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8日发(作者:室内篮球场地板材质)

IA(信息架构)在中国

IA全称Information Architecture,中文叫“信息架构”。

2003年,国内学术界个别专业开始对IA理念和方法进行跟踪,也出过不少论文。但总的来说,比较

有价值的实践和经验总结太少,纸上谈兵的成份比较大。近些年因为业界对web-design的高度关注

,而被重新挖了出来。并且,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愈发与UE,UCD,IxD等等概念交叉融合。

2006年5月写过网站的信息架构,一篇启蒙性质的杂文,主要思考信息架构的重要性。标题过大,

说的也不是特清楚,以至于对我而言如此重要的思考,都没好意思编入《设计网事》合集。但得到

了当时很多同行,乃至学术界同仁的关注和反馈。

相较其他术语,IA的英文说法没什么争议,但中文翻译比较麻烦。我认为“信息架构”是最地道、准

确的中文说法,目前认知程度也最高。某些学术期刊上能看到“信息构建”,在台湾还有“資訊

架構”和“資訊建築”的提法,比如Oreilly北极熊《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for the World Wide Web

》的繁体中文版就叫《資訊架構學》。所以,同行们如果发现“疑似”差不多的术语,请不要怀疑,

它们说的是一回事。

在信息架构此专业领域,我分别推荐过的两本书。除了刚才提到《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for the

World Wide Web》的简体中文版《Web信息架构》,还有《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Blueprints

for the Web》的简体中文版《锦绣蓝图》。这两本书搭配的很好,前者倾向于理论和战略,适合管

理者学习;后者倾向于实践和设计,适合执行者学习。

我在豆瓣上看到很多同行反映《Web信息架构》看不懂,或者比较深奥。严格意义上说,这本书涵

盖了信息架构基本原理和实践应用的各方面,属于大而全的类型,定位为入门级。如果从几本专业

书提供的字面意义来理解,信息架构无非一堆晦涩难懂逻辑和方法,脱离情景无法描述清楚,所以

关键在于启发设计师的IA意识。Sue Batley在其IA著作曾称”IA如果能算得上是门学科的话,那她就

是一门没有边际的学科。”大概就这么个意思。

书上说的流程和方法,我认为仅供参考学习并促进读者理解。如果在项目实战中照猫画虎,多半会

输的很惨,这是很多唯“书”是从“好学者”易犯的错误。专业书的目地在于开阔眼界和论证理解,教我

们在没头绪时如何找到头绪,有头绪时如何解决问题。比如《用户体验的要素》、《锦绣蓝图》、

《Web信息架构》三本书对导航系统的分类都各有各的观点,其实因为作者学术背景、本书受众

定位、出版时间等等很多方面,都可能导致“总结”的不统一。但如果读者没有认真理解,而去纠缠谁

对谁错,那你的书就白买了。因此,换个角度说,如果没有基础认识的去看过多理论性专业书,得

不出正确结论不说,还很可能让自己先逻辑混乱。此观点引申过来,其实别人的反思总结,自己不

一定适用(比如本文)。外来的功力在我们身上会产生互斥效果,除非有足够的功力将其识别、提

炼和转化。

《用户体验的要素》《锦绣蓝图》《Web信息架构》导航系统总结比较

回到比较实际的话题,关于我正在反思总结的专业术语,如果用信息架构思维来考虑。我们正在面

临一个没有体系,没有组织,没有关联的混乱“专业”领域,需要“自己”的实践来检验“别人”的真理。

我们应该解决的问题是能统一、分层次、有规范。目前此领域内专业术语的全称、缩写、翻译组合

的用法很混乱,比如“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UE、UX”意思完全一样,但计算机不知道,所

以需要“受控词表”来约束。甚至咱们需要份《互联网产品设计汉语主题词表》来建立关联,用以应对

高速更迭的知识领域,以及外来技术总结参次不齐的冲击。

2007年我加入Ogilvy One从事Information Architect职能,主要学习Agency公司做IA的方法。据我

所知,Agency公司很早就已经设立了IA职位,但其实交付物也比较单一,不如互联网公司要求的多

样化。相对来说,Agency公司做信息架构要比互联网公司走的更远,我想这也是为什么高标准设计

要求的网站项目一般都是Agency公司接单,而互联网公司只能做做研发外包。

再往信息架构的中高层次走,我认为就是业务模式层次的玩法为主导了。以个人实践来看,最容易

实施和有用的是“知识管理”和“个人网站”。积累经验可以是方方面面、点点滴滴,不是说非得给公司

干活,也不是说非得给别人做产品。

而目前,遍历国内所有互联网公司,还是很难看到信息架构师的身影。个人认为,一方面限于当前

的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专业人才的短缺。我想只有在商业公司开始认真重视,并且专业领域持续

健康发展之后,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以及中国的互联网产品设计,才可能走到我们想要的高度。

最后,对于Web信息架构来说,我也是名实践新兵。这么说不是装酷自谦,在全世界范围之内,信

息架构也是门极新的综合学科,也许正因为其跨领域的特性,以及可观的前景(2008年出版了本

叫《信息架构学——21世纪的专业》)。尤其在互联网技术领域,全世界的从业者都在探索,大家

都在同一起跑线上。

源地址:/?p=9691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中国最大最活跃的产品经理学习、交流、分享平台


更多推荐

信息,架构,互联网,公司,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