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平米房子怎么装修-石家庄艺盛装修公司

2023年4月22日发(作者:电视柜设计效果图大全)
黑白胶卷冲洗方法
LT
—、暗房和冲洗胶卷的用具
(一)、布置暗房
1.界定干燥区和潮湿区
暗房里不分干燥区和潮湿区,对印、放设备和感光材料有着许多不良的影
响,直接影响印、放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印、放照片的制作质量,所以,要界定
暗房的干燥区和潮区。
2.空气要流通
为了保证暗房的空气新鲜,暗房要安装排气扇和入气口,排气扇与入气口
要应,两者之间要尽可能拉开距离,排气扇要安装得高一些,入气口要安装得
低一些。
3.暗房的室温要可以调节
安装的空调要有制冷、制热的功能,以保证暗房的室温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特殊的天气,由于暗房的气温问题会直接影响胶卷冲洗和照片制作的质量。
4.要完全遮光
暗房一旦漏光,会给感光材料带来诸多的不良影响。特别是暗房门窗的遮
挡,结构上要布置合理以外,对门窗还要用双层黑布进行密封,以确保暗房完
全遮光。
5.电源安排要合理
由于暗房约有一半的面积是潮湿区,而印、放设备都是电器设备,所以在
电源上,尽可能不在潮湿区安装电源插座。即使安装,位置应适当偏高,以确
保印、放操作人身安全。
(二)冲洗黑白胶卷的用具,应根据冲洗的方式而定。冲洗的方式一般分
为罐冲和盆冲两种。罐冲最基本的冲洗用具有:显影罐、温度计、定时钟、量
杯、暗袋、毛口玻璃瓶。
盆冲最基本的冲洗用具有:显影盆、停显盆、定影盆、橡皮手套、深绿色
观片灯、量杯、毛口玻璃瓶、夹子、温度计。
二、盆中显影
冲洗胶卷时使用冲洗盆,最为方便灵活、和快捷是最简便的工具。但是盆
中冲洗有很多致使的缺点:首选是液的温度不易控制,由于的手直接进入药液
对药液的温度有一定影响;其次,盆中冲洗药液接触空气的面积较大,很容易
氧化,使胶卷产生氧化灰雾;再就是盆中冲洗,由于是人工操作,胶卷很容易
被划伤或擦伤;最后是由于盆中冲洗必须在全黑条件下进行,所以操作时极易
造成药液污染。另外,盆中冲洗时,操作人员的精力要高度集中,劳累程度大,
冲洗效果也难以控制。所以,一般不宜使用盆冲的方法。
盆中冲洗的程序:
预湿
在全黑的暗房中,打开暗盒,取出黑白胶卷,进入冲洗的第一道程序——
水洗。水温要求为20℃,胶卷要在水中来回卷动,时间约2分钟。通过水洗可
防止底片出现显影不均匀的现象。
显影
盆中药液温度为20℃,将胶卷进入显影液后,缓慢地来回卷动,胶卷120
可夹子夹住胶卷的两端,轻轻地来回拉动,显影至规定的时间为止。然后从显
影液中取出卷,在深绿色的安全灯下观察胶卷的显影效果-观察时间不宜超过5
秒,时间太长胶卷产生灰雾。如果发现显影不足,则可以继续显影。
停显
胶卷显影结束后,直接进入停显盆,停显时间1分钟,停显液的温度要求
15℃~25℃。
定影
胶卷从停显进入定影盆,可按显影的操作方法卷动胶卷,定影的药液温度
18℃~25℃为宜,定影的时间为5分钟~8分钟,完后可在明室水洗。
水洗
应用流动水进行水洗,胶卷水洗时间必须充足,一般以10分钟为分钟~20
宜。
晾干
胶卷水洗后,用水龙头对胶卷的正反面再进行冲洗,将胶卷上的积淀物冲
洗干净。然后将胶卷浸入蒸馏水中浸泡数秒钟,即可取出晾干,这样可以防止
胶卷上产生水斑。如果没有蒸馏水,可用凉开水滴水少许的洗涤剂,也可获得
