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0日发(作者:)

一战到二战之间的设计运动:

艺术装饰风格:法国 帝国大厦 洛克菲勒大厦

构成主义:俄国 第三国际纪念塔-塔特林

风格派:荷兰 红蓝椅-里特维德

包豪斯:德国 包豪斯校舍 钢管椅-拜耶

各国现代设计要点:

德国:德意志制造联盟、包豪斯、乌尔姆、科拉尼、青蛙设计

美国:福特T型车、流线型风格、设计师职业化、有计划废止制、罗维—冷点冰箱

意大利:简约美学、反设计运动、孟菲斯、索特萨斯

北欧:雅各布森、阿尔瓦 阿图

日本:双轨制、索尼公司、

各国家设计特点:

美国:商业化、职业化

斯堪的纳维亚:人情味、环保

日本:双轨制,(现代设计、传统手工设计)

意大利:夸张、浪漫、激情

德国:理性、秩序、冷漠

第三节 装饰艺术运动

艺术装饰风格(Art Deco)是20世纪20—30年代主要的流行风格,它生动地体现了这一时期巴黎的豪华与奢侈。艺术装饰风格以其富丽和新奇的现代感而著称,它实际上并不是一种单一的风格,而是两次大战之问统治装饰艺术潮流的总称,包括了装饰艺术的各个领域,并对工业设计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来源于1925年在巴黎举行的“巴黎国际现代化工业装饰艺术展览会”

时间:20世纪20-30年代

装饰艺术运动的名称出自1925年在巴黎举办的一个“装饰艺术”展览,这个展览旨在展示一种新艺术运动之后的建筑与装饰风格。但装饰艺术这一术语,并不是一种单纯的设计风格,和新艺术运动一样,是一场设计运动。

“装饰艺术”运动风格形式上的来源

1)埃及等古代装饰风格的实用性借鉴;

2)原始艺术的影响;

3)简单的几何外型;

4)舞台艺术的影响;

5)汽车的影响;

6)形成自己独特的色彩系列。

特点:

从装饰艺术作品的风格上分析,它受到了当时西方流行的现代艺术流派如野兽派、立体派和未来派的影响,在形式上受到古埃及艺术、非洲原始艺术以及美国爵士音乐和当时设计师所探讨的现代风格的影响。

在选择造型时,装饰艺术首先从各种历史主义风格和异国情调的文化中寻找创作的灵感,然后把这些形式与具有现代特点的造型糅合起来,形成了非常独特的风格。装饰艺术运动喜欢直线和对称的抽象构成形式,极富光泽的材料、具有强烈色彩效果的颜色,还采用了钢筋混凝土、合成树脂、强化玻璃等新材料。

从造型语言来说,它趋于几何但又不过分强调对称,趋于直线又不囿于直线。几何扇形、放射状线条、闪电型、曲折型、重叠箭头型、星星闪烁型、连锁的几何图形、之字型或金字塔型是其设计造型的主要形态。这些新奇的样式又往往以贵重金属、宝石或象牙等高档材料表现,新奇、时髦,给人以贵族高雅的情调。

色彩独特,鲜红、鲜蓝、鲜黄、鲜橙以及金属色受到了特别的重视。通过色彩的运用,使其设计达到了 夺目甚至金碧辉煌的效果。

从色彩的运用而言,“装饰艺术”具有鲜明强烈的色彩持征,与讲究典雅的以往各种设计风格的色彩运用大相径庭。在其独特的色彩系列中,鲜红、鲜蓝、鲜黄、鲜橙以及金属色受到了特别的重视。通过这些色彩的运用,使其设计达到了绚丽夺目甚至金碧辉煌的效果。

评价:

装饰艺术运动是一场承上启下的运动,它既对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的自然装饰、中世纪复古表示反对,而对于单调的工业化风格也加以批评。它是新艺术运动和现代主义运动之间的一场衔接,双方的特征都兼而有之,却不是简单的重复和再现。

一、法国的装饰艺术运动

1、家具与室内设计

采用贵重材料、奢华的装饰纹样、特殊的装饰都挂机。

设计师们喜欢黑檀木、青铜、象牙、磨漆及熟铁工艺。

室内设计使用“闺房风格”

