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球桌尺寸标准尺寸-天源迪科股份

世界妈祖文化论坛会展中心概念性建筑方案设计
2023年10月11日发(作者:储纯)

第一章 设计总说明 根据国家抗震烈度划分区域表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规定,莆田市

一、 工程概况 的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

工程名称:世界妈祖文化论坛会展中心概念性建筑方案设计 四、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建设单位:莆田市湄洲岛旅游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基地位于莆田市湄洲岛中部,北接湄洲国际大酒店,西邻湄洲大道,东频环岛

东路,南靠如意路;该地块规划总用地面积:35084m

2

本项目包含世界妈祖文化论坛会展中心多功能会堂(3000座)、展厅、会客厅、宴会厅、

论坛秘书处办公场所等设施;地下一层包含停车场、升降舞台及文创、商业等设施等功能。

二、 设计依据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4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67-2014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JGJ 67-2006

《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JGJ 100-2015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50352-2005

《展览建筑设计规范》 JGJ 218-2010

《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T 41-2014

《无障碍设计规范》 GB 50763-2012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 GB/T 50353-2013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版)

《福建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其它国家、地方现行的相关建筑标准和规程

三、 设计等级

1. 建筑类别:

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世界妈祖文化论坛会展中心” 建筑为多层民用建筑,

建筑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

2 防火等级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世界妈祖文化论坛会展中心” 属多层民用建筑,建

筑耐火等级为二级。地下室主要布置设备用房,商业用房和停车库,耐火等级为一级。

3 抗震等级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规划总用地面积 m 35086

2

2 总建筑面积 m 69250

2

其中 地上建筑面积 m 42100

2

地下建筑面积 m 27150

2

3 容积率 1.2

4 建筑密度 35%

5 绿地率 30%

6 建筑层数 地下1层,地上4

7 建筑高度 m 23.7

8 机动车停车数量 419

地上停车数量 20 10个大巴车位

地下停车数量 399

9 非机动车停车数量 2100

第二章 总平面设计

一、 设计依据

1.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 CJJ83-99

2.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GJJ75-97

3.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 0289-98

4. 《无障碍设计规范》 GB 50763-2012

5.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50352-2005

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4

7. 《福建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其它国家、地方现行的相关建筑标准和规程

二、 场地概述

基地位于莆田市湄洲岛中部,北接湄洲国际大酒店,西邻湄洲大道,东邻环岛东路,南靠

如意路,西部紧邻湖石淉生态湿地公园、北部贴邻湄洲国际大酒店,东部毗邻莲池澳沙滩及开

放海域,生态基质良好。该地块规划总用地面积:35084m

2

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性质:娱乐用地(B31)。

三、 方案构思及规划理念

建筑的诞生不是偶发与随性的,它维系了一个充满逻辑关联的线索,并以行云流水般的建

筑语言构建一组充满理性光芒与灵动风采的建筑群组,它如同充满智慧之光的有机体,以睿智

从容的心态守望着这座充满希望与活力的明日之城。它不仅体现了和谐与共生的基本原则,

以一种全新的建筑理念诠释了开放、自由、人文的场所精神,塑造具有人文气息与凝聚力的新

城展示及公共文化交流区,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室内外交流互动空间与完善优美的公共活动生

态体系。

1 循脉潜行——普适性向在地性突破

建筑形态突破传统会议文化展示建筑的常规形态处理方式,提取莆田当地特征性元素,通

过现代手法演绎形成具有模具特色的建筑形态,充分彰显具有地域特色,亲和开放的新时代会

展中心形象。

2 东西联动——内向封闭向开放复合突破

功能布局突破会议中心、宴会厅、展厅、文创商业,分区过于明确的功能摆布方式,结合

空间诉求,在建筑的底层及二层将不同形式的展示空间、公共空间、休憩交流空间功能充分融

合,形成高效关联,运转顺畅的复合功能综合体。

3 南北相望——条块分割向资源共享突破

空间设计突破传统的条带状封闭式展览会议空间模式,增加开放空间和交流空间,形成互

动交往,资源共享的公共交流空间

4 八方汇聚——利用景观向创造景观突破

景观设计突破常规内向围合的景观空间营造方式,充分利用城市生态景观及滨海景观资

源,内部景观与区域景观渗透交融,形成主体景观与内院次级景观的复合;内院景观与建筑的

复合。达到景观—建筑一体化设计目标,完善区域大环境同时提升内部空间品质。

四、 建筑布局

围绕本案文化会议综合体功能核心,梳理片区规划功能布局;贴邻综合体设置湿地公园综

合服务区,形成完整的服务功能区块,公共开放功能渗透生态林地,与滨海景观区形成连贯的

休闲游览体验。从而形成以文化功能为核心,生态景观为依托,游览体验为线索的功能聚合区

根据上述规划布局规则,建筑布局自然成形。

主要人流入口设置在基地西侧,通过演艺广场及大台阶可方便到达会议中心及展示厅;会

议中心、宴会厅、办公管理集中布置在基地北侧,结合北侧的湄洲国际大酒店,形成开放共享

的公共会议活动区;展厅、文创商业设置在基地南侧,结合如意路设置车行对外出入口,方便

游客及购物休闲人群的快速进入需要。

基地西北侧为地面机动车临时停车区,东北侧为大巴车临时停车区。

五、 竖向设计

地块场地设计绝对标高为6.200,广场坡度设计为15%。人行道横向坡度设计为1.5%

建筑设计标高为±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6.600,室内外高差为0.40m,内外高差以广场区域

