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太热水器-李嘉诚的22家上市公司

建筑设计规范[1]
2023年9月28日发(作者:龚意农)

第一章

概述

建筑

:是建筑物和构造物的总称。P1

建筑物

:是指人们在其中生产、生活或进行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P1

构造物

:是人们一般不直接在内进行生产、生活活动的建筑。P1

建筑物的分类方式

1、按使用功能分类(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园

林建筑);2、按主要承重结构所用材料分类(木结构建筑、混合结构建筑、钢

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钢结构建筑、其他类型建筑);3、按建筑物层数或总高度

分类;4、按施工方法分类(全装配式建筑、全现浇式建筑、部分现浇部分装配

式建筑);5、按建筑物的规模和数量分类(大量性建筑、大型性建筑)。P1~P2

建筑模数

:是选定的标准尺度单位,作为建筑空间、构配件、建筑制品以及有关

设备等尺寸相互间协调的基础和增值单位。P5

基本模数

是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尺寸单位,其数值规定为100mm符号为M

1M100mmP5

导出模数

:分为扩大模数和分模数。扩大模数:是基本模数的整数倍(如3M

6M……);分模数:是基本模数的分数倍(如1/2M1/5M、1/10M……)。P5

标志尺寸

用以标注建筑物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以及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

关设备位置界限之间的尺寸。P7

构造尺寸

是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等的设计尺寸。构造尺寸加上缝隙尺寸等于

标志尺寸。

实际尺寸

:是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等生产制作后的实际尺寸。(实际尺寸与构

造尺寸之间的差数应符合允许的误差数值)。

常用专业名词

P9

1横向——指建筑物的宽度方向;纵向——指建筑物的长度方向。

2横向轴线——平行建筑物宽度方向设置的轴线:纵向轴线——平行建筑物长

度方向设置的轴线:

3开间——两条横向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进深——两条纵向定位轴线之间的

距离。

4层高——指层间的高度,即地面至楼面或楼面至楼面的高度(顶层为顶层楼

面到屋顶板上皮的高度)净高——楼面或地面与上部楼板底面成吊底底面之间

的距离(其中那段空间也称为净空)建筑总高度——指室外地坪至檐口顶部的

总高度。

5建筑面积——指建筑物外包尺寸的乘积再乘以层数,由使用面积、交通面积

和结构面积组成;结构面积——指墙体、柱子等所占的面积;交通面积——指走

廊、门厅、过厅、楼梯、坡道、电梯、自动扶梯等所占的净面积;使用面积——

指主要使用房间和辅助使用房间的净面积。

第二章

地基与基础

地基

是基础下面承受其传来全部荷载的土层。地基承受建筑物荷载而产生的应

力和应变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在达到一定深度以后就可以忽略不计。P10

基础

是指埋在地面以下的承重构件。它承受上部建筑传递下来的全部荷载,

将这些荷载连同自重传给下面的土层。P10

地基常见的三种加固方式

P11

1换土法:当地基土为淤泥、冲填土、杂填土及其他高压缩性土时,应采用换

土法。

2压实法:对于有一定含水量的地基土可以通过夯实、碾压和振动法将土层压

实,提高其强度,降低其透水性和压缩性。

3挤密法:以振动或冲击的方法成孔,然后在孔中填入砂、石、土、灰土或其

他材料并加以捣实,成为柱体。

基础按构造形式分为

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桩基础。P14

第三章

墙体

墙体的作用

1、围护作用(抵御自然现象,起保温、隔热、隔声作用);2、承

重作用;3、分隔作用(将建筑物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分隔开来)。P27

墙体的设计要求

1、墙体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2、墙体应具有保温隔热

的性能;3、墙体隔声;4、其他要求(防火、防水等)。P28~P32

砖墙的组砌方式

1、一顺一丁式(整体性好);2、多顺一丁式;3、每皮顶顺

相同式;4、全顺式;5、两平一侧式(每层由两皮顺砖与一皮侧砖组合相间砌筑

而成)。P34~P35

砖的厚度

:以标准砖砌筑墙体,常见的厚度为115mm178mm240mm365mm

490mm等,对应简称为12墙(半砖墙)、18墙(3/4砖墙)、24墙(一砖墙)、

37墙(一砖半墙)、49墙(二砖墙)。P36

砖的局部尺寸

:砖墙在砌筑时是以115mm10mm125mm为其组合的模数。P36

1)、当墙体长度小于1m时,为避免砍砖过多影响砌体强度,设计、施工时应以

砖的模数125mm为模数,240mm1151011536524010115

490115+(10)+240+(10)+115等。注:(

)内尺寸为标志尺寸。

2)、当墙段长度超过1m时,可不再考虑砖模数的影响。

墙脚

:是室内地面以下基础以上的这段墙体。墙脚有内墙脚和外墙脚(勒脚)。

P39

墙身水平防潮层

:墙身防潮的做法是在内外墙脚处铺设连续的水平防潮层。

P39~P41

(一)防潮层的位置:

