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商场-股票顶背离

关于“城市双修”你知道多少?
2023年10月1日发(作者:芮道源)

关于城市双修你知道多少?

继住建部于201542⽇公布16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后,于610⽇⼜下发⽂件,原则同意将三亚列为城市修

补、⽣态修复(双修)的⾸个试点城市。在住建部陈政⾼部长的倡导下, 在住建部的积极推动下,城市双修从三亚发

起,星星之⽕开始在全国燎原起来,正式进⼊公众视野。2015年年底,中央城市⼯作会议⼜提出,要加强城市设计,提

倡城市修补,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公开性和强制性。

城市双修之俞孔坚实践

本项⽬位于衢州市西区⽯梁溪西岸,处于衢州新城中⼼(商业、⾏政中⼼)的核⼼地段。总占地⾯积约为31.3公顷。项

⽬定位为市民聚集、休闲、运动、游乐的城市综合型滨⽔公园。现状地形复杂,由⾼地的红砂岩丘陵地貌及低处的河漫

滩构成。设计体现三⼤理念:最少⼲预、都市农业的丰产景观和⽔弹性适应。此外,设计中充分尊重原有的乡⼟⽂化遗

产, 包括卵⽯⼩径、凉亭和农⽤泵站和⽔渠,都得到了保护和利⽤。⼀套完整的环境解说系统讲述场地的⾃然与⼈⽂的

历史故事。

⾦华燕尾洲公园探索了弹性景观的设计途径,通过与洪⽔为友的⽣态防洪堤设计,适应于旱涝的植被设计和百分之百的

透⽔铺装设计,来实现景观的⽣态弹性功能;通过可达性良好、多坡道和泛适⽤的步道系统和步⾏桥的设计,将被分割

的城市粘结为⼀体,促进社区交流,使公园成为聚⼈的场所。设计通过"⼤中见⼩"的空间设计策略,将⼤型⽂化表演类

场所的瞬时⼈流疏散需要的旷⼴空间巧妙地化解为平时市民使⽤的静谧空间,发挥了景观的社会弹性功能; 同时,吸取

乡⼟⽂化传统,重建被割裂的⽂化脉络,强化地域⽂化认同,发挥了景观的⽂化弹性功能。

设计师将这⽚退化中的湿地改造为⾬洪及⾃来⽔尾⽔的净化区,以改善原⽣的湿地⽣境,同时能作为城市公园,满⾜⽇

益增长的市民户外游憩需求。设计⽅案将原先持续恶化的湿地⽣境和⽆⼈问津的城市边缘地带,成功改造为⼀个具有功

能的能的湿地公园,可⽤调节⾬涝、净化城市地表径流以及⾃来⽔⼚排放的尾⽔。建成的适应性⽔弹性公园⾥, 利⽤最

⼩限度的⼲预措施修建了⽊板道和休憩场所,轻轻地触摸⼤地,亲近⾃然⽽不破坏⾃然,满⾜了市民的休闲游憩需求同

时让⾃然修⽣养息。

宜昌运河公园总占地12公顷,位于丘陵⼭地中的洼地,原为12个废弃的鱼塘。北侧为宜昌运河,南界城市道路(东运

陆),西侧邻⾼架铁路桥。和中国⼤多数城市⼀样,迅速扩张的城市使原来近郊的农⽤⼟地迅速成为新城市的开发⽤

地,⽽这处12公顷、不宜⽤来开发的⼟地,有幸成为新城的公园⽤地。经过巧妙的设计,使鱼塘成为⽔体净化器,并引

⼊林丛、栈道、廊桥和亭台, 通过最少的⼲预,使之成为新城的⽣态海绵,净化被污染的运河的⽔体、缓解城市内

涝,保留场地记忆,同时为周边居民提供了别具特⾊休憩空间。

为了构建完整的⽣态基础设施,景观设计师同时关注⽔城河流域和城市本体两⽅⾯。⾸先,河流串联起现存的溪流、坑