A艾林·格雷(法国 Eileen Gray, 1879—1976)

B让·杜南(Jean Dunand,1877—1942)

C雅克 埃米尔 罗曼

2、玻璃制品和金属制品

热衷于玻璃器皿的设计,采用复杂的玻璃表现手法和效果。

A雷尼·拉里克(法国Rene Lalique,1860—1945)

1925年 金莺鸟玻璃台灯

B让 普弗卡特

3、平面设计

卡桑德尔(A.M,Cassander,1901-1968)定居巴黎的俄国移民。吸收了立体主义,构成主义、风格派、未来主义等艺术风格,采用高度概括的形体,强烈的时代气息,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

《北方快车》1927,《诺曼底号》,《北方之星》,杜博尼酒海报,比弗字体设计。

二、美国的装饰艺术运动

1、建筑与室内设计

两种风格:锯齿形现代主义和流线型现代主义

A 威廉•凡•艾伦(美国 William van Alen,)克莱斯勒大厦

B 威廉·兰柏(美国 Willian Lamb)

C李奇菲尔石油大楼-洛杉矶

2、好莱坞风格

是装饰艺术运动的一个发展与延申。

潘太奇剧院(Pantanges Theater)

威尔顿剧院(Wiltern Theater)

3、家具及日用品设计

A保尔·弗兰克尔(Paul Theodore Frankly,1887~1958)

B冯 内森-灯具大师

C德斯基-灯具设计

D马格努森-丹麦-银器设计-曼哈顿的光与影

第四节 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

现代主义设计是一场真正的设计上的革命。艺术设计成为为大众服务的、为大工业化、批量化的生产服务的活动,其服务对象和生产方式都发生了根本变化。

一、现代主义设计的萌起

1、荷兰风格派

1)定义:

风格派(De Stijl)是活跃于1917—1931年间以荷兰为中心的一场国际艺术运动。风格派艺术从立体主义走向了完全抽象,它对于20世纪的现代艺术、建筑学和设计产生了持久的影响。特点是绝对抽象,用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来体现整个宇宙的法则——和谐。代表人物有:杜斯伯格、蒙德里安、里特维德。

2)荷兰“风格派”运动新风格的特点

第一,将传统的建筑、家具和产品设计、绘画、雕塑的特征完全抛弃,变成最基本的几何结构单体,称为“元素”(element)。

第二,把最基本的几何结构单体,或者元素进行结构组合,形成简单的结构组合。

第三,大多数的艺术家对非对称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运用。

第四,在造型上,非常特别地反复运用几何结构,在色彩的使用上,重视基本原色和中性色。

3)人物

A 凡•杜斯博格(TheoVan Doesberg,1883-1931)奥贝特咖啡馆

创办了《风格》杂志 (1917-1928)

奥贝特咖啡馆

创办了《风格》杂志,目的是为画家、建筑师和雕塑家提供一个论坛,用以发表他们的艺术理论和新的激进的艺术观点。

B 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1912—1944)画家

C 盖里特•里特维德(Gerrit Rietveld, 1888-1964)乌德勒支住宅(施罗德住宅)

红蓝椅——诠释风格派艺术和设计思想的代表作。

红/蓝椅是风格派的典型作品。它由机制木条和层压板构成,13根木条相互垂直,形成了基本的结构空间,各个构件间用螺钉紧固搭接而不用榫接,以免破坏构件的完整性。椅的靠背为红色的,坐垫为蓝色的,木条漆成黑色。木条的端部漆成黄色,以表示木条只是连续延伸的构件中的一个片断而已。红/蓝椅既是一把椅子,也是一件雕塑。

2、俄国构成主义

1)定义:是一战前后俄罗斯先锋派艺术中最有影响力的流派。构成派艺术家力图用表现新材料本身特点的空间结构形式作为绘画及雕塑的主题。他们的作品,特别是雕塑很像工程结构物,因此被称为构成主义。1920年,有两位前苏联艺术家发表了《生产宣言》,奠定了构成主义的理论基础。构成派最重要的代表作是雕塑家塔特林(Vladimir Tatlin)设计的第三国际纪念塔。

