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装修公司哪家比较靠谱-童鸣微博

2023年10月9日发(作者:杨宗磐)
武当山景区信息化建设现状与问题
桂晓苗 王薇波
作者单位:桂晓苗(1981~),男,湖北十堰人,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200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
方向为信息经济研究;王薇波(1983~),女,湖北孝感人,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2007级硕士研
究生,研究方向为信息化管理与电子政务。
摘 要:本文介绍了武当山风景区信息化建设现状,提出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
的对策,以此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景区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武当山 基础设施 信息化
Abstract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nformationa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Wudang Mountain Scenic Area and put forward the existent problems in informationa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gives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s for informationa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Western Hubei
Eco-cultural tourism circle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Wudang Mountain BInformationalization
ase installation
1 武当山风景区概况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十堰市境内,东接历史名城襄樊,西靠车城十堰,南依原始森林神农架,
北临“小太平洋”丹江口水库。武当山以其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历史、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悠久
的道教文化、饮誉海外的武当武术而闻名于世。全山分布有72峰、36岩、24涧、11洞、3潭、9
泉、10石等自然景观,兼有险、幽、奇、秀等多种特色。道教文化底蕴丰厚,曾是中国最大的皇家
道场,被誉为“道教仙山”。武当武术玄妙奇绝、源远流长,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谓,是
中华武术的一大名宗。
据统计,22009年全年,武当山共接待游客160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7000万元,旅游总收入
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5%、34%、18%;完成综合财政收入1.8亿元,同比增长19%。武当山,
作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4A级旅游区、全国武术之乡、全国八大避暑胜地之一,其古建筑群被列
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先后荣获“全国文明风景名胜区”称号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称号。
2 景区信息化建设现状
武当山景区“数字化”建设工程主要是通过“一个中心,八大系统”来体现。“八大系统”主要
包括:武当山风景区电子政务系统、景区监管信息系统、电子门禁系统、旅游电子商务系统、文物
数字化管理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和卫星遥感系统、GPS车辆调度系统、森林防火监控网络,一个中
心是指信息总监控中心。信息总监控中心对八大系统进行集中监管,统一调度,共享信息资源,达
到运营管理精细化、资源科研及时化、环境保护数字化、产业整合网络化的效果。
1、运营管理精细化
景区数字化的目标就是“运营管理精细化”,实现管理水平的提升、管理效率的提高、管理成本
的控制。其包括电子商务系统、门禁票务系统、办公自动化、GPS车辆调度系统、智能监控系统、
景区规划管理系统、多媒体展示系统、LED信息发布系统、网上游系统等。
首先,以电子商务平台为代表,通过网上预售门票,把过去粗放静态的人工票务管理变成了精
细动态的数字管理。景区管理部门每天都能准确的把握次日游客总量,提前做好景区餐饮、观光车
等相关服务资源的配置,不仅大大方便了游客,而且减少了管理的盲目性,降低了管理成本,使管
理更精细化、决策更科学化。
其次,智能化监控系统是对景区内主要景点、服务区、道路险要路段、停车场、售票中心和检
票口等一百二十个点位,安装电子探头,获得的图像通过光纤传输到信息总监控中心。在智能监控
中心的电视屏幕墙上,能对景区内每一个核心景点的人流量、车流量、以及售票中心和检票口的秩
序情况一目了然。如果哪个景点游人过多,就加快车辆调动和游客疏导,以平衡各景点的游客分布,
从而使整个景区的秩序始终处于合理、有序状态。这不仅保护了景区生态环境,而且使游客玩得更
为舒适、更为轻松。
另外,以局域网建设为基础,以OA办公自动化系统为部门应用平台。消除了信息的滞后,增
加了管理局、旅游企业和游客之间的动态信息交互。让旅游企业和游客急需的信息及时得到相关部
门的反馈,景区的政策、法规、处理结果及时地传递给旅游企业和游客。同时也满足了管理局领导
对景区即时动态信息的接收与决策。
2、资源科研及时化
武当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为更有效的科学研究生态环境,以实现大气、水、森林、地质等实时
信息的收集、分析、传播为目标,掌握自然资源的动态变化。它主要包括环境监测系统、地理信息
系统和卫星遥感系统。以卫星遥感系统为例,通过卫星遥感影像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分析,管理部
门能准确地掌握水循环体系、动植物分布及其土地资源利用等各种自然资源信息。此外,通过针对
大气、水质、地质、森林等方面的其他在线监测手段,收集相关数据,建立并完善资源数据库,并
对数据进行评价分析,为景区的“保护、科研、开发”提供决策依据。
3、环境保护数字化
武当山特区管理委员会始终坚持“保护第一”的指导方针,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景区的保护
和环境的改善。为了提高整个景区的保护质量,确立了以人工保护为主,信息技术为辅的保护方针,
建立了灾害监测系统,其包括森林火灾、地震、泥石流、病虫害等综合监测信息。结合智能监控系
统,为景区“保护、科研、开发”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4、产业整合网络化
