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2日发(作者:秦嘉)

北京饭店不同时期建筑构成特征研究

北京饭店不同时期建筑构成特征研究

西安做网站 /

摘要: 随着国内经济快速发展,旅游市场不断拓宽,酒店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在北京上千家酒店中,北京饭店最具代表性。本文采用文献检索,实地调研等方法,通过分析,总结了北京饭店在不同时期建筑构成特征。主要从建筑的建造背景、建筑功能特征、建筑外观风格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概括出影响北京饭店不同时期建筑构成特征的主要因素。其结果对中国酒店理论研究和酒店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北京饭店,建筑构成,装饰风格

引言

北京饭店位于在东长安街北侧的天安门与王府井之间。北京饭店有四座楼宇,中楼、西楼、东楼、北楼。分别建造在不同的时代和历史背景下。

北京饭店最早创建于1900年。1903年,饭店迁至东长安街王府井南口,即饭店现址。1907年,一度成为专门接待美军的高级招待所。1949年,隶属于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北京饭店,成为新中国国务活动和外事接待的重要场所,具有相当高的政治地位。1954年和1974年,北京饭店进行了两次扩建,建起西侧楼和新东楼。1984年,邓小平为饭店题写了“北京饭店”店名。1998年――2001年,北京饭店进行了大规模改造,达到国际五星级酒店标准。2006年,北京饭店被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奥组委正式确定为北京2008奥林匹克大家庭总部饭店。

如今,拥有近1000套现代化客房、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的北京饭店已经发展成一座成熟的商务豪华型酒店,是重要国事活动和会议的首选场所,它在承载着酒店功能性和特殊政治身份的双重使命中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表格:

4座楼宇 中楼 西楼 东楼 北楼

建造时间 1917年 1949年 1974年 2002年

建筑面积 15000平方米 26000平方米 89000平方米

270000平方米

图片展示

1.北京饭店中楼建筑构成特征研究

1.1背景

1917年,当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北京饭店中楼是由法国建筑师设计的 7层建筑,即现今的B座。

1.2建筑结构功能设计

结构上中楼为混合结构,上部各层虽有纵横交错的内墙,但多为空心砖墙加组合柱,首层则为大跨度的发券和穹顶,总体看起来头重脚轻,不利于抗震。因此中楼修理时原墙体都保留,并避免过大的损伤,对一些局部裂损的结构部分用灌环氧树脂等方法进行了处理。室内装修,地面均改为满铺地毯,墙面贴满墙纸,原外墙木门窗全部改为铝合金门窗、室内家具、陈设全部重新配置。

北京饭店莱佛士,原北京饭店B、E座。拥有171个房间和套间,4个风格迥异的餐厅和5座设施齐全的宴会厅。百年后的装饰风格高贵且典雅,建筑外观像一个王冠的形状,外观庄重大方。它有着兼具中法建筑特色的饭店外景,洋溢着无限热情的黄铜大门。高耸的大堂屋顶、宽敞的室内空间和拱形的屋顶设计,使整个大厅的室内空间显得无比宽敞。中间饭店主体建筑物将其建筑特色体现的淋漓尽致。这里接待过无数国家元首、政府要员和各界知名人士。

1.3建筑装饰风格特征

北京饭店是17世纪法式风格建筑。建筑内部突出了法式豪华、浪漫的风格。

北京饭店中楼在解放前是北京城内最高的建筑,后来,由于房屋陈旧,设计落后,管线腐朽、使用不便,甚至影响安全。有些人主张把中楼拆除重建,但目前,很多国外的豪华饭店,并不一定都是新建的现代化建筑,有不少是将富有传统特色的老旅店加以改造更新,变成具有独特风格的高级饭店,认为这种有独特风格的老式旅馆具有更大吸引力。北京饭店是法国古典式的老饭店,据说类似的饭店目前在世界上仅存四家,北京饭店即是其中之一。如果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条件,加以改造更新,必将成为既有古典特色又有现代化设备的,具有吸引力的高级饭店。之后,北京饭店中楼于1981年加以大修,更新设计,进行改造,保留原有风格。中楼长84米,进深约22米,地上7层,地下1层,总建筑面积约15000平方米。中楼保留了法国古典式饭店的特色,又提高了等级,更具吸引力。