2)信念:要建设新世界,就要跟传统意识形态决裂,建设新文化;新文化必须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反映它们;新文化要直接为劳动群众服务,由劳动群众亲自参加创造。

3)代表人物

A塔特林

构成派最重要的代表作是雕塑家塔特林(Vladimir Tatlin)设计的第三国际纪念塔。这座纪念塔于1920年首次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展出,它以新颖的结构形式体现了钢材的特点和设计师的政治信念。

B康斯但丁 梅尔尼科夫

1925年,巴黎装饰艺术博览会,“苏维埃馆”

C李西茨基——平面作品

苏联艺术展览会海报 1928年

如1919年设计的海报《用红色楔形打败白色》

D亚历山大•罗钦科(Alesander Todchenko)

“苏维埃工人俱乐部”1925年

4)影响:

构成派对于“实验室艺术”以及它的缺乏社会意识进行了激烈批评,导致了一场如何将艺术与工业联系起来的讨论,并出现了几种理论,阐述了艺术作为一种作品形式与工厂产品的抽象关系。

无论是构成派还是风格派都热衷于几何形体以及空间和色彩的构图效果。风格派、构成派等西方现代艺术流派在这方面所做的试验和探索,对于现代建筑及工业设计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为具有激进思想的艺术流派,俄国构成主义在斯大林统治时代就结束了他们在建筑和设计领域的探索活动,但他们的实践 不仅成了俄国艺术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页,对现代设计风格的形成和影响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对现代设计的语言和形式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是他们在设计中鲜明的政治色彩,使设计成为强有力的革命武器,成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工具,这种具有革命性的精神一直影响着现代设计的领域。

二、德国的现代主义设计

1、德国工业同盟(Deutscher Werkbund)

1)定义

德国工业联盟,1907年成立,又叫德意志制造同盟,简称DWB。它是由一些富有进取心的工业家、建筑师、艺术家、著作家组成的联合体。联盟内荟萃了当时德国几乎所有的著名设计师。贝伦斯成为其中最为活跃的人物,将联盟的设计宗旨体现在自己的作品中。联盟还培养了许多现代设计的杰出人物,如格罗佩斯、密斯和柯布西耶等。

简称:DWB

时间:1907年10月6日-1914(联盟只存在了24年)

信念:提高德国工业化生产的水平

2)德意志制造联盟的宗旨是:

a提倡艺术、工业、手工业结合。

b主张通过教育把不同设计综合。

c强调走非官方的路线。

d大力宣传功能主义和承认现代工业。

e坚决反对任何装饰。

f主张标准化、批量化生产。

3)主要人物及作品:

A赫尔曼•穆特修斯(Herman Muthesius,1869-1927)

B彼得•贝伦斯(Peter Behrens,1868-1940)现代设计之父

彼得 贝伦斯的设计实践

AEG电器公司设计顾问

AEG的企业形象设计

AEG的产品设计

C亨利•凡•德•威尔德(比利时Henry van de Velde,1863-1957)

4)影响:

德国工业联盟的设计实践活动接受了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并生产出了具有新的审美特点的工业产品,同时,工业联盟的论争还澄清了现代设计的观念,传播了现代设计的思想,尤其是对于标准化生产的讨论指明了现代设计的发展方向,并成为现代设计的原则。

2、包豪斯

1)定义:

包豪斯是1919年在德国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由魏玛艺术学院和魏玛工艺美术学院合并而成)。这所由格罗佩斯创建的学院集中了20世纪初欧洲各国对于设计的新探索和试验成果,并加以发展成为集欧洲现代主义运动的大成的中心,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结构基础和工业设计的基本面貌。

2)三位校长(三个阶段)

三个校址:魏玛、德绍、柏林

A 沃尔特•格罗佩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

法古斯鞋厂——现代实用主义建筑的早期典范

包豪斯校舍

包豪斯主任楼

书架

B 汉斯•迈耶(Hannes Meyer,1899-1954)

C 米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n,1886-1969)

