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润信息-创业版股票

2023年9月20日发(作者:周传雄)
原平轩岗规划
第一部分 目标与战略一、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确定的规划范围为原平市行政辖区(面积为2571平方公里),规划将市域空
间划分为市域、次区域、中心城区三个层次,城市规划区范围为次区域中沿滹沱河城镇集聚
区,面积为1042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8年至2035年,明确到2035年的城市发展基本框架,近期至2020
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三、战略定位
全国重要的以铝工业为核心的新型工业基地;山西省优质农业基地、重要交通枢纽、生
态环境优越的休闲养生旅游地;太原都市圈忻定原城镇组群的重要功能单元。
四、城市性质
山西省北部交通枢纽,忻定原城镇组群副中心,新型工业、商贸物流综合服务基地,文
化底蕴深厚的山水宜居城市。
五、发展目标
建设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相适应的开放创新宜居城市,积极探索可持续性的绿色
产业体系;强力推动滹沱河沿线城镇密集区,立足原平实际,突出人文特色,坚持生态文明
和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把原平建设成为在晋北、晋西北生态、创新、文化等方面有重要影
响力的城市,发挥太原都市圈与晋北城镇群的纽带作用,推动忻定原协同发展,重塑活力开
放、创新宜居的人文城市。
六、发展策略
实施四大发展策略,分别是:交通引领、区域协同,重塑节点优势;培育中心、城乡一
体,优化空间格局;高效承载、转型升级,激活产业动能;生态提质、文化挖潜,塑造城市
特色。
七、城市规模
到2020年市域总人口52万人,城镇化水平54%,城镇人口28.1万人;2035年市域总
人口55万人,城镇化水平65%,城镇人口35.7万人。中心城区2020年人口规模18.5万人,
用地规模22.58平方公里,2035年24万人,用地规模27.54平方公里。
第二部分 市域空间布局规划一、构建“一廊、两山、多点”的区域生态格局
一廊:依托滹沱河及其支流沿线构成的区域性生态廊道。滹沱河两岸沿线为滹沱河生态
湿地保护带,维护生态系统的安全和稳定;两山:云中山脉生态屏障区、五台山脉生态屏障
区;多点:以天涯山、五峰山等多种类型生态自然空间和寿宁寺、大营温泉等人文景观节点
为载体,打造多个生态景观节点。
二、打造“两心一轴、一区两翼”城乡总体空间格局
“主中心”指中心城区。“副中心”指崞阳镇区及开发区形成的市域副中心;“一轴”:
指大运公路、北同蒲铁路、滹沱河沿线产城综合发展轴带;“一区”即滹沱河沿岸城镇密集
地区;“两翼”东翼为包括东社镇、南白乡、苏龙口乡三个乡镇所在的东部丘陵地区,西翼
为包括轩岗镇、长梁沟镇、大牛店镇、段家堡乡、楼板寨乡等五个乡镇所在的西部山区。
三、重构现代多元的产业格局
1、依托林果基础,培育现代农业体系;
2、围绕铝业核心,建设新型工业基地。整合提升山西原平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国铝工
业基地、西山煤电产业集聚区三大工业集聚区;
3、转变发展模式,打造商贸物流中心,建以原平中心城区、崞阳及原平经济技术开发
区、东社为三大物流服务中心的多层次物流体系;
4、突出文化特色,开发休闲养生旅游,确定“两线六区多点”的旅游分区。
六大旅游核心区分别为天涯山核心旅游区、大营温泉休闲度假区、五峰山佛教文化旅游
区、崞阳古镇旅游观光区、同川梨园文化体验区、楼板寨自然风景观赏区。
四、形成等级合理的居民点体系
形成“市域中心-市域副中心-重点乡镇-一般乡镇”四级城镇职能等级结构和“20万以
上/1-5万/0.5--1万/0.5万以下”四级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设置中心村98个,全域村庄划
分为集聚提升型、城郊融合型、特色保护型、搬迁撤并型、其他类型等五种类型,分类推进
村庄整治。
五、建设通达高效的交通网络
在沿沟乡大芳村南规划建设原平通用机场,新建忻原大道快速路,新建原奇大道快速路,
提升长原线东部线路为快速路;建设滹沱河滨河路;省道310线提升改线为国道338线,国
道108改线至中心城区西侧经闫庄镇到达忻州,架构“三纵两横两环”的城乡公路交通网络。
六、实现全域空间的分区引导
全市域划分为中心组团、北部组团、东部组团、西北组团、西南组团等五个组团,中心
组团为城市核心开发区,北部组团为工贸集聚地区,东部组团为特色农业地区,西北组团为
能矿资源开发区,西南组团为生态林牧地区。
七、滹沱河城镇密集地区山水田园脉络
以滹沱河为南北主脉,长乐河、阳武河、沙河、牛卧河、永兴河为东西次脉,架构“1+5”
生态景观带,形成山脉、水脉、林脉、田脉、文脉融合的生态网络系统,建设具有生态保护、
特色农业、休闲观光功能的生态休闲区,构建华北地区生态休闲旅游地的核心承载空间,主