较好的效果。
倒出定影液,并将胶卷在流动的水中冲洗,时间为10分钟~20分钟;
将胶卷放入含有洗涤剂的水中浸泡数秒钟,以消除底片上的水迹;
将底片悬挂在阴凉、通风、无尘埃的地方自然晾干。将晾干的胶卷剪开,
装袋保存。
四、显影条件对画面质量的影响
1.显影液的温度
显影液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显影的效能。温度高,显影的活性大,显影作
用就快;相反,显影的活性小,显影作用就慢;所以,控制药液温度对胶卷各
方面的性能影响很大。冲洗胶卷的标准温度应是20℃±0.5℃。因为在这个温度
时,显影液中各种药剂的活性及各项性能均处于最佳状态。如果药液温度达到
25℃~30℃时,冲洗出的胶卷影像反差强、密度高、颗粒粗、灰雾度大。如果
药液温度达到40℃以上时,胶卷的感光乳剂就会产生龟裂或融化现象。反之,
如果药液温度低于18℃时,显影液中起加强胶卷反差作用的显影剂几奴尼就不
起作用,单独靠米吐尔起显影作用,因而冲洗出的胶卷影像平淡无力,密度过
低,反差偏弱。当然在特殊情况下,显影液无法达到标准温度时,也可以利用
延长或减少显影时间来冲洗胶卷。显影温度与显影时间的调整,一般不要超越
调整范围,否则冲洗质量就很难保证。
对显影液温度的控制还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选择和购买精确的温度
计。因为质量差的温度计误差大,不能准确测试药温。二是在特殊的天气控制
显彤液温度要灵活处理,比如冬季可将显影液的温度控制在23℃,这样倒入冷
的显影罐后,药温就会降至20℃左右,至显影结束时药温也不会低于℃。这18
样就可以基本保证胶卷冲洗的质量。而在夏天,可利用冰箱将显影液温度控制
在18℃。这样从倒入显影罐后至显影结束时,药温最多升至20℃。上述的方法
简便易行,但均需要增加1分钟的显影时间,以弥补药温升降的影响。
2.显影时的搅动
显影时的搅动,虽然只是冲洗过程中的一个细节问题,却相当重要。因为
搅动关系到显影的三个方面:首先,当显影液注入显影罐时,为了防止胶卷出
现冲洗不均匀的现象,必须要搅动。其次,在显影过程中的搅动,是为了使胶
卷中被按景物的高密度与低密度区域的显影液增加和保持显影的活力。最后,
搅动对胶卷中景物的明暗反差有着较大的影响。在显影过程中如果不搅动,首
先接触药膜的这部分显影液的浓度很快就会降低,特别是胶卷中景物的高密度
部分的药液失效较快,显影的速度就放慢,这些部位的密度也就变小。这样胶
卷中被摄景物的高密度与低密度间的差距就缩短,胶卷的反差变小。而在显影
过程中按常规加以搅动,对调整胶卷中被摄景物的反差是十分有用的。如果在
显影过程中从头至尾不停地搅动,比不搅动的密度差增加0.27,而正常的搅动
只比不搅动的密度差增力日0.06。
显影时搅动的方法与次数一般没有严格的规定,但通常的做法是:显影液
注入显影罐时,必须连续搅动1分钟以上,以后每隔1分钟搅动10秒钟左右。
塑料显影罐的搅动最好采用来回轻轻地转动显影罐的轴心,而不锈钢显影罐则
可以采用左右摆动、上下翻转、水平来回滚动等方法进行搅动。
搅动与景物反差的关系还应该考虑实际需要。如需要景物有较大反差,就
要多搅动;需要景物反差小就少搅动,但是搅动是必不可少的。
3.显影液的成份
显影液的成分对影像质量的影响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显影液的配方,