1929年,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

1927年,钢管藤椅

1929年,巴塞罗那椅

3)包豪斯的主张

a在设计中提倡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

b将手工艺与机器生产结合起来,提倡用手工艺的技巧创作高质量的产品,并能供给工厂大批量生产。

c强调基础训练,平构、立构和色构等基础课程成了包豪斯对现代工业设计做出的最大贡献之一。

d实际动手能力和理论素养并重。

e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实践结合起来。

4)代表人物及作品

A约翰•伊顿 (Johannes Itten,1888-1967)形式导师

负责雕塑工作室和舞台设计导师。

其课程的“造型导师”是蒙克

B莫霍里•纳吉(Laszlo Maholy-Nagy,1895-1946)形式导师

C郝伯特•拜耶(Herbert Bayer,1900-1985)平面设计

D马歇尔•布鲁耶(Marcel Breuer,1902-1981)现代家具设计的开创者。

瓦西里椅子—钢管椅,钢管悬臂椅

E马里安•布朗特(Marianne Brandt)家居用品设计

5)影响

总结:

包豪斯的现代设计艺术思想:重视功能、技术、经济因素

对功能主义的强调

包豪斯的贡献:

包豪斯对于现代工业设计的贡献是巨大的,特别是它的设计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其教学方式成了世界许多学校艺术教育的基础,它培养出的杰出建筑师与设计师把现代建筑与设计推向了新的高度。包豪斯的影响不在于它的实际成就,而在于它的精神。

包豪斯的局限

(1)忽视了人对产品的心理需求,形式机械、呆板。

(2)排斥各民族的历史,导致了千篇一律的国际主义风格。

(3)产品设计还停步在传统产品设计上,对富含技术的现代汽车、家电等相关设计的产品少有探讨。

(4)未处理好工业和传统工艺直接的关系,对时代技术条件、机械化批量生产的方式和经济概念趋向抽象的美学追求,很少从实际生活需要进行考察。

德国的两种设计理论的争论

一种是理性主义-乌尔姆、布劳恩公司为主、迪特拉姆斯

一种是有机形态的人情味-科拉尼的有机形态、汉斯 沙隆的建筑

3、乌尔姆设计学院

时间:1953年-1968年

1)定义20世纪50年代(二战后),成立了一所私立的设计学院——乌尔姆高等

造型学院,该学院传承了德意志工业联盟和包豪斯设计思想,成为德国设计理性主义的延续。

2)人物:

A 比尔(Max Bill)

B 托马斯·马尔多那多(Thomas Maldonaldo,1922~)

C奥托·艾舍(Otl Aicher,1922~)

D 汉斯 古格伐特和拉姆斯(Dieter Rams)——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以有高度次序的设计来整顿混乱的人造环境,使杂乱无章的环境变得具有关联和系统。

3)影响:乌尔姆学院把现代设计思想带到一个更为理性的高度,在把艺术课程从培养设计师的学习课程中剔除后,学院提出了“科学和技术结合”的现代设计观念,把现代设计的基础建立在技术和科学之上,形成了新的理性主义设计思想。

乌尔姆设计学院将工业设计完全建立于科学技术的基础之上,成为设计发展史上一个很大的观念上的转折,开创了对现代设计理性、科学研究的开端,导致了设计系统化、模数化、多学科交叉化的发展,对以德国为代表的设计理性化风格的形成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其在教学改革中发展起来的包括字体、图形、色彩计划、图表、电子显示终端等全新视觉系统,成为世界各国仿效的模式。 布劳恩公司(Braun)

乌尔姆设计学院与布劳恩公司

20世纪50到60年代,乌尔姆设计学院与布劳恩(Brown)公司的成功合作,真正实现了设计艺术教育服务于工业生产的教育宗旨。

布劳恩公司产品设计的一般性原则:

秩序的法则、和谐的法则和经济的法则

4、人情味的设计

A 汉斯 沙隆

柏林爱乐交响乐团的音乐厅

卡塞尔的大都会剧院

B 科拉尼的设计

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德国设计界出现了一些试图跳出功能主义圈子的设计师,他们希望通过更加自由的造型来增加趣味性。被人称为“设计怪杰”的科拉尼(Luigi Colani)就是这一时期对抗功能主义倾向最有争议的设计师之一。

