明的

作用:1)改善街区环境形象,突出商业功能,提高经济效益;2)减少商业街及

其周边的交通事故;3)减少犯罪率,提高治安水平

[12]

对于商业步行街中的建筑立面来说,夜间照明对其有着几近重新塑形的意义。

建筑立面的照明不是简单的将夜间白昼化,而是利用不同的现代照明技术和艺术形

11

式,对建筑立面进行光与色的视觉再创作,在满足功能性照明的前提下提升城市夜

间照明环境的品质,在夜间满足城市对城市文化形象宣传的需要。例如,南京秦淮

河夫子庙步行街利用不同形式的夜间照明实现了不同于白昼的光影艺术效果,使十

里秦淮的江南美景得以在夜间再现(见图2-3利用照明效果很好地宣传了城市的文

化形象。

2-3 南京秦淮河夫子庙步行街夜景图(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从上图可以看出来,由下至上的投光照明、对建筑细部和轮廓的照明以及廊道

的内透光照明共同构成了秦淮河的魅力夜景。根据国际上通用的建筑物外立面照明

方式(国际CIE标准、北京照明学会、日本照明学会和北美照明学会的通用标准)

对商业步行街建筑立面重新塑形的夜景照明主要可分为以下四种方式来表现:

1、投光(泛光)照明:即用投光灯直接照射建筑物立面,这一照明方式能够有

效的显示出建筑立面的全貌,并能够将建筑体感、装饰色和材料以及装饰构造细部

都有效地呈现出来

[7]

2、轮廓照明:这主要是采用单个光源、霓虹灯、串灯或LED光源等轮廓灯勾绘

建筑轮廓,以表现或者突显出建筑立面的轮廓和主要线条,一般搭配投光照明能够

取得较好的照明效果;

3、内透光照明:这一照明方式是利用室内光线向外透射形成照明效果的建筑夜

景照明方式,对于玻璃幕墙以及外立面透光面积或外墙照面反射比低于0.2的建筑,

宜采用内透光照明

[12]

4、装饰照明:这一照明通常出现在有重大节日等特殊场所和特殊时段,主要是

12

营造出热烈、欢快、富于戏剧化的喜庆气氛,利用灯饰装点建筑物,加强建筑物夜

间表现力的照明方式

[35]

2.1.4 结合武汉市的地缘性思考

武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和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发祥地,清末洋务运

动刺激了武汉工业兴起和经济发展,使武汉成为近代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武汉的

城市商业步行街的发展也同样带着明显的历史文化的印记,江汉路步行街的形成与

汉口的租界建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汉口租界是英、俄、法、德、日和比利时等多国租界的统称。20世纪初的汉口

已经成为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国际大都市,被誉为“东方芝加哥”,而这一时期遗

留下来的历史建筑,则成为了武汉市城市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江汉路步行街正

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得以发展并繁荣至今,上百年的历史租界建筑所反应出来的是武

汉市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所拥有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一部分。江汉路步行街建

筑立面强烈的租界建筑风格真实的反映出了武汉市的城市地域文化与城市主题风

貌,而商业元素的注入则为这些历史建筑带来了新鲜的活力,使其得以延续其生命

力。

城市的发展与定位决定了在其自身文化保留的同时,必然要注入新的动力来推

动其向前发展。在2009年至今陆续完工并投入使用的世界城光谷步行街就是这样的

一个典型,各式人工重新建构的欧式建筑反映出武汉市自身城市文化定位的发展与

需求。一个崭新的欧式商业步行街不仅能够带来新的商业活力,同时也表明城市对

自身文化更新的一种需求与创新。之后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万达中央文化区(楚河汉

街)更是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保留原有租界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楚河汉街的建筑

立面融入了楚文化的中式地域元素,并很好的结合了现代的玻璃幕墙和钢结构等新

材料与新技术,使其成为了武汉市城市文化的再一次创新与飞跃。

从时间的发展脉络上来说,江汉路步行街、光谷步行街和楚河汉街三者完成了

一次武汉市城市文化的更替(见图2-4这三条步行街的夜景照明从而也成为了武汉

市城市文化形象在夜间的展现,它们成为了塑造武汉特色的城市夜景文化和传播光

环境的有效手段。但对于这三者的夜间照明来说,是否能够较好的在夜间展现武汉

市的夜间城市文化,并对城市的光环境进行传播与展示,目前仍较少有研究涉足,

而这就是本文希望通过对其三者的调研来重点关注的问题。此外,本文也希望通过

13

调研来找出这三条步行街的夜间照明中现存的问题,并通过分析与探讨从设计层面

来找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

2-4 武汉市商业步行街中城市文化时间轴线图(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2.2 商业步行街建筑立面照明的艺术形式

2.2.1 城市光环境的表现形式

不管是何规模的城市建设,商业街总是出现在主要的核心区域或中心区域。所

以,夜间照明艺术不单能改善城市环境、突显城市文化风貌以及促进经济发展,还

能够展示商业街建筑本身甚至城市整体的地域或文化建筑特色

[12]

光线放大了都市城镇内部的微细差异,让同质空间产生不同的面貌,并为不同

的都市定位其性格。都市空间的物质皮相透过光线而产生转相抽离,物质的抽象化

则提供了情绪转换、情境联想与幻想的空间。城市的灯光照明可以锻造空间的连续

性,打开视觉的另一层穿透性,同时也能接触与阐明声音的维度,打开自身的客观

性。如前文所述,城市照明环境会反映出特定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因此即使是

比邻的城市也应该充分依据自身的特点来营造自身独特的城市照明环境。例如,武

汉市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决定了武汉市的灯光照明应该突出大江、大湖、大

武汉以及百年汉口租界文化的城市底蕴与特色,而如今又被定位为建设国家中心

城市,这与周边的长沙和南昌等同属中部的城市是截然不同的。范世福等人从城市

光环境营造理念的角度总结了高品位城市光环境的一些普遍表现形式

1

1

范世福在《论城市照明的光环境发展方向》一文中详细描述了城市光环境的内涵和特色,并进一步指出了在

营造高品位城市光环境中如何由俗到雅提升城市文化品质形象的六种具体表现形式,这里所列举的是与商业步

行街建筑立面照明相关的前四种表现形式。

14

1“光”与的结合:利用的对比和层次来营造灯光的意境,这

就如国画一样,处理好笔墨与留白的关系,给人留无限遐想;此外,好的光影结合

还能给城市“遮丑扬美”(将白天城市建筑立面出现的一些外观瑕疵利用给遮蔽

起来)

2“景”和“情”的关系:灯光不仅能够造景,更是能够作为一种引发共

鸣和情感的手段,应确定适当文化深度的主题及其表现手法,巧妙地利用光影、色

彩、明暗的分布、对比和变化营造引起联想、遐思甚至触景生情的灯光艺术效果;

3“单体”与组合的关系:城市建筑立面灯光的营造不仅要对单体进行塑

造,更要对组团的建筑群、街道建筑区域或城市区域作整体构思,避免形成支离破

碎的灯光效果,如同国画艺术讲究浓淡相衬、黑白对比,善于营造整体诗化意境;

4)灯光与环境相协调:城市夜间的环境照明应做到不同区段对应不同的照明

特色,应使行人能够在特定区段的环境中感受到不同的灯光效果,才能引发行人在

不同环境中与光色的共鸣

[36]

2.2.2 构成元素的分析

吴蒙友等人认为商业步行街建筑外立面灯光环境的构成应遵循点、线、面的构

成方式这样的灯光构成方式借助于不同类型的电光源清晰了商业街建筑外立面的

12

轮廓,以区别于周围的地域,使街道的形状规模完整明确的直观体现国家行业标

[7]

准《城市夜景照明设计标准(JGJ/T163-2008》中规定了商业步行街夜景照明设计的

基本原则从构成元素上来说,商业步行街建筑外立面照明设计应包含商店店头、

[37]

橱窗、广告和标识等内容。郝洛西等人认为建筑物的外观照明、店头、橱窗、标识、

3

广告的灯光均对商业步行街的整体光环境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李文华在《建

[35]

筑与景观照明设计》一书中进一步地概述了商业街建筑外立面照明应包含的几个方

1

吴蒙友和殷艳明在《城市商业街灯光环境设计》一书中认为商业街灯光环境的基本要素由点、线、面的方式构

成,这里的点指的是建立形象、构成形象的基本组成单元看成是以某一知名的“点”作为主题灯光的地域;“线”

亦指由夜间灯光照亮的连接道路,其本身就是线的组合,它们连接了不同的点,构成了以空间网络为主的道路体

系;而“面”则是指由上述“点”和“线”交织起来所形成的网络,从而形成了面——景区。

2

《城市商业街灯光环境设计》一书中大致介绍了几种主要构成商业街灯光环境的电光源,分别是:白炽灯、卤

钨灯、密封光束灯泡(PAR灯)、霓虹灯、高压汞灯、金属卤化物灯、高压钠灯和低压钠灯等。

3

《城市夜景照明设计标准(JGJ/T163-2008》中规定了商业步行街照明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有助于创

造一个安全舒适的购物环境和休憩场所;2)商业步行街的出入口以及街内的商店店头、橱窗、道路、广场、公

用设施、广告和标识均应设置照明;3)商店建筑立面设置照明时,既要有个性,又要和店头、橱窗、广告和标

识以及旁边的建筑物的照明和谐协调;4)商业步行街照明的概念设计应和商业步行街的总体设计同步进行。照

明设计师应和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密切配合进行整体照明设计,商业步行街的各种室内外照明应融为一体;5

商业步行街照明应以人为本,满足行人的需要。

15

面:1)建筑物立面照明;2)建筑物底部的橱窗照明;3)建筑物中部的商家标

牌门面照明;4建筑物上部大型广告照明此外,荷兰学者克雷斯塔·范山顿Christa

1

van Santen认为建筑立面照明环境的和谐性由建筑物受照的照度、色温和光色决定,

并同时取决于光源的方向和显色性,还取决于被照表面材料的反射系数和颜色(如

木质、砖、玻璃或是合成纤维等),所有这些都是建筑外立面照明设计构成元素的一

部分

[24]

综上所述,本文所涉及到的商业街建筑外立面照明艺术的构成元素可大致总结

成以下几点:1)不同类型的电光源;2)建筑物的外观照明(主要指外部轮廓)

3)建筑物的底层照明(主要指橱窗照明和店头广告标识照明)4)中层商家标

牌和门面照明;5)顶层大型户外广告照明等。

2.2.3 设计手法及其原则的分析

所谓照明设计,虽是对于光的设计,但设计的并不是“光的视觉效果”而是“空

间的视觉效果”

[14]

根据设计手法的不同,吴蒙友等人总结归纳了商业步行街建筑外立面照明常采

用的三种方式(见表2-1:泛光照明、轮廓照明、内透光照明和装饰照明。日本照

[7]

明学会根据因光线而使建筑空间的“视觉效果”得到改变的案例总结了16种能够改

变空间视觉的照明设计手法,并进一步根据光线照明对人的感知效果总结归纳了

[14]

12种打动人心的照明设计手法。这些照明设计手法以视觉和行为为中心对照明设计

2

的作用进行了详细说明,理解这些关联,会让人们更加信服以提高空间功能为目的

的照明设计

[14]

李文华从艺术规律和美学法则的角度认为建筑物夜景照明的设计手法应遵循以

下两点原则:1遵循建筑艺术规律,主要是遵循统一、变化和协调三个主要的规律,

在设计手法上应充分考虑建筑夜景作为城市夜景的主体地位,使建筑夜景在艺术的

层面上得到升华;2)符合建筑美学法则,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建筑体型的几

何关系法则、建筑形态美的主从法则、对比和微差法则、均衡和稳定法则、韵律和

1

李文华. 建筑与景观照明设计[M].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4. P194.