一是显影液的新旧程度。
在冲洗过程中,使用过的显影液的效能会出现一定的损耗,为了保持显影
液性能的稳定和显影液的效能,需添加补充液。以D76显影液配方为例:500毫
升的原液,每冲洗135或120胶卷1卷,就必须添加30毫升的补充液。也可以
采用延长显影时间的方法来弥补显影液效能的损耗,仍以D76显影液配方为例:
500毫升的原液可冲洗3卷135或120胶卷,当冲洗第2卷时,应增加15%左
右的显影时间,冲洗第3卷时就应增加30%左右的显影时间。但是,从冲洗出
的胶卷质量来看,添加补充液的方法,比延长显影时间的方法效果好。另外,
在冲洗中不要频繁更换新鲜的显影液。从冲洗胶卷的实践来看,新鲜的显影液
中加入20%左右使用过的仍有显影活力的显影液,冲洗出的胶卷影像层次较为
丰富,影调较为柔和,这是因为陈的显影液各种性能较为稳定,新旧药液混合
后,可以促使新鲜显影液的性能很快得到稳定,所以冲洗出的胶卷质量要高于
使用全新显影液冲洗的质量。
4.显影时间
显影时间是指从显影液接触感光胶卷至完成显影全过程的时间。显影的全
过程就是胶卷中卤化银在显影剂的作用下被还原成金属银的过程。
冲洗时显影时间的长短,对胶卷的密度和反差的影响较大。显影时间通常
都采用生产胶卷的厂家推荐的冲洗时间,但厂家推荐的时间并不十分准确。对
某一品牌胶卷的准确显影时间,应根据对这种胶卷的多次拍摄和冲洗所积累的
试验结果而定。显影时间确定后,在无特殊情况下应严格照此执行,因为只有
先确定显影时间,才能把握好其它对胶卷有影响的因素。如果用一种新的黑白
胶卷,可以通过阅读厂家的产品说明书或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显影时间,按此时
间进行试冲,再根据冲洗的效果进行适当调整。还可以采用一种方便快捷的方
法,试验出较为准确的显影时间,其方法是在明室中将待冲胶卷的片头剪下一
段,放入D-76显影液中,并开始观察和计时,当片头出现很淡的灰色密度时立
即记下初显时间,然后用初显时间×15(常数)的算式就可求出所需的显影时
间,此方法的准确率达85%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显影时,为确保时间的准确,应从显影液一注入显影罐就开
始计时,到完全倒出时结束,并立即注入停显液,否则即使倒出了显影液,吸
附在胶卷土的药液仍会继续显影。
5.药液的浓度
在冲洗过程中,药液浓度不同,显影出的胶卷效果也不同。通常按照显影
液配方配制的原液为标准浓度,其浓度比较高,药液对强光部分的密度作用就
增加得快,胶卷中影像形成的反差也就大。而稀释后的显影液浓度变低,药液
对强光部分的密度作用就变慢。因为在显影过程中,胶卷中景物的强光部分的
显影药液很快就被消耗掉,而此时景物的阴影部分还在继续显影,所以胶卷中
的影像反差也就小。由于显影景物高密度部分的废液又渗透到邻近的低密度部
分,这样废液和有活力的显影液混合起来,加上搅动,不断作用于景物的明暗
边缘和轮廓线条,大大提高了景物边缘的锐度。因此用稀释的显影液冲洗胶卷
时,必须根据适当比例,延长显影时间,以获得正确的胶卷性能指标。这时虽
然胶卷中影像的反差变小,但是被摄景物的清晰度却得到提高。稀释的显影液
只能一次性使用。表示是在相同的条件下,显影原液与1∶1稀释的显影液密度
差的数值比较。
6.停显与定影
冲洗过程中停显的目的,一是为了立即停止显影液对胶卷乳剂的显影作用;
二是防止显影液对定影液的污染。由干碱性的显影液与酸性的停显液起中和作
