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1日发(作者:)
写字楼结构分类及分类标准
目前,社会上对办公用房物业档次的看法并不完全一样,业内或政府管理部门目前也没有评
定办公楼分级的客观依据和统一标准。其实,办公用房的分类及标准对于我们进行物业经济
学的结构性分析、项目投资决策、市场营销、物业管理和统计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缺
乏一个客观的分类标准,往往会在工作中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盲目性,进而造成决策和判断
上的偏差。因此,进一步加强对办公用房结构分
类及分类标准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办公物业的分类
办公楼是从事生产、经营、咨询、服务
等管理人员(白领)办公的场所,它属于生产经营
资料的范畴。
从办公楼宇物业形态的发展变化过程
来看,可分如下阶段:
1、传统办公楼
两大特点:立足于自然通风和采光,以小空间为单位,排列组合而成。
这一类办公楼起始于底层或多层砖混结构,较小的开间和进深尺寸。如:3.6—4.0
米的开间、5—8米的进深等,层高一般也在3.6米左右。
建筑向高处发展以后,产生了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但是使用空间仍按传统的模
式,仍属于传统办公楼的一种。
传统办公室的优点:私密性强,工作者可自行控制工作环境(灯、百页窗、家具布
置等)。
传统办公室的不足之处:空间利用率低,缺乏灵活性。
2、早期的现代办公楼
特点:大空间。
这种模式的积极意义是:追求实效。
这种模式的消极之处是:机器化的办公环境,非人性化的工作方式。
3、后期的现代办公楼
特点:富有人情味的办公环境及优雅的周围环境,带有绿化的内庭院或中庭。例如,
上海的虹桥商务大厦。
景观办公室:大空间中灵活布局,有适当的休息空间,用灵活隔断和绿化来保证私
密性,地板、天棚均有吸音处理等。
4、智能化办公楼
20世纪1970-1980年代,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上出现了一批举世公认的智
能建筑,其中绝大部分是办公楼;20世纪1990年代,我国开始建成少量的智能建筑。如上
海的金茂大厦。
智能化办公楼发展迅速,继3A之后,目前又推出全新的5A概念,智能建筑已成为
21世纪办公建筑发展的趋势。
而从办公楼宇自身的品质类别来看,可分为如下四类:
第一类,为近年设计建造的智能化办公楼。这类大楼一般立面新颖,气派壮观,内
部布局比较合理,讲究功能到位,智能化功能达到3A以上,设备设施比较豪华,特别在安
保、通讯、计算机网络等方面考虑较为周全。
第二类,是1990年代初设计,近年投入营运的现代化办公大楼。这类大楼装有中
央空调及保安、消防设备,各类设施比较先进,物业管理比较到位,智能化功能在3A及3A
以下,部分大楼为公寓办公楼设计,功能布局不尽合理。
第三类,是不带中央空调的办公大楼。这类大楼设备一般,尤其在通讯、设施的配
置上与目前的互联网通讯有一定差距,且内部布局大多采用公寓式布局。
第四类,是厂房或其它用途物业改建的办公用房,一般而言,内部设施比较简易,
目前,该类物业的比例呈下降趋势。
从以上办公用房物业形态以及自身品质的演化看,是经历从低级、中级到高级,从
落后、比较落后到先进的过程。而就现阶段而言,办公物业由于品质档次、规模档次、智能
化程度、配套服务、管理水平存在的差异而在办公物业市场上形成的高档、中档、低档物业
的供应结构是客观存在的。以下,我们分别以建筑面积、装饰情况、配套设施、设备情况、
客户情况、区位交通、智能化程度、物业服务等指标来对结构层次进行界定和探讨。
二、办公楼物业档次划分标准的研究
就我国的办公楼市场而言,一般分为高档物业(甲级写字楼)、中档物业(乙级写字
楼)、低档物业(丙级写字楼)。而高档物业又可细分为两个部分:顶级和甲级写字楼。顶级
写字楼与国际写字楼标准相符,甲级是按照本地市场现行标准划分的。所谓甲级写字楼主要
是参照了四星级酒店或五星级酒店的评级标准,是房地产业内的一种习惯称谓。由于写字楼
物业在不同的市场各不相同,写字楼的分类标准通常是基于每个市场上的相对质量,如在一
些小城市还没有顶级写字楼与国际写字楼。
更多推荐
物业,办公楼,写字楼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