塘、湿地和低洼地,形成⼀系列蓄⽔池和不同承载⼒的净化湿地,构建了⼀个完整的⾬⽔管理和⽣态净化系统,⼀个绿

⾊海绵体系。这⼀⽅法不仅最⼤限度地减少了城市的⾬涝危害,⽽且保证⾬季过后仍然有⽔流不断。第⼆,拆除渠化河

渠的混凝⼟河堤,重建⾃然河岸,使河岸恢复⽣机,使河流的⾃净能⼒⼤⼤提⾼。第三,建造包括⼈⾏道和⾃⾏车道的

连续公共空间, 增加通往河边的联接通道。这些绿道将城市休憩和⽣态空间⼀体化。

群⼒⾬洪公园通过场地的转换设计,使湿地的多种功能得以彰显:包括收集、净化、储存⾬⽔和补给地下⽔。昔⽇的湿

地得到了恢复和改善,乡⼟⽣物多样性得以保存,同时为城市居民营造了舒适的居住环境。正因其对⽣态的显著改善,

该公园已晋升成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 该项⽬成功地构建了⼀个⾬洪管理样本,以及⼀套可复制可参考的技术,不仅可

在全中国运⽤,在全球⾯临相似社会与⽂化问题的国家也可实践。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部学院校园的最⼤特⾊是通过中部的⽣态景观带为纽带,分割(也是联接)教学办公带和⽣活带。

⾃然景观带设计充分利⽤场地中部原有冲沟,作为⾬⽔收集和中⽔过滤净化的设施,利⽤地形,使其形成逐渐跌落的⽔

体景观,既可改善校区⼩⽓候, ⼜可为⼴⼤师⽣提供亲近⾃然的景观体验,是学⽣每天来回于教师和餐厅及宿舍之间的

必经之路。

后滩公园保留并改善了场地中黄浦边原有的4公顷江滩湿地,在此基础上对原沿江⽔泥护岸和码头进⾏⽣态化改造,恢

复⾃然植被。并在⾃然江滩与都市⽥园的基础上,保留、再⽤和再⽣了原场地作为钢铁⼚的记忆。公园建⽴了⼀个可以

复制的⽔系统的⽣态净化模式,同时创⽴了新的公园管理模式,它建成后不再需要⼤量⼈⼒物⼒去维护,⽽是让⾃然做

功,为解决当下中国和世界的环境问题提供⼀个可以借鉴的样板;后滩公园深情地回望农业和⼯业⽂明的过去,并憧憬

于⽣态⽂明的未来, 放声讴歌⽣态之美、丰产与健康的⼤脚之美、蓬勃⽽烂漫的野草之美;⽣动地注解了城市让⽣活

更美好的世博理念。

迁安三⾥河⽣态廊道的设计将截污治污、城市⼟地开发和⽣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在⼀起,通过景观建设带动旧城改造和

新城建设;把带状绿地作为⽣态基础设施来建设,发挥景观作为⽣态系统的综合⽣态服务功能。占地约135公顷,绵延

全长13.4公⾥,宽度约100-300⽶,为⼀带状绿公园,上游由引滦河⽔贯穿城市之后,回归滦河。经过两年的设计和施

⼯, ⼀条遭遇严重⼯业污染、令全市⼈民为之伤痛的龙须沟,俨然恢复了当年苇荷相连接,鱼鳖丰厚,风光秀丽

城市⽣态廊道。

本案例是⼀个运⽤⽣态设计作为⼿段、实现低性能住宅建筑向绿⾊建筑转化的实验性建筑改造项⽬。项⽬位于北京的⼀

个中⾼密度社区,北京褐⽯园。建筑多由5层多家庭公寓组成,容积率⾼达1.2。北京⽓候恶劣,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春秋季⼲燥。因此,冬天的取暖和加湿,夏天的空调降温成为营造宜⼈建筑环境的耗能重点。 设计师于是将阳台改造成