用,一般只要将胶卷浸入停显液内20秒钟,就可停止显影。此时胶卷经过显影,
停显后,一部分已感光的卤化银已被还原成金属银,在胶卷上形成了影像。而
大部分未被感光的卤化银仍残留在胶卷的乳剂喂上,只有经过定影,将残留在
乳剂膜上的卤化银清洗掉之后,胶卷才能见白光。定影液的种类很多,最常用
的是酸性坚膜定影液。定影液的温度一般控制在16℃~25℃之间。
定影时间的确定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感光材料的性质,如乳剂层的厚薄、
银盐颗粒的大小等。二、定影液的浓度准确、新鲜度好,定影的速度快;反之,
速度就慢。三、在允许的范围内,定影液的温度高.定影的速度快;反之,速
度就慢。四、定影时搅动的次数多,定影的速度快;反之,速度就慢。关于定
影需要的最短时间,以胶卷进入定影液到胶卷边缘成完全透明状所需时间的3
倍便是。例如:从胶卷进入定影液到胶卷边缘成为完全透明状的时间为5分钟,
那么最少要再定影10分钟,这样最短的定影时间是15分钟。但要注意定影中
的硫代硫酸钠(大苏打)又会胶卷的卤化银有溶解作用,定影时间过长,会对
胶卷的影像密度起减薄作用,所以定影的时间也不能过长。
7.水洗与干燥
这是冲洗皎卷的最后二道程序。水洗时要注意水温与走彰液的温差不能太
大,水温过冷或过热对胶卷都不利,应控制在16℃~25℃之间。另外,还要注
意水质的清洁,在水龙头上加装过滤器,以清除水中的杂质。为了彻底清洗胶
卷上的定影液,应采用流动水洗的方法,水洗的时间为30分钟左右。水洗完后,
再开足水龙头,加大水的流量,让胶卷的药膜面受到水的冲洗,以清除在水洗
时吸附在胶卷上的各种细小杂物。冲洗完毕后,再将胶卷放入清除水迹的溶剂
(1000毫升的温开水加用1毫升的洗涤剂)中浸泡30秒钟,这样就可消除胶卷
上的水迹和斑点。干燥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自然干燥,要注意挂晾胶卷现
场的清洁,不要让灰尘落在胶卷上。第三种是使用干燥器,先要用海绵抹除胶
卷上的水珠,再开启烘干系统,这样可以避免胶卷上出现水渍的斑痕。如有特
殊需要,也可将胶卷先浸泡在20%浓度的酒精中,然后再晾,能达到快速干燥
的目的。
五、负片质量的鉴别
黑白照片的质量标准主要是指技术的质量标准,应当包括:层次丰富、色
调纯正、颗粒细腻、反差适中、质感强烈和清晰度高等六个方面,它们表现在
照片的画面上是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作用的有机统
一体。
1.层次丰富
层次是指照片画面中纯白到纯黑之间的灰色阶调的等级程度。阶调的等级
越多,画面的层次就越丰富,对景物的细节表现就越细腻,景物的立体感就强
烈。层次是否丰富是衡量黑白照片表现力水准的一个重要标志。
2.色调纯正
色调纯正是指照片画面中黑色和白色的色调纯正的程度。黑白照片对色调
的要求是黑要黑的透,白要白的明,因为纯正的黑白色调与丰富的灰色融合在
一起,才能充分体现画面影调结构的生气和魅力。
3.颗粒细腻
颗粒细腻是指照片画面中组成黑、白、灰影调的银粒极为细腻。银拉粗,
画面的影调结构松散;银粒细,画面的影调结构严密。银粒的粗细对灰色影调
的影响最大,银粒粗,层次少;银粒细,层次多。由于银粒是表现画面的最基
本的要素,对画面的质感有着较着较大的影响,关系到黑白照片质量的各个方
面。
4.反差适中
反差是指照片画面申明与暗之间的差别,而反差适中是指照片画面能准确