2

日本照明学会在《空间设计中的照明手法》一书中总结归纳了28种照明设计手法,分别是16种改变空间视觉

的照明手法:视觉明亮、视觉轻松、视觉开敞、创造韵律、视觉繁华、集中视线、强调目标、明示入口、强调流

线、明示领域、过渡空间、内外联络、表示象征、表示宣传、为城市创造标志和街道一目了然;以及12种打动

人心的照明设计手法:迎接、引导、预防绊倒、感觉舒畅、感觉愉悦、促进亲密对话、支持桌面工作、感觉安心、

孕育恋情、吸引人坐下、反应行为和配合自然规律。

16

节奏法则、比例和尺度法则、空间渗透和层次法则以及建筑群的空间序列法则。此

1

外,克雷斯塔·范山顿(Christa van Santen)从城市夜景整体光环境的角度总结了建

筑物夜景照明设计手法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1)建筑的特色之处和值得关注的

部分必须被照亮;2)整体感必须得到保持,不能使人们的注意力被细节处的照明

而分散;3)立体效果有时可以被加强;4)建筑是关于空间和体积的作品,所以

不仅是外墙需要照亮,深度也应该得到加强;5)楼体的照明必须采取比较和缓的

方式,否则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就会受到破坏

2

2-1 建筑外立面照明方式的特点及适用场所

3

照明方式 适用场所

泛光照明

显示建筑物体形,突出它的全貌,层次清

楚立体感强

突出建筑物外形轮廓,不能反映它的立面适用于桥梁及较大型建筑物,

特点 可作为泛光照明的辅助照明

适用于表现反射度较高的建筑

轮廓照明

内透光照明

在某些情况下效果很好,并节约投资,适用于玻璃窗较多或大面积

方便维修 的玻璃幕墙、标志、广告等

装饰照明

主要是营造出热烈、欢快、富于戏剧化这一照明通常出现在有重大

的喜庆气氛,利用灯饰装点建筑物 节日等特殊场所和特殊时段

综上所述,遵循上述所列照明原则且适用于商业步行街建筑外立面照明设计的

手法可以归纳成两种主要的方式:1)基于功能性的照明,即根据建筑物整体结果

所进行划分的泛光照明、轮廓照明和内透光照明三种主要的照明方式;以及(2)基

于视觉和行为的照明(装饰照明),即日本照明学会所归纳的28种照明设计手法以及

在此基础上所构建形成的城市光环境的表现形式。在构成元素、设计手法及其原则

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对本文所涉及的调查研究方法进行归纳与阐述。

1

李文华. 建筑与景观照明设计[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4. P111-P112.

2

Van Santen Christa. Light zone city: Light planning in the urban context: Walter de Gruyter, 2006. P78.

3

表格来源:转引自吴蒙友,殷艳明. 城市商业街灯光环境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P34

17

2.3 建筑立面照明的调查研究方法

2.3.1 建筑立面照明艺术性的调查研究方法

商业步行街建筑外立面照明从视觉装饰美学的角度上改变着人们对于都市夜景

的认知。基于商业街建筑外立面照明艺术构成元素的分析,调查对象的功能性照明

的构成元素将主要包含广告灯箱照明、显示屏照明、店面橱窗照明、建筑轮廓灯饰

照明、商店门口店名及标识照明等方面,因此,研究所涉及的三个商业街建筑立面

功能性照明大致分为三个方面:1建筑立面照明;2建筑物底部的橱窗照明;3

建筑物中部的商家标牌门面照明。由于调研对象主要为建筑外立面,因而景观设施

及过渡空间中的广场照明等公共设施与公共空间照明等情况将不被纳入调查。

通常来说,有几种方法可以对建筑外部进行装饰性的照明,例如掠射灯照明、

泛光照明、内透光照明及勾边照明。在商业街建筑外立面的照明中,上述几种方法

被经常使用,并根据不同的建筑形式与商业环境营造出不同的灯光效果。在本文研

1

究所选的三个商业步行街建筑立面照明中,依据实际情况,从日本照明学会所归纳

总结的28种照明设计手法中选择了一些主要适用于商业步行街建筑外立面照明的装

饰性照明手法(改变空间的视觉环境以及打动人心)来对所选区域进行装饰性照明

层面的调研分析,并依据照明手法的特点、表现形式和颜色倾向来进行了分类的统

计分析。

以下为所选的6种改变空间视觉环境的装饰性照明手法

2

1)创造韵律:利用光源本身和反射材料的排列,改变空间的节奏快慢和随意

性。在实际案例中,设计者在墙面上沿窗户等距设置投光灯,用向上投射的方式,

让光有节奏的重复产生出较强的韵律感,并借助建筑材料本身的特性来柔和光线。

2)视觉繁华:用光源外露的霓虹灯具和极具装饰性的枝形吊灯来营造出美丽

繁复的灯光效果。商业步行街中在一些建筑外立面的阳台或窗台处利用霓虹灯的密

集排列与散布来对建筑的造型进行强化,创造出与日常不同的视觉空间效果。

3)明示入口:在建筑入口处设置照明,具有引导指示,确保行走效率和提高

1

戴维·埃甘和维克多·欧尔焦伊在《建筑照明》一书中指出,掠射灯能够有效突出建筑物的细节;泛光照明可

以为大面积的表面提供均匀的照明;自内而外的重点照明可以利用现有的窗户和天窗来照亮外部立面元素,在商

业街建筑中主要表现为各式橱窗;勾边照明利用像霓虹灯或光纤这样的发光的线光源,凸显建筑物的边缘,从而

展示出建筑的主体。

2

引述来源:[]照明学会等.空间设计中的照明手法[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P47-P80.

18

安全性以及迎宾作用。案例中大多数建筑入口利用内部的照明来明示入口,或设置

过渡性的入口的空间用光线来强化空间来起到迎宾的功能。

4)强调流线:利用光来从视觉上转换分出路径的方法,有效提高引导效果。

在商业步行街的建筑立面中,主要利用灯带来进行勾边照明,使建筑的轮廓在夜间

清晰展现,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并从横向上强化对行人的引导。

5)表示象征:在建筑表面或内部灵活使用光的形态和分布、依靠光的颜色,

或者还可以照亮本身就具有高度象征意义的建筑物,进一步突出建筑的特点。

6)表示宣传:提高文字信息和符号的视觉认知性,将广告与建筑结合使建筑

和构筑物看起来更美。文字灯箱是商业步行街建筑立面信息宣传的最主要手段,各

商店的入口都有着属于自己独特的艺术化文字灯箱来强化自身的可识别性和认知

性。同时,依据研究所涉及到的实际情况也从以行为为中心的打动人心的装饰性照

明手法中选取出了以下4

1

1)迎接:沿道路行进方向设置的照明能够有效引导行人,玻璃的通透性能够

使建筑的内部光透出来从而提升建筑内部的可视度与关注度。

2)引导:利用光的连续性使流线和方向更具辨识度。在实际的案例中,主要

表现为在建筑立面之下设置等距的地灯,引导行人往前行进,并凸显引导地的光亮

程度。

3)感觉愉悦:利用照明消除空间感、制造明亮的活动氛围、形成对比鲜明的

非日常灯光,以达到提升建筑的愉悦感的目的。

4)预防绊倒:照亮台阶差,确保行走的安全性,以提高路面的辨识度。一般

通过在踏面边缘的两侧制造亮度差异,从而明确台阶差,清楚照亮一部分起到提醒

注意的作用。

在上文所列的十种方式中可以发现两种手法中存在着一些相似与重合的地方,

对这些部分进行合并与整理后,从视觉装饰美学来分析建筑立面照明艺术性的装饰

手法可以归纳成以下六种:创造韵律明示入口(包含了预防绊倒)强调流线(包

含了迎接与引导)表示象征表示宣传感觉愉悦(包含了视觉繁华)。而这可以

与建筑立面的四种照明方式形成对应关系:1)泛光照明(投光照明)对应创造韵

律;2)轮廓照明对应明示入口和强调流线;3)内透光照明对应表示象征与表示

宣传;4)装饰照明对应感觉愉悦。

1

引述来源:[]照明学会等.空间设计中的照明手法[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P81-P105.

19

2-2 建筑立面照明艺术性的调查方法表

调查部分 构成部分

装饰性表现手法

创造韵律、明示入口(包含了预防绊倒)、强调流线(包含了迎接

与引导)、表示象征、表示宣传和感觉愉悦(包含了视觉繁华)

1“光”与的结合;2“景”与的关系;3“单体”

组合的关系;4)灯光与环境相协调

光环境表现形式

此外,根据第一张文献综述中所述的面出熏等人从绘画视觉关系的层面用建筑

立面照明来表现城市文化的构成方式,建筑立面照明艺术性中展现城市文化的构成

手法主要包含以下六种:渐变、对比、层次、着色、闪耀和标志。结合范世福归纳

的城市光环境表现形式,这可以进一步表述成四类主要的艺术文化形式,即:1光”

的结合对应对比和层次;2“景”的关系对应渐变与着色;3“单体”

组合的关系对应标志;4)灯光与环境相协调对应闪耀。综上所述,城市商业

街建筑立面照明艺术性的调查分析方法主要可以归纳成装饰手法的表现与城市文化

的表现两个主要部分(见表2-2

2.3.2 建筑立面照明功能性的调查研究方法

对城市中的建筑物进行外观照明,目的是多重的,如象征性、认知性、安全性

和标志性等;但是,不管何种目的,唯有醒目的和具有创意的照明设计才能愉悦人

们的观感,使用最少的投资,获得人们的赞许。从功能照明的角度来说,建筑物的

高度、形态以及屋顶的造型会对建筑物立面的照明方式产生影响,而这主要是受到

光源类型和灯具类型的限制。这些限制通过影响照明方式从而最终影响建筑立面整

体的照度、能见度与明视度。

照明效果创造出来的环境包含了简单的环境光的特征,它们组合成一个可识别

的系统。依据上述构成元素与设计手法的分析,这一可识别的系统从商业功能使

[22]

用的立场来说可分为照明材料和照明项目两个部分。照明材料包括灯具和光源两个

方面,照明项目则包括照度、能见水平、明视度、设计和方式等五个方面。因此,

从功能照明的角度出发,本文对所选研究区域的三个商业步行街建筑外立面灯光照

明设计所进行的功能性照明也主要基于上述所说的这些方面。通过现场的调研与观

20

察记录,并利用法国建筑照明设计师 Louis Clair 所提供的照度对比图示表(见表

1

2-3)能够得出关于照度、能见度水平和明视度等其他方面的信息。

2-3不同照度的对比图示表

2

2.4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通过分析现有对城市文化、城市商业步行街以及夜景照明等相关主题

的文献和研究,综述了城市商业步行街与城市文化形象之间的关系,并重点阐述了

建筑立面对于商业街主题风格形成的重要性。此外,通过对夜景照明塑形能力的详

述,进一步厘清了夜间照明对于城市商业步行街的重要性,概括的描述了建筑物立

面照明的主要方式。基于上述的基础,本章进一步深入探讨了武汉市的地缘城市文

化及其与光影照明艺术之间的关联性。

本章是对第一章文献综述的深化与扩展,是从城市文化形象塑造的层面进行了

理论的综述,为进一步的调查研究构建了理论部分的基础。此外,本章主要通过分

析现有的文献和研究,综述了商业街建筑外立面照明艺术设计中城市光环境的表现

1

法国建筑照明师Louis Clair《建筑与城市的照明环境》一书中利用三个嵌套的正方形作为照度对比符号来可

视化不同的照度强度。三个正方形分别代表背景(环境)、被照明的物体(建筑外立面)以及被照明物体可见的

表面开口(如建筑物的窗户等),其照明程度用中间填充的白、灰色或黑色方块来表示。

2

表格来源:转引自路易斯·克莱尔. 建筑与城市的照明环境[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P67.

