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9日发(作者:)

全媒体时代下的美术绘画方式的转型与创新

作者:王芳

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21年第10期

【摘要】绘画艺术是一门写实与抽象高度融合的艺术,不论是从绘画所用的工具和技法,

还是绘画的表达方式来进行区分,美术绘画的方式均多种多样。全媒体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发

生了很大的改变,美术绘画方式也需要跟随时代进行转型和创新。本文介绍了美术绘画的几种

方式,着重阐述了如何运用全媒体时代的特征和各种新型的工具来提升美术绘画方式的表现

力,突出美术绘画作品的精神特质。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美术绘画方式;转型创新;

【中图分类号】J6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0-178-03

【本文著录格式】王芳.全媒体时代下的美术绘画方式的转型与创新[J].中国民族博览,

2021,05(10):178-180.

美术绘画艺术是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通过对现实事物的高度提炼与概括,然后运用

图形化的语言进行表达。从工具和技法上,可将绘画方式分为油画、国画、水粉画、铅笔画和

水彩画等。从思维模式上,可将其分为理性和感性两种绘画方式。总体来说,美术绘画方式应

该建立在东、西方两大绘画体系之上。美术绘画方式的转型和创新不能脱离美术绘画体系的本

质,除了进行工具、技法上的创新,还需要进行思维的创新,通过思维模式的转变来改变现有

的美术绘画方式,使得绘画艺术更符合时代的特征。

一、绘画艺术概述

(一)绘画艺术的起源

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开始使用石头、木棍等工器具在岩壁、地面和树干等地方进行简

单的符号表达,这是美术绘画方式的雏形。在我国古代,书画同源,在秦代人们开始讨论绘画

的方式和技法,到了魏晋时期出现了专门的画家,标志着绘画艺术日趋走向了成熟。汉代使用

笔、墨、宣纸等工具,绘制山水、花鸟和人物等,形成了中国画的绘画方式,产生了写意和具

象两种国画的绘画技法。中国的绘画艺术不仅限于国画,还有岩画、壁画等多种表现形式。西

方最早的绘画作品诞生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的西方绘画作品以写实为主,大多记录人类和动物

生活的场景。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开始前,西方社会由于受到基督教的影响,在绘画中出现了许

多表达精神世界的作品。在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等优秀大师的诞生,让写实绘画中开始出

现寓意的表达。20世纪后,西方的绘画艺术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现实主义、印象

派、野兽派、超现实主义等画派喷涌而出,让美术绘画方式开启了百家争鸣的模式。

(二)绘画艺术的内涵

绘画艺术是一门借助于视觉的表达艺术,其内容来源于生活,但是其内涵必须高于生活。

当绘画成为一门艺术以后,光靠临摹、写实的技法是完全不够的,不仅不能够完全写实,还需

要与真实的生活有一定的差距,提炼出生活中事物的本质,而非简单的描绘。随着照相机、摄

像机等工具的诞生,画家们重新开始思考绘画艺术的价值和本质内涵,素材随处可见,但能将

其抽象为绘画艺术则是考研画家的功力。在当下的全媒体时代,短视频、微博等媒介成为人们

记录生活的好帮手,但是这些媒介往往也只能达到简单记录的功能,而不能冲破现象看到事物

的本质,帮助人们与作品产生某种精神上的共鸣。

二、美术绘画方式分析

美术绘画方式按照颜料、工具、载体的不同,通常将美术的绘画方式分为素描、水粉画、

油画、水彩画、壁画、中国画和漫画等基础的绘画方式,另外在中西方的绘画史中,都存在一

些诸如勃拉克独特的立体主义绘画方式,以毕加索、凡高为代表的抽象主义绘画方式等,这些

绘画方式是基于基础绘画方式的再创造。在全媒体时代下,许多美术绘画方式可以使用电脑软

件来代替原有的绘画工具和颜料,使得美术绘画的效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同时更有利于多种