表现出被摄景物的明暗关系。如果明暗对比强,反差就大,灰色的层次就会受
影响;相反,明暗对比弱,反差就小,黑白的色调就不纯正。所以,反差适中
是层次丰富和色调纯正的重要保证。
5.质感强烈
质感是指照片画面中黑、白、灰影调构成的阶调关系所显现出来的景物表
面的特征。必须做到照片画面的反差适中、色调纯正、颗粒细腻、清晰度高,
才能使物体的质感得表现,给人以真实和强烈的感受。
6.清晰度高
清晰度高是指照片画面中景物的清晰程度和轮廓线条的锐度。影响照片清
晰度有两个因素:一是放大时对焦要精确;二是放大时底片、镜头和放大尺板
这三者要做到平行,否则照片就会出现虚实不匀的现象。另外,影响景物轮廓
线条锐度的因素也有两点:一是要控制好放大时的曝光量;二是要按正确的方
法冲洗照片。清晰度和锐度不高的照片,不是高质量的照片。
六、不同曝光条件与不同显影条件下的底片分析。
1、曝光正确、显影正确
这种情况下应有良好的影像质量。影像的反差和密度适中,影调理想。亮
部和暗部都有较好的层次。底片颗粒细,清晰度好。制作照片时采用中等反差
的相纸,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影像各部分,特别是中等亮度部分有良好的质
感
2、曝光正确、显影不足
由于显影不足,底片影像的反差和密度都较低,影调平淡。暗部层次有损
失。用中等反差的相纸制作照片,影调灰平,用高反差相纸制作照片,影调可
以改善,但层次的损失仍然无法弥补。
3、曝光正确、显影过度
显影过度使影像的反差和密度都过大,宽容度减小,灰雾密度增大,暗部
层次较好,亮部层次差,颗粒性不好。用中等反差相纸制作照片时,反差大,
用低反差相纸制作照片,影调虽有所改善,但粗的颗粒感和层次的损失,则无
法补救。
4、曝光不足、显影正确
曝光不足使影像的反差和密度都有所降低。影像暗部层次损失较严重,甚
至影响中等亮度部分的一些层次。影像亮部虽然密度有所下降,但局部反差稍
有提高,层次比正常曝光的情况还好一些。使用高反差相纸制作照片,影调可
以得到改善,但暗部层次损失依旧,难以得到令人满意的画面
5、曝光不足、显影不足
曝光和显影都不足,使整个底片密度和反差都极低,底片大部分都很透明,
暗部接近灰雾,几乎没有层次,中等亮度部分层次也很少,亮部层次稍好。制
作的照片一片灰黑,只有亮部有些层次,照片的影调和质量均无从谈起。
6.曝光不足、显影过度
两种因素互相弥补,使底片的密度和反差有可能接近正常的底片。但影像
的暗部因曝光不足而缺乏层次,亮部因曝光减少和显影过度而呈较大反差,层
次鲜明。但曝光严重不足时,反差和密度也会降低较多,层次损失严重。难以
制作质量良好的照片。
7.曝光过度、显影正确
底片密度过大,反差降低,亮部层次损失较严重。暗部因曝光增加而反差
有所提高,层次较鲜明。曝光过度还导致底片影像颗粒变粗。用较高反差的相
纸制作照片,影调可有所改善,但层次的损失和粗的颗粒感无法改变。
8.曝光过度、显影不足
曝光过度和显影不足都会使反差降低,曝光过度又会使密度有所增大,故
底片密度降低可能不明显。影像各部分都有层次,但因反差低而不够分明。用
高反差相纸制作照片,影调可以得到调节。但曝光和显影的失误严重时,影像
层次也会有较大损失。
9.曝光过度、显影过度
底片密度极大,但反差往往不大。暗部层次较好,亮部密度很大,但缺乏
层次。底片灰雾密度很大,颗粒性极差,由于底片密度太大,照片制作比较困
难,即使放大倍率不大,仍然会产生很粗的颗粒感。
黑白照片的放大制作过程
1、安装镜头
