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12月12日发(作者:)
综合实践活动《学做木工》教案
一、主题设计意图
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手工劳作,认识木材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价值,激发学生探究木工工艺的兴趣,了解日常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木材材料,学会使用一些基本的木材加工常用工具,探究制作木制品的一定程序和方法。引导学生在木工技术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木工知识和劳动技能的同时,丰富劳动体验,培养从事简单木工加工技术活动的基本能力和善于合作动手操作与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和热爱劳动的情感。 选择合理的空间,提供材料和工具,使他们在真实空间中感受、体验到生活的真实和亲近,在敲敲打打中,充分开发学生的创造素质,为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提供更广阔的教育空间,同时使学生在能力和个性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教学分析
本课主题是“学做木工”,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调查、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去解决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在教材的编排上以 “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实施”、“总结与反思”、“方法引导”等栏目的呈现方式,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也符合研究性学习的操作程序。“活动准备”先从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木材家具的了解开始,引导学生不单单埋头于书中还要走进社会开阔视野,开展广泛的调查。在调查活动的体验中,感知木材加工的相关知识和技巧,体会木工技术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劳动实践的兴趣。在学做木工的实践中,锻炼学生动手创作的能力,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在获得体验与感悟的同时,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劳动的成就感。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和热爱劳动的情感。
学情分析 : wu年级学生认知水平有了较高的发展,动手能力也比较强,综合知识储备能够适应观察调查研究的要求,对社会生活又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并经历过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有了一定的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因此,老师只要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精心组织,不越俎代庖,发挥同学们集体的智慧,让学生自己设计并动手加工木材,老师加以必要的指导。现实中学生对木制家具和工艺品见到的很多,但是对其木材的特点,加工过程,使用的工具,加工的方法了解甚少,甚至连一些木工工具也没有见到过。因此,学生对于一些木材加工技巧,动手操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木材加工工具及常用木材。 2.了解木工制作的发展历史。 3.知道木工制品的制作程序,初步掌握划线、锯割、打磨、胶连接组合等一些基本的木工加工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感受探究学习的一般过程,学会调查、搜集、分析、整理资料。 2、通过组织开展活动,培养交流与表达,与人交往,与人合作的能力,并形成合作与分享的意识。 3、培养学生善于合作、主动参与,大胆展示自我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制作简单的木制品,体验劳动的快乐,理解劳动的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和热爱劳动的情感。 四、本主题重难点: 重点:了解和掌握设计、划线、锯割、打磨、连接等木工的基本方法。
难点:学习锯割木材并能创作木材作品。
四、教学策略建议 :情境教学、教师指导等教学方式相结合,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发展学生动手操作、相互合作的实践能力。 学法建议: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实践体验相结合,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体会劳动创造的快乐。 五、教学资源及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直角尺、手板锯、砂纸、铅笔、白胶、扁嘴凿、木方凳,木板等,提前收集木制笔架的范例,提供木工制作 的场地和操作台。
学生准备:查阅资料,开展调查,认识各种各样的木材、木制品及木工工具,了解木制品的制作方法和程序。 本课环境准备建议:提前收集多种木制品,教室分组布置,提供木工制作的场地和操作台。
教学准备: 课前,教师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开展调查活动了解各种各样的木材加工使用工具及常用木材种类,认识生活中的木制品及其制作程序和方法。小组交流分享并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根据小组兴趣和个人兴趣相结合,确定小组探究主题。设计木材加工实践活动方案,小组合作并创新完成木工制作活动。
六、教学评价建议 评价标准:引导学生从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和能力,自主创新的设计,主动参与活动过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评价方法建议:1、关注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及时归纳与总结。 2、坚持多元性、激励性原则,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间、同伴间的个性化评价
-
更多推荐
学生,木材,木工,活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