21

形式、构成元素及其主要的设计手法,是对第一章文献综述以及第二章理论基础综

述的深化与扩展。同时,依据综述的理论基础,本文根据研究区域所处地理位置的

商业步行街建筑外立面照明艺术的实际情况,综合国内外的前沿理论,选取了与之

相适应的调研分析方法。本文后续所进行的实地调查研究所采用的分析方法与归纳

整理方法均以此作为调查分析的依据。

22

3 武汉市三大欧式商业步行街建筑立面的调查研究

3.1 武汉市江汉路步行街建筑立面照明的调查研究

武汉市江汉路步行街位于武汉汉口中心地带,南起沿江大道,贯通中山大道、

京汉大道,北至解放大道,全长1600米;宽度为1025米,是武汉著名的百年商业

老街,也是“武汉二十世纪建筑博物馆”

本文涉及到的中山大道江汉路步行街主要是指20161228日重新开放、改造

后的江汉路步行街全街及中山大道步行路段(见图3-1依据建筑群和道路规划结构,

在中山大道江汉路步行街主要研究区域示意图中将该地块的建筑组团可以区分成四

大块沿中山大道建筑群、江汉路西侧建筑群、江汉路东侧建筑群1和江汉路东侧建

1

筑群2。根据建筑独栋连接的特性,本文对沿中山大道建筑群设定总编号为1,利用

字母与数字相结合的方式对其进行编码,得到1-A1-H八个连续排列的编码(见图

3-2;依此,设定江汉路西侧建筑群总编号为2,得到2-A2-K十一个连续排列的编

码(见图3-3;设定江汉路东侧建筑群1总编号为3,得到3-A3-G七个编码(见图

3-4;设定江汉路东侧建筑群2总编号为4,得到4-A4-K十一个编码(见图3-5

同时,依据上文所归纳的商业街建筑照明分类方法对所涉及的4个建筑组团的

2

地面层照明和上层建筑及标识照明分层次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类统

计,得出中山大道江汉路步行街建筑外立面功能性照明的调研结果。

3-1 中山大道江汉路步行街主要研究区域示意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1

图片来源:作者根据武汉市国土资源与规划局官方网站所列规划图纸自行绘制。

2

李文华. 建筑与景观照明设计[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4. P111-P112.

23

3-2 沿中山大道建筑群编码及调研建筑立面示意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3 江汉路西侧建筑群编码及调研建筑立面示意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4 江汉路东侧建筑群1编码及调研建筑立面示意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5 江汉路东侧建筑群2编码及调研建筑立面示意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4

3.1.1 建筑外立面照明艺术性的调研分析

根据本章对艺术性照明中装饰性表现手法的分析归纳与总结,从照明手法的特

点、表现形式和颜色倾向上,本文进行了照明装饰性表现手法的分析(见表3-4。相

比较于普通的商业街建筑外立面装饰照明,江汉路步行街区的建筑外立面装饰照明

明显种类较少。

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创造韵律的节奏性光源集中表现于沿中山大道建筑群建

筑外立面照明中(1-A1-B1-C1-E1-H;强调流线以及表现延展性的光源主

要出现在沿中山大道建筑群和江汉路西侧建筑群1的建筑外立面照明中(1-A1-C

1-D1-E3-B3-E;表明象征意义的光源主要在江汉路西侧建筑群2的建筑外立

面照明中(4-D4-E;明示入口、表示宣传的照明手法同样在沿中山大道建筑群、

江汉路东侧建筑群、江汉路西侧建筑群1和江汉路西侧建筑群2的四个建筑群的建筑

外立面中都呈现均匀分布的特点。

3-1 江汉路步行街照明装饰性表现手法分析表(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照明手法 建筑群编号 特点 表现 颜色倾向 图例

1

在沿中山大道

利用光源本建筑群外立面

1-A1-B1-C

身和反射材照明中表现为

料的排列,用投光灯沿建

改变空间的筑横向走向等

节奏快慢和距排列向上投

随意性 射,形成层层

递进的节奏感

黄、橙色为主 1-E1-H

创造韵律

在大门上设

置照明,具

店铺的入口空

间大多采用比

线,与外部的

比,起到一定

程度的引导作

黄、橙色为主 全部建筑群 示、确保行

明示入口

走效率和提

高安全性以

及迎宾作用

1

根据本章所述的装饰性表现手法,这里所列为在调研区域中所使用的全部照明手法,未能体现出的则不予列出。

25

照明手法 建筑群编号 特点 表现 颜色倾向 图例

1

利用光来从

视觉上换分

1-A1-C1-D出路径的方黄、橙为主,

主要是将灯带

沿建筑结构布

置形成连续排

列,突显出建

筑的流线感和

垂直感,并起

到一定程度的

引导作用

1-E2-C3-B法,在强化

3-E 结构的同时

强调流线

能有效提高

引导的效果

在江汉路步行

灵活使用光街建筑外立面

的形态和分的高层照明部

布、依靠光分,利用LED列颜色(蓝、

的颜色或照光源制造出具绿、黄、橙、

亮本身,凸有象征意义的红五类)

显建筑 光线效果,突

显品牌的特性

表示象征

3-C4-D4-E

提高文字信

息和符号的主要是利用灯

箱和霓虹灯来

对店铺自身的全部建筑群 性,将广告

与路灯结合

传,突显标识 使建筑看起

列颜色(蓝、

绿、黄、橙、

红五类)

表示宣传

来更美

续表3-1 江汉路步行街照明装饰性表现手法分析表

根据表3-1所列的分析结果,本文得以进一步对江汉路步行街照明艺术性中城市

光环境的表现形式得以进行统计与分析(见表3-2通过分析可知,对于城市光环境

艺术性的表现重点集中于沿中山大道建筑群和江汉路东侧建筑群两段,主要以

的结合和的关系为主,而单体组合的关系和灯光与环境相协

调两种方式则相对较弱。光环境艺术性重点表现的这两段刚好是欧式建筑群相对较

为集中的区域。对两个路段中利用不同的灯光形式来表现城市光环境对于江汉路步

行街自身夜间主题的凸显有着明显的增幅作用。

26

3-2 江汉路步行街照明光环境表现形式分析表(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表现形式 区域 特点 图例

这一表现形式主要位利用灯带和投光灯来

塑造对比和层次,使光于沿中山大道建筑群

与影层层相叠,营造出和江汉路东侧建筑群

意境丰富的灯光效果 的建筑立面照明中

“光”与的结合

主要位于沿中山大道

利用不同的灯具类型

为建筑立面制造

景,并与建筑前的景观

形成遥相呼应的关系

“景”与的关系

建筑群的建筑立面照

明中

单体的内透光与相邻

的建筑立面照明相互

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的

立面照明整体

主要位于沿中山大道

“单体”与组合的关系

建筑群的建筑立面照

明中

这种表现形式主要位

立面照明在满足功能

性照明需求的同时又

能与建筑及周边的环

境相协调,是建筑细部

的美感得到充分体现

灯光与环境相协调

于沿中山大道建筑群

和江汉路东侧建筑群

的建筑立面照明中

3.1.2 建筑立面照明功能性的调研分析

中山大道江汉路步行街建筑外立面照明艺术功能性照明的调查结果表明,灯具

类型主要包括:灯箱、壁灯、筒灯、显示屏、灯带、投光灯和射灯等类型;光源类

型包含:卤钨灯、LED和白炽灯三种类型;照度水平根据照度对比图分类主要可分

为强烈和中等两等,依此得出能见度水平和名都分类均为:高、中、低(或弱)三

等;设计类型包括:灯、灯+灯带、灯+投影、单独投影、灯+显示屏、灯+投影+灯带

27

和灯+投影+灯带+显示屏等类型;照明方式则有内发光、直接照明、半直接照明、间

接照明、向上投射和向下投射等方式类型,并同世界城光谷步行街一样,根据组合

方式数量的多少分为单一方式(1种)、简单组合方式(2种)和复合方式(3种及由

以上)三种照明组合方式。

根据分类调查的结果,本文依次进行了分类的百分比统计。从灯具类型统计(见

3-3)来看,灯具类型在四个调查区域中主要集中于灯箱(33.3%51.6%56.1%

56.7%)和灯带(18.5%21.2%6.3%16.7%)和投光灯(25.9%21.2%25%

16.7%;从光源类型统计表(见表3-4)来看,光源主要集中为LED50%65.3%

60%68%)和白炽灯(31.8%26.9%40%24%;照度统计表(见表3-5)显示

照度水平在地面层的照度主要倾向于中等(75%54.6%85.7%81.8%,沿中山

大道建筑群和江汉路西侧建筑群1在上层建筑照明中强烈与中等的比例趋向于均衡

(各50%另外两个街区(江汉路东侧建筑群与江汉路西侧建筑群2在上层建筑照

明层依然主要表现为中等照度(83.3%83.3%;能见水平(见表3-7)在沿中山大

道建筑群、江汉路西侧建筑群12的地面层照明中主要表现为中(37.5%71.4%

54.5%)和低(37.5%14.3%27.3%,在江汉路东侧建筑群的地面照明中则表现为

高(45.4%)和中(或弱)36.3%,而在上层建筑照明中则各有所侧重:沿中山大

道建筑群倾向于高(50%)和中(37.5%,江汉路东侧建筑群和西侧建筑群1主要为

高(66.6%50%,江汉路西侧建筑群2主要表现为中(83.3%。明视度(见表3-8

在所有的地面层照明中类似于能见水平:沿中山大道建筑群和江汉路西侧建筑群2

要为中(37.5%54.5%)和低(37.5%27.3%,江汉路东侧建筑群和西侧建筑群1

主要为高(45.4%14.3%)和中(36.3%71.4%;江汉路步行街区的照明方式统计

表表明(见表3-6四个街区在地面层均倾向于单一方式50%36.4%71.4%36.4%

和简单组合(50%45.4%28.6%45.4%,四个街区在上层建筑层照明中的照明

方式有不同的倾向表现:沿中山大道建筑群主要为单一方式(75%,江汉路东侧建

筑群和西侧建筑群2显著表现为简单组合(66.6%66.6%,江汉路西侧建筑群1在单

一方式和简单组合上表现都比较均衡(各为50%

设计类型统计表(见表附2-6)表明四个街区的地面层照明设计类型主要集中于

灯(62.5%45.4%85.7%54.5%,此外四个街区在其他设计类型上还有一些不同

的侧重,在上层建筑层照明中四个街区有着明显不同的倾向:沿中山大道建筑群主

要为单独投影(50%)这一种类型,江汉路东侧建筑群主要为灯和灯+投影两种类型

28

(均为33.4%,江汉路西侧建筑群1主要为单独投影(50%、灯+投影(25%)和灯+

投影+灯带(25%)三种类型,江汉路西侧建筑群2则主要集中在灯、灯+灯带和灯+

投影三种类型上,且分布比较均匀(33.3%33.34%33.3%

3-3 江汉路步行街灯具类型统计表 3-4 江汉路步行街光源类型统计表

3-5 江汉路步行街照度统计表 3-6 江汉路步行街照明方式统计表

3-7 江汉路步行街能见度统计表 3-8 江汉路步行街明视度统计表

29

3.2 武汉市光谷步行街建筑立面照明的调查研究

武汉市世界城光谷步行街由西向东全长1350米,包含现代风情街、西班牙风情

街、意大利风情街、德国风情街、世界城广场、以及在建中的法国风情街,是武汉

当前最大的商业地产项目之一,也是武汉市的地标之一

1

3-6 世界城光谷步行街区主要研究区域示意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本文涉及到的光谷步行街区主要是指已建成的现代风情街、西班牙风情街、意

大利风情街和德国风情街四个区域(图3-6因世界城广场为室内购物综合体且法国

风情街尚在施工中,故此两个区域将不被纳入本文调查研究的范围之内。从世界城

光谷步行街区主要研究区域示意图中可以得知,该地块的建筑群依据由西向东的线

形结构可以清晰的划分成三大块:现代风情街、西班牙风情街以及德意风情街。根

据建筑独栋连接的特性,本文对现代风情街设定编号为1,对其利用数字加字母的组

合方式进行编码,可以得到1-A1-H八个依次排列编码(见图3-7。依此,对西班

牙风情街的建筑群设定编号为2,依次得到2-A2-F六个编码(图3-8;对德意风情

街的建筑群设定编号为3,依次得到3-A3-H八个编码(图3-9,并分别对其进行分

类统计得出功能照明的调研结果。

3-7 现代风情街编码及调研建筑立面示意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1

引述来源:武汉市世界城光谷步行街官方网站。

30

3-8 西班牙风情街编码及调研建筑立面示意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9 德意风情街编码及调研建筑立面示意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2.1 建筑外立面照明艺术性的调研分析

