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1日发(作者:)

金丝楠木的发展史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精华的载体,金丝楠木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金丝楠木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河姆渡文化,如河姆渡出土的楠木胎漆碗。随着时间的

推移,金丝楠木的生长范围以及数量也在日渐稀少,其历史文化价值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

注。

第一阶段: 春秋战国时期

这个时期我国金丝楠木的分布范围北起渭河、黄河下游,南至南岭,西起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东部,东至东南丘陵、长江下游平原,分布中心在四川盆地。 依据《山海经》对

产柟山体的记载,这些山体大致属于今天的东南丘陵、秦岭一带、黄河下游、四川盆地、

南岭等地。

第二阶段: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个时期金丝楠木的分布中心还是南方,如东南丘陵、云贵高原东部、四川盆地及其

周围、长江中下游地区。 汉晋时期许多史籍都对南方的金丝楠木有较多的记载,特别是对

江南地区。《陈藏器》:“楠木高大叶如桑,出南方山中。”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秦朝时期,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阿房宫木料皆出自蜀山楠木。

第三阶段:唐宋时期

进入唐宋时期,楠木分布逐步缩小,北界南退至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主要广阔分

布在四川盆地及其周围地区。 据记载,唐宋时期用南方的楠木作为造船用材等十分盛行,

由此得知,楠木在南方地区分布甚广。《太平寰宇记》卷八七记载:宋代四川盆地中心的遂

州的交让木是作为土产记入的。由此可见当时在四川等地楠木成林面积是十分广阔的。 唐

宋用楠木做的大明宫以壮丽恢弘震惊世界。宋代欧阳修、苏轼等文坛领袖都赋诗礼赞金丝

楠木。

第四阶段: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在金沙江下游地区进行的“皇木”采伐活动,有两处极为珍贵的历史遗迹,

这就是位于今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滩头乡界牌村柏杨社方碑湾的两处明代摩崖题刻,均自

右自左直书,其一为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伐植金丝楠木,直书七行;其二为明永

乐五年(公元1407年)拖运楠木,直书五行,皆为修建宫殿备料纪实。

由于皇家大量的使用,到明朝金丝楠木已极其稀有,大明律钦定桢楠为皇帝御用之木,

称“帝王木”,民间擅用会因逾越礼制而获罪。朝廷专设木政官员采办皇木,谓之“木政”。

嘉庆杀和珅,公布了二十大罪状,条条死罪,其中第十三条便是在查抄和珅家产时,发现

其房屋所用木料是金丝楠木,僭侈逾制。明代起,各地官员将进供金丝楠木当成头等大事,

官员进供金丝楠木可做为业绩考核和晋升的标准,平民进供一根金丝楠木即可做官。

金丝楠木种类

根据《博古要览》楠木有三种:香楠、水楠、金丝楠。其中,金丝楠木是楠木中最好

的一种,木材表面在阳光下金光闪闪,金丝浮现,有一种至尊至贵的高雅气息。更为难得

的是,有的楠木材料结成天然山水人物花纹。古代封建帝王龙椅宝座都要选用优质金丝楠

木制作,同时还是古代修建皇家宫殿、陵寝、园林等的特种材料,该树种自清代起就稀有

了。


更多推荐

楠木,金丝,分布,文化,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