要包括滹沱河、牛卧河、阳武河沿线67个村庄,总面积为289.30平方公里。
八、全域风貌分区
全域划分为城市现代风貌区、河谷田园风貌区、同川梨乡风貌区、山地风貌区、丘陵林
地风貌区五大风貌区,控制滹沱河沿线两岸风貌,打造旅游景观廊道,形成“蓝脉绿网”的
城-镇景观。
第三部分 中心城区布局规划一、优化城市用地发展方向
城市用地发展方向为“北拓、东跃、南控、西提”。“北拓”:利用现状建成区与西镇
水源保护区之间适宜的发展空间,进行北拓;“东跃”:城市向东跃过大运高速公路,发展
滹沱河新区、铝工业基地;“南控”:完善基础设施,控制新建用地;“西提”:结合大西
高铁站,片区提质扩容。
二、形成“一城两区”的空间结构
优化核心,完善片区,形成“一城两区”的总体布局结构和“三廊、五轴、七片区”的
城市功能结构。“一城”:整个原平中心城区;“两区”:中心区和东部新区;“三廊”:
滹沱河、牛卧河、沙河三条生态廊道;“五轴”:前进街、京原路综合服务轴,平安街、东
城主路商贸服务轴,文化路文娱康体服务轴;“七片区”:以现状北同蒲线为界的北部片区、
西南片区、东南片区、南部片区、高铁新区、滹沱河新区和金山区(铝工业基地)。
三、旧城更新改造规划
旧城更新和城市修补以宜居为重、区别对待和因地制宜为原则,传承原平地方特色,建
成适应城市功能提升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城市中心区。
城市更新对象包括城中村、旧居住区及旧工业区。通过旧城更新改造,填补城市基础设
施欠账、增加公共空间、改善出行条件。
通过对存量空间挖潜利用,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控制城市改造开发强度
和建筑密度,增加城市公共开敞空间;提高城市路网密度,促进城市微循环系统建设,提升
道路通达性。
四、城市道路网络
打造“一环五横五纵”城市道路体系。建设外联内通,网状覆盖的道路交通网络体系,
合理处理好与铁路、公路的交叉关系,形成以南环路、北环路、西环路(现大运路)、新城
西路为主构成的城市内环快速路系统,以横向武彦街、平安街、前进街、南滩北街、牛卧河
南街,纵向文化路、永康路、京原路、永兴路、东城主路为主的主干路体系。通过次干路和
支路的搭建,提高城市交通便捷能力,有效组织城市各个功能组团。
五、社区环境
(1)控规单元规划
按照10分钟步行可达的空间范围,结合街道等基层管理需求划定控规单元界线。中心
城区划分为八个一般控规单元与三个功能组团型控规单元。每个单元平均规模约2-6平方公
里,服务常住人口约0.5万-5万人。控规单元根据单元所处区位条件、现状功能、文化特
征和自然条件设置规划主导功能。完善各个控规单元公共服务体系,形成城市特有的单元空
间载体。
(2)基本单元规划
按照5分钟步行可达的空间范围和社区基层管理需求,落实控规单元规划,在控规单元
的基础上划分为37个基本单元,每个基本单元平均规模约0.2-1.6平方公里,形成控制单
元的基本空间载体。
六、突显中心城区“天涯为屏、滹沱侧畔”山水特色
“天涯为屏”:以中心城区东部天涯山为城市天然屏障;“滹沱侧畔”:滹沱河位于天
涯山脚下,城市相守于滹沱河西岸,形成“清幽河水映城郭,悠然世外东篱畔”意境;“双
河环抱”:牛卧河、沙河分别位于城市南北,形成环抱城市之势;“城脉相续”:前进街、
平安街、京原路、文化路及铝业大道共同承载这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体现不同发展阶段的
时代特点。
第四部分 基础设施布局规划一、给水系统规划
加强神山水库、观上水库、引黄南干线工程、兰村水源工程、油娄山拦河闸工程、马圈
泉水源工程的建设与连通工程,建设区域供水廊道。
二、海绵城市规划
实施低影响开发,有效控制雨水径流,提高城市防洪防涝能力,保障水安全;系统推进
水污染防治,改善水环境;加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健全水生态;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分区管
控策略,推动“海绵城市”建设。
三、电力系统规划
保障山西省北电南送通道的建设,积极发展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火
电等,加快煤电转型。
四、燃气系统规划
推进神池-原平输气管线建设,提高大盂-原平输气管线、宁武-原平-五台段高压管线和
CNG槽车储气能力。大力建设第二气源保德—原平煤层气连接线输气管道、南、北门站连接
线,提高输配系统保障能力,保障供气安全。
五、能源系统规划
以现有能源利用为基础,积极推广分布式能源的利用,大力推进风能、太阳能、可再生
能源、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等城市能源供应方式的多元化、规模化应用,加大力度利用工
业余热。提高原平市能源产业核心竞争力。
家用储物架-上市的废品回收企业股票

更多推荐
滹沱新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