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门地弹簧多少钱一个-音响品牌

2023年4月22日发(作者:三星65寸液晶电视价格)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56-59页,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
加法。
【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掌握了整十数加、
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口算方法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笔算的基础上进行
教学的。本节课内容的学习,也是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做铺垫。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摆小棒的活动中自主探索出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自己探讨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3.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4. 培养学生书写格式规范、字迹工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理解“个位满十,
向十位进1”的算理。
【教学难点】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
【教学用具】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旧引新。
1. 复习旧知
师谈话:青岛有个水族馆,里面有很多漂亮的鱼,同学们想不想进去参观一
下?
课件展示青岛水族馆大门。
我们要先完成小任务,才能推开大门,尽情的参观,有信心完成吗?
2.利用课件展示六道已学过的口算题,分别请六名学生口答。
9+7 8+4 15+7 36+8 23+45 12+37
对完成出色的学生加以表扬,然后展示水族馆内图片数张。最后一张图片为
课本情境。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图引出两位数进位加法计算,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
身边,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同时也为新知作了自然导入。
二、整理数据,提出问题
1. 引导学生说一说在图中看到了什么?
【预设】鱼,粉色的鱼有14条,蓝色的鱼有27条,左边鱼缸里黄色
的鱼有28条,右边鱼缸里的黄鱼有23条……
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你能看图提出问题吗? (鼓励学生根据图中信
息提问。)
【预设】① 左边的鱼缸里有几条鱼?
② 右边的鱼缸里有几条鱼?
③ 黄色的鱼比粉色的多几条?(现场解答28-14=14(条))
④ 蓝色的鱼比黄色的多几条?(现场解答27-23=4(条))
⑤ 一共有多少条鱼?(留在问题口袋里,待以后解决))
同学们提出这么多问题,这节课我们先来一起研究一下“左边的鱼缸里有
多少条鱼?”这个问题。用哪些数学信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预设】① 14、28、23、27
② 23、27
③ 14、28
对于前两种回答,应加以引导,注意问题中“左边”一词。
【设计意图】用统计表的形式呈现信息,简单、明了便于学生提出问题、探
索新知。同时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完整的提出数学问题,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
能力和思维概括能力。
三、解决问题,探索计算方法
1.鼓励学生列式,并用喜欢的方法解决。
(学生基本都能列出正确算式:14+28=)
教师出示算式:14+28=
2.让几名学生起立说自己的算式、算法。
算法不同,答案可能有误。此时鼓励学生动手摆小棒,同桌两人合作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时间不应太短,应留有充分时间给学生自主探究)
找几对同桌起立说摆小棒的过程。
【预设】生1:我摆出1捆小棒和4根小棒,是14;我同桌摆出2捆小棒
和8根小棒,是28。把我们俩的小棒合到一起,再数一数,就是42根。
生2:我把零散的小棒数出十根来,束成一捆,跟另外三捆小棒放到一起。
就变成了4捆小棒和2根小棒,一共是42根。)
3.师提问:让学生说一说一下哪种方法更好,为什么?(满十进1理念)
教师在幻灯片上,展示摆小棒过程。注意强调满十进1的步骤。
学生动手摆小棒的过程及教师展示过程为基础,让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的
方法解决此问题。(两个个学生板演,其他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订正。)
4. 教师提问:这个算式从十位上算行不行呢?为什么?
【预设】学生会发现从十位算,十位上1+2=3;个位上4+8=12,12没法
写。所以不行。
师追问:从个位算,个位得数是12,应该怎么写?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解释:“12”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1个十和2个一。)
我们知道个位只能表示几个一,因此,个位相加满十后,要将满的十像捆
小棒一样捆好进一个十给十位,我们就说“满十进一”。(出示十位下面小小的
“1”)
这个1表示什么?从哪里来?
“12”中的“10”给了十位了,剩下的2怎么办?(写在自己的个位上)
算完个位算十位,十位上能不能只是1加2?为什么?(还要加个位进得
“1”)
让学生多说几遍计算过程。
找学生说说自己写竖式注意到的问题。
【预设】① 相同数位要对齐
② 从个位加起
③ 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幻灯片出示。
5.师谈话:刚才我们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现在同学们能不能自己动手解决
第二个问题?“右边鱼缸里有多少条鱼?”
学生自主解决,可摆小棒,可用笔算,可用口算。(注意对计算有困难的
学生的指导)
反馈:几分钟后,找三名学生说算法。
【设计意图】教师充分让学生想办法进行计算,并在体验中借用学生对小
棒的拼摆,进一步使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明确进位加应怎样进位的问题。
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充分自由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既理解、掌握
了进位加的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质疑的习惯。通过课件出
示计算过程,清清楚楚地让学生明确“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交流时,教
师重点突出计算进位加法的基本方法,使教学知识达到了升华,师生和谐的氛
围在课堂上体验明显,符合了现代教学的新思想。
四、巩固练习,应用计算方 法
1. 火眼金睛辨对错
【预设】出示三道有误竖式计算,给学生时间观察后,学生口答错在哪里,
应如何改正。最后课件演示。
2. 看图列式
【预设】学生仔细观察后,完整的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并用竖式的方
法算出得数。
3. 大章鱼捉小鱼
4. 我会算:竖式计算练习
【设计意图】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方法,能较
准确的计算。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全课小结。
师谈话: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笔算加法时应注意什么?