以武当山旅游电子商务系统和武当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为基础,实现对景区、酒店、购物、娱
乐、餐饮等旅游资源和各旅行社的网络化整合。由于网络平台与网络国旅一体化管理,因此,形成
对整个产业链的整合。由于包括景区、酒店等绝大多数旅游资源,实行量大从优的销售策略,能够
促进各旅行社通过网络国旅实行联合采购,降低采购成本,扩大销售规模,形成批发代理体系。
4 武当山风景区电子商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武当山风景区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受到了各级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社会团体的大力支持。
尽管比不上信息化建设多年的庐山风景区和黄山风景区,但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内的景区中尚走
在前列,其成功经验可为圈内其他景区所借鉴。我们在调研的过程中,了解到武当山风景区的信息
化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
4.1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网站功能尚不完善
(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旅游产业链较长,涉及旅游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工业、通讯业、餐饮业等众多行业。旅游
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以上行业电子商务的协同发展。
首先,景区周边公路运输信息系统不完善。武当山地处鄂西山区,大量游客是通过铁路或航空
运输到达十堰市或襄樊市,然后通过中短途汽车中转到武当山风景区。由于公路运输部门信息化建
设的滞后,游客无法实现汽车票的网上预定。造成在旅游旺季,公路运输运力紧张,通过铁路、航
空抵达十堰市或襄樊市的游客无法按计划中转到武当山景区。从而给景区管理和游客出行带来不便。
景区若能与地方公路运输部门合作,实现网上汽车票预订,游客就能够调整出行计划,顺利出游。
其次,景区内能够实现预定的餐饮业单位有限。武当山风景区内,大型的酒店、宾馆较少,能
够实现网上预订条件的更少。在旅游旺季,日均游客在一万以上,很多游客由于在景区订不到房而
不得不露宿或选择离景区较远的十堰市和襄樊市主城区。一方面,景区可以增加一批新的餐饮业合
作单位;另一方面,在地方选择条件较好的“农家乐”,让游客住进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家乐”中,
这样不仅可以缓解旺季住宿紧张,还可以让游客真正领略到地方特色。
(2)网站功能尚不完善
首先,电子商务网站的某些功能尚未开发完成,导致无法实现某些旅游产品的在线交易。还是
以票务预订为例。在票务预订版块,网民并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在该站车票、机票预定。如点击“火
车票”、“飞机票”预订以后,输入出发地和目的地(默认为“武当山”)等信息化后,页面分别跳转
到火车票网(/)和“易网通”网(/)。火车票和机票的
购买实际上是在火车票网和“易网通”网完成的。另外,尽管网站提供了线路和武术预订的版块,
但其内容为空,成为某些旅游爱好者的遗憾。因此网站与相关单位或部门联合,加快相关网站功能
开发速度,尽早让网民使用上完善的预订功能。
其次,电子商务网站全方位的宣传将景区众多的资源尽可能多的展现在网民面前,然而网民在
众多资源中难以快速找到所需旅游产品的预订链接,以致无法快速准确的实现网上交易。笔者试以
观光游客、武术爱好者、道教文化爱好者身份从网站首页出发来访问本站,都没有通过页面正文内
部链接,无法在宣传页面上找到把景点门票、旅游纪念品等旅游产品加入到购物车的链接。
武当山旅游门户网应从游客角度出发,通过优化网页内部的资源链接,将网站的结构成为一种
球形网状的形式。即在每一个页面中,都有很多符合游客思维逻辑的内链接口,游客无论进入到多
深的页面中,都可以很容易的找到相关产品的预定链接其它相关的信息。
4.2 地方信息化人才的不足
一是信息化人才的缺乏。武当山旅游开发公司总经理陈东生介绍说,公司缺乏一支信息化技术
队伍。在信息中心任职的技术人员只有寥寥数人,与庞大的信息系统相比,其开发、调试和维护显
得力不从心。
人才是旅游信息化发展的智力保障,旅游业信息化建设需要两类人才,第一类是精通信息技术
的专业人才;第二类是既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又掌握丰富旅游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第一类人
才随IT业的兴起,高等院校对IT人才的培养,不再构成问题。目前,缺乏的是第二类人才,即复
合型人才。此类人才缺口很大,这种人才又恰恰是中国旅游业信息化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应强
调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旅游企业和高等院校应联手合作,培养满足旅游业信息化建设需求的人才。
首先,在高等院校做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工作,既要学习旅游相关知识,又要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
的知识,培养实用型人才;其次,对旅游企业的职工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加强培训,
使其能尽快适应旅游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谢明.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 深化旅游信息服务[J].图书馆界,2004,(02):54~56.
[2] 姚继兰,聂宜民,夏浩,王海华,张开瑞. 我国旅游业信息化的现状与对策[J]. 华中农业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2005,(04):54~57.
[3] 胡秋梅. 依托信息技术促进我国旅游信息化[J]. 科技广场,2008,(09):35~36.
[4] 林源祥等.武当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06-2020)[M].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
院,2006.
[5] 巫宁.旅游信息化与电子商务经典案例[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
[6] 巫宁,杨路明.旅游电子商务理论与实务[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7] 武当山旅游门户网().
奥坎-腾讯控股每年分红多少

更多推荐
yoee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