根据本文对照明装饰性表现手法所进行的综述与归纳,对世界城光谷步行街三

个街区的建筑立面进行了从照明装饰手法的特点、表现形式和颜色倾向进行了照明

装饰性表现手法的统计分析(见表3-9

从统计分析结果可知:创造韵律的节奏性光源主要位于现代风情街和德意风情

街(1-B1-G3-H3-G;强调流线和延展性的光源主要分布于德意风情街(3-B

3-D3-E表明象征意义的光源体现于现代风情街和西班牙风情街1-A1-C1-E

2-B2-C;使人心情感觉愉悦的漂浮感光源则主要位于现代风情街和西班牙风情街

1-B1-G2-C2-D;明示入口、表示宣传的照明手法则是在三个街区都呈现均

匀分布的特点。从颜色倾向来看,除却无法统计的表示象征、表示宣传和感觉愉悦

三种手法,其他照明手法所用颜色主要倾向于黄色、橙色和蓝色(偏白)三种颜色,

并少量的结合了其他的一些颜色,如绿色、红色等。此外,颜色的表现形式与装饰

性的表现手法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呼应关系,如利用较为稳重的光源颜色(黄、橙

色等)来营造规律性较强的表现形式(创造韵律、强调流线等等),而较为轻松的光

源色(红、绿、蓝色等)则与比较轻挑活跃的光源环境相匹配(表示象征、表示宣

传和感觉愉悦等)

31

3-9 光谷步行街照明装饰性表现手法分析表(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照明手法 建筑群编号 特点 表现形式 颜色倾向 图例

12

沿

同表3-1 黄、渐变色

重复、利用投光灯

沿

横向等距离排列

中,大多采用光线

装饰入口,显出入

口处的明亮感、突

出入口地面,起到

作用

创造韵律

1-B1-G3-H

3-G

明示入口

全部建筑群 同表3-1 黄、橙色为主

沿沿

1-E1-F2-A蓝(偏白)

3-B3-D3-E 连续排列,突显出黄、橙为主

用。

LED光源和显示屏

同表3-1

线

效果,使建筑显眼

突出

列颜色(蓝、1-A1-C1-E

绿、黄、橙、2-B2-C3-G

红五类)

强调流线

同表3-1

表示象征

1

根据第二章所述的装饰性照明手法,这里所列为在调研区域中所使用的全部照明手法,未能体现出的则不予列

出。

2

Louis Clair在《建筑与城市的照明环境》一书中根据CIE色度图标准将光的色彩粗分为蓝、绿、黄、橙、红五

类,这里采用的便是此分类方法。

32

照明手法 建筑群编号 特点 表现形式 颜色倾向 图例

12

广

箱为主,兼有广告

和照明的功能,赋

列颜色(蓝、

绿、黄、橙、

红五类)

表示宣传

全部建筑群 同表3-1

使

像、图形显示在建

筑表面

亮度和照明位置,

使

耀使

的华美感

的灯光

列颜色(蓝、1-B1-G2-C

绿、黄、橙、2-D

红五类)

感觉愉悦

续表3-9 光谷步行街照明装饰性表现手法分析表

此外,从表3-9所列的分析结果中能够进一步对世界城光谷步行街照明艺术性中

城市光环境的表现形式得以进行统计与分析(见表3-10。通过分析可知,对于城市

光环境艺术性的表现重点集中于西班牙风情街和德意风情街建筑群两段,这是古典

欧式建筑群最为集中的两个步行街路段。通过不同层次的光影效果,能够有效的帮

助这两个路段的建筑立面表现出自身建筑文化中的艺术造型感,如各式风格的柱基、

柱础的花纹与图案,建筑的尖顶和圆弧跨度结构等等。这也充分说明城市光环境光

谷步行街的夜间建筑立面照明中有着充分的体现。

3-10 光谷步行街照明光环境表现形式分析表(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表现形式 区域 特点 图例

这一表现形式主要位

向上布置投光灯来凸

显出对比与层次,用丰

富的光影叠加的效果

表现建筑自身的意境

“光”与的结合

于德意风情街的建筑

立面照明中

33

利用繁复绚丽的灯光

“景”与的关系

主要位于西班牙风情

街的建筑立面照明中

集中营造出一片

景,结合建筑自身的特

点成为一处休憩谈情

的绝佳之地

单体建筑与建筑组群

之间的内透光与建筑

立面照明相互补充,

成完整的立面照明

主要位于西班牙风情

“单体”与组合的关系

街和德意风情街的建

筑立面照明中

立面照明在局部表现

建筑轮廓与特色的同

时与后面的居民住宅

照明整体环境相协调

这种表现形式主要位

灯光与环境相协调

于德意风情街的建筑

立面照明中

3.2.2 建筑立面照明功能性的调研分析

根据本章前文所述,世界城光谷步行街区功能照明的调研对象包括了广告灯箱

照明、显示屏照明、店面橱窗照明、建筑轮廓照明、商店门口店名及标识照明等等。

依上文所述的分类调研方法,该区域的商业街建筑外立面功能性照明大致分为三个

方面:1)建筑物立面轮廓照明;2)建筑物底部的橱窗照明;3)建筑物中部的

商家标牌门面照明。这些类型既包括了光谷步行街底层商家自行设计的广告灯箱照

明和橱窗内透光照明,同时也包括建筑立面上层由设计方统一规划布置的投光灯、

灯带、筒灯等等类型的灯具类型和光源类型。根据对世界城光谷步行街建筑立面照

明功能性照明的调查结果来看,灯具类型主要包括:灯箱、筒灯、灯带、栅格灯、

显示屏、射灯、投光灯、壁灯和吊灯等类型;光源类型包含:卤钨灯、LED和白炽

灯等类型;照度水平根据照度对比图分类主要可分为强烈和中等两等,依此得出能

见度水平和名都分类均为:高、中、低(或弱)三等;设计类型包括:灯、灯+灯带、

+投影、单独投影、灯+显示屏和灯+投影+显示屏等类型;照明方式则有内发光、

34

直接照明、半间接照明、向上投射和向下投射等方式类型,并根据组合方式数量分

为单一方式(1种)、简单组合方式(2种)和复合方式(3种及由以上)三种。

据此,本文对调查的结果进行了分类的百分比统计。从灯具类型统计(见表3-11

来看,三个调查街区的灯具类型主要集中于灯箱38.2%37.5%35.4%灯带23.6%

15.6%16.2%)和显示屏(8.8%6.3%3.2%;光源类型统计表(见表3-12)显示

光源主要集中为LED62.5%50%48%)和白炽灯(12.5%41.7%48%)两种;

照度统计表(见表3-13表明照度水平在地面层照明层面均倾向于中等照度87.5%

83.3%87.5%,而现代风情街在上层建筑照明层倾向于强烈照度(71.4%,另外两

个街区(西班牙风情街与德意风情街)在上层建筑照明层依然倾向于中等照度

66.6%87.5%。能见水平(见表3-14)在现代风情街与西班牙风情街的地面层照

明中主要表现为高(12.5%16.6%)和中(75%83.4%,在德意风情街的地面照

明中则表现为中(37.5%)和低(或弱)50%,而在上层建筑照明中则各有所侧重:

现代风情街侧重于高(71.4%)和低(28.6%,西班牙风情街高(50%)和中(50%

比例均衡,德意风情街主要集中于中(50%,高和低则占比相同(均为25%;明视

度(见表3-15)在所有的地面层照明中均主要集中于中(87.5%83.4%50%,现

代风情街在上层建筑照明中集中于高(71.4%,西班牙风情街在该层次照明中高和

中占比相同(均为50%德意风情街则依然集中于中62.5%设计类型统计表(见

附表2-11显示三个街区的地面层照明设计类型主要集中于灯62.5%83.3%75%

在上层建筑层照明中则有不同的倾向:现代风情街主要为灯+灯带(57.2%)和灯+

显示屏(28.5%)两种类型,西班牙风情街主要为灯(50%)和灯+投影(33.3%)两

种类型,德意风情街则主要为灯+投影(37.5%)和单独投影(37.5%)两种类型。

3-11 光谷步行街灯具类型统计表 3-12 光谷步行街光源类型统计表

35

3-13 光谷步行街照度统计表 3-14 光谷步行街能见度统计表

3-15 光谷步行街明视度统计表 3-16 光谷步行街照明方式统计表

此外,照明方式(见表3-16在地面层倾向于简单组合62.5%66.7%62.5%

在上层建筑层照明中三个街区的倾向依然有不同的表现:现代风情街为单一方式

42.8%)和复合方式(57.2%,西班牙风情街为简单组合(83.3%)最为显著,德

意风情街则三种都比较均衡(分别为37.5%37.5%25%

3.3 武汉市楚河汉街建筑立面照明的调查研究

楚河汉街步行街区是武汉万达中央文化区的主要核心构成部分,位于武汉市的

核心地段,武昌区东湖和沙湖之间,地理位置相当于武汉市的几何中心;该街区分

为三个街区(第一街区、第二街区、第三街区),主要采用民国时期的仿欧式和折衷

主义的建筑样式并融入了现代主义所常用的玻璃幕墙等技术和材料,其鲜明的建筑

36

特色使其成为了武汉地标式的商业街。因而,其建筑立面的照明作为商业街夜间照

明的主要方式之一,应该既能满足照明功能的需求,又考虑其景观艺术效果。因

[38]

此,本文基于商业街功能照明和装饰照明的需求对该商业步行街进行了调研。功能

照明的调研包括照明的灯具类型、照明的光源类型以及照明方式;装饰照明的调研

则包括组成建筑装饰照明艺术表现形式的照明颜色与照明手法。

3-10楚河汉街主要研究区域示意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11楚河汉街步行街区第一街区编码示意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12 楚河汉街步行街区第二街区编码示意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13 楚河汉街步行街区第三街区编码示意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7

从万达中央文化区商业步行街(楚河汉街)的建筑分布示意图(图3-10)中可

以得知,第一街区这一部分的建筑群依据地块中央广场可以清晰的分为两大块。根

据建筑独栋连接的特性,设定第一街区建筑群的总编号为1对其用数字加字母的组

合方式进行编码,可以得到1-A1-H八个依次排列编码(图3-11。同时,根据商

业街建筑照明分类一般方法,本文对第一街区商业建筑外立面的地面层照明和上层

建筑及标识照明两个层次分别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类统计。依此,

对第二街区的建筑群设定总编码为2,得到2-A2-I九个编码(图3-12,对第三

街区的建筑群设定总编码为3,得到3-A3-H八个编码(图3-13,并依次分类统

计得出调研结果。

3.3.1 建筑外立面照明艺术性的调研分析

依照本文上述对照明艺术性形式与手法的分析归纳与总结,对三个街区的建筑

立面进行了从照明手法的特点、表现形式和颜色倾向进行了装饰性照明手法的统计

分析(见表3-17

3-17 楚河汉街照明装饰性表现手法分析表(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照明手法 建筑群编号 特点 表现形式 颜色倾向 图例

复、利用网格设置

1-E2-A2-B纵横距离相等的间黄、橙、蓝色

3-F 隔排列照明、自由为主

布光赋予柔和的氛

围和动感

创造韵律

同表3-1

用光线装饰入口,

照亮大门或者按照

大门的形状来设置

照明;用光线突出

入口处的地面,起

到间接引导

主;辅以其他全部建筑群 同表3-1

颜色

明示入口

38

照明手法 建筑群编号 特点 表现形式 颜色倾向 图例

将灯具沿路设置在

1-E1-G2-F

高处;将灯具设置

置,用嵌入式照明

和矮柱式照明连续

排列

黄色 3-A3-B3-C同表3-1

强调流线

3-D3-F3-G

兼有广告与照明功

绿、黄、橙、将图像显示在建筑

红五类) 表面

表示宣传

全部建筑群 同表3-1

能;赋予景观活力;列颜色(蓝、

利用LED所构成的

列颜色(蓝、1-A1-E1-F色、华丽的灯光,

绿、黄、橙、3-E3-F 使建筑外立面在黑

红五类) 暗中更显闪耀的华

美感

感觉愉悦

同表3-1

从统计分析的结果可知:用于引导方向的等距排列式地灯主要用于第二街区的

建筑外立面照明中(2-D2-I;创造韵律的节奏性光源也主要位于第二街区(2-A

2-B强调流线的引导和延展性光源主要分布于第三街区的建筑外立面照明中3-A

3-B3-C3-D3-F3-G;让人感觉愉悦的光源主要集中于第一和第三两个街区

的建筑外立面照明中(1-A1-E1-F3-E3-F;预防绊倒、照亮台阶差的安全性

光源则集中位于第三街区的建筑群外立面照明中(3-D3-G;明示入口、表示宣传

和迎接的照明手法则是在三个街区都呈现均匀分布的特点。从颜色倾向来看,除却

无法统计的明示入口和表示宣传两种手法,其他照明手法所用颜色主要倾向于黄色

和橙色两种颜色,并少量的结合了其他的一些颜色,如蓝色、红色等。

39

3-18 楚河汉街照明光环境表现形式分析表(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表现形式 区域 特点 图例