C 青蛙公司的设计

创始人:艾斯林格(Hartmut Esslinger, 1944- ) 。

青蛙公司的设计哲学是“形式追随激情”(Form follows emotion),因此许多青蛙公司的设计都有一种欢快、幽默的情调,令人忍俊不止。

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奠基人

1、德国人 沃尔特•格罗佩斯 ——功能主义

包豪斯校舍、法古斯工厂

2、德国人 密斯•凡•德•罗 ——典雅主义(少就是多)

西格莱姆大厦

3、瑞士人 勒•科布西埃 ——粗野主义(住宅是居住的机器)

萨伏伊别墅、朗香教堂

4、芬兰人 阿尔瓦·阿尔托:——有机现代主义

肺结核疗养院

5、美国人 赖特:——有机现代主义

流水别墅

机器美学

勒•科布西埃(Le Cobusier,1887—1968)

机器美学的重要奠基人

1920年创办《新精神》杂志

1923年 《走向新建筑》——机器美学的经典之作

观点:“住宅是居住的机器”

机器美学追求机器造型中的简洁、秩序和几何形式以及机器本身所体现出来的理性和逻辑性,以产生一种标准化的、纯而又纯的模式。其视觉表现一般是以简单立方体及其变化为基础的,强调直线、空间、比例、体积等要素,并抛弃一切附加的装饰。

勒·科布西埃“建筑五要素”

(1)底层透空,下设立柱,把地面留给行人;

(2)屋顶花园,用平顶,上设花园;

(3)自由空间,用框架结构,内部空间模块化,

按需处理;

(4)横向长窗,窗可以自由开设;

(5)自由立面,承重柱退到墙后,外墙自由处理。

三、美国的现代主义

1、福特T型车

新的生产方式——流水线、标准化

汽车工业的真正革命是从亨利·福特(Henry Ford,)的T型车和流水装配线作业开始的。

2、流线型风格

定义:流线型原是空气动力学名词,但在工业设计中,它却成了一种象征速度和时代精神的造型语言而广为流传,不但发展成了一种时尚的汽车美学,而且还渗入到家用产品的领域中,影响了从电熨斗、烤面包机到电冰箱等的外观设计,并形成为20世纪30—40年代最流行的产品风格。

在最具商业气息的环境中产生的美国流线型风格(Streamlining)正是给现代主义的清高以巨大冲击。流线型在实质上是一种外在的“样式设计”,它反映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人对设计的态度,即把产品的外观造型作为促进销售的重要手段。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寻找一种迎合大众趣味的风格,流线型由此应运而生。

代表设计:1922年,保罗贾雷-泪滴形汽车

1934年,韦伯-西方电子时钟

伯灵顿西风列车

1936年,提格-柯达-班腾相机

德雷夫斯-300型电话机

1937年,吉尔德-电动30型真空吸尘器

科隆810型汽车

3、美国工业设计的职业化

代表人物

驻厂设计师: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设计师厄尔(Harley Earl)

自由设计师:

A提格(Waiter D.Teague)

B雷蒙德·罗维(Ragmond Loewy,1893—1986)

冷点冰箱、s-1流线型机车、可口可乐、“幸运”香烟包装

设计主张:MAYA(Most Advanced Yet Acceptable)

极度先进,却为人所接受。

冷点(Coldpoint)冰箱是罗维的一个非常成功的设计。该冰箱具有简洁明快的外型,罗维基本改变了传统电冰箱的结构。电冰箱变成浑然一体的白色箱型,奠定了现代电冰箱的基本造型。

s-1流线型机车

可口可乐

“幸运”香烟

C哥蒂斯(Norman Bel Geddes)

1932年出版了《地平线》一书,从而奠定了其在工业设计史中的重要地位。

D德雷夫斯(Henry Dreyfuss) 对人机学很感兴趣,他的著作《为人民的设计》开创了关注于这一学科的传统。

研究工作总结在他于1961年出版的《人的度量》一书中,这本书帮助建立了作为设计师基本工具的人机学体系。

贝尔电话

E 保罗 •兰德

1956年设计的美国商业机械公司的标志IBM

4、商业有计划废止制

1)定义:通过人为的方式使产品在较短时间内失效,从而迫使消费者不断地购买新产品。

商业性设计的核心

2)通用汽车公司的总裁斯隆

设计师亨利·厄尔(Harley earl,1893-1969)