1当室内地面垫层为混凝土密实材料时,内、外墙防潮层应设在垫层范围内,

一般底于室内地坪60mm

2当室内地面垫层为透水性材料时,水平防潮层的位置应平齐于室内地面。

3当室内地面垫层为混凝土密实材料,且内墙面两侧地面出现高差或室内地坪

低于室外地面时,应在高低两个墙脚处分别设一道水平防潮层,并在土壤一侧的

墙面设垂直防潮层。

(二)防潮层做法:

1防水砂浆防潮层:防水砂浆为12水泥砂浆加质量分数为3%~5%的防水粉,

厚度为20~25mm(不适用于地基有不均匀沉降的建筑物)。

2油毡防潮层:在防潮层的位置先抹20mm水泥砂浆找平层,上铺一毡二油。

(削弱了砖墙整体性,在下端按固定端考虑的砖砌体和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中

禁止使用)。

3细石混凝土防潮层:在设置防潮层的位置铺设60mm厚与墙等宽的细石混凝

土带,内配3638钢筋(抗裂性能好,防潮效果好,且能与砌体结合为一

体)。

勒脚

:是外墙的墙脚。P41

勒脚有三个作用

1、保护墙体防止各种机械性碰撞;2、防止地表水对墙脚的侵

蚀;3、可对建筑物立面的处理产生美观效果。简单的说:勒脚应有坚固、防水、

美观的三大作用。

散水

:建筑物四周坡度为3%~5%的护坡,能将地表积水排离建筑物。P42

明沟

是在建筑物四周设置的排水沟,能将水有组织地导向集水井,然后流入排

水系统。其沟底应做成纵坡,坡度0.5%~1%P42

门窗洞口上的过梁(承受洞口以上墙体的自重)

:常见的有:砖拱过梁(平拱和

弧拱)、钢筋砖过梁、钢精混凝土过梁(现浇和预制)三种。P42

墙体的加固措施

P46

1设置壁柱(当墙体的高度或长度超过一定限值,影响到墙体的稳定性;或墙

体受到集中荷载的作用,应增设凸出墙面的壁柱[又称扶壁柱]提高墙体的刚度

和稳定性);

2设置门垛(当墙上开设的门窗洞口处于两端转角处或丁字墙交接处时,为了

保证墙体的承载能力及稳定性和便于门框的安装,应设置门垛,门垛的长度不应

小于120mm);

3设置圈梁(圈梁的定义:沿外墙四周及部分内墙设置的在同一水平面上的连

续闭合交圈的按构造配筋的梁,它作用是与楼板配合加强房屋的空间刚度和整体

性,减小由于基础的不均匀沉降、振动荷载而引起的墙身开裂,在抗震设防地区,

利用圈梁加固墙身更为必要)。

4设置构造柱(构造柱的定义:按构造配筋先砌筑墙体,再在墙体的两端或纵

横墙交接处现浇钢筋混凝土而形成的柱。在抗震设防地区,为了增加建筑物的整

体刚度和稳定性而设置。构造柱设置的位置:应设置在震害较严重、应力较集中、

连接构造较薄弱的部位。)

构造柱的构造要点

:P50

1构造住的最小截面尺寸240mm×180mm,纵向钢筋采用412,箍筋间距不宜

大于250mm,且在每层楼面上下适当加密。

2施工时,应先放构造柱的钢筋骨架,再砌砖墙,最后浇筑混凝土。构造柱与

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即每300mm高伸出60mm,每300mm高再缩进60mm,沿