色彩的使用。当然使用电脑软件绘画,由于可以不停的修改,导致美术作品失去了一些残缺美

和不可复制的特点,让美术作品更加趋于完美,并且复制变得更加容易。

(一)素描

用铅笔、钢笔、炭笔等单色绘画方式来勾勒轮廓或者表现物品明暗的美术作品称为素描,

其是一切美术绘画方式的基础。通常将中国画中的白描、水墨画、单色的水彩和油画都归为素

描一类。素描与其他美术绘画方式最大的区别是不通过色彩来表达作品本身,而是通过绘画作

品的形式和结构来进行主题的表达。中西方的素描看似有诸多的相似之处,实则却有着本质的

不同。我国传统的素描称为白描,主要运用线条的趣味性,结合传统书法的特色,对主要造型

进行表达。西方素描则借助光影、对象和周边的环境,打造整体的绘画效果,单个线条并不具

备独立的审美价值。全媒体时代的素描既应用于人物的现实写真,也在传媒符号、标志的设计

中所有体现。在五彩斑斓的全媒体时代还原绘画方式的本质,给人简单、明了的感觉是素描的

特色。日本画家野村重存为了适应全媒体时代带来的快节奏,进行了一笔画素描的变革,突出

了素描极简的风格,适应了现代人时间碎片化的特征。

(二)水粉画

水粉画介于半透明和不透明之间,運用粉质颜料进行水调而形成的一种绘画方式,其在绘

画作品处于湿润时,色彩的艳丽度较高,当粉质颜料干涸后,颜色会逐渐暗淡,饱和度降低。

水粉画综合了油画和水彩画的一些特点,既使用了水彩画中的水,也使用了油画中的刀画技

法。水粉绘画方式底层的色彩往往会与表层的色彩融合,有经验的画家则会利用其特性展现出

特有的艺术魅力。全媒体时代的水粉画朝着多元融合的方向发展,着重展现时代的主题和中国

风格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水粉的着色能力和水分控制能力有了显著的提

高,在水粉画的转型和创新过程中,可以利用高科技的手段制作更加适合水粉画绘画方式的工

具和颜料,帮助创作者更好的表达。

(三)油画

油画是西洋画的重要代表,是西方绘画史中的主要绘画方式,其使用颜料和快干型的植物

油进行混合,在纸板、木板和亚麻布上进行的一种绘画方式。油画不同于水彩画,其绘画作品

完全干透后,硬度较强,画面能够长期光鲜,易于长期保存。近代的油画多采用亚麻籽油与颜

料进行调和,不会出现混色现象,并且不透明、覆盖力突出,在作画的过程中,深浅层次不

一,能让主题事物更具立体感。油画从15世纪发展至今,经历了多次的变革,色彩和技法得

到了不断的提升,多个流派的诞生,使得油画更加生动立体。全媒体时代油画的多层次着色法

为其绘画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丙烯颜料、油漆等新型颜料的使用,让油画作品的情感捕

捉更加精准、细腻,通过抓取新时代的主题,与观众产生精神上的共鸣。

(四)水彩画

水彩画和水粉画一样均以水为媒介,但水彩画使用透明颜料,色彩层次的叠加可产生特殊

的效果更佳。水彩画的绘画方式通常具有以下显著特征,一是在绘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水的流

动性,并利用这个特性来进行作品的表达。二是画面一般会有通透的视觉效果。20世纪以

后,尤其是进入到全媒体时代以来,水彩画不仅包含透明和不透明两大门类,还出现了水彩铅

笔、水彩透明液、水彩蜡笔等绘画用料,使其颜色表现力更加丰富,层次表现力更加突出。另

外随着水彩笔制作工艺的提升,水彩画的题材由原有的人物、风景和静物画为主,转变为多种

多样的形式,创作者可依据自己的喜好或者见闻,安排水彩画的内容和结构,表达作者需要传

递的精神。快节奏的生活让水彩画的创作时间更加紧凑,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出现了以某个主题

创作的系列水彩画,让作品能更好的表现出作者的思想。

(五)壁画

早在汉代我国已有在墙上作画的记载,四大文明古国有不少的壁画流传至今。壁画的造型

各异,主要绘制在建筑物的墙壁和天花板上,也有壁画存在于石窟和墓穴里,属于建筑物的附

属品。按照绘画形式进行划分可分为粗底壁画、刷底壁画和装贴壁画,现代壁画的种类则更加

丰富,有手工和手绘壁画,也有墙贴画和装饰画。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的材料丙烯被利

用到壁画的绘画过程中,大大提升了壁画速干的效率,成为现代壁画中的常用调和剂。在全媒

体时代背景下,不仅媒体的发展方向正在融合,各种绘画形式也在融合。不少家庭的背景墙开

始利用手绘壁画作为背景,车位、院墙也成为年轻人涂鸦壁画的圣地,壁画的概念逐渐产生了

变化,表现手法更加多样。

(六)中国画

中国画不仅是一种美术的绘画方式,更是我国的一门传统艺术,运用笔、墨和天然颜料在

宣纸、绢等上作画。中国画气韵生动、笔法讲究,对绘画的构图要求严格,呈现形式多种多

样。例如:中堂适合挂在客厅的正中间,卷轴适合用于收藏。全媒体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合

成的颜料和纸张给中国画带来了很多变化,需要绘画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绘画方式的转型,计

算机技术也为中国画带来了不同的呈现方式,以中国画为基础的水墨漫画频频出现在各类新媒

体的传播方式中,当然中国画的绘画方式也需要根据时代特色加以改变,包括画中的造型、色

彩和技法等,突出时代的主题,吸引年轻观众群体的关注。

(七)漫画

漫画起源于16世纪的日本和欧洲,表现手法较为夸张。漫画的绘画方式对材料要求不

高,几乎市面上的笔、颜料、刀、尺均可以用于漫画的绘制。漫画的精髓在于故事和情节的设

计,让读者能够理解漫画家歌颂、批判的某些人和事。漫画可与其他的绘画方式进行结合,使

二者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如何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是漫画这种绘画方式在转型和创新过程中需要