通用公司1928年成立艺术与色彩部

3)三个特征:

功能性废止,使新产品比老产品具有更多新功能;

款式性废止,不断推出新的流行式样和款式;

质量性废止,在设计和生产中预先限定产品的使用寿命。

4)商业有计划废止制评价:

优点:刺激了购买欲,给垄断资本带来了巨额利润,

缺点:对社会资源造成浪费和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进而导致人们社会道德观和生活价值观的改变,被西方视为社会病之一。

5、第二代设计师

A 查尔斯 伊姆斯(Charles Fames, 1907-1978 )与米勒公司

B 埃罗 沙里宁与诺尔公司---郁金香椅和胎椅

C 哈瑞·贝尔托亚 (Harry Bertoia,1915-1978) 美国 钻石椅

四、意大利的现代主义

1、1900-1945年的简约机器美学

前期:实现机器的功能和批量生产的目的,主要以性能为出发点,

后一阶段:为了工业出口和国际竞争力,有意识探索具有自身特色和艺术美感的产品设计。

1912年,菲亚特考察了美国的汽车制造,菲亚特“Zero”型汽车(1912-1915)面向中产阶级。

吉奥 庞蒂《Domus》《Stile》“Bilia”台灯“0024”落地灯。

柯伦波(Joe Colombo)是20世纪60年代较有影响的设计师,十分擅长塑料家具的设计

萨帕(Rieharcl Sapper) 他于1972年设计的工作台灯可以以任何角度定位

2、意大利反设计

20世纪60年代,反对现代主义及其倡导的理性设计思潮在意大利盛行,出现了一批激进的建筑师和设计师,他们反对50年代后期意大利产品设计越来越追求豪华、奢侈、讲究装饰的设计趋势,反对设计只为消费者的使用,而忽视设计对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大众文化影响的设计艺术思想。

目的:追求设计的创造性和独特性

3、孟菲斯(Menphis)

1981年,意大利设计师索特萨斯带领7位年轻的设计师,在米兰成立了后现代主义设计中最有影响的组织——孟菲斯集团。

孟菲斯的成员:

埃托·索特萨斯(Ettore Sottsass)

五、英国的现代主义

1、二战前的英国设计

“Tims New Roman”-斯坦利 莫里森

“地铁体”-爱德华 约翰斯顿

1933年,亨利 查尔斯 贝克负责设计伦敦地铁交通体系图

2、二战后的英国设计

1944年,建立了英国工业设计委员会,举办了“不列颠能做到”“英国节”的展览。

3、英国时装设计:玛丽 昆特(Mary Quant) 劳拉 阿什利(Laura Ashley)

薇薇安 韦斯特伍德(Vivienne Westwood)斜纹软尼夹克和巴宝莉

六、斯堪的纳维亚的现代主义

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包括北欧五国,即丹麦、瑞典、芬兰、挪威和冰岛。在将现代美学与传统的以手工艺为基础的工业相结合的过程中,这些国家,特别是丹麦、瑞典和芬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瑞典