这一表现形式主要位

向上布置投光灯来凸

显出层层叠叠的光影

层次,表现出建筑自身

的意境

“光”与的结合

于第一街区和第三街

区的建筑立面照明中

利用繁复绚丽的灯光

“景”与的关系

主要位于第一街区的集中营造出一片

建筑立面照明中 景,结合建筑自身的特

点营造出一处“艺境”

单体建筑与建筑组群

“单体”与组合的关系

主要位于第二街区的之间的内透光与建筑

建筑立面照明中 立面照明相互补充,

成完整的立面照明

这种表现形式主要位

立面照明在局部表现

建筑轮廓与特色的同

时与后面的居民住宅

照明整体环境相协调

灯光与环境相协调

于第三街区的建筑立

面照明中

此外,从表3-17所列的分析结果中能够进一步对世界城光谷步行街照明艺术性

中城市光环境的表现形式得以进行统计与分析(见表3-18。通过分析可知,对于城

市光环境艺术性的表现在第一街区、第二街区和第三街区三个街区中都有所分布,

但是不同的建筑群呈现出了不同的光环境表现形式。光影效果层次的不同,决定了

建筑立面中的艺术造型与光影相结合的方式也不同,如不同层次的等距投光灯排布,

繁复华丽的灯带等,都是依据建筑立面自身的艺术与装饰特点来进行编排的。

40

3.3.2 建筑外立面照明功能性的调研分析

依据调查的结果,灯具类型主要包括:地灯、灯箱、壁灯、灯柱、投光灯、显

示屏、筒灯、灯带、聚光灯等类型;光源类型包含:卤钨灯、LED、白炽灯等类型;

照度水平根据照度对比图分类有:强烈和中等两等;依据照度水平得出能见度水平

和明度分类均为:高、中、低(或弱)三等;设计类型包括:灯、灯+地灯、灯+

柱、灯+投影、灯+显示屏、单独投影、灯+投影+显示屏等类型;照明方式则有内发

光、直接照明、半间接照明、向上投射、向下投射等方式类型,并根据组合方式数

量的多少分为单一方式(1种)、简单组合方式(2种)和复合方式(3种及以上)三

种照明组合方式。

据此,本文对调查的结果进行了分类的统计。从灯具类型统计的结果来看,三

个街区的灯具类型(见表3-19主要集中于灯箱32.4%40%27.7%壁灯18.9%

14.5%16.6%)以及投光灯(24.3%20%13.8%;光源类型统计(见表3-20)表

明主要光源为LED光源(41.9%45.1%55.5%)和白炽灯光源(41.9%38.7%

44.5%)两种;照度水平(见表3-21)在地面层和上层建筑照明两个层面均倾向于中

等照度(62.5%66.7%75%87.5%88.9%87.5%;能见度水平(见表3-22

在地面层主要表现为高(62.5%44.4%37.5%)和中(37.5%33.3%37.5%)两

个层次,上层建筑主要表现为中25%50%25%和低或弱50%37.5%62.5%

两个层次。

3-19 楚河汉街灯具类型统计表 3-20 楚河汉街光源类型统计表

41

3-21 楚河汉街照度统计表 3-22 楚河汉街能见度统计表

3-23 楚河汉街明视度统计表 3-24 楚河汉街照明方式统计表

明视度(见表3-23)在地面层主要表现为高(50%44.4%25%)和中(50%

44.4%50%两个层级,上层建筑主要表现为中62.5%50%25%和低或弱25%

37.5%62.5%)两个层次;设计类型(见附表2-17在地面层主要集中在灯(37.5%

55.5%75%和灯+投影12.5%11.2%25%上层建筑主要集中在灯+投影37.5%

62.5%25%)等类型;照明方式(见表3-24)在地面层和上层建筑均主要集中在简

单组合方式中(50%55.5%62.5%50%75%37.5%

3.4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从照明的功能性(包括灯具类型、光源类型、照度、能见水平和明视

度、设计类型和照明方式)和照明的艺术性(包括6种照明装饰性表现手法和4种城

市光环境的照明表现形式)两个大层面分析了世界城光谷步行街区、江汉路步行街

42

和万达中央文化区步行街区(楚河汉街)三个商业步行街建筑外立面的照明艺术设

计,并以列表的方式对照明艺术性的装饰性表现手法和城市光环境的表现形式分析

结果做了图表分类的统计说明、对功能性照明的分析结果做了百分比的统计说明。

这一章所呈现的分析结果将是第四章进行进一步探讨与分析的依据。

43

4 调研结果的分析与探讨

4.1 调查研究结果的分析研究

4.1.1 江汉路步行街建筑立面照明的调查结果分析

江汉路步行街四个街区的照明装饰性表现手法分析表表明,创造韵律的节奏型

光源在沿中山大道建筑群这个街区表现的最为集中,这与其本身的建筑结构与装饰

风格(民国时期建筑)息息相关,这种节奏性光源能够很好的体现那个时代建筑的

特点(对称、节奏感强);强调流线的排列和流线感光源也主要位于沿中山大道建筑

群的建筑外立面照明中,这同样也是为了突出建筑结构本身的流线感和垂直感;表

示象征的照明手法在江汉路东侧建筑群2的建筑外立面照明中有着比较明显的体现,

利用LED光源来制造出突显品牌特性与颜色的光源;明示入口和表示宣传等的照明

装饰手法在每个建筑群中都有所表现,一是突显出了建筑的特定结构,另一方面也

对店铺自身的品牌进行了宣传。

从城市光环境表现形式的分析表中可知,欧式建筑群相对集中于沿中山大道建

筑群和江汉路东侧建筑群,“光”与“影”的结合、单体与组合的关系在沿中山大道

建筑群与江汉路东侧建筑群的立面照明中表现的都较为充分,“情”“景”的关系、

灯光与环境相协调集中于沿中山大道建筑群的建筑立面照明中,光影叠加出来的对

比、层次等光影效果来凸显城市光环境与江汉路步行街的建筑风格。

江汉路步行街区的沿中山大道建筑群、江汉路西侧建筑群、江汉路东侧建筑群1

和江汉路东侧建筑群2等四个步行街区从灯具类型、光源类型、照度水平、能见度、

明度、设计类型和照明方式等方面在其功能调研分析的结果中都显示出明显倾向的

分项(表4-1每一列特征在四个步行街区中都各自有着主要的比例倾向。这里对四

个街区每一项占主要比例的、有分类的细化的指标进行了统计,在这其中,单项或

两项之和占主要倾向比例均大于百分之五十,以此说明其主要的特征。与此同时, 19

列主要项的分类细化指标按照从灯具类型到照明方式进行了列1至列19的顺序编码,

并对其进行ANOVA单因素方差进行显著性分析来检验沿中山大道建筑群、江汉路西

侧建筑群、江汉路东侧建筑群1和江汉路东侧建筑群2等四个步行街区在功能性照明

设计中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44

4-1 江汉路步行街建筑立面照明功能性调研结果统计分析表

4-2 江汉路步行街建筑立面照明功能性调研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表

江汉路步行街功能性照明统计结果的单因素方差(ANOVA)分析表(表4-2)表

明结果式中P-value=0.0000196080.05,从显著性概率看,P值<0.05,说明各组的

方差在a=0.05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即方差不具有齐次性,也就是表明,沿中山大

道建筑群、江汉路西侧建筑群、江汉路东侧建筑群1和江汉路东侧建筑群2等四个步

45

行街区在功能性照明设计中存在显著性差异。从表4-1和表4-2等两个表格中可以得

知,江汉路步行街四个街区的建筑外立面照明在灯具类型(主要差异类型为灯带)

地面层建筑照明的能见度(主要差异类型为高)、上层建筑照明的能见度(主要差异

类型为高)、上层建筑照明的明度(主要差异类型为高)和上层建筑照明的照明方式

(主要差异类型为单一组合)等功能性照明方面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4.1.2 光谷步行街建筑立面照明的调查研究分析

根据世界城光谷步行街三个街区的照明装饰性表现手法的分析结果来看,创造

韵律的节奏型光源主要位于现代风情街和德意风情街两个街区,这两个街区作为整

个光谷步行街区目前的主出入口,这种能够改变空间节奏快慢的光源能够给行人起

到较好的引导作用;营造视觉繁华的绚丽照明主要位于三个街区的中段(西班牙风

情街),利用繁复的视觉效果来吸引行人,使人驻足观望,并和景观设施进行了有效

的结合,为行人提供了一处观赏感较佳的休息场所;强调流线和表示象征的照明手

法均集中体现于现代风情街,在入口处尤其明显,这也符合现代风情街建筑群曲线

造型较多的特点,突显出了建筑的特定结构。

根据光谷步行街的城市光环境表现形式的分析表,西班牙风情街和德意风情街

都均匀分布着不同类型的欧式建筑群,“光”与“影”的结合、单体与组合的关系与

灯光与环境相协调都集中表现在德意风情街的建筑立面照明中,“景”与“情”的关

系集中于西班牙风情街的建筑立面照明中,而在现代风情街的建筑立面照明中对于

城市光环境的表现却鲜有。

此外,世界城光谷步行街功能调研分析的结果表明现代风情街、西班牙风情街

和德意风情街三个步行街区在灯具类型、光源类型、照度水平、能见度、明度、设

计类型和照明方式等方面都对某些主要的分项有着明显的倾向,如表4-3所示,每一

列特征在各自的步行街区中都占着主要的倾向比例。这里对三个街区每一项占主要

比例的指标进行了统计,在有分类的细化指标中,占主要倾向比例的相加之和均大

于百分之五十,以此说明其主要的特征。同时,对19列主要项的倾向进行按序从灯

具类型到照明方式进行了列1至列19的编码,并对其进行单因素方差进行显著性分析

来检验现代风情街、西班牙风情街和德意风情街三个步行街区在功能性照明设计中

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表(表4-4)表明结果式中P-value=0.000161

0.05从显著性概率看,P值<0.05说明各组的方差在a=0.05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

46

异,即方差不具有齐次性,也就是表明,现代风情街、西班牙风情街和德意风情街

三个街区在功能性照明设计中存在显著性差异。

4-3光谷步行街建筑立面照明功能性调研结果统计分析表

4-4 光谷步行街建筑立面照明功能性调研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表

综合表4-3和表4-4可知,三个街区的建筑外立面照明在灯具类型(主要差异类型

为投光灯)、上层建筑照明的能见度(主要差异类型为低或弱)、地面层建筑照明的

明度(主要差异类型为高)、上层建筑照明的设计类型(主要差异类型为灯+灯带)

47

和上层建筑照明的照明方式(主要差异类型为简单组合)等功能性照明方面存在显

著性的差异。

4.1.3 楚河汉街建筑立面照明的调查结果分析

从楚河汉街照明装饰性表现手法的分析结果来看,令人感觉舒适且视觉繁华的

照明手法集中于第一街区,营造出舒适、绚丽的视觉效果来吸引行人,符合第一街

区作为汉街商业街主入口空间的特征,即用密集绚丽的灯光效果来在夜间营造出夺

人眼球的入口空间灯光环境;引导方向和创造韵律的照明手法主要集中于第二街区,

符合第二街区作为中间段商业繁华聚集区的特征,以灯光的引导性和节奏感来使游

客愿意在此长时间进行停留;强调流线的照明手法主要集中于第三街区,也符合第

三街区作为最后一个街区对游客进行引导出街的功能化的特点,同时也是在一定程

度上用光线的横向流线型来代表空间在夜间一定程度上的延展性与导向性。

楚河汉街步行街的城市光环境表现形式的分析表表明,不同类型的民国风格的

建筑群在第一、第二和第三街区中都对城市的光环境有所反馈,“光”与“影”的结

合、单体与组合的关系、“景”与“情”的关系与灯光与环境相协调在三个街区的建

筑立面照明中都有所表现,这也与楚河汉街三个街区中不同类型的欧式、民国风格

建筑交替组合的方式相符合。

4-5 楚河汉街步行街区建筑外立面功能照明调研结果统计分析表

从楚河汉街步行街第一、第二和第三街区的功能调研分析的结果来看,三个街

区在灯具类型、光源类型、照度水平、能见度、明度、设计类型和照明方式等方面

都有着明显的倾向,根据表4-5所示,每一列特征在各自街区都占着主要的倾向比例。

这里对第一街区、第二街区和第三街区等三个街区每一项占主要比例的指标进行了

统计,在有分类的细化指标中,占主要倾向比例的相加之和均大于百分之五十,以

此说明其主要的特征。同时,对20列主要项的倾向进行按序从灯具类型到照明方式

48

进行了列1至列20的编码,并对其进行单因素方差进行显著性分析来检验三个街区在

功能性照明设计中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单因素方差分析表中,结果式中

P-value=7.44279>0.05从显著性概率看,P>0.05说明各组的方差在a=0.05水平上

没有显著性差异,即方差具有齐次性,也就是表明,三个街区在功能性照明设计中

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表4-6

4-6 楚河汉街建筑立面照明功能性调研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表

4.1.4 三大欧式步行街建筑立面照明的调查研究结果的综述

综合世界城光谷步行街、江汉路步行街和万达中央文化区步行街区(楚河汉街)