着重考虑的问题。由于时代特征的不同,漫画的比喻、象征等表现手法必须与所处时代同步,

方能达到主题表达的效果。

三、美术绘画方式的转型和创新策略

(一)利用计算机辅助手段,完善绘画技法上的不足

美术绘画方式的灵魂是作品寓意的表达,在全媒体时代,各种美术绘画辅助类软件层出不

穷,这些软件不仅为使用者提供了各种绘画方式,还让使用者无需准备纸张、颜料和画笔等工

具,就能借助计算机的辅助完成绘画作品。部分软件甚至可以纠正使用者绘画技法上的不足,

对绘画的初学者,可以提供临摹等方式,使其能够充分体验并了解各种美术绘画方式的异同,

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绘画方式。大数据技术可以对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绘画作

品进行特征画像,提取出各自的特点,为后续学习和临摹者提供可靠的学习数据,有利于学习

者技法的快速提升。

(二)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帮助绘画者创作思维的改进

美术绘画方式不仅是绘画技法的展现,更是作者创作思维的表达。在全媒体时代,人工智

能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人工智能结合大数据技术能将每种美术绘画方式各个时期的特

征和各个画派的特点进行详尽的分析,并根据每个绘画者不同的创作风格,制定针对性的创作

思维提升计划,突破作者创作思维的局限性。全媒体时代,单一的绘画方式容易局限学习者的

思维,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从美术绘画艺术的全局出发,帮助学习者快速掌握各种绘画方式的特

点,为多种美术绘画方式的交叉使用,奠定坚实的基础。学习者突破自身的思维定势需要大量

素材的积累,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能减少学习者收集素材的时间,大大提升学习效

率,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绘画者创作思维的突破和提升。

(三)运用人工合成技术,突破绘画方式中的用料局限

绘画最终通过工具和用料进行呈现,各种美术绘画方式经过成百数千年的演进在工具和颜

料上取得了不少突破,使得现在的美术绘画方式在颜色和表现力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各类合成

颜料丰富了绘画的表达形式,使作品更能符合创作者的表达要求。在全媒体时代,计算机可以

帮助人类获得更多更好的颜料和工具,并提升绘画作品载体的品质,能够使其的保存年限更加

久远。这些都需要绘画者在创作过程中多实践、多运用新的材料和工具,将使用心得及时反馈

给研发人員,促进用料品质的提升。油画、水粉画等绘画方式,之前由于天然颜料的缺陷导致

呈现效果与作者的构思有较大差别,这些都能逐步通过人工合成颜料得到解决。

(四)注重理性和感性的双重呈现,提高美术绘画的品质

美术绘画方式的转型和创新必须注重理性和感性的双重呈现,不仅需要多注意理性的绘画

技法、构图、框架设计的提升,还需要注重作品情感的流露和作者思想的传递。一幅美术绘画

作品如果没有精神内涵就失去了它的灵魂。只有理性呈现的作品空有好看的颜值,而缺乏艺术

作品的核心,只有二者合而为一,才能让作品不仅表现技法运用得当,更能与欣赏者产生精神

上的共鸣,使美术绘画作品传递作者和鉴赏者之间的精神交流。在绘画的过程中,作品要体现

所描绘事物的真实造型,即使是抽象主义画派也需要让观众懂得所描绘的内容。绘画中使用的

颜色不仅是视觉上的冲击,更包含了某种特殊的情感,甚至颜色明暗的变化和冷暖色系的切

换,都会影响整个作品的呈现效果,这些都渗透着创作者的理性思维。创作者的感性思维是其

真实感情的流露,在一些临摹作品中,可以降低对“像不像”的要求,多注重作者的思想传递,

感受作者的真实意图。美术绘画艺术不是一门单纯的技艺,更是思想和文化的传承,只有融入

了理性和感性的双重呈现效果,才能使美术绘画的品质迈向一个新的层次。

四、结语

在全媒体时代,各类美术绘画方式之间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绘画者需要熟练掌握各种绘

画方式的特征,善于运用多种绘画方式结合的模式,并借助于现代的科技手段,不断尝试新的

工具、颜料和计算机辅助软件,来帮助绘画方式的转型和提升,达到推陈出新的目的。相信随

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美术绘画方式将随之得到发展和提升,美术绘画作品也将得到更好的保

存。

参考文献:

[1]胡伟. 新时代美术绘画教学方式的创新[J].长江丛刊 ,2019(7):47-48.

[2]吕博雅. 体验式教学的美术线条绘画教学方式探究[J].美与时代,2020(11):73-74.

[3]许国堂,杜 娟. 学生理性与感性双重绘画方式的实践[J].基础教育研究,2019(22):

60-62.

[4]兰德. 数字绘画方式的创新研究——以语音智能交互实现软件自由绘画为例[J]. 淮南师

范学院学报,2018(5):85-88.

[5]卢禹君. 艺路心语——我的绘画方式与感受[J].美术,2016(11):143-144.

作者简介:王芳(1991-),女,助教,研究方向为美育与绘画创作。


更多推荐

绘画,方式,美术,时代,作品,进行,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