2.北京饭店西楼建筑构成特征研究

2.1背景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苏联是第一个承认中国的国家,这个时期中国的很多建筑受到苏联的影响,新中国的成立给北京饭店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北京饭店成为国家国务活动和外事接待的重要场所。开始跨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

2.2建筑装饰风格特征

1954年,北京饭店西楼由建筑大师戴念慈设计,现今的C座,建设了具有浓郁名族特色的宴会厅部分。建筑面积为26000平方米,客房214间(套),428床位。在五樘包铜镂花格的宴会厅大门前,十二根绘满穿枝西蕃莲的大圆柱和五盏造型奇特的大宫灯,把西楼前厅装点得庄严肃穆,金碧辉煌。

3.北京饭店东楼建筑构成特征研究

3.1背景

1974年,北京饭店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扩建,由张?D先生设计,建设了高度近80米的主楼,也就是现在的A座(东楼)。它是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外交战线捷报频传,来我国进行体育比赛、文化交流和观光的外宾日益增多的新形势下建成的。

3.2建筑结构功能设计

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以及考虑新旧楼之间的关系,该楼总体布置采用了高低层相结合的设计方案。建筑平面呈“山”字形,它的优点是避免从长安街看到东西两侧的面单薄的山墙。客房面积单间22.5平方米,双套间48.7~56平方米,三套间87平方米。

立面体型为了与旧楼协调,整个体形采取对称形式,立面处理,以东、南临街两面底层部分和大楼顶层为重点。低层部分基座、墙、柱均为花岗石贴面,中间主体部分则力求简洁,采用连成一片的凹阳台。立面的颜色,采用了开朗明快的浅黄色调,作成白色柱子与浅黄色马赛克墙面与淡绿色的玻璃窗相衬托,显得朴素大方和明快开朗。建筑造型和内外装饰具有统一的民族风格。

在装饰设计上,以多快好省、民族特色、七十年代统一风格为指导思想,室内装修以门厅、休息厅、餐厅为重点,门厅四根圆柱沥粉贴金、金碧辉煌、华丽壮观。天花用藻井图案、休息厅在客房的隔音上采取多种措施。全部家具和装饰壁画及陈设品与建筑装饰同时设计,力求在装饰风格。色调、手法、尺度等各个方面相互协调,成为比较完整和统一的一个整体。材料设备全部采用国内产品。

结构设计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为天然地基,钢筋混凝土箱形基础,按八度地震烈度设防,建筑分为五个规划平面的单元,其间以抗震缝隔开。楼板为预制预应力圆孔板,梁柱及抗震墙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

3.3建筑装饰风格特征

北京饭店凝聚了当时国内最高的技术成就,是当时北京最高的建筑,装饰理念新颖,建筑风格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中国传统文化特征,中西合璧。建筑面积约89000平方米,地下3层,地上共20层。

4.北京饭店北楼建筑构成特征研究

4.1背景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酒店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脚步,特别是辅助功能和停车场问题尤为突出,全面改善服务水准,增加配套设施和扩大接待能力,紧迫地摆在了面前。自2002年起开始的“北京饭店二期改扩建工程”,就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开展的。

4.2建筑结构功能设计

立面设计整体、稳中、注重细部刻画。立面装饰采用陶土板作为主材料,内衬通透玻璃,局部配以传统纹饰,与现代高科技技术相结合,安装工艺和材料本身体现了最新的建筑科技,沉稳的质感和颜色与老北京饭店建筑群的整体感觉相融合,很好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和城市空间的历史韵味。

高级餐饮、会议展览、高级商业、豪华公寓、娱乐等众多功能,各功能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提升、相互融合,充分体现了政治文化交往及高档商务活动等多种功能的综合使用。

4.3建筑装饰风格特征

北京饭店二期工程,东临王府井大街,西至晨光路,南临霞公府路,北至大纱帽胡同总用地面积达4.4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27万平方米。建筑风格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为现代设计风格。

结语

北京饭店在百余年岁月的沧桑变迁中,见证了中国的兴衰荣辱和历史巨变。北京饭店的变化正是中国的社会历史的写照。通过本文分析,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和社会因素是影响北京饭店不同时期建筑构成特

征的主要原因,也是北京饭店建筑形式具有丰富变化,富有文化内涵,具有研究价值的魅力所在。

西安做网站

北京饭店不同时期建筑构成特征研究

更多推荐

建筑,北京饭店,特征,构成,具有,饭店,装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