墙高每500mm2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小于1m

3构造柱可不单独设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与埋深不小于500mm

的基础梁相连。构造柱顶部应与顶层圈梁或女儿墙压顶拉结。

变形缝

建筑物由于受昼夜温差的影响而热胀冷缩,或由于不均匀沉降以及地震

等原因,有可能产生内部变形,在应力集中处开裂,影响使用,甚至造成严重破

坏。除加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外,还需要在某些变形敏感部位预先沿整个建筑物

的高度设置预留缝。

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P50~P53

1伸缩缝:在长度或宽度较大的建筑物中,为避免由于温度变化引起材料的热

胀冷缩导致构件开裂,而沿竖向将建筑物基础以上部分全部断开的预留缝称为伸

缩缝。

2沉降缝:是为了预防建筑物各部分由于不均匀沉降引起的破坏而设置的变形

缝。

3防震缝:是在抗震设防地区针对可能发生的地震设置的。

隔墙

是一种分隔建筑室内空间的非承重构件,起分隔空间的作用,它不承担外

来荷载且本身重量由楼板或梁来承担。P57

隔墙设计要求

1、自重轻,有利于减轻楼板的荷载;2、厚度薄,可增加建筑物

的有效空间;3、便于拆卸,能随使用要求的改变而变化;4、具有一定的隔声能

力,使各使用房间互不干扰;5、按使用部位不同,满足不同的要求,如防潮、

防水、防火等。P57

隔墙按其构造形式分为

:轻骨架隔墙(立筋式隔墙,它由骨架[木骨架和型钢骨

]和面层[抹灰面层和人造板面层])、块材隔墙(采用普通砖、多孔砖……)、

板材隔墙(单板)。P57

墙体的承重方式

:横墙承重、纵墙承重、纵横墙承重(特点:1、房屋沿纵、横

向刚度均较大,砌体应力较均匀,而且抗风能力较强;2、在占地面积相同的条

件下,外墙面积较少。)

第四章

楼地层

楼地层

:是由楼板层(是房屋楼层间分隔上下空间的构件,除了水平承重外,还

具有隔声、保温、隔热等能力)和地坪层(是建筑物底部与地表连接处的构造层

[习惯称为地面])。其中楼板和地坪层的面层称楼、地面。P75

楼板层的组成

是由面层(位于楼板层上表面,简称楼面)结构层(承重部分,

由梁、板等承重构件组成)、顶棚层(位于楼板最下表面,也就是室内装修层,

即天花板。起保护结构层和装饰作用)功能层(即附加层,如保温层、防水层、

防潮层等,它位于面层与结构层或结构层与顶棚层之间)四部分组成。P75

地坪层的组成

是由面层(位于地坪层最上面部分,应满足耐磨、平整、易清洁、

防水等)、垫层(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即承受面层传来荷载和自重并将其均匀传

给下面的基层)、基层[凡是附着或支撑面层的结构或骨架,称为基层](垫层与

土壤层间的找平层或填充层,可加强地基承受荷载能力,并起找平作用)、附加

层(即功能层,如保温层、防水层、防潮层等)。

楼板的类型

:木楼板、砖拱楼板、钢筋混凝土楼板、钢衬板组合楼板。P76

楼地面(按材料和施工方式)的类型

:整体类楼地面(水泥砂浆楼地面、细石混

凝土楼地面、现浇水磨石楼地面)、块材类楼地面、卷材类楼地面(塑料地毡、

橡胶地毡等)。P86

钢筋混凝土楼板

1、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板式楼板、肋梁楼板[单向板、双向

板、井式楼板、无梁楼板、钢衬板组合楼板]);2、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

(实心板、槽形板、空心板);3、半预制半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实心薄板)。

P77~P80

第五章

楼梯和电梯

楼梯的组成

:主要由楼梯段、楼梯平台(是指连接两梯段之间的水平部分)、栏

杆扶手(布置在楼梯梯段和平台边缘处有一定安全保障的围护构件)三部分组成。

P92

楼梯的类型

:(一)按楼梯形式分类:1、直跑式楼梯(直行单跑楼梯、直行多

跑楼梯);2、平行双跑楼梯;3、平行双分、双合楼梯;4、折行多跑楼梯;5

剪刀楼梯;6、螺旋楼梯;7、弧形楼梯。(二)按楼梯间形式分:1、开敞式楼

梯间;2、封闭式楼梯间;3、防烟楼梯间。P93~P95

钢筋混凝土楼梯

分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和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梯。P104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

:是指楼梯段、楼梯平台等整体浇注在一起的楼梯。特点:

整体性好、刚度大、坚固耐久、可塑性强、抗震性能好、并能适应各种楼梯形式。

按其楼

梯段的传力特点:分为板式楼梯和梁板式楼梯。P104~P105

(一)板式楼梯:带平台板的板式楼梯和不带平台板的板式楼梯(注:都有平台

梁)。

(二)梁式楼梯:1、双梁式梯段(即有两根斜梁):分为正梁式(即梯段梁在

踏步板之下,踏步在板外露,又称为明步)和反梁式(即梯段梁在踏步板之上,

踏步包在里面,称为暗步);2、单梁式梯段(即只一根斜梁):分为悬臂式(即

斜梁布置在踏步的一端,而将踏步另一端向外悬臂挑出)和挑板式(即斜梁布置

在踏步的中间,让踏步在梁的两端挑出)。

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梯

是指在预制厂生产或现场制作的构件安装拼合而成

的楼梯。特点:提高工业化施工水平、节约模板、简化操作程序、缩短工期,但

它的整体性、抗震性、灵活性等不及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按楼梯构件的尺度:

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三种。P107

第六章

窗和门

窗的作用

:具有采光、通风、围护、装饰、观察五大作用。P127

门的作用

:具有采光、通风、围护、美观、通行、疏散、防盗、防火八大作用。

P136

窗的类型

按其开启方式分为:平开窗、推拉窗、悬窗、立转窗、固定窗有五种。

P128

门的类型

:按其开启方式分为:平开门、推拉门(下面加设轨道)、弹簧门、旋

转门、折叠门(多用于尺寸较大的洞口)、卷帘门(不占空间)、翻板门(仓库、

车库)有七种。P136

窗的常见尺寸

窗的基本尺寸一般以建筑模数300mm为模数,居住建筑可以以基

本模数100mm为模数。P128

1常见窗的宽度为:600mm900mm、(1000mm)、1200mm1500mm1800mm

等。

2常见窗的高度为:600mm900mm1200mm1500mm、(1600mm)、1800mm

等。

3一般窗的高度超过1500mm时,窗上部设亮子,亮子的高度一般在300mm~600mm

间。

门的常见尺寸

高度一般以满足建筑模数300mm特殊情况可以以基本模数100mm

为模数;而宽度一般以满足基本模数100mm,当门宽大于1200mm时,以300mm

为模数。P137

1常见门的宽度为:600mm700mm800mm900mm1000mm1200mm1500mm

1800mm等。

2常见门的高度为:2000mm2100mm2200mm2400mm2700mm3000mm3300mm

等。

3一般门的高度超过2400mm时,必须在门上部设亮子。

第七章

阳台与雨篷

阳台

是多层建筑中与房间相连的室外平台,设计要求:1坚固和安全问题;2

排水和渗水问题;3栏杆通风和挡阳问题;4艺术要求。按相对外墙位置分类:

凹阳台、凸阳台、半凸半凹阳台。P146

阳台的组成

:由阳台板(阳台的承重构件)和护栏(由栏杆和栏板组成,起围护

和装饰作用,其高度不小于1.1m)。P147

雨蓬(多为钢筋混凝土悬挑构件)

是指建筑入口处和顶层阳台上部用以遮挡雨

水,保护外门免受雨水侵蚀而设的水平构件。P153

雨蓬的类型

:挑板式(悬臂式)、墙或柱支承式两种。

第八章 屋顶

屋顶

:主要由起防水、排水作用的屋面和起支撑作用的结构组成。P158

屋顶按构造形式(外观形式)可以分为

1、平屋顶(坡度一般在2%~3%,也可

以在0%~5%);2、坡屋顶(破屋顶一般在5%~50%);3、空间曲面屋顶。P158

屋面的排水方式

:分为无组织排水和有组织排水两类。P159~P160

1:又称自由落水,即雨水自由地从檐口落至室外地面。优点:落

无组织排水

水构造简单、经济;缺点:雨水落下时会溅湿地面。适用范围:二层以下低层建

筑物或年降雨量小于900mm的少雨地区的三层以下建筑。

2:是通过排水系统,将屋面积水有组织的排至地面。做法:将屋

有组织排水

面划分成若干个排水区,使雨水进入排水天沟,经水落管排至室外地面,最后排

往市政地下排水系统。

有组织排水根据水落管的位置分为

:内排水和外排水。P160

1:水落管在室内,适用范围:多跨建筑、高层建筑,此外在严寒地区

内排水

为防止水落管冻裂也将其放在室内;

2:包括檐沟外排水、女儿墙外排水和檐沟女儿墙外排水。

外排水

天沟

:屋顶上的排水沟。

女儿墙

:墙身在屋顶上的延伸部分。(上人屋顶:其高度大于或等于1300mm

不上人屋顶:其高度大于或等于800mm)。

屋檐

:屋面向外的悬挑的部分。

平屋顶构造设计

:设计结构层、防水层、保护层、保温层、隔热层、隔汽层、找

平层共七层。

平屋顶的防水层根据材料性质可以分为

刚性防水、卷材防水(又称柔性防水)

涂料防水。

(一)卷材防水(柔性防水):P163

1材料:沥青、改性沥青、高分子材料

2施工工序(由下至上):结构层→找坡层→找平层(20mm13水泥砂浆)