的建筑立面的照明调研结果来,三大欧式商业步行街在建筑立面照明的艺术性上(照

明装饰性的表现手法和城市光环境的表现形式)具有一些共同性:

1)创造韵律的节奏型光源在每个步行街的入口段都有所表现,所有建筑群的

入口均有通过装饰正门以及门周边正面部分来强调入口的迎接性光源;

49

2)明示入口和表示宣传的装饰性手法在三个步行街的每个建筑群都有所体现

和表示;在三个步行街的部分建筑群中各自有不同的显示效果,但基本都是利用光

的连续性使流线和方向更具辨识度;

3)强调流线的连续型光源在三个街区建筑结构比较特殊的建筑群中表现比较

抢眼,主要是为了突显建筑的特定结构;所有建筑群均都有一小部分建筑利用LED

光源和显示屏来营造出具有表示象征意义的光源效果;

4)三个步行街在都借助的结合、的关系、单体与组合

的关系以及灯光与环境相协调等表现形式不同程度的对城市的文化风貌和城市的光

环境作出了反馈。

此外,从照明的功能性来说,三个步行街的建筑立面的照明也都具有一些以下

的共同特征:

1)在灯具类型上主要都倾向于灯箱与灯带这两种类型;

2)在光源类型上大体量的使用LED光源与白炽灯相结合;

3)地面层照明和上层照明整体上均倾向于中等;

4)在地面层建筑照明的能见度和明度水平上表现为中等,上层建筑照明的能

见度和明视度也倾向于中等;

5)设计方式在地面层具有较强的共同性,都已单独的灯作为主要的照明设计

方式,而在上层建筑的外立面照明上则不具备明显的共同性;

6)照明方式在地面层和上层建筑的照明都倾向于单一方式与简单组合方式。

4.2 调查研究中的共性问题归类总结

4.2.1 艺术性中的共性问题归类总结

武汉市从时间轴上完整的三大欧式风格商业步行街:江汉路步行街、世界城光

谷步行街和万达中央文化区步行街区(楚河汉街)的建筑立面照明都在装饰表现手

和文化的表现形式上各有所不同,但从照明装饰性表现手法调研分析的结果和城市

光环境的表现形式分析的结果综合看来,三个步行街区在建筑立面的照明艺术性中

集中反馈出来一些共通的问题(见表4-7

1)各商业步行街区虽有各自整体统一的建筑风格,但在照明上没有设定的文

化风格,单纯的对亮度进行盲目攀比,色彩单一或杂乱;

50

2)各行业部门或商家独立设置照明,每一个建筑组群的独立建筑面都在照度

和灯光色彩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使行人感觉不良,缺乏较好的观赏感;

3)各商业步行街的门面标牌设置凌乱,门面标牌照明过于单一或陈旧;

4)缺乏体现城市的文化、历史、地域等特征;没能利用不同的灯具造型来展

示城市悠久深邃的历史或蓬勃发展的锐意创新。

4-7 武汉市商业步行街区建筑立面照明艺术性问题归类总结表

问题类型 具体表现 形成原因 图例

在照明上没有设定的文化单纯的对亮度进行盲目

攀比,色彩杂乱无章,风格,没能很好的体现建

缺乏有效的管理与规划 筑本身的文化特色

缺乏文化风格

每一建筑组群的独立建筑

商家自行设置独立的光

源环境而忽视了周边的

整体光源环境,从而带

来不良的光源观赏效果

灯光色差大

面都在照度与灯光色彩方

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标识灯箱在照度、造型

灯光色彩等方面缺乏有

商家门面标牌灯箱和霓虹效的管理,导致有些建

灯照明过于凌乱 筑外立面的门面标牌照

明过于单一或陈旧而显

得凌乱

灯箱标牌凌乱

没能表现出武汉市作为历

缺乏城市内涵

史名城的文化内涵感(码

头文化)也没能表现出城

市锐意创新的蓬勃感

对灯具的外观造型和灯

光色彩没有文化层面的

要求与管理

51

4.2.2 功能性中的共性问题归类总结

综合世界城光谷步行街、江汉路步行街和万达中央文化区步行街区(楚河汉街)

的建筑外立面功能性照明调研分析的结果来看,三个步行街区在功能性照明方面存

在一些共同的问题,可以总结归纳成以下几点(见表4-8

4-8 武汉市商业步行街区建筑立面照明功能性问题归类总结表

问题类型 具体表现 形成原因 图例

设计类型与照明方式受限而筑物的实际考虑,单一的

整体设计缺乏对不同建

统一规划而忽略了细节,缺乏变化,过度集中于灯箱

各种灯具和光源的配置这一单一的表现形式

不当

使用的光源过于密集从

单一形式照明

强烈的照明光束使得夜晚如而导致建筑外立面的照

度过于强烈,各路段照度同白昼一样,扰乱人体正常

差异过大,使行人感觉不的生物钟

人工白昼

荧光灯以及闪烁的彩色光源

LED光源的过度使用,

色混杂而缺乏有效的规

划和管理,商铺随意使用

各色的灯箱与霓虹灯

彩光污染

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溢散光、

眩光和反射光

1)从灯具类型、光源类型的统计分析结果可知,三大商业街的建筑外立面照

明均过度集中于单一形式的照明灯具与光源类型,使得设计类型与照明方式受限而

缺乏变化,此外,三个步行街在其内部各自的街区内的夜间灯光环境中可区分性相

对较低;

2)从照度、能见水平和明视度方面来说,三个步行街区的某些建筑群外立面

的照明倾向度偏向等值为高,表明这些建筑群外立面的照明设计所涉及的照明光束

强度偏高,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所谓的人工白昼;

3)从光源类型的倾向上来说,大量LED光源的使用表明三个步行街区的建筑

外立面照明中都存在着大批量使用的彩色光源。荧光灯以及闪烁的彩色光源构成了

彩光污染,这些污染由商业步行街的建筑物、店面和广告标志照明,尤其是照度很

强的霓虹灯、投光灯以及灯箱广告所产生的溢散光、眩光和反射光。

52

4.3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对武汉市三个典型步行街(世界城光谷步行街、江汉路步行街和楚河

汉街步行街)建筑立面照明的艺术性和照明的功能性的调研结果进行了分析,对照

明装饰性的表现手法和城市光环境的表现形式的调查结果进行了质性的描述性分

析,同时也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对三个步行街各自的功能性照明的调查

结果分别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各自的分析结论。在此纵向的基础上,本文横向对

三个步行街在艺术性和功能性调查结果做了一些共性上的总结,并依此归纳了一些

三个步行街在艺术性和功能性照明上共同存在的问题。本章所归纳总结的结论与问

题描述将是第五章构建武汉市商业步行街建筑外立面照明艺术设计理论关系图的依

据。

53

5 建筑立面照明环境设计策略理论关系图的建构

5.1 建筑立面照明设计艺术性的建构策略

上文通过调查研究的结果分析出了武汉市三大欧式商业街建筑立面照明设计艺

术性的四个主要问题:缺乏文化风格、灯光色差大、灯箱标牌凌乱和缺乏城市内涵。

而这些问题分别由不同的原因所引起,如单纯的对亮度进行的盲目对比、商家独立

设置光源而忽略周围整体环境从而造成了灯光文化风格的缺失与灯光色差过大而显

得凌乱;再比如各商家的标识灯箱在照度、造型灯光色彩以及灯具的外观造型缺乏

有效统一的管理而造成了灯箱标牌凌乱以及城市文化内涵的缺失等问题等等。

从商业步行街建筑立面的照明装饰性手法和城市光环境的表现形式的层面来考

虑,结合第四章中所论述的现存问题,调研所涉三个商业步行街的建筑外立面艺术

性照明所存在的问题(缺乏文化风格、灯光色差大、灯箱标牌凌乱和缺乏城市内涵)

可以由一些针对性的理论策略来尝试解决,见表5-1所示。

5-1 武汉市商业步行街建筑立面照明艺术性的建构策略表

名称 问题类型 针对性建构策略

尽量依据建筑物外立面的造型和材料来选择照明方式,同时明确

缺乏文化风格 建筑物本身的装饰图案,突出建筑的文化特色,超出建筑本身部

分的其他装饰物都不是必要照亮的

要尽量明确不同层次的观赏面,注意不同层次灯光的色彩、照度

灯光色差大 的协调,尽量从照度、色彩、照明方式等方面保持建筑物的外立

面整体观

照明艺

术性设

计策略

灯箱标牌凌乱 一致性的规范,尽量使各店家在外立面上保持较为统一的造型与

在灯光设计规划的最初阶段就应对灯箱标牌的造型、色彩等做出

色彩,同时应该控制彩色光的种类,不要取代建筑本身的特点

注重光影的韵律和节奏美,在建筑的水平或垂直方向有规律地重

缺乏城市内涵

复用光,使照明富有韵律和节奏感,并配合建筑本身的结构特征

来表现建筑自身的文化内涵与特色

54

综上所述,武汉市商业步行街建筑立面照明艺术性层面的设计策略可以遵循以

下几点原则:

1)应根据不同的建筑物外立面的造型和材料来选择不同的照明方式,如大平

面或立面使用投光灯照明(江汉路步行街的建筑外立面),造型优美的建筑物使用轮

廓照明,造型复杂的欧式建筑采用小功率多层多点照明(世界城光谷步行街建筑外

立面),大屏幕玻璃使用内透光照明或加上投光照射非玻璃部分(楚河汉街步行街)

显现整体建筑的形体美;

2)明确建筑物的远近观赏面,较近的观赏面多为临街建筑的正立面,因而应

当注意自下而上的三层灯光的色彩、照度相互协调配合,尽量达到格调一致;而较

远的观赏面是建筑物的中上层部分,照度、色彩、照明方式的选择要有整体意识,

做到与近观赏面协调有序;

3)建筑是关于空间和体积的作品,所以不仅是外墙需要照亮,深度也应该同

时得到加强,并且建筑外立面的照明必须采取比较和缓的方式,否则与周围环境的

关系就会受到破坏;此外,超出建筑本身装饰构造细部的图案,比如点、线或横线

都不是适当的

[24]

4)应适当控制彩色光的颜色种类,如果不同颜色的彩色光被过分使用,照明

本身就会取代建筑特色而成为行人关注的焦点和目标;

5要注重光影的韵律和节奏美,在建筑的水平或垂直方向有规律地重复用光,

使照明富有韵律和节奏感,并配合建筑本身的结构特征来表现建筑自身的文化内

[12]

涵与特色。

5.2 建筑立面照明设计功能性的建构策略

上文通过调研分析出了武汉市三大欧式商业步行街建筑立面的三个主要问题及

其形成的原因。例如,单一的规划与整体设计对建筑物实际的欠缺造成了单一形式

的照明;过度密集的光源导致了建筑外立面的高强度照度,从而形成了人工白昼;

LED光源的过度使用和对灯光颜色缺乏有效的规划和管理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彩光

污染。综合功能性照明涉及到的六个方面(灯具类型、光源类型、照度、能见度水

平和明视度、设计方式和照明方式)来看,三个商业步行街区的建筑外立面功能性

照明所存在的三个问题,可以从理论层面来提出一些尝试性的解决策略(见表5-2

55

如可以对建筑的特色之处和值得关注的部分照亮来弥补照明形式单一的问题,

而根据材料本身的特性来选择合适的照面照度可以有效的缓减人工白昼的问题等

等。综上所述,功能性照明角度的照明艺术设计策略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建筑的特色之处和值得关注的部分必须被照亮,同时,建筑外立面的整体