的缓坡衔接。

竖向布置采用平坡式,地表水排除方式为暗管系统,由建筑外墙向四周道路排放到市政管

网。室外给水管道、污水管道、电气线路、通讯电缆、热力管道等均采用地下敷设。

六、 交通组织 七、 绿化景观

1 交通道路规划设计的原则

统一性原则:即以交通组织与功能分区相统一,交通组织与空间塑造相统一的原则进行路

网规划。

安全性原则:即以人为主,限制车辆进入公共活动区域。

便捷性原则:即流线最简洁,各片区之间方便到达,顺畅合理。

舒适性原则:即道路与环境相结合,尺度宜人,在道路的结合处分部不同种类的广场,创

造滞留空间,增添道路空间的变化。

2、道路系统结构形式

外环道路组成道路的基本骨架,车在外环行,人在内部走,并形成主次分明、人车分道、

向心结构的道路形式。外围车行道7m,内部道路均为步行系统。道路的布局不仅加强了中心区

的完整性,提高了环境质量,也使步行系统和车行系统有机结合,共同构成人性化、安全化、

通畅化的内部公共交通体系。

3、静态交通组织

基地内静态交通规划考虑到公共活动空间要求的相对安全的原则,设计使机动车避免进入

基地深处,隔离人车流线。

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场地内部考虑地下机动车停车399辆,地面机动车停车20辆(含10

辆大巴停车),合计419辆;基地内考虑公共非机动车停车需求,非机动车考虑地下非机动车

停车2100辆。

4、公交系统规划

结合上位规划,原12路公交线均未在基地附近穿越,与未来大人流量的到达和分流存

在矛盾;规划建议将2路公交线做局部改道调整,使其从湄洲中路过境,并于基地西侧增设会

展中心站点,或可增设会展中心至妈祖祖庙公交站点的快速公交专线,满足公共可达性诉求。

结合基地周边场地规划,靠近公交站点设置出租车等候点,电瓶车站点,轮渡码头,从而

方便不同公共交通之间的换乘需要

5、游览组织规划

依托公共交通站点设置,合理规划进入基地的慢行路径,旨在将公共人流方便快速导入,

同时结合上位总体旅游规划,将朝圣之路,海滩观光休闲旅,生态科普探索旅,民俗文化体验

旅,进行局部优化,在拟合原旅游规划的前提下,使各个游览路径穿越本案综合体,提升会展

中心的使用效率及日常人气,成为信众、学者、游客、本地居民聚集的文化综合体。

“文化从原点慢慢扩散,跨越空间,活像涟漪一圈又一圈推动一样,文化终于传播到世界

各地。湄洲的妈祖文化即海峡两岸与世界各地妈祖文化的原点,妈祖文化如涟漪般向外扩散,

以中央公共建筑为景观核心,环绕以湿地公园绿地景观圈层和东部生态林地圈层,外围承托滨

海景观圈层和湿地公园滨水景观圈层,各个圈层之间以弥漫式路径渗透,从而形成“一心,一

轴,两环,融通渗透”复合景观体系

院落空间和半室外绿化空间的营造,将全面提升公共建筑的空间品质,利用高大景观植物、

爬藤植物、草坪、景观水面等措施,可以改善外部生态环境、调节周边气温、减少初次以及后

续资金投入、提高空间舒适度。绿化步行通道外化延伸至东侧滨海岸线及西侧生态湿地,营造

亲水空间,增加使用者对外交流参与的机会。

八、 生态节能技术

1.利用规划手段

紧凑布局,节约用地:总体布局节约用地,紧凑布局,留出大片绿地空间

2.利用建筑手段

建筑形体:形体设计为简洁规整,主体量实体面较多,有利于减少建筑能耗。

建筑遮阳:屋顶挑檐和竖向立面构建遮挡第一批直射光线,从而减小建筑能耗。

自然通风和采光:建筑外界面采用局部开敞式,可进行自然通风和采光。

3.选用节能建筑材料

建筑外窗玻璃采用遮阳型低辐射双层镀膜Low-E玻璃,在保证采光性的同时有效遮挡太阳

辐射。

建筑设备:选用低能耗、高效率节能产品,降低整体能耗。

保温材料:外墙采用墙体外保温措施,选用热阻大的保温材料,保温效果良好。

生活家杂志-轻纺服务区

世界妈祖文化论坛会展中心概念性建筑方案设计

更多推荐

建筑设计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