关于放大镜头的配置,也就是所要放大的底片面积一定要和相应焦距的放
大镜头相配合,否则就会影响放大照片的实际质量。一般的放大机镜头都采用
直径39mm的标准螺丝扣与放大机进行连接,但是您千万不要以为随便找一个有
着同样规格螺丝扣的照相机镜头就可以替代放大镜头,这样做的结果有可能会
无法聚焦成像,有可能会造成照片的边缘影像不清晰,当然也有可能放大出令
您满意的照片。这其中的道理与镜头的成像原理有关,也与镜头本身的设计有
关。
2、清洁放大机
在进行放大之前,一定要做好放大机的清洁工作,否则无数细小的灰尘就
会随着底片上的影像一起放大到照相纸上,在确认放大机各个角落上的灰尘被
清扫完毕之后,最好要等到尘埃落定再开始我们的放大工作。除了要对放大机
进行除尘清洁以外,暗室也必须没有满天飞舞的灰尘。放大机一开,就会出现
一个热源,循环流动的空气就会携带着那些细小的尘埃在屋子里往复运动,一
旦落到底片或者是照相纸上,无数的白色小点就会产生。因此,我建议您在放
大之前先用比较湿一些的墩布擦一擦地面,这是简单而又有效的除尘方法。
3、插入底片
找出需要放大的黑白底片,先用吹球将底片清洁一下,然后打开放大机的
底片夹,用近似的方法清洁底片夹玻璃的4个表面,如果是没有玻璃的底片夹,
也应当进行清洁,之后把这张底片小心地放置在底片夹的中央,注意,底片的
药膜面要面向放大相纸,而底片的背面一定要朝向放大机的灯光。
4、调焦
在调节影像清晰度之前,首先要确定所要放大的照片的尺寸。将放大机的
灯光打开,把放大镜头的光圈设置在最大,调整放大机机头的高度,就能够在
压纸尺板上看到影像的大小,在确定了放大照片的尺寸之后,旋转放大机上的
调焦旋钮,逐渐地将影像调节到最最清晰的程度为止。放大照片的调焦工作非
常重要,一定要倍加细心,如果您觉得用眼睛直接观察映照在压纸尺板上的影
像过于吃力,就应当去购买一个专门用于这项工作的调焦放大镜,把这个放大
镜放置在影像密度中等的位置,直至看清楚底片上的颗粒的时候就一定是调焦
清晰了。
调焦的时候还应当在压纸尺板上先放上一张与放大相纸厚度相同的白纸
(可以预先制作一张未经曝光但经过定影以及水洗过的照相纸),待调焦完毕之
后将其撤除。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确保调焦清晰的影像与投影在放大相纸上的
影像具有相同的清晰程度。
5、试样
在试样之前,先要把放大镜头的光圈缩小2—3级,比如镜头的最大光圈为
F2.8,缩到F8的位置就比较合适。为什么一定要缩小光圈呢?因为光圈太大,
曝光的时间就会太短,曝光的时间太短就很难对影像进行细致地加工;因为选
择适中的光圈有可能会改进影像的品质,一般情况下镜头的最大光圈的成像品
质总是不如中挡光圈更好;因为适当地缩小光圈会加大影像的景深,由于底片
或照相纸的平整度欠佳而出现的调焦误差多数都可以在此弥补。
所谓试样,就是用一块不大的照相纸对曝光以后的实际影像结果进行评估,
颜色深了就减少曝光的时间,反差大了就更换反差小一点的相纸或调节可变反
差相纸的滤色镜。试样的时候可以在同一块相纸上做若干个试条,拿一张不透
光的纸板用递减的方法进行分条曝光,最后以感觉最为正确的试条曝光时间为
正式放大的曝光依据。注意,在放大试样的时候您就已经开始进入放大的程序
了,缩小光圈之后就把镜头下面的红色安全片放置在镜头的下面,在压纸尺板
上面的暗红色影像之中找到合适的画面,移去用于调焦的那张白纸,放好用于
试样的照相纸,关闭放大机的光源,设定一个大致的曝光时间,再移开镜头下