感必须得到保持,不能使人们的注意力被细节处的照明而分散

[24]

2)根据建筑物周围环境的亮暗和建筑物表面材料的明暗程度以及材料本身的

反射率来选择合适的被照面照度;

3)灯具应该安装在人们的视野之外,立面照明灯具的布置应尽量隐蔽,可以

布置在周边较矮建筑物的顶部,也可以在合适的地面位置专设35m与建筑和环境协

调的灯柱

[12]

4充分利用室内外的光源作为建筑外立面照明的补充,如室内入口处的灯光、

橱窗的照明、标识广告以及景观设施的照明等作为武汉市商业步行街建筑外立面照

明的补充照明来减少本身立面照明的投入;

5)高塔塔尖、高大建筑物的顶部等要适度提高亮度,强调色彩变化,既可起

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又可以对航空飞行起到警示作用

[12]

6)灯箱广告和建筑外立面的户外广告的照明应注意高功率泛光灯或闪烁的霓

虹灯是否会对周边的环境产生影响,应在设计初期进行评估;

7)注意控制商业街外立面照明造成的光污染和彩色污染。

5-2 武汉市商业步行街建筑立面照明功能性的建构策略表

名称 问题类型 针对性建构策略

建筑的特色之处和值得关注的部分应该予以照亮,并同时保持建

单一形式照明 筑外立面的整体感;提高高大建筑物或高塔塔尖顶部的亮度,利

用色彩与不同结构的搭配的变化来丰富照明形式

照明功

能性设

计策略

人工白昼

应该根据建筑物本身的材料特性(如明暗程度、反射率等)来选

择合适的照面照度;灯具布置的位置尽量隐蔽,在人们的视野之

外可以有效减少视觉上的不适,与建筑周围的环境相协调

充分利用室内外的光源作为建筑外立面的补充光源,减少彩光光

彩光污染

源的来源;在设计初期的策划阶段就应该注意高功率的霓虹灯是

否会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并对此做出评估

56

5.3 理论关系图的建构

这一节主要是根据上文所论述的情况,包括理论基础的论述、实证研究的分析

及其结果的讨论分析和现状问题的总结归纳,在此基础上来进行武汉市商业步行街

建筑外立面照明艺术设计理论关系图的建构,这一建构过程可以分成三个步骤来进

行论述:

1)根据第二章和第三章照明艺术理论基础的论述,步行街建筑外立面照明艺

术的基础理论构成主要包含三个部分,分别是:投光照明、泛光照明和轮廓照明。

对这三个部分分别设定为变量X1(投光照明)X2(泛光照明)和X3(轮廓照明)

这三者可以构成一个简单的关系图,即投光照明、泛光照明与轮廓照明三者

X1+X2+X3相互关联与组合能够初步的构成武汉市商业街建筑立面的照明艺术基

础理论图(见图5-1

2根据上文调研所分析的结果并结合图5-1可以进一步对上述的武汉市商业

步行街建筑外立面照明艺术设计基础理论图进行深化,即由投光照明、泛光照明和

轮廓照明三者的不同组合能够形成功能性照明(即灯具类型、光源类型、照度、能

见度和明度水平、设计方式和照明方式五种)与艺术性照明(即创造韵律、明示入

口、强调流线、表示象征、表示宣传、感觉愉悦的装饰性表现手法以及“光”“影”

的结合、“情”与“景”的关系、单体与组合的关系和灯光与环境相协调的光环境表

现形式)两个大类,而这两大类通过关联组合与搭配共同构成了建筑立面照明艺术

设计的构成细节,如:灯光形态、灯光色彩,以及由不同的照明的表现手法形成的

装饰性照明和不同表现形式所形成的城市光文化(如灯光效果、灯光节奏等)因此,

本文得以能够进一步推理出武汉市商业步行街建筑立面照明设计的初步理论关系图

(见图5-2

5-1 武汉市商业步行街建筑外立面照明艺术设计基础理论图

57

3)综合第三章的分析结果和第四章讨论的结果以及现存问题的总结归纳,并

依照本章第一、第二节(5.15.2)对功能性和艺术性照明艺术设计的建构策略,

5-2的两个部分可以被进一步细分成三个部分:自变量、中间变量和因变量,从而

构成一个完整的理论变量关系图(图5-3

5-2 武汉市商业步行街建筑外立面照明艺术设计初步理论图

5-3 武汉市商业步行街建筑外立面照明艺术设计理论变量关系图

图中,可以清晰的看到每一单项在整个灯光设计中所起的作用:投光照明、泛

光照明和轮廓照明相互作用构成了功能性照明和装饰性照明两大类,而功能性照明

中的灯具类型和光源类型与装饰性照明手法(包括第二章所列出的十种照明手法)

作为自变量交替组合在一起影响了灯光设计的中间变量,即照度水平、能见度、明

度水平、设计类型和照明方式;同时,灯具类型和光源类型又影响了装饰性照明手

58

法的实现。此外,在中间变量中,设计类型与照明方式的不同组合能够对照度水平、

能见度水平和明度水平产生影响。而后,第一部分的自变量经由照度水平、能见度、

明度水平和设计类型、照明方式所组成的中间变量,共同影响了武汉市商业步行街

建筑外立面照明艺术的灯光形态、灯光色彩、光照效果、灯光构成、灯光布局、灯

光环境、灯光节奏和灯光观赏性等方面,这一整块所涵括的内容即整个变量关系理

论关系图的因变量部分,并由此最终对整个的灯光照明设计产生影响。

5.4 设计策略的实践应用

通过上文对武汉市三大欧式商业步行街建筑立面照明在艺术性和功能性两大方

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设计策略建构,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思路与方法。本

小节以楚河汉街第一街区为例做了相对完整的照明设计调整方案,以此来说明这些

设计策略的具体使用与实践效果。

首先对楚河汉街的整个建筑立面进行了层数的分析与编码(见图5-4然后据此

对整个楚河汉街的建筑立面轮廓线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可以清晰的得出其横平竖

直、相对较为平缓的立面(见图5-5,图5-6。通过进一步对第一街区的现状分析,

归纳并整理了其现状问题(见图5-7,图5-8,并对楚河汉街第一街区的建筑立面照

明设计的调整方案分别从艺术性的四个问题和功能性的三个问题来分别提出不同的

设计策略与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楚河汉街第一街区南北两侧的建筑立面进行了调整

方案之后的立面效果图绘制(详见附录3

5-4 楚河汉街第一街区建筑立面层数与编码分析图

59

5-5 楚河汉街北侧建筑立面轮廓照明线分析图

5-6 楚河汉街南侧建筑立面轮廓照明线分析图

5-7 第一街区北侧建筑立面现状分析图

5-8 第一街区南侧建筑立面现状分析图

从艺术性的问题层面来说:1)主要是通过设定不同的光源节点,在原有照明

的基础上增设点光源与脚灯来凸显建筑立面的细部装饰和纹样;2)增补了偏黄色

系的暖色光源来平衡灯光色差大的问题;3增加一部分店名的字母LOGO灯箱来使

店家的店名在建筑外立面的造型上保持相对较为完整的统一;4)利用聚光灯、墙

式灯具在灯光主要节点附近进行排列组合,配合建筑立面本身的材料与纹样营造出

城市光环境的意境效果。如图5-9所示,方案将楚河汉街整个街道梳理为一大两中三

小五个光源节点,在原有19处现有光源的基础上增加了聚光灯、墙式灯具和脚灯等

光源和灯具类型。

5-9 第一街区建筑立面夜景调整平面图

从功能性的层面来说:1)增加了其他类型的墙式灯具和不同类型的光源,平

衡了以灯箱作为主要灯具类型和以LED作为主要照明光源的单一形式照明;2)在

60

灯具和光源类型上平衡了建筑立面的照面照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和控制人工

白昼这一负面效果;3)充分利用现有光源,减少彩光的来源,同时在光源色温和

色度的选择上尽量选择浅白或浅暖黄色光源来平衡不同灯光色彩所带来的彩光污染

(见图5-10、图5-11。此外,针对这三点问题进行调整的同时,也对能见度水平、

明视度和照明方式做了一定的调整与修正。

5-10 第一街区北侧建筑立面夜景调整效果图

5-11 第一街区南侧建筑立面夜景调整效果图

5.5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根据第四章所探讨和归纳的问题,分别从照明的艺术性和功能性照明

两个层面对武汉市商业步行街建筑外立面的照明艺术进行了理论层面上的设计策略

的建构。在此基础上,以武汉市楚河汉街为例做了一个建筑立面照明设计的调整方

案,依此对建构的设计策略的使用和实践来作出说明。此外,综合第二章、第三章、

第四章所论述和论证的内容,分三个步骤对武汉市商业步行街建筑外立面照明艺术

设计的理论关系图进行了建构。从基础的理论关系图(图5-1)进行扩充到初步理论

(图5-2并进一步深化讨论构建成了最终的武汉市商业步行街建筑外立面照明艺

术设计理论变量关系图。

61

6 娄底市春园步行街建筑立面照明设计实践

6.1 项目背景

春园商业步行街位于湖南省娄底市中心商业区,街道一横一纵呈十字形交叉,

东南西北四向均与娄底市较为繁华的街道比邻,街道从北至南全长1080米,规划区

占地面积为八万多平方米,建筑总面积占地20多万平方米,是湖南省重点工程、娄

底地区规模最大的商业步行街区,是娄底市城市对外开放的标志性项目,同时也是

娄底市至今最大的商业地产项目。街区项目获得了国内的多项荣誉和示范性称号,

说明该街是一个非常成熟、成功的商业项目。该商业步行街的建筑立面风格也以欧

式风格为主,因而对其进行照明灯光层面的设计能够较好的反应出本文所研究出的

设计策略与理论关系的实际应用。

6.2 方案总体构思

依据前文对欧式商业步行街艺术性与功能性设计策略的建构,以第五章的理论

关系图为基础,从三个方面制定了春园商业步行街建筑立面照明的总体设计思路:

1)体现地域文化特色;2)引导旅游观光路线;3)强调建筑风格特色。具体如

下:尊重功能——以住宅建筑为载体,营造具有连续性、统一性的淡雅灯光;尊重

建筑——以局部照明、泛光为主要照明手法,艺术化的表现精致华美的建筑形象;

以人为本——着重塑造近人尺度的入口照明、景观照明,打造温馨舒适的人居环境;

地标效果——以高层酒店建筑、办公建筑为表现载体,利用现代媒体照明手段,形

成娄底市城市中心的夜间地标;商业效果——融合商业内透照明、LED大屏幕照明、

广告照明、水景喷泉照明、绿化广场等公共空间照明,营造商业氛围。

6.2.1 总体平面布局图

根据对娄底市春园商业步行街建筑群的城市尺度、街道尺度、人行尺度的视觉

分析,结合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我们初步制定了春园商业步行街建筑立面夜景照

明亮度区分为四个不同的级别:一级照明:核心区商业综合体区域,以高亮度的静

态照明为主,适当采用动态照明;二级照明:出入口疏散区域,以次高亮度的静态

62

照明为主,适当采用动态照明 三级照明:高层住宅区域,采用柔和的静态照明主;

四级照明:多层住宅及别墅区域,以室内自然内透照明。

6-1 娄底市春园步行街整体亮度控制示意图

6-2 娄底市春园步行街照明总平面布局示意图

6.3 立面整体照明设计

6.3.1 立面照明色彩控制

娄底春园步行街夜晚灯光的色彩也将是淡雅的,以暖白、暖黄色为主。黑色是

63

夜间的最大色彩、它包括夜色下的山、水、天空等自然景观,在山水之间,中亮度

的暖黄色的住宅灯光、高亮度白色商业综合体灯光(局部动态色彩) 、低亮度淡蓝

色静态灯光由内而外、由高而低、由暖向冷和谐过渡,浑然天成(见图6-3

6-3 娄底市春园步行街照明色彩控制分段示意图

6.3.2 立面照明整体效果

立面照明的整体效果包括A7建筑全部,B2B4B6建筑大部分屋顶及立面,以

及除A5A6建筑外的其它建筑八层以下立面的核心商业综合体;同时还包括A5

A6A7C6C7C8立面八层以上的边界点缀照明(见图6-4

6-4 娄底市春园步行街立面照明整体效果图

6.4 重要节点照明设计

6.4.1 商业街主入口建筑立面照明设计

春园商业步行街的主入口立面照明设计也主要遵循低彩度、中亮度、有节奏有

韵律,由内而外的自然过渡的设计方式(见图6-5

64

6-5 娄底市春园步行街主入口建筑立面照明效果图

6.4.2 商业街住宅区建筑立面照明设计

春园商业步行街的商业住宅区的高层建筑立面照明设计则主要遵循低彩度、中

低亮度、暖黄色灯光环境,由上至下营造出安静和谐的灯光效果(见图6-6

6-6 娄底市春园步行街住宅区建筑立面照明效果图

6.5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根据前五章的调研分析的结论,并结合项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做了设