温室花园,室内墙转化为温湿调节⽣态墙,来实现节能和改善环境的功效。

昔⽇的⼀块脏乱差的城市废弃地,在很短时间内经过简单的⽣态修复⼯程,⽽成为具有⾬洪蓄留、乡⼟⽣物多样性保

护、环境教育与审美启智和提供游憩服务的、多功能⽣态型公园。公园的造价低廉,管理成本很低。更重要的是,这⼀

⽣态恢复型的公园向城市居民展⽰了⼀种新的美学——建⽴在环境伦理与⽣态意识之上的美学。它是对传统奇花异卉式

观赏园林的批判和背叛,同时也是对所谓⾼科技⽣态恢复技术的批判,告诉⼈们⾃然是有很强的⾃我恢复能⼒的, 只需

要⼈们尊重地域景观,开启⾃然过程,⾃然便可以⾃⼰做⼯,为⼈们提供⽆尽的⽣态系统服务,同时彰显城市的独特景

观。

在城市化和城市扩张过程中,以单⼀防洪为⽬标的⾃然河道的渠化和硬化⼯程在中国⼤⼩城市中⽅兴未艾,⼤江南北⼤

⼩河流都⾯临被硬化和渠化的厄运,这将对国⼟⽣态安全带来严重的破坏,同时,治理⼯程往往耗资巨⼤。秦皇岛汤河

公园案例说明我们完全可以有更明智的城市绿地与河流廊道的改造和利⽤⽅式,在城市化进程中保留⾃然河流的绿⾊与

蓝⾊基底,维护其⽣态服务功能,⽤节约型城市和可持续环境的理念, ⽤最少量⼈⼯⼲预、最少的设计和⼯程,满⾜现

代城市⼈的最⼤需要,创造⼀种⼈与⾃然和谐的⽣态与⼈⽂空间。

本项⽬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渤海海岸,整个场地的⽣态环境状况曾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沙滩被严重地侵蚀,植被退化,

⼀⽚荒芜杂乱;之前的盲⽬开发破坏了海边湿地,使之满⽬苍荑。项⽬旨在恢复受损的⾃然环境,向游客和当地居民重

现景观之美,并将之前退化的海滩重塑为⽣态健康且风光宜⼈的景观。通过多种再⽣设计⽅法,设计师将⼀个严重侵

蚀、退化、 过度开发的海滩⽣态修复成⼀个⼴受欢迎的场所,展⽰了了景观设计师如何运⽤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态

设计很好地重建⾃然与⼈之间的和谐关系。

作为⽣态基础设施的⼀个重要节点和⽰范地,永宁公园的⽣态服务功能在以下⼏个⽅⾯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然过程的

保护和恢复:长达2公⾥的永宁江⽔岸恢复了⾃然形态,沿岸湿地系统得到了恢复并完善;形成了⼀条内河湿地系统,

对流域的防洪滞洪起到积极作⽤;⽣物过程的保护和促进:保留滨⽔带的芦苇、菖莆等种群,⼤量应⽤乡⼟物种进⾏河

堤的防护,在滨江地带形成了多样化的⽣境系统。整个公园的绿地⾯积达到75%, 初步形成了物种丰富多样的⽣物群

落。⼈⽂过程:为⼴⼤市民提供了⼀个富有特⾊的休闲环境。

在沈阳建筑⼤学新校园⾥,⽤东北稻作为景观素材,设计了⼀⽚校园稻⽥。在四时变化的稻⽥景观中,分布着⼀个个读

书台,让稻⾹融⼊书声。⽤最普通、最经济⽽⾼产的材料、在⼀个当代校园⾥,演绎了关于⼟地、⼈民、农耕⽂化的耕

读故事, 诠释了⽩话景观的理念,也表明了设计师在⾯对诸如⼟地危机和粮⾷安全危机时所持的态度。

中⼭岐江公园整合了⽣态、社会、经济、⽂化等⽅⾯的需求,主要有四⽅⾯的⽬标:第⼀,寻常之美,即使是⼆⼗世纪

五⼗年代、六⼗年代、七⼗年代社会主义的⼯业设施,也将其视为与古代传统遗产⼀样的⽂化遗产加以重视;第⼆,⼈

性之美,如使公园融⼊城市景观,免费向市民和游客开放;第三,野草之美,实践⼀种新的理念,偏爱不需修剪的、本

⼟的、野⽣的、维护成本低的植物;第四,适应之美,公园的设计与城市⾬洪控制相结合,适应于⽔位的涨落。

三亚双修之媒体报道

微信公众号:⼟⼈设计

新浪微博:@⼟⼈设计

软门帘-值得买股票代码

关于“城市双修”你知道多少?

更多推荐

北京褐石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