面的红色安全片,开启定时器的开关,在曝光之后这张用于试样的相纸同样要
经过显影、水洗、定影、水洗的过程。
6、放置放大纸
放大纸要避光存放,在暗室中也要尽量放在距离放大机和安全灯比较远的
地方。使用的时候要用一张拿一张,拿出要用的相纸之后,一定要将存放相纸
的黑袋子或避光抽屉严密关闭,以防无意之中造成损失。
在向压纸尺板放置放大相纸之前,先要将放大机的灯光关闭,如果在试样
的过程中压纸尺板的位置没有移动,就可以直接把放大纸放进压纸尺中,这时
要注意让相纸的有药膜的一面朝向放大镜头,最后再检查一下相纸放置得是否
平整,并确认相纸的表面没有杂物。
7、曝光的技巧
基本的曝光数据是依据试样得来的,但黑白照片的制作有时会需要进行分
区的不同曝光方法来完成。在一块纸板上挖出一个小孔,就可以用来进行局部
加光;用不太粗的铁丝加上一团棉花又能够进行局部的减光。无论是加光或是
减光,手中的工具都要不停地晃动,以免留下明显的痕迹,但特殊的要求例外。
在放大机的定时器上设定好基本的曝光时间,移开放大镜头下面的安全片,
按动电源开关就开始给相纸曝光了。而在曝光的过程中,您可以根据具体的要
求对相纸的不同部位施以不同的曝光量(加光或减光)。
8、显影
曝光完毕的放大相纸应该立即放入显影液中,放入的方法如图所示,且动
作要快,时间要短,这样才能显影均匀。显影的控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定时
定温,在一定的温度以及限定的时间内对相纸进行显影,这种方法类似于用显
影罐冲洗胶卷,它的好处是可控因素比较少,照片是否合格,皆以曝光时间为
准。第二种方法是随时观察显影的结果,以显影时间与曝光时间配合起来控制
照片的影调。
相纸放进显影液后要适当地翻动,这样可以使照片的显影更加均匀。大幅
面的相纸可以使用蘸着显影液的毛刷对照片进行显影,但要注意显影的过程之
中毛刷的往复动作不能停止。这种方法能够节省一些显影液,也可以不用购买
大型的显影盘,而在桌子上铺就一张大一些的塑料布就行了。
冲洗照片的显影液配方有很多种,人们使用得最多的大概应数柯达的D-72
显影配方,它的通用性比较好,大多数品牌的放大相纸都可以使用这种配方。
有一些黑白放大相纸要求使用指定的专用显影配方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至
于究竟哪一种相纸使用何种显影配方才能够满足我们特定的要求?那只有在渐
渐熟练了放大的技术以后再找来不同的配方进行试验。
D-72显影配方
温水…………750毫升
米吐尔…………3.1克
无水亚硫酸钠…………45克
对苯二芬…………12克
无水碳酸钠…………67.5克
溴化钾…………1.9克
加水至…………1000毫升
注:D-72在用于照片显影的时候,应该再加入2倍的水,使用过后一般也不
作保存。新鲜的显影液应是无色透明的液体,一旦它的颜色变为棕色,即告失
效。稀释后的D-72显影液也可以用于冲洗胶卷,但底片的颗粒会比专门用于冲
洗胶卷的D-76显影液粗一些。
9、水洗
显影结束后的照片要立即放进清水盘中进行水洗,一来洗去照片上的显影
液让它停止继续显影,二则为的是不让显影液带入定影盘中。也有人使用酸性
停影液进行这一道工序,但是如果希望再次予以显影,酸性的停影液会对碱性
的显影液造成损害。
10、定影
水洗的时间大约要1分钟,然后迅速把照片转入定影盘中,时间不能少于5
分钟,但如果时间太长,有些涂塑相纸的边缘有可能会被泡开,纤维纸基的黑