计策略的实践运用。本章以娄底市春园商业步行街建筑立面照明设计为例,从总体

65

灯光布局、总体亮度控制、立面整体照明设计和重要节点立面照明设计四个大方向

对前文所构建的设计策略进行了一次详细的应用与说明。这也从侧面论证了前文调

研的合理性以及设计策略的可行性。

66

7 结论

前文针对武汉市的三个商业步行街(世界城光谷步行街、江汉路步行街和楚河

汉街步行街)的建筑外立面照明艺术设计,从功能性和装饰性两个层面对其进行了

调研,并对调研的结果进行了艺术性与功能性两个维度的分析与探讨,尝试找寻出

了一些三个步行街分别在两个维度(艺术性与功能性)中现存的共同问题,并分别

尝试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理论解决策略方案。在此基础上,前文从简单的三元素构

成理论方案开始,以投光照明、泛光照明和轮廓照明的简单照明组合方案结合调研

分析的结果进一步推理出了武汉市商业步行街建筑立面照明艺术设计初步理论图。

最后,结合对调研结果的分析与探讨,深化总结设计策略并构建了武汉市商业步行

街建筑外立面照明艺术设计的变量关系理论关系图,尝试对调研所得出的结果进行

进一步的诠释。

本文主要的研究创新点可以归纳成以下几点:1)尝试从功能性(客观维度)

和艺术性(主观维度)两个维度来对商业街建筑外立面的照明艺术设计进行了调查

研究与分析;2)借鉴了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并与设计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结合,

形成了学科交叉上的方法创新;3)从环境情境的角度出发,尝试构建了一个理论

关系图来解释调研分析的结果,并尝试与设计学的理论进行了结合诠释。

论文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与创新,但依然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不足与局

限:1)数据获取与分析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差和偶然性:由于拍照的角度要求相

对较高,在单张照片内清晰拍摄到建筑的完整外立面照明情况难度很大,因此对各

个建筑群和建筑单体外立面扫描式的拍照难免存在误差,而且在调研过程中,因为

时间位于夜间,建筑外面的照明情况受到了很多外来光源的干扰,因此在分析的过

程中主要还是依据人眼来对照片中的照明情况进行识别,不可避免的存在主观性的

误差,这些因素对调研的结果也必然产生部分影响;2)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

的不完善性:本文针对武汉市的三个商业步行街建筑外立面的照明艺术设计进行调

研的方法主要是参照前人的研究方法,并依据调研现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一

些不科学的地方依然存在,且只使用了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一种客观的分析

方法,使研究结论的全面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3)理论关系关系图较为粗糙:

本文仅对调研所涉及到的照明因素进行了归纳与整理,并未能深入探讨其他因素可

67

能对商业街建筑外立面照明艺术所可能产生的影响,因而在整个模型图的构建中,

三部分变量的设定未能包含其他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这使理论关系模型图显得较

为粗糙。

综合前文的分析与结果可知,灯光照明设计在商业街建筑外立面照明的构成中

除了满足功能性照明之外,其装饰性与多样性的作用一直被低估。但是实际上,照

明设计这两方面的作用却不小。各种照明的形态、方式、强度、位置、色彩等不仅

仅只是作用于心里,也能直接作用于人的行为,即满足现实中的人为物质需求。同

1

时,灯光设计作为夜间辅助建筑外立面可见性的一种延续手段,应该同时服务于受

众与建筑本身,使建筑本身的特点能够更好的体现,从规划层面来说,也应该在夜

间体现出街区空间整体规划布局的特色。但是从本案例的照明设计分析结果看来,

商家与设计师均未能很好的对灯光进行精细的设计,未能打动人心并展现出照明设

计的多样性来,从而使得整个街区的建筑外立面照明缺乏有效统一的规划与布局。

近些年国内一些城市进行的区域特色文化的灯光表演,结合声、光、表演等多种技

术手段,取到了非常好的照明与宣传效果,这些都可作为该街区的借鉴案例来指导

其改进照明设计上的不足。照明设计作为设计师必须承担的一部分,应能够去理解

照明与空间行为的关联性,让人们更加信服、更加舒服的享受灯光带给他们的艺术

观感与实用功能。

1

[]照明学会, 隋怡文. 2012. 空间设计中的照明手法.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8

致谢

在这三年的研究生学习期间,我最要感谢的是我的导师辛艺峰教授,感谢他对

论文写作的指导和帮助,在辛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我除完成全日制艺术硕士

研究方向研究生学位课程的学习外,还在导师的指导与帮助下选修了城市规划、建

筑设计和理论等研究方向的课程,通过学习:

在理论研究方面,2015 12月有《城市小区外部环境色彩的研究应用》入选

[流行色.VOL 12,总第353期]由中国流行色协会正式出版;201610月又有论文

《武汉市楚河汉街餐饮店入口空间的灯光照明设计调查研究》入选[2016中国室内

设计论文集]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正式出版;并于20174月英文论文An Aesthetic

Design Method of Landscape Visualization Restoration for a Rural Highway Around the

Nanwan Lake: A Case Study in the Shihe District, Xinyang City, Henan Province被成功

收录于EI检索期刊[MATEC Web of Conference 104],DOI:10 .1051/matecconf /2017104

030 ]

在设计创作方面,2015年在辛老师的指导下与同学共同完成的环境艺术概念设

计课程作业获湖北省大学生信息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2016年再次获湖北省大学生

信息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

在工程实践方面, 2014 09 月以来先后参加了辛老师主持的[浉乡美环——

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南湾湖环湖村镇总体改造规划方案] [武汉市后湖兴业小区景

观规划设计方案] [浙江省长兴县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 等项目的设计工

作,其设计深受委托单位的好评。

感谢辛老师在以上这些方面对我的耐心教导与帮助,老师的诸多教诲都将让我

受益一生。

另外我还要感谢设计学系的每一位老师,特别是张健老师对我学习上的指导,

这些都是我的论文之所以顺利的保障。由衷的感谢各位老师!此外,也衷心感谢和

我同窗三年的四位好同学、同伴,谢谢你们与我分享了这一路的喜怒哀乐,这是一

份得之不易的缘分,由衷的对各位表示感谢。

69

参考文献

[1]. 戴志中. 国外步行商业街区[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2]. 疏唐昊. 南京老城区商业步行街步行空间的评价与建构[D][硕士学位论文].东南大学,2015.

[3]. 王德. 商业步行街空间结构与消费者行为研究[M].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

[4]. 夏春玉,汪旭晖. 试论商业步行街功能定位及规划指导原则——以大连市天津街为例[J].

国流通经济. 2003. 17(02): 23-26.

[5]. 戚路辉. 城市步行空间人性化设计要点[J]. 山西建筑. 2010. 36(16): 4-5.

[6]. Habitat U. N. Urban Patterns For A Green Economy: Leveraging Density.: United Nations,

Nairobi, Kenya, 2012.

[7]. 吴蒙友,殷艳明. 城市商业街灯光环境设计[M]. Mengyou WuYanming Yin.: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2006.

[8]. 李农,周萌萌. 人类照明需求层次理论与照明设计[J]. 照明工程学报. 2015. (3): 48-51.

[9]. Santen Christa Van. Light Zone City: Light Planning in the Urban Context. 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 2015. 16(5): 529-540.

[10]. Davidegan M.,Olgyay Victorw. Architectural lighting.: McGraw-Hill2002.

[11]. Augustin,Sally. Place Advantage : applied psychology for interior architecture.: John Wiley &

Sons2009.

[12]. 文华. 建筑与景观照明设计[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4.

[13]. . 城市商业步行街立面拼贴设计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工业大学2012.

[14]. 明学会,隋怡文,张立新, . 空间设计中的照明手法[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15]. 浩磊,詹庆旋. 发展中的中国城市夜景与建筑立面照明(英文)[J]. 照明工程学报. 2005. (S1):

65-67.

[16]. 美芬,李恭慰. 中国人民大学主要建筑立面照明[J]. 照明工程学报. 2007. (04): 43-47.

[17]. 春宇,张青文,何荥. 建筑立面构造设计与建筑立面照明处理方法研究[J]. 重庆建筑大学

学报. 2006. (01): 12-15.

[18]. 勋栋,郝洛西. 建筑外立面LED照明建筑化应用研究[J]. 照明工程学报. 2009. (03): 6-11.

[19]. 永红,杨媛. 建筑外立面照明设计与应用[J]. 现代装饰(理论). 2012. (07): 21-23.

[20]. . LED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LED LIGHTING LED LED. HK1195993(A2).

70

[21]. 世琴. 商业建筑中LED媒体立面应用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中央美术学院2014.

[22]. 易斯·克莱尔. 建筑与城市的照明环境[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23]. Egan M. David,Olgyay Victor. Architectural lighting.: McGraw-Hill2002.

[24]. Van Santen Christa. Light zone city: Light planning in the urban context.: Walter de Gruyter

2006.

[25]. 出薰. 都市与建筑的照明[M]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26]. . 照明公共艺术化趋势影响下的城市公共空间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中央美术学院

2013.

[27]. 宝华. 城市主题文化与名牌城市战略[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28]. 易斯·芒福德. 城市发展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9]. 业步行街景观环境设计研究,李丹. 商业步行街景观环境设计研究,李丹[J]..

[30]. . 高密度城市环境步行系统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华南理工大学2013.

[31]. 志中. 国外步行商业街区[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32]. . 建筑表皮语言[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33]. . 建筑外立面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34]. 洛西. 城市照明设计[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35]. 世福. 论城市照明的“光环境”发展方向[J]. 照明工程学报. 2004. 15(3): 37-40.

[36]. 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JGJ/T163-2008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M]: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2009.

[37]. 文信. 室外照明工程设计手册[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71

附录1(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1An Aesthetic Design Method of Landscape Visualization Restoration for a Rural Highway

Around the Nanwan Lake: A Case Study in the Shihe District, Xinyang City, Henan Province.

MATEC Web of Conference (EI). Volume 104, Chapter 3: Design of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April 2017. DOI: /10.1051/matecconf/2

2城市小区外部环境色彩设计的应用研究——以武汉市后湖兴业小区为例 [J]. 流行

. 201512. 页码:94-100.

3、武汉市楚河汉街餐饮店入口空间的灯光照明设计调查研究 [M]. 2016中国室内设

计论文集(CIID: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6. 页码:114-117.

72

附录2(功能性调查统计详表)

附表2-1 江汉路步行街灯具类型统计表

附表2-2 江汉路步行街光源类型统计表 附表2-3 江汉路步行街照度统计表

附表2-4 江汉路步行街能见水平与明视度统计表

附表2-5 江汉路步行街照明方式统计表

73

附表2-6 江汉路步行街设计类型统计表

附表2-7 光谷步行街灯具类型统计表

附表2-8 光谷步行街光源类型统计表 附表2-9 光谷步行街照度统计表

附表2-10 光谷步行街能见水平与明视度统计表

74

附表2-11 光谷步行街设计类型统计表

附表2-12 光谷步行街照明方式统计表

附表2-13 楚河汉街步行街区灯具类型统计表

附表2-14 楚河汉街步行街区光源类型统计表 附表2-15 楚河汉街步行街区照度统计表

附表2-16 楚河汉街步行街区能见水平与明视度统计表

75

附表2-17 楚河汉街步行街区设计类型统计表

附表2-18 楚河汉街步行街区照明方式统计表

76

77

78

角钢价格-股市讲座视频教程

欧式商业步行街的建筑立面照明环境设计策略研究——以武汉市三大欧式商

更多推荐

欧式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