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日发(作者:昌显)

我的收藏故事

收藏的快乐

家中有一副老辈人留下来的麻将牌,这副麻将牌也不知在我家放了多少年了,只记得我小的时候,正值革后期,每到春节,家里大人聚全了,姥姥才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把这副牌拿出来,一家人悄悄地玩上一会,天一亮立即收起,还再三嘱咐我们不要和外人说,生怕让邻居知道。据我姥姥说,这副麻将牌是我姥爷四十年代在太原买的,材质为兽骨。因年代久远了,这副麻将牌已变成象牙黄色,表面极其光滑,且雕刻精细,愈显得古色古香,这也算是我家的一件传家宝吧。美中不足的是,自我第一次见到这副麻将牌起,这副牌就没有盒子,一直装在一个旧布口袋里。自从姥姥把这副麻将牌传给了我以后,我一直想给这副牌配一个合适的盒子。可是配个新盒子是件很容易的事,要想配一个与这副牌年代、做工相仿的旧硬木盒子可就难了。二00三年五月十八日是个星期天,我携妻去潘家园闲逛。在一小摊上看到了一个黑色木质的旧盒子,心里一动,凭直觉感到这个盒子大小装那副麻将牌应该差不多,于是拿起盒子细看。首先感到手头挺重,木质乌黑、细腻,几无木纹,判断材质应为非洲乌木芯材。乌木产自非洲,比重大于水,芯材纯黑,纹理细腻,成材需几百年,价虽不及紫檀,但产量稀少,一般不用乌木制作家具,多用于制作小件工艺品。该乌木盒为榫卯结构,铜饰精细,用料厚道,做工考究,盒盖中心镶嵌一个铜质古篆寿字,铜锈斑驳,包浆自然,圆形铜锁搭扣上精雕细刻着祥云纹饰,是一个有些年份的、难得碰见的非洲乌木盒子。一问价,摊主要价八百元,妻嫌贵,还价两百元,因价格悬殊未能成交。逛了两圈后,出去吃饭,在饭桌上仍忘不了这个老乌木盒子。吃完饭后,又一次回到摊上,这时换了一个人看摊,这个人开价五百元,妻仍觉贵,不肯买;再逛两圈回来,已快到收摊时间了,经过几个回合的拉锯,摊主终于同意以两百元成交。回到家中,我迫不及待地用核桃油反复擦拭着木盒,乌木盒渐渐露出了纯黑色细腻的木纹,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从布袋中拿出麻将牌,先横着摆,正好摆了六张牌,再竖着一试,嘿!绝了,正好能摆进八张牌,这样一层能装进四十八张麻将牌,三层刚好装入一百四十四张牌,装好后严丝合缝。盒子的大小、深浅均合适,简直比定做的还合适,这真是太巧了,太难得了,巧得让人感到不敢相信,更觉不可思议。这两个物件年份、材质价值、工艺水平大体相当,单独找任何一件已属难得,而两件物品如此珠联璧地合凑到一起,岂非天意可为?

望着装入乌木盒中码放整齐的麻将牌我不禁想:这盒子该不会当年就是这副牌的原配吧,因某种原因,被分为两处,天各一方,今天又合在一起,岂非天意?收藏的乐趣,大约就在于此吧。

喻少刚2006年秋月

我的收藏故事

更多推荐

麻将牌,盒子,副牌,材质,木盒,姥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