→结合层(在找平层上面刷一层油)→防水层(在结合层上面刷三毡四油)→保

护层(不上人屋顶:用沥青胶粘直径3~6mm的绿豆沙;上人屋顶:在防水层上浇

30~50mm厚的细石混凝土层)。

(二)刚性防水:P171

1材料:防水砂浆、防水细石混凝土

2施工工序:结构层(可采用预制或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板)→找坡层→找平

20mm13水泥砂浆)→隔离层(浮筑层,其作用将防水层和结构层分离,

以适用各种变形)→防水层(二毡三油)→保护层。

泛水

指屋面防水层与垂直墙面或出屋面竖向构件相交处的防水处理。泛水处卷

材应采用满,泛水高度由设计确定,但最底不小于250mmP166

贴法

分格缝

:也称分仓缝,是为了减少裂缝,在刚性防水层上预先留设的缝。P171

坡屋顶构造设计

:一般由承重结构、屋面面层两部分组成,根据需要还有顶棚、

保温层等。

(一)机平瓦屋顶:包括平瓦(长400mm230mm50mm)和脊瓦(长460mm

203mm50mm)。

(二)油毡瓦屋顶:适用于坡度大于20%的屋面。

铺设方法:

1油毡瓦在木版基层上铺设时:铺木版→干铺一层玻璃纤维油毡→顺水条→挂

瓦条。

2油毡瓦在混凝土基层上铺设时:(1)铺钢筋混凝土板→油毡→顺水条→挂

瓦条→挂瓦;(2)铺钢筋混凝土板→结合层(水泥砂浆)→琉璃瓦。

第二部分

工业建筑构造

连系梁

是厂房纵向柱列的水平连系构件,用以增加厂房的纵向刚度,当设在墙

内时,承受上部墙体的荷载,并将荷载传给纵向柱列。

单层厂房结构的类型

1、排架结构;2、刚架结构(将屋架或屋面梁与柱子合并

为一个构件,柱子和屋架的连接处为整体刚性节点,柱子和基础的连接为铰接节

点);3、空间结构。

柱按其作用不同分为

:排架柱和抗风柱。

柱的组成

:是由柱身、牛腿、预埋构件三部分组成。

重点:楼梯的尺度与设计:

楼梯踏步尺寸:

名称 住宅 剧院、会堂 医院 幼儿圆

学校、办公

140~160 120~150 150 120~150 踏步高mm 156~175

280~340 300~350 300 260~300 踏步宽mm 260~300

梯井宽度一般为60~200mm;平台梁的高度一般为350mm

楼梯净空高度:包括楼梯净高(踏步前缘处到顶棚垂直线的净高度计算)和平台

处净高。

楼梯净高不小于2200mm;平台处净高不小于2000mm

楼梯的设计:

1初选踏步高h,确定踏步数NN=层高/h,再根据2hb600~620mm,确

定踏步宽度b

2根据Nb,计算梯段水平投影长度,L=(0.5N1b

3根据楼梯间开间确定梯段宽度B及梯井宽度CB=(开间―C―墙厚)/2

梯井宽度C60~200mm

4确定中间平台宽度D1,D1≥B;

5根据中间平台宽度D1及梯段长度L计算楼层平台宽度D2D2=进深―D1―L

-墙厚。对于封闭式楼梯间,D2大于或等于B;对于开敞式楼梯间,D2可以不

要大于B

6进行楼梯净高H的验算,H=(0.5N×h-350mm如果不满足净高时,解决

的方法有三种:

a在底层变等跑梯段为长短跑梯段,起步第一跑为长跑,以提高中间平台标高,

这中方法会增大进深,设第一跑为长跑,其踏步数为N1H=(N1×h-350

mm≥2000mm,则第一跑梯段长L及楼层平台宽度D2L=N11)×b;D2=(进

深-LD1-墙厚)如果是封闭式楼梯间就判断D2是否大于或等于B

b局部降低底层中间平台下地坪标高,但降低后的下地坪标高还是要高于室外

地坪标高,以免雨水内溢。一般降低-0.45m,则H=(0.5N×h-350450)mm

判断H是否大于净高规定值;

c综合以上两种方法,设第一跑踏步数为N1,平台梁高350mm,降低底层平台

下的地坪标高为-0.45m,则H=(N1×h-350450)mm≥2000mm;得出N1后,

计算第一跑梯段长LL=(N11)×b;再计算底层平台净高H

楼层平台宽

D2

H(N1×h-350450mm判断H是否大于或等于净高规定值2000mm

D2=(进深-墙厚-D1Lmm如果是封闭式楼梯间就判断D2是否大于或等于B

7绘出楼梯的平面图及剖面图。

北京窗帘价格-看新闻联播买股票靠谱吗

建筑设计规范[1]

更多推荐

车库翻板门