①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教学反思:
课后本节课我为学生创设了充分自由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既
理解、掌握了进位加的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质疑的习惯。通
过课件出示计算过程,清清楚楚地让学生明确“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交
流时,教师重点突出计算进位加法的基本方法,使教学知识达到了升华,师生和
谐的氛围在课堂上体验明显,符合了现代教学的新思想。
不足:学生交流的时间少一点,有的同学小棒摆的过程没有完全掌握。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和两位数加一位数
进位的口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笔算方法,多数
学生也能较准确地口算两位数这一内容的教学是学生在学习了两位
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
经接触到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知道了格式和写法。相
信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
方法,概括笔算加法法则,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效果分析
课初,我先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了旧知的复习,有20以内的进位
加法口算和不进位加法的笔算,使学生能从旧知顺利迁移到新知。接
着新授部分,我直接出示情境图和问题,让孩子们找到条件来列式。
在算式34+16列出后,我让孩子们同桌之间说一说你的算法,也可以
在练习本上写一写,还请了一个小朋友到黑板上摆小棒,由于孩子们
没有小棒进行操作,同桌讨论这个环节显得有些多余,既浪费了时间,
又没达到应有的效果。之后,学生汇报,有通过口算算出得数,先算
个位4+6=10,再算十位30+10=40,最后把两部分合起来10+40=50。
而小棒的展示,让孩子们明白了单根的加起来满10根,要把10根捆
成一捆,那么再到笔算中进位的问题,孩子们就能更容易明白了。由
小棒图到竖式的教学是形到数的转变,是一一对应的,教师应该用板
书更直观的将这种关系反映出来,而不是零散的,散乱的。为了让学
生更好的掌握进位加法,我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笔算加法为什么要
先从个位加起?通过讨论交流,班内大部分学生都能牢记从个位加起
的注意点,因为学生从比较中已经能明显感受到从个位加起的优越性
是不会把个位进的1漏加。如果先加十位的话,就很容易把个位进的
1漏加。练习巩固阶段,我设计了“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的情境题(吃
水饺),这一题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每个学生都想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的积极参与,也注意到了列两位数
加两位数的竖式时容易出错的地方,更重要的是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
果。
整堂课上完后我觉得还是有些不足:在学生汇报交流时,我虽然做到
了及时点拨,但没有强调个位和个位相加的和应如何在竖式中写,从
而造成学生在后面的练习计算中有错误发生。在今后设计教学设计
时,一定要做到课前精心准备,不仅备教材,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
这样才能做到课中善于调控,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
整十数以及会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它又
为以后进一步教学多位数笔算加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呈现的
例题,取材于现实,来源于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体现了数学知
识的生活味。例题在计算过程中着重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理解并掌握
进位加法中“满十进一”的方法;二是在进位加法的笔算过程中领悟
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从而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整地掌
握笔算加法。
评测练习
1. 估一估,下面每题的得数各是几十多?
36+20(得数是 十多) 62-40(得数是 十多)
68-4(得数是 十多) 54+2(得数是 十多)
4+24(得数是 十多) 78-60(得数是 十多)
2.竖式计算。
45+27 29+45 12+38 45+38
3.
我们一(5)班有44人,我们一(6)班有45人
一共有85本书,给他们两个班每人一本够吗?
4.
美术小组:45人 合唱小组: 22人 跑步小组: 34人
(1)美术小组和合唱小组一共多少人?
(2)合唱小组和跑步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课后反思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竖式计
算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依
据学生已有的旧知识,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从而
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我放手给学生,让
他们自己去发现解题中,当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时,要向十位进一,
这个一要写的小一些,在十位数的右下方。在本节课中,突出了以下
两大特点:
首先,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和单纯的知识传
授者,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
的知识经验之间的关联方面,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情境与空间,
让学生自主地去讨论、思索,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学生有了不同的想法或困惑时,教师
就要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恰当点拨、引导,使学生进一步反思,
找到正确的方法并得出正确答案。在本节课中,我抛砖引玉的将问题
抛出,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通过摆小棒,拨计算器,理解当个位上两
数相加满10时,我们就会把这10根小棒捆成1捆,变为一个十。在
研究竖式计算时,我就点了一下,对于满10怎么向十位进1,孩子
可以很好的接受。
其次,本节课注重了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学生在操作中明白算理;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想法,同时也学会
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和补充。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
相互学习,在不同观点碰撞中产生绚烂的火花,培养他们发现问题、
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考交流习惯,并在一定程
度上训练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语言。
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在实际列竖式计算时,对于进到十位的小1
的处理上不理想,有的学生将小1写的很大,我问答这个1要怎么写
时,他们可以很清楚的说出要求。还有部分学生在满十进一时,会说,
但列竖式计算的时候,容易忘记加进上来的“1”,今后要加强这一方
面的竖式训练。
课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课程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皮亚杰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刚由前运算阶段转向具体运
算阶段,能够运用逻辑思维解决具体问题,但必须依赖于实物和直观
形象的支持才能进行逻辑推理和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不能进行纯
符号运算。本节课通过有趣的情景图、实物小棒为学生创造了丰富的
直观形象,激发每一位同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合
作中学习,在发现中学习。
家装硅藻泥多钱一平方-哪里有卫生间隔断的

更多推荐
大门设计图片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