白相纸不会出现这个问题,有30分钟的定影时间一般也就足够了。定影时间不
够的后果非常严重,照片会在一定的时间里加重影调,直至全部变黑。定影液
的配置我们已经在冲洗胶卷的课程里面详细地介绍过,定影液的配方一般都可
以通用于胶卷和放大相纸。
11、水洗
不要小看定影之后的水洗过程,充分地水洗会使得您的黑白照片保存更长
的时间。有条件的时候可以用流动的净水,如果您觉得这样做过于浪费的话,
也可以用换水的办法为之,每次把水洗盘中的水全部倒掉之后,再用新的净水
浸泡照片,大约20次即可,每次10分钟。涂塑的黑白相纸用不了那么长的时间,
流水冲洗10分钟,静水浸泡10次也就行了。
12、干燥
如果是涂塑相纸,用理发用的吹风机进行干燥是最快而且最省事的办法,
自然晾干也用不了太长的时间。
光面的纤维纸基相纸如果一定要让它光洁如镜,使用上光机应是最好的方
法,要注意上光板的面积一定要大于照片的尺寸,而且是越大越好,这样能够
使照片较为平整。使用上光机有一些技巧,比如上光板不要划伤;上光板要先
进行冷却之后再用;把照片的药膜面贴在冷却后的上光板上以后先用橡胶辊把
其中的气泡擀出来等等。
用玻璃上光比较麻烦,要先用酒精一类的东西清洁玻璃的表面,再用滑石
粉擦一遍玻璃,然后将带水的照片药膜一面朝向玻璃贴好,用橡胶辊或硬纸板、
塑料尺等物品擀出里面的气泡,如果不出意外,照片在完全干燥之后会自行脱
落。
现在流行的做法是使用大光的纤维纸基黑白相纸制作不上光的黑白照片,
但无论纸基厚薄,自然干燥的照片大都不会平整,使用价格昂贵的照片整平机
对于多数朋友似乎不太现实,用上光机把照片的背面贴在上光板上是一个较为
简单的办法。另外,将照片的背面用毛巾擦干,用油画笔蘸一些乳胶涂在照片
背后的四边上,再小心地将其贴在玻璃上,待照片完全干燥之后用锋利的小刀
把这张照片切割下来,就可以得到最好的效果。至于留在玻璃上面的片边和乳
胶,用湿抹布一擦也就掉下来了。
延长冲洗药液寿命
喜欢自行冲洗黑白胶卷的摄影者都有这样一个问题:配制好的药液时间稍
长就面临有效成分损耗、药液氧化等问题。解决的方法有以下五种途径:
1.使用补充液。对于D-76120显影液可用D-76R或D-76D补充液,每冲完一卷
或135胶卷后添加30毫升补充液,D-72以保持1升或0.5升D-76药液的总量。对于
显影液可用D-72储备液充当补充液,添加至满瓶即可。而F-5定影液经多次使用
后因药水损耗无法补充至满瓶,可用结晶硫代硫酸钠固体填充瓶内空隙,并补
充少量亚硫酸钠与28%醋酸毫升)至(每升F-5可添加亚硫酸钠30克、28%醋酸5
满瓶。若瓶内空间不多,可倒出一些旧液。
使用补充液可以使药水寿命延长50%以上,即D-76和F-5使用半年以上,
D-72使用3个月以上。
2.保持药液澄清。浑浊的药水寿命更短,经数次使用后的药液应及时过滤
——用直角玻璃漏斗垫中性滤纸过滤最好。无此条件可用医用棉球塞人漏斗颈
部过摅。
3.增大亚硫酸钠用量。对D-76配方而言,每升100克亚硫酸钠用量已达到
极限,故无需增加其用量;而D-72配方中每升有45克亚硫酸钠,可以将其提高
到60克;F-5每升15克亚硫酸钠可提高到25克。
4.保持药水满瓶。利用可口可乐、矿泉水瓶盛放药液,并将瓶体捏瘪排出
空气,以防氧化。
5.避光低温保存。将药水容器放入纸箱或其他避光容器,并置于室内阴凉
处保存。
空调维修价格明细价目表-小户型装修案例

更多推荐
排气扇安装正反面图片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