拉格纳 奥斯伯格1908-1923为斯德哥尔摩设计市政厅——蓝色大厅

布鲁诺 马松 “夏娃椅”人体工学的先驱

瑞典著名品牌:伊莱克斯(室内设施),哈苏(摄影器材)、山特维特(工具)、沃尔沃(汽车),永恒,免疫于时尚风潮的高质量技术产品。

2)丹麦

卡尔 克兰特 可折叠躺椅 旅行扶手椅

穆根斯 库奇1932年“MK”椅

芬 居尔 鹈鹕椅 1940

汉宁森——PH灯具

“1789”型沙发

汉斯 威格纳 中国椅 衣架椅 孔雀椅

雅各布森 蚁椅 SAS旅馆 蛋椅 天鹅椅

维尔纳 潘东(Verner Panton) 锥形椅

约恩 乌松 -悉尼歌剧院

西克斯登 萨松 “萨博”汽车

邦与奥卢胡森公司(简称B&O公司) Lego玩具

3)芬兰

阿尔瓦 阿图-L形腿蹬 帕米奥扶手椅 萨瓦花瓶 第39号扶手椅

梅丽娅别墅 X形凳 芬兰姗纳特塞罗市政中心

塔皮奥 沃尔卡“Kanterelli”花瓶 1947

卡伊 弗兰克 “Kilta”陶瓷餐具 1948

七、日本的现代主义

1、日本设计的双轨制

日本从1953年前后开始发展自己的现代设计,到80年代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设计大国之一。

日本的设计总体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特征:一种传统设计,一种是现代设计。(日本设计的双轨制)

日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日本设计在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中采用了所谓的“双轨制”。一方面在服装、家具、室内设计、手工艺品等设计领域系统地研究传统,以求保持传统风格的延续性;另一方面在高技术的设计领域则按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进行设计。通过这种“双轨制”,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得以发扬光大,并产生了一些优秀的作品,1956年,柳宗理设计的“蝴蝶”凳就是一例。

2、索尼公司就坚持“创造市场”的设计政策,为此拟定了产品设计和开发的八大原则:

第一,产品必须有良好的功能;

第二,产品设计要美观大方;

第三,优质;

第四,产品设计要具有独创性;

第五,产品设计要讲究合理性,以便于批量生产;

第六,本企业产品必须具有独立特征的同时,又应有设计特征上的内部关联性;

第七,坚固、耐用;

第八,产品对社会大环境应具有和谐、美化的作用。

3、日本的代表设计师

柳宗理 蝴蝶凳 1956 天童木公司

丹下健三:受欧洲现代主义影响,将全新的加重混凝土技术与传统木材架构结合的建筑师(1964年东京奥运会体育馆)

黑川纪章:融合了佛教传统和欧洲个人主义。

矶崎新:将传统和后现代设计结合。

野口勇:对设计的雕塑理解。

喜多俊之:眨眼轻便椅(波普文化)

梅田正德:被孟菲斯收藏。

苍松四郎:

电子企业:佳能、日立、本田、松下、NEC、夏普、索尼和东芝。光学企业:美能达、奥林巴斯。交通工具:本田、马自达、尼桑、铃木、丰田、雅马哈。

无印良品:无品牌质量产品。年轻、环保,对于产品寿命、功能性和简洁性的重视高于产品的变换。

现代主义设计产生的背景

1)是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技术条件下之必然产物。

2)是设计界改变以往专为权贵服务的方向,转而提出要为民众服务的口号下的产物,是设计民主化的进程。

3)它的形成是基于社会的日益富裕,中产阶级日益在社会生活中起主导作用、社会日益向消费时代转化,科学技术日益膨胀,大众媒体日益咄咄逼人,世界结构从二战以后对峙转变为冷战后的新复杂格局等因素下,通过商业活动、贸易竞争、文化发展、知识份子对社会危机的不断思考和忧虑得到表达和完成的一个进程。

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三个支点:

俄国的构成主义运动在意识形态上鲜明提出设计为无产阶级服务;

德国的包豪斯搭建起现代主义设计教育的基础;

荷兰的“风格派”运动探索的新美学原则下的“单纯美学运动”。

现代主义开创时的最大特征:个人主义的凸现,民族主义的主导。而这种新的社会状况,刺激了生产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进入消费时代,商业主义很快就成为了设计背后的主要推动力量。

现代主义的定义:

现代主义设计是从现代建筑设计发展起来的,20世纪20年代前后,欧洲的一批先进的设计家、建筑家形成的一个强力集团。这场运动的内容非常庞杂,其中包括精神上的、思想上的改革—设计的民主主义倾向和社会主义倾向;也包括技术上的进步,特别是新的材料—钢筋混凝土、平版玻璃、钢材的运用;新的形式—

反对任何装饰的简单几何形状,以及功能主义倾向。从建筑革命出发,影响到设计的各个方面,形成真正完整的现代主义运动。


更多推荐

设计,艺术,风格